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春统编七下语文期末模拟押题卷(安徽等地适用)【语文阶段测试卷】(原卷版+解析版+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5春统编七下语文期末模拟押题卷(安徽等地适用)【语文阶段测试卷】(原卷版+解析版+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5-25 22:13:13

文档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语文学科
2025春统编七下语文期末检测卷(安徽等地适用)
一、语文积累与运用(35分)
1.默写。(10分)
(1)诵读经典诗文,可以修身养性,可以激发人生思考。读一读杜甫《望岳》中的“ 会当凌绝顶 , 一览众山小 ”,我们体会到人生要不畏艰险,勇于攀登。读一读陈子昂《登幽州台歌》中的“ 念天地之悠悠 , 独怆然而涕下 ”,我们领悟到时空亘古不变,而生命短暂,时不我待的事理悲情,读一读韩愈《晚春》中的“ 草树知春不久归 , 百般红紫斗芳菲 ”,我们体会到诗人对春光的珍惜之情。
(2)自然万物皆有力量。陆游的“ 山重水复疑无路 , 柳暗花明又一村 ”(《游山西村》)告诉我们面对困难时,不退缩,不畏惧,奋发前进,呈现在我们面前的就是一个充满光明与希望的崭新境界;“ 落红不是无情物 , 化作春泥更护花 ”[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告诉我们:即使飘落凋零,也要奉献自我。
2.请运用积累的知识,完成(1)—(4)题。(12分)
  初六,虎妞坐上了花轿。没和父亲说过一句话,没有弟兄的护送,没有亲友的祝贺;只有那些锣鼓在新年后的街上响得很热闹。花轿稳稳地走过西安门,西四牌楼,也惹起穿着新衣的人们——特别是铺户中的伙计——一些羡mù,一些感触。   一年,二年,至少有三四年;一滴汗,两滴汗,不知道多少万滴汗,才挣出那辆车。从风里雨里的咬牙,从饭里茶里的自苦,才赚出那辆车。那辆车是他的一切挣扎与困苦的总结果与报酬,像身经百战的武士的一颗huī章。   一想起来,他心中就觉得发堵,不由得想到,要强又怎样呢,这个世界并不因为自己要强而公道一些,凭着什么把他的车白白抢去呢?即使马上再弄来一辆,焉知不再遇上那样的事呢?他觉得过去的事像个噩梦,使他几乎不敢再希望将来。
【甲】 【乙】 【丙】
(1)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4分)
羡mù(慕)   挣(zhēnɡ)扎   huī(徽)章   噩(è)梦
(2)下列短语中,与“身经百战”类型一致的一项是(D)(3分)
A.坐上花轿   B.响得热闹  
C.一颗徽章   D.心中发堵
(3)这三个语段在原著中最先出现的是 【乙】 (只填序号)。(1分)
(4)班级举行演讲比赛,小皖想为自己演讲的主题——“逐梦的祥子”设计一张背景图,通过请教老师和同学,以及自己的再三考量,最终他选择展示一幅经过特殊处理的图片(见下图),作为演讲主题的背景图。图中,车很大,祥子很小,看起来比例失当。这样处理合适吗?请你结合原著说明理由。(4分)
示例:我认为合理。①车是祥子维持生计、实现梦想的工具,一切事皆围绕车而进行。车是纽带,将祥子自身的幸与不幸同外部世界捆绑在一起。②“拥有属于自己的一辆车”一直是祥子的梦想,可拥有一辆车对于处在旧社会的祥子来说简直是痴人说梦,难以实现。所以把车画得很大。③车也是祥子车夫形象塑造的载体,在车面前,在吃人的旧社会面前,祥子的形象和个人命运显得那么卑微,不值一提。所以把祥子画得很小。
3.班级举行“天下国家”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面的任务。(13分)
(1)【任务一:家国·文字】请你观察下面两幅图片,结合“家”的含义,推测“国”的含义,请将含义写在下面横线上。(2分)
国: 人用兵器保卫城池          家:人在屋廊下祭祀祖先
(2)【任务二:家国·演讲】小皖同学参加学校举办的以“爱国”为主题的演讲比赛,下面是演讲稿的一部分,请你按照要求进行修改。(3分)
  你的身躯、你的精神是国家塑造的。【甲】国家民族的个性已经深深地消化在你的血液里。国家的名誉、利益和你的名誉、利益紧紧地连在一起。于是你与祖国就既有了情感上的依存,又有了利益上的一致。这是我们爱国的天然的、血缘上的理由。【乙】人必须爱父母,这叫孝,人又必须爱祖国,这叫忠。忠孝二字是人类的基本道德,是人类对自己的母体,即父母和祖国的回报,是天然的法则,属天理良心一级的最高的又是最起码的道德标准。
