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照秘密级管理★启用前
2025高三仿真试题
语
文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已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
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强调,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连续
性。中华文明是世界上难一绵延不断且以国京形态发展至今的伟大文明。中华文明的连续
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必然走自已的路。知采不从源远流长的历史连续性来认识中
国,就不可能理解古代中国,也不可能理解珑:中国,更不可能理解未来中国。深刘把提
中华文明的连续性,对于我们深入学习贾彻习近平文化思想、更好担负起新时代的文化使
命具有重要意义。
从考古实证看,汉字是中华文明延绵不的重要表征。习总书记指出:“中国的汉文宇字非常了不起,中华民族的形
成和发展离不开汉文字的维系。”从商代的甲骨文到西周的金
文、秦朝的小篆、汉代的隶书,从楷书、草书到行书,汉字一
直廷绵至今,是中华文明得以传承发展、连绵不断的功臣。100
多年来,中国考古出土了大量甲骨文、青铜器铭文与简牍、帛
书等,它们与流传至今的《尚书》《诗经》《春秋》等诸多文
献一起,佐证了中华文明连续的历史。
古文字研究,尤其是文字起源的研究,必须要与考古学密
切结合。考古发现的甲骨上的“中”字是独体象物字,像一杆
旗帜,旗杆中间有一个标记,表示中心位置。这个字的构形直
观地表达了“中”这个概念的核心意义一中间、中心。“中”
的思想是中国文化的根本问题。执两用中、守中致和的思维方
法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元素和文化基因,其物化载体除
文字外,还可以从国家“择中建都”、都城之中“择中立宫”
上体现出来。距今约5300年的河南巩义双槐树遗址,是一处(甲骨文片中的“中”字)
语文试题第1页(共9页)
CS扫描全能王
3亿人都在用的扫描Ap卵
由三重环壕环绕、面积达100多万平方米的超大型遗址,内壕以内北半部为高等级建筑,
这些建筑以中抽线为中心,东西并排排列。这种布局开启了中国古代都城宫室制度的先声。
在距今约5000年的甘肃南佐遗址的一号大型宫室基址中,呈现出中轴线左右对称的宫室
格局。这说明在中华文明的起源时期,人们在中心性遗址的营建上已有考量。到夏商时期,
择中建都、择中立宫的理念已初见端倪。周王朝建立后,将这一理念发展完善为宫室制度。
此后,历代王朝的都城都承龚了以择中建都、择中立宫为理念的宫室制度,到元大都和明
清的北京,更是将其发展到了极致。
(摘编自王巍《从考古看中华文明的连续性》)
材料二:
汉宇构形蕴含文明。纵观文明发展史,汉字是最有奇格称为“中华民族独特精神标识”
的。汉字具有对中华文明的承载力、对先进文化的创造力和对全世界华人的凝聚力,成为
每一个中国人的灵魂归宿和精神家园,成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精神和文化纽
带。陈寅恪曾说,“凡解释一字即是作一部文化史”。对汉宇形体结构进行理据分析,借
。
助汉宇形义关系,阐释传统文化事项,揭示先民复杂的心智劳动、行为方式、认知思维和
文化心理,是再现文化创造、文明发展历史过程的重要途径,对认识和研究中华文明的早
期样态和历史文化风貌具有极大参考价值。
中国人崇尚不偏不倚的中庸和谐之道,这种审美观念和文化心理反映在汉字形体上就
表现为构形的对称平衡。有的汉字形体本身就是对称的,如“大”“天”“田”“目”“中”
等。有的虽不对称,但通过形体变异或尺寸变化则能达到整体的平衡稳定。比如,在合体
宇中“阜”“邑”变为“下”、“帅”变为“艹”、“手”变为“寺”,在“巍”和“域”
中“山”字变得宽扁和瘦长,在同体会意字“多”“林”中先写的部件“夕”“木”会较
小等,都是因整体和谐而牺牲了部分个性特征。有时,甚至会不惜牺牲构宇的理据,也要
变形以保证汉字各部分的平衡。还有的汉字构形中的笔画增减,也有可能是为整体美观匀
称而调整的结果。
汉字的形体外观方正,稳定严整。方块字成为中国几千年来汉宇书写规范,其形成也
与文化因素密切相关。古人认为“天园地方”,大地是人类安身之所,故而中华民族具有
“崇方意识”。“方”者,直也;正也。方为做人之本、处事之基,为人正直、做事正派、
思想正确,是中国知识分子的人格理想和行为规范。汉字从甲骨文、金文到篆书、隶书、
楷书,字体风格有变化,但基本都保持“方正”这一基础的美学框架。这是追求方正的审
美取向与正直的道德意识的外在投射,体现了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观念。
汉字构形也是古代社会生活的真实写照,我们可以通过古文宇形体再现上古生活图景,
捕捉极为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比如,酒在华夏文明早期的条祀仪式中有着重要地位,过
一点可以在商代甲骨文从“酉”的字形上得到证实。“酒”最初写作“酉”,像酒器以代
酒,后加三点成为“酒”。甲骨文有一“茜”宇,字形右侧像手捧着一束茅草,左侧则为
“酉”,字形整体像以酒灌注茅束之形,这是周朝的一种条祀方式。《左传》僖公四年:
“尔贡包茅不入,王祭不共,无以缩酒,赛人是征。”以酒灌茅的“茜”礼重要性可见一
斑。“茜”“奠”“尊”都是从“酉”的字,承载了商代以酒条祀的文化信息,可以使我
们对古代历吏有更为清晰深刻的体悟。
(摘编自李运富《中华文明根深叶茂汉字润泽源远流长》)
语文试题第2页(共9页)
CS扫描全能王
3亿人都在用的扫描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