统编版高中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下册第19课《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课件(共2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高中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下册第19课《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课件(共29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9.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5-27 15:15:3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9张PPT)
第八单元
20世纪下半叶世界的新变化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
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化
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与新兴国家的发展
第七单元 20世纪上半叶的国际格局
世 势
变 换
上半期——战争与革命 下半期——和平与发展
单元主旨:意识形态和全球战略的冲突,使人类终归无法摆脱修昔底德陷阱,以零和思维和恐怖平衡为特征的冷战,将人类撕裂为两极世界。在风云诡谲、变换多端的20世纪中晚期,随着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国家的新变化,以及殖民体系的瓦解和第三世界的崛起,导致两级格局内部发生了结构性变化,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后,半球化冷战格局终结,多极化趋势不断发展,人类的理性智慧正在悄然稀着剑拔弩张的对抗思维。但是,在和平与发展的世界的主流之下,战争的阴霾和冷战的怪影依然困扰着人类的未来。
纵览五百年资本主义发展历程(特征)
回望一百年世界形势风云变幻(变化)
第19课 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
价值立意: 转变观念-因势而变-动态调整-科技创新
内容主旨:回溯自由资本主义和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奉行的“自由放任”,发端于1929年大萧条时期的国家干预经济政策在二战后向纵深发展----在市场经济基础上强化国家宏观调控和借助国际经济组织维护经济秩序,成为20世纪下半叶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治理方式新特征;与此同时,基础理论的突破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促使信息时代拍打而至。随着经济治理方式、增长方式和结构比例的变化和“中间阶层”的扩大,为建立“福利国家”奠定了基础。但是,这些并没有彻底消除资本主义社会存在的各种矛盾,因此,黑人民权运动、妇女运动等斗争成为20世纪下半叶资本主义国家社会运动的新趋势。
科学技术的新发展
因势而变
资本主义国家的动态调整
课程标准:通过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的变化,认识其发展中的成就与问题。
对话多元文明 感悟人类命运
第19课 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
爱因斯坦与相对论
爱因斯坦的手稿演算笔记
一、因势而变:教训与危机
二、变中求进:调整与创新
(一)宏观调控新手段
(二)科学技术新发展
(三)社会结构新变化
(四)缓解矛盾新途径
三、审辩凝思:困局与本质
第19课
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
爱因斯坦的手稿演算笔记
一、因势而变:教训与危机
第19课
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
自由放任政策下
1.背景:历史教训的成功实
国际缺乏协调,争夺霸权
国内经济危机,无序竞争
凯恩斯认为经济危机原因在于需求不足,国家应该承担调节需求的责任。主张国家采用扩张性的经济政策,通过增加需求促进经济增长。
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
二战生死存亡教训
罗斯福新政的成功实践
凯恩斯主义的理论指导
◎ 问题探究:二十世纪前半期资本主义发展中的教训是什么?
两极格局影响下
1.背景:现实危机:。
社会主义的冲击与影响
资本主义的
困局与抉择
◎ 问题探究:资本主义面临怎样的困局与抉择?社会主义对资本主义产生了怎样的的冲击与影响?
爱因斯坦的手稿演算笔记
二、变中求进:调整与创新
(一)宏观调控新手段
(二)科学技术新发展
(三)社会结构新变化
(四)缓解矛盾新途径
第19课
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
(一)宏观调控新手段
1、国内调控
西方经济政策的演变——在市场主导和政府调节之间寻找平衡
经济危机之下 二战后 70年代以来
自由主义的失败
罗斯福新政开创
国家干预经济模式
国家干预经济在西方国家盛行
西方国家经济陷入滞胀
纷纷减少对经济的干预
1、国内调控
如果前后轮失去平衡性,会产生什么后果?——经济“翻车”?
市场主导
(基础)
政府干预过多,则经济发展失去活力
——70年代经济滞胀
政府调节
(宏观)
市场主导
(基础)
政府调节
(宏观)
一味自由放任,则容易导致市场混乱
生产过剩,引发经济危机
(一)宏观调控新手段
在市场主导和政府调节的共同驱动下经济方能顺利前行
1、国内调控
◎ 问题探究:各国调控经济的主要措施有哪些?取得了什么效果?
政府调节
(宏观)
市场主导
(基础)
加大公共事业开支
增加就业刺激消费
制定计划协调经济
利用经济杠杆
进行宏观调控
前轮——政府调节
起宏观调控作用,减少生产的盲目性,缓和了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等。
后轮——市场主导
起基础调节作用,激活经济发展的活力。
(一)宏观调控新手段
1、国内调控
政府调节
(宏观)
市场主导
(基础)
二战后在市场主导和政府调节的共同驱动下,欧美国家经济走向“黄金时代”
二战后欧美国家经济发展进入
“黄金时代”
(一)宏观调控新手段
◎ 问题探究:各国调控经济的主要措施有哪些?取得了什么效果?
1、国内调节
◎ “黄金时代”持续到70年代,出现经济滞胀,原因是什么?如何再次调整?
1973-1983年,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国内生产总值平均年增长率只有2.4%,仅为1965-1973年年均4.7%的一半。
在1973年进入“滞涨”时期后,通货膨胀就迅速发展成奔腾式的了。例如美国在1974-1981年期间的消费物价年均上涨率为9.4%,联邦德国、法国、英国和意大利则分别为4.9%、11.4%、15.4%和15.9%。
——摘编自程伟《世界经济十论》
经济增长停滞
通货膨胀严重
“滞”:政府过度干预导致经济发展失去活力
“胀”:政府开支过大,实行货币扩张政策
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调整为
(一)宏观调控新手段
2、国际协调
◎ 问题探究:二战后为何要加强国际协调机制?