①【甲】处画线句子有个词语使用不当,请提出修改意见。(2分)
把“消化”改为“融化”。
②【乙】处画线句子有一处标点使用不当,请提出修改意见。(1分)
把“孝”后面的逗号改为分号。
(3)【任务三:家国·演出】假如你是主持人,请为以下两个演讲撰写串场词。(4分)
演讲顺序 演讲题目 演讲者
1 《我的中国梦》 七年级(1)班肖非
2 《奋斗的青春》 七年级(2)班李强
示例:感谢七年级(1)班肖非为大家带来的《我的中国梦》,我们有一个共同的中国梦,这个梦想需要我们以青春的名义去奋斗,奋斗的青春是美好的,奋斗的青春是幸福的,下面请听七年级(2)班李强的演讲《奋斗的青春》。
(4)【任务四:家国·讨论】请阅读下面一段材料,根据情景,把下面的对话补充完整。(4分)
材料 4月1日,育才学校组织学生参观新四军一师纪念馆,开展“重温红色记忆,厚植爱国情怀”主题活动。这次活动旨在通过同学们参观新四军一师纪念馆,了解中国革命史和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增强同学们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真正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所到之处,同学们都认真观看展厅里的图片、文字和实物展品。展品中有许多珍贵的历史文物,如革命先烈的照片等遗物,这些展品让学生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国革命史和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看到了革命先烈的坚定信念和顽强毅力,感受到了他们的伟大和光荣。
小皖:① 示例:老师您好,请问开展这次活动的意义是什么呢?
老师:本次活动旨在带动更多的学生了解红色历史,争当红色故事的传播者和红色精神的践行者,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实践中,凝聚成建设壮美祖国、共圆复兴梦想的磅礴伟力。
小皖:② 那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哪些活动形式来传承红色精神呢?
老师:通过开展了解红色故事、歌唱红色歌曲、阅读红色经典、踏寻红色足迹等活动,来传承红色精神。
二、阅读(5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2023·安徽中考)【一】(22分)
中国地图
侯发山
  ①爷爷曾是地图绘制工程师,绘了一辈子地图,对地图有着特殊的感情。退休后,每天对着地图默默地看,有时还自言自语,嘀嘀咕咕不知说些什么。家里有人的时候,总要给人家讲述地图上地名背后的故事。
  ②其实,这些在别人听来都是故事,发生在爷爷身上就是事故。那时候,技术条件差,别说是卫星,航空测量都还是空白,需要带上平板仪、经纬仪,实地走访,测量,标记。在河南嵩山测量的时候,被三只饿狼盯上了。爷爷当时还是小青年,给吓得哆哆嗦嗦,准备给狼当干粮的时候,附近几个砍柴的山民及时赶来,凭借手里的镰刀和棍子吓退野狼。在陕西榆林,正在工作的时候,天气突变,一时间飞沙走石,爷爷赶紧把衣服脱下来,打算盖到平板仪上,结果晚了一步,望远镜的一个镜片被石头打烂了。几乎同一瞬间,爷爷下意识地扑到仪器上保护仪器,结果额头也被飞溅的镜片给划伤了。他到当地医院治疗的时候,认识了那里的一名护士,后来结为伉俪。奶奶曾感激地对爷爷说,若不是嫁给他,把她带进城里,她早被风沙给“吃”了——她的家乡在毛乌素沙漠的边缘上,一年三百六十五天,有二百多天都是风沙……
  ③爷爷九十多了,时而清醒时而糊涂,特别是奶奶去世后,免不了唠叨他的“想当年”。
  ④后来,孙子小兵考上了武汉大学,学的就是地图制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专业,毕业后,干的正是地图测绘。比起爷爷,小兵这一代的测量技术有了飞速的提升,除了航空测量,还利用人造卫星拍摄地貌,足不出户,坐在计算机前就可以测绘地图。
  ⑤这天,小兵拿回来一张最新的《中国地图》。爷爷两眼放光,戴着老花镜,趴在地图上瞅起来,边看边念叨:“黑龙江,黄河,长江……小兵,伶仃洋上咋有一座桥?新建的?”
  ⑥“爷爷,这就是港珠澳大桥,连接珠海、香港和澳门的。”
  ⑦“这个桥建得好,建得好!”爷爷感慨不已,然后继续一点一点地瞅,“小兵,丹江口水库咋新增一条支流?我看看,河南,河北,北京,天津,不对吧,若是支流,到天津这里应该入海啊。是不是搞错了?”
  ⑧小兵扑哧笑了,说:“爷爷,这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
  ⑨“南水北调?就是当年毛主席提出的那个计划?”爷爷扑闪着昏花的眼睛,似乎有点明白了。“对!”小兵忙不迭地点头。
  ⑩爷爷满意地点点头,接下来又趴在地图上瞄起来。忽然,他叫道:“小兵,榆林,毛乌素沙漠咋没有了?是不是忘记标了?”
   “是啊,毛乌素沙漠呢?”小兵认真地瞅了瞅地图,皱着眉头说,“爷爷,要不,咱到榆林看一看?”
   “好!古人绘制地图就是实地测绘,后人常常把地图命名为‘禹迹图’,顾名思义,大禹的足迹。绘制地图就得眼见为实,哪像你们,唉!”爷爷说罢,又说,“只是我的腿不当家,怕是走不动。”
   “爷爷,我开车带您去。”“中。”爷爷爽快地答应了。爷爷退休后,家人多次说要带他去旅游,他都拒绝了,说:“全中国我都跑遍了,山山水水都在我的心里。”
   小兵开车带着爷爷,到了榆林,到了毛乌素,望着茫茫无际的林海,爷爷似乎不相信自己的眼睛。小兵忍不住说道:“爷爷,是真的,这是绿洲,不是沙漠!”
   爷爷回过神来,说:“小兵,是不是你早就知道,故意骗爷爷来的?”
   小兵憋住笑,说:“爷爷,我是知道,但还真没来过……现在都是通过遥感技术来测量和绘制的。”
   爷爷说:“今天的技术就这么神奇?”小兵点点头,自豪地说:“当然啦,通过人工智能进行地图数据收集和分析,目前已经能够高度自动化地生成要素丰富的高精地图,甚至道路上的虚线都能显示出来……”
   好半天,爷爷都没说话。末了,他感慨了一句:“我也想再活五百年,在福窝里还没扑腾够呢。”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有删改)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3分)
A.小兵“皱着眉头”,可见他对新地图没有标出毛乌素沙漠感到疑惑。
B.爷爷对“禹迹图”命名的解释,表明他对传统测绘精神的重视。
C.爷爷重回榆林的情节与上文他在榆林的工作经历形成了呼应。
D.小说以爷孙二人对话的形式推动故事发展,使叙事更加紧凑。
【解析】A.结合第 段(“是啊,乌素沙漠呢?”小兵认真地瞅了瞅地图,皱着眉头说,“爷爷,要不,咱到榆林看一看?”)和第 段(爷爷回过神来,说:“小兵,是不是你早就知道,故意骗爷爷来的?”)可知,小兵皱眉是故意做出疑惑的样子,故意骗爷爷,想让他亲自跟小兵一起去榆林,去毛乌素看看。
5.爷爷“对地图有着特殊的感情”,在文中有哪些具体表现?请简要回答。(4分)
退休后还经常查看地图;喜欢讲述地图上地名背后的故事;对新地图兴趣浓厚;敏锐地发现新地图中的细微变化。
6.小说第②段中,加点词语“故事”与“事故”能否互换?为什么?(5分)
示例一:不能。“故事”侧重传奇色彩,而“事故”侧重意外,原句突出了爷爷当年测绘工作的艰辛和危险。示例二:能。“事故”侧重意外,而“故事”侧重传奇色彩,互换后突出了爷爷对事业的热爱,对付出的无悔。
7.请从修辞方法的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4分)
我也想再活五百年,在福窝里还没扑腾够呢。
运用夸张、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充满感彩,表现了爷爷对时代、对事业、对生活的热爱。
8.小说标题“中国地图”意蕴丰富,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6分)
“中国地图”既指文中的“中国地图”实物,又指装在爷爷心中的“中国地图”;新旧地图的变化折射出祖国建设取得了伟大成就;“中国地图”承载着地图测绘人对中国地图测绘事业的热爱与追求;“中国地图”蕴含了对祖国发展的骄傲与自豪之情。(答出三点即可)
【二】(17分)
材料一 ①过去,“户外活动”对大多数人来说,意味着长途跋涉、挑战自我、突破极限。数据显示,近年 。放慢了远行脚步的年轻人,在致力于挖掘身边户外活动新鲜玩法的同时,也让户外活动变得更加“平易近人”。郊区的露营野餐、城市的探索骑行、公园绿道上的徒步……年轻人的户外休闲“微度假”可以轻松融入每个节假日、每个周末。