在二、三十年代的大危机中,由于没有制度性的协调平台,各国纷纷打货币战、贸易战,矛盾不断激化,成为导致新的世界大战的重要因素。
——章百家《对20世纪战争与和平的思考》
1929—1933年世界贸易总额
单位:1000美元
1929 1930 1931 1932 1933
由于缺乏有效的协调机制
经济危机下各国之间矛盾不断激化
最终引发二战
(一)宏观调控新手段
2、国际协调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世界银行
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世贸组织
稳定国际汇率
提供短期贷款
(救急)
提供长期贷款,促进经济恢复和发展(救穷)
降低关税,减少贸易壁垒,实现贸易自由化
通过大国相对平等的协商,采取市场干预行动,协调利益,维护经济秩序。
市场开放、非歧视性、公平贸易原则,推动世界贸易自由化。
◎ 问题探究:如何加强国际协调机制?
(一)宏观调控新手段
一个中心,两大体系,三大支柱
(二)科学技术新发展
科学理论的突破
(相对论、量子论、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等)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到来
促进
原子能的开发利用
电子计算机的发明和互联网的建立
空间技术和海洋技术的迅速发展
新材料的出现
生物工程技术的突破
(二)科学技术新发展
◎问题探究: 科技发展的新成果对人类社会产生了哪些影响?
对生产而言
劳动方式日益
自动化、智能化
人从生产的劳动者变成生产的控制者
从第一次到第三次科技革命,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
生产效率提高的同时
劳动者的素质在提高
(三)社会结构新变化
经济部门 年份 美国 联邦德国 日本
农业 1950年 12.2% 23.2% 50.7%
1990年 2.8% 5.1% 7.2%
工业 1950年 34.7% 42.2% 22.2%
1990年 25.8% 40.5% 33.6%
服务业 1950年 48.9% 32.4% 26.6%
1990年 71.4% 54.4% 59.2%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联邦德国、日本就业人口分布的变化
◎ 二战后就业人口分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1、就业人口分布的变化
农业和工业的就业人口所占比重下降,从事服务业的人口比重增加
2、“中间阶层”人数增加
收入较高
有点钱
有房有车
有可观的生活资产
不直接拥有生产资料
通常指的是白领或公职人员
(三)社会结构新变化
(四)缓解矛盾新途径——建设“福利国家”
是指国家通过构建社会保障体系,保证个人和家庭的经济安全;
通过加大社会服务开支,保证全体公民享受较好的公共福利。
(1)何为“福利国家”
(2)“福利国家”发展过程
20世纪30年代
罗斯福新政时期 开始实践
二战-70年代
福利国家的形成
高福利政策
20世纪80年代开始
缩减福利国家的规模
减少社会福利
“社会有一个梯子和一张安全网,梯子用来供人们自己努力改善生活,安全网则用来防止人们跌入深渊。”——英国撒切尔夫人
如果自由社会不能帮助众多的穷人,也就不能保全少数的富人——美国总统肯尼迪
(3)评价“福利国家”
积极:缓和收入不平等,缩小贫富差距,缓和社会矛盾,保持社会稳定
(本质上也是为了维护资产阶级的统治)
◎ 问题探究:从积极、消极两方面评价福利国家。
(四)缓解矛盾新途径——建设“福利国家”
(3)评价“福利国家”
◎ 问题探究:从积极、消极两方面评价福利国家
20世纪70年代以来英国社会福利开支占了公共支出总额的50%。瑞典主要靠借债和赤字预算来维持社会福利的各项开支……为维持高福利制度,希腊的财政赤字增加到144.9%。——李景治等主编《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
消极:
①增加政府财政负担
②降低工作积极性,助长惰性
③引起纳税人的不满
(四)缓解矛盾新途径——建设“福利国家”
爱因斯坦的手稿演算笔记
三、审辩凝思:困局与本质
第19课
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
1.困局:社会运动
(1)黑人民权运动
美国黑人问题的由来与发展
黑奴贸易使大量黑奴被贩运到美洲来
废除奴隶制度
但种族歧视仍然存在
早期殖民扩张时期
南北战争结束后
随着亚非民族民主解放运动的高涨及黑人自我意识的觉醒,黑人民权运动兴起
二战结束后
(1)黑人民权运动
我梦想有一天,这个国家会站立起来,真正实现其信条的真谛:“我们认为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人人生而平等。”
……
我梦想有一天,我的四个孩子将在一个不是以他们的肤色,而是以他们的品格优劣来评价他们的国度里生活。
——马丁·路德·金《我有一个梦想》
马丁·路德·金
美国黑人掀起轰轰烈烈的民权运动,争取自身的平等权利,迫使美国国会宣布种族隔离和歧视政策为非法。
1.困局:社会运动
1.困局:社会运动
(2)妇女运动兴起
1992年,美国“全国妇女协会”的成员在华盛顿
举行示威游行,争取权利平等
二战后,妇女运动兴起,要求享有与男子平等的权利
(3)学生反越战运动
美国学生在反越战运动中与军队在美国国防部前对峙
◎问题探究: 美国为何爆发大规模反越战运动?
两次世界大战,人们强烈的厌战情绪;战争违背人道主义
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增长逐渐缓慢,一系列社会问题逐渐暴露出来(如教育问题、贫富问题、经济危机等)
1.困局:社会运动
宏观调控新手段
科学技术新发展
社会结构新变化
缓解矛盾新途径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
局限:变——统治的手段和方法;
不变——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2.本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和自我完善
爱因斯坦的手稿演算笔记
一、因势而变:教训与危机
二、变中求进:调整与创新
(一)宏观调控新手段
(二)科学技术新发展
(三)社会结构新变化
(四)缓解矛盾新途径
三、审辩凝思:困局与本质
第19课
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