  ②近年各大平台上火了一种户外“微度假”式露营。春季“露营+赏花”、夏季“露营+玩水”、秋冬季“星空露营+音乐会”“农场露营+亲近萌宠”……年轻人把露营玩出了新花样。“平时工作学习都太累了,周末找个山清水秀的地方露营,有一种暂时逃离城市紧张生活的感觉。”一位95后露营者说。既能亲近自然,又能放松心情,露营成为年轻人心中当红的“微度假”形式。
材料二 ①今天,你参加徒步运动了吗?城市周边的户外徒步正成为颇受年轻人欢迎的一种“微度假”形式。“一边在大自然中呼吸新鲜空气,一边运动锻炼身体,还不用请年假,周末就可以走起来,何乐而不为?”一位90后这样解释年轻人喜欢户外徒步的原因。
  ②作为一种长盛不衰的户外运动,徒步运动的优势很明显。首先,徒步对场地的限制不高。除了可以到野外山地或专业的穿越路线开展徒步运动外,城市里也有可供徒步的场地。很多城市都修建了完善的步道,城市公园及城市周边景区也都为徒步运动提供了便利条件,市民利用周末或是其他闲暇时间,就可以轻松完成一场徒步之旅。人们只要“因时制宜”设计好线路,在该线路最好的季节前往,就可以获得最佳徒步体验。因此,一年四季都是参加徒步运动的好季节。另外,不同圈层、不同年龄段的人都能从徒步运动中获得满足感。专业的青年徒步玩家可以通过征服山地等高难度线路获得挑战自我的满足;而对“非专业人士”和中老年人来说,徒步也可以是“茶余饭后”亲近自然的一种休闲方式。
材料三 ①致力于解锁更多“微度假”玩法的年轻人,扛起钓竿亲近自然,在城市周边的水域里找到了垂钓的新乐趣——享受运动。
  ②比起传统钓鱼活动“坐等上钩”的佛系,年轻人更倾向于主动出击的新鲜玩法。于是,最早流行于欧美的“路亚”成了年轻钓友们的最爱。“路亚”是模仿弱小生物引发大鱼攻击的一种方法。这种钓鱼方法讲究技巧,需要钓者通过全身运动完成竿、饵、轮的综合操作。年轻人用新钓法打破了钓鱼的固有印象,将这项静止的活动玩成了紧张激烈的运动。尽管这项运动对于装备和技术都有着较高要求,乐于挑战自我的年轻人仍旧为之“前赴后继”。
9.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D)(3分)
A.既能亲近自然,又能放松心情,露营是年轻人心中当红的“微度假”形式。
B.徒步运动既可以到野外山地开展,也可就近在城市步道、公园及景区开展。
C.按“因时制宜”设计的线路开展徒步运动,一年四季都可以获得良好体验。
D.钓鱼这项运动对于装备和技术都有着较高要求,只适合乐于挑战的年轻人。
【解析】D.根据材料三第②段可知,“路亚”钓鱼对于装备和技术都有着较高要求,而非“钓鱼这项运动”;另外,“只适合乐于挑战的年轻人”说法也太绝对。
10.根据材料一图中的信息,结合上下文,补全材料一横线处的内容。(4分)
示例:户外休闲人群中,90后和95后年轻人占比最高
11.请你从上述三则材料中,总结年轻人喜欢户外“微度假”的原因。(6分)
亲近自然,放松心情;简单易行,可操作性强;玩法新鲜,富有趣味。
12.为落实全民健身国家战略,促进健康中国建设,请你从上述材料中选择一项运动推荐给你的爷爷奶奶,并说明推荐理由。(4分)
推荐运动:公园绿道上徒步慢走。理由:爷爷奶奶年龄较大,不适宜剧烈运动,徒步慢走相对轻松,既是一种运动,也是“茶余饭后”亲近自然的休闲方式。
【三】(16分)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选自刘禹锡《陋室铭》)
  【乙】后屏居①乡里十年,仰取俯拾②,衣食有余。连守两郡,竭③其俸入,以事铅椠④。每获一书即同共勘校整集签题。得书、画、彝⑤、鼎,亦摩玩舒卷⑥,指摘疵病,夜尽一烛为率⑦。故能纸札精致,字画完整,冠诸收书家。余性偶强记,每饭罢,坐归来堂⑧烹茶,指堆积书史,言某事在某书、某卷、第几叶、第几行,以中否角⑨胜负,为饮茶先后。中即举杯大笑,至茶倾覆怀中,反不得饮而起。甘心老是乡矣。故虽处忧患困穷,而志不屈。
(选自李清照《金石录后序》,有删改)
  【注释】①屏(bǐnɡ)居:退职闲居,指赵明诚去官后携李清照回到青州故里。②仰取俯拾:仰头取,低头拾,是说生活俭约。③竭:用尽。④铅椠(qiàn):书写工具,这里指校勘、刻写。⑤彝:青铜制祭器。⑥摩玩舒卷:反复观赏,爱不释手。⑦率:标准。⑧归来堂:赵李二人退居青州时住宅名,取陶渊明《归去来兮辞》意。⑨角(jué):较量。
13.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4分)
(1)有仙则名 名: 出名,有名         (2)斯是陋室 斯: 这
(3)竭其俸入 入: 收入 (4)第几叶  叶: 同“页”,页码
14.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有两处需要断句,请在相应位置用“/”标示。(2分)
每获一书/即同共勘校/整集签题。
1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没有世俗的乐曲扰乱心境,没有官府公文劳神伤身。
(2)故虽处忧患困穷,而志不屈。
所以(我们)虽然处于忧患贫穷之中,但是志趣从没有屈服。
16.【甲】【乙】两文作者都“处忧患困穷”,却能做到“志不屈”。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他们共同的精神品质。(4分)
【甲】【乙】两文的作者都具有高洁傲岸的节操(或安贫乐道的情趣、高雅的精神追求)(答出一点即可)。【甲】文中刘禹锡虽然身居陋室,却能安贫乐道,洁身自好,培养高雅的情趣(能结合【甲】文内容分析,意对即可);【乙】文中李清照虽然屏居乡里,但仍能勘校古书,收集文物,拥有高雅的精神追求(能结合【乙】文内容分析,意对即可)。
【乙文参考译文】
  后来我们闲居在乡里十年,生活节俭,衣食有余。(赵明诚)接连做了两郡的太守,把他的俸禄收入全部用尽,来从事书籍的校勘、刻写。每得到一本书,我们就一起校勘,整理成集,题上标签。得到书画、青铜祭器、鼎,也反复观赏,爱不释手,指出其中的毛病,每晚以看完一支蜡烛为标准。所以能做到书籍精致,字画完整,在众多收藏家中位居首位。我天性偶然记性好,每次吃完饭,坐在归来堂烹茶,指着堆积的书籍史册,说某事在某书、某卷、第几页、第几行,用猜中与否来定胜负,作为饮茶先后的依据。猜中了就举杯大笑,以至把茶倒在怀中,反而喝不到而起身。(我)甘心就这样在乡里终老。所以虽然处于忧患贫穷之中,但是志向从没有屈服。
三、写作(55分)
17.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55分)
  时光,在平淡而琐屑中静静流淌,偶尔捡拾几许散落在光阴细处的晶莹碎片,玩味其中的那份小小欢喜,也是一种殷实的满足与欢愉。于是,那波澜不惊的日子,就多了几分味道与情致了。
上述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自拟题目,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作文。
要求:(1)文中不要透露你个人的身份信息;(2)抄袭是不良行为,请不要照搬别人的文章;(3)不少于600字。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语文学科
2025春统编七下语文期末检测卷(安徽等地适用)
一、语文积累与运用(35分)
1.默写。(10分)
(1)诵读经典诗文,可以修身养性,可以激发人生思考。读一读杜甫《望岳》中的“ 会当凌绝顶 , 一览众山小 ”,我们体会到人生要不畏艰险,勇于攀登。读一读陈子昂《登幽州台歌》中的“ 念天地之悠悠 , 独怆然而涕下 ”,我们领悟到时空亘古不变,而生命短暂,时不我待的事理悲情,读一读韩愈《晚春》中的“ 草树知春不久归 , 百般红紫斗芳菲 ”,我们体会到诗人对春光的珍惜之情。
(2)自然万物皆有力量。陆游的“ 山重水复疑无路 , 柳暗花明又一村 ”(《游山西村》)告诉我们面对困难时,不退缩,不畏惧,奋发前进,呈现在我们面前的就是一个充满光明与希望的崭新境界;“ 落红不是无情物 , 化作春泥更护花 ”[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告诉我们:即使飘落凋零,也要奉献自我。
2.请运用积累的知识,完成(1)—(4)题。(12分)
  初六,虎妞坐上了花轿。没和父亲说过一句话,没有弟兄的护送,没有亲友的祝贺;只有那些锣鼓在新年后的街上响得很热闹。花轿稳稳地走过西安门,西四牌楼,也惹起穿着新衣的人们——特别是铺户中的伙计——一些羡mù,一些感触。   一年,二年,至少有三四年;一滴汗,两滴汗,不知道多少万滴汗,才挣出那辆车。从风里雨里的咬牙,从饭里茶里的自苦,才赚出那辆车。那辆车是他的一切挣扎与困苦的总结果与报酬,像身经百战的武士的一颗huī章。   一想起来,他心中就觉得发堵,不由得想到,要强又怎样呢,这个世界并不因为自己要强而公道一些,凭着什么把他的车白白抢去呢?即使马上再弄来一辆,焉知不再遇上那样的事呢?他觉得过去的事像个噩梦,使他几乎不敢再希望将来。
【甲】 【乙】 【丙】
(1)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4分)
羡mù(慕)   挣(zhēnɡ)扎   huī(徽)章   噩(è)梦
(2)下列短语中,与“身经百战”类型一致的一项是(D)(3分)
A.坐上花轿   B.响得热闹  
C.一颗徽章   D.心中发堵
(3)这三个语段在原著中最先出现的是 【乙】 (只填序号)。(1分)
(4)班级举行演讲比赛,小皖想为自己演讲的主题——“逐梦的祥子”设计一张背景图,通过请教老师和同学,以及自己的再三考量,最终他选择展示一幅经过特殊处理的图片(见下图),作为演讲主题的背景图。图中,车很大,祥子很小,看起来比例失当。这样处理合适吗?请你结合原著说明理由。(4分)
示例:我认为合理。①车是祥子维持生计、实现梦想的工具,一切事皆围绕车而进行。车是纽带,将祥子自身的幸与不幸同外部世界捆绑在一起。②“拥有属于自己的一辆车”一直是祥子的梦想,可拥有一辆车对于处在旧社会的祥子来说简直是痴人说梦,难以实现。所以把车画得很大。③车也是祥子车夫形象塑造的载体,在车面前,在吃人的旧社会面前,祥子的形象和个人命运显得那么卑微,不值一提。所以把祥子画得很小。
3.班级举行“天下国家”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面的任务。(13分)
(1)【任务一:家国·文字】请你观察下面两幅图片,结合“家”的含义,推测“国”的含义,请将含义写在下面横线上。(2分)
国: 人用兵器保卫城池          家:人在屋廊下祭祀祖先
(2)【任务二:家国·演讲】小皖同学参加学校举办的以“爱国”为主题的演讲比赛,下面是演讲稿的一部分,请你按照要求进行修改。(3分)
  你的身躯、你的精神是国家塑造的。【甲】国家民族的个性已经深深地消化在你的血液里。国家的名誉、利益和你的名誉、利益紧紧地连在一起。于是你与祖国就既有了情感上的依存,又有了利益上的一致。这是我们爱国的天然的、血缘上的理由。【乙】人必须爱父母,这叫孝,人又必须爱祖国,这叫忠。忠孝二字是人类的基本道德,是人类对自己的母体,即父母和祖国的回报,是天然的法则,属天理良心一级的最高的又是最起码的道德标准。
①【甲】处画线句子有个词语使用不当,请提出修改意见。(2分)
把“消化”改为“融化”。
②【乙】处画线句子有一处标点使用不当,请提出修改意见。(1分)
把“孝”后面的逗号改为分号。
(3)【任务三:家国·演出】假如你是主持人,请为以下两个演讲撰写串场词。(4分)
演讲顺序 演讲题目 演讲者
1 《我的中国梦》 七年级(1)班肖非
2 《奋斗的青春》 七年级(2)班李强
示例:感谢七年级(1)班肖非为大家带来的《我的中国梦》,我们有一个共同的中国梦,这个梦想需要我们以青春的名义去奋斗,奋斗的青春是美好的,奋斗的青春是幸福的,下面请听七年级(2)班李强的演讲《奋斗的青春》。
(4)【任务四:家国·讨论】请阅读下面一段材料,根据情景,把下面的对话补充完整。(4分)
材料 4月1日,育才学校组织学生参观新四军一师纪念馆,开展“重温红色记忆,厚植爱国情怀”主题活动。这次活动旨在通过同学们参观新四军一师纪念馆,了解中国革命史和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增强同学们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真正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所到之处,同学们都认真观看展厅里的图片、文字和实物展品。展品中有许多珍贵的历史文物,如革命先烈的照片等遗物,这些展品让学生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国革命史和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看到了革命先烈的坚定信念和顽强毅力,感受到了他们的伟大和光荣。
小皖:① 示例:老师您好,请问开展这次活动的意义是什么呢?
老师:本次活动旨在带动更多的学生了解红色历史,争当红色故事的传播者和红色精神的践行者,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实践中,凝聚成建设壮美祖国、共圆复兴梦想的磅礴伟力。
小皖:② 那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哪些活动形式来传承红色精神呢?
老师:通过开展了解红色故事、歌唱红色歌曲、阅读红色经典、踏寻红色足迹等活动,来传承红色精神。
二、阅读(5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2023·安徽中考)【一】(22分)
中国地图
侯发山
  ①爷爷曾是地图绘制工程师,绘了一辈子地图,对地图有着特殊的感情。退休后,每天对着地图默默地看,有时还自言自语,嘀嘀咕咕不知说些什么。家里有人的时候,总要给人家讲述地图上地名背后的故事。
  ②其实,这些在别人听来都是故事,发生在爷爷身上就是事故。那时候,技术条件差,别说是卫星,航空测量都还是空白,需要带上平板仪、经纬仪,实地走访,测量,标记。在河南嵩山测量的时候,被三只饿狼盯上了。爷爷当时还是小青年,给吓得哆哆嗦嗦,准备给狼当干粮的时候,附近几个砍柴的山民及时赶来,凭借手里的镰刀和棍子吓退野狼。在陕西榆林,正在工作的时候,天气突变,一时间飞沙走石,爷爷赶紧把衣服脱下来,打算盖到平板仪上,结果晚了一步,望远镜的一个镜片被石头打烂了。几乎同一瞬间,爷爷下意识地扑到仪器上保护仪器,结果额头也被飞溅的镜片给划伤了。他到当地医院治疗的时候,认识了那里的一名护士,后来结为伉俪。奶奶曾感激地对爷爷说,若不是嫁给他,把她带进城里,她早被风沙给“吃”了——她的家乡在毛乌素沙漠的边缘上,一年三百六十五天,有二百多天都是风沙……
  ③爷爷九十多了,时而清醒时而糊涂,特别是奶奶去世后,免不了唠叨他的“想当年”。
  ④后来,孙子小兵考上了武汉大学,学的就是地图制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专业,毕业后,干的正是地图测绘。比起爷爷,小兵这一代的测量技术有了飞速的提升,除了航空测量,还利用人造卫星拍摄地貌,足不出户,坐在计算机前就可以测绘地图。
  ⑤这天,小兵拿回来一张最新的《中国地图》。爷爷两眼放光,戴着老花镜,趴在地图上瞅起来,边看边念叨:“黑龙江,黄河,长江……小兵,伶仃洋上咋有一座桥?新建的?”
  ⑥“爷爷,这就是港珠澳大桥,连接珠海、香港和澳门的。”
  ⑦“这个桥建得好,建得好!”爷爷感慨不已,然后继续一点一点地瞅,“小兵,丹江口水库咋新增一条支流?我看看,河南,河北,北京,天津,不对吧,若是支流,到天津这里应该入海啊。是不是搞错了?”
  ⑧小兵扑哧笑了,说:“爷爷,这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
  ⑨“南水北调?就是当年毛主席提出的那个计划?”爷爷扑闪着昏花的眼睛,似乎有点明白了。“对!”小兵忙不迭地点头。
  ⑩爷爷满意地点点头,接下来又趴在地图上瞄起来。忽然,他叫道:“小兵,榆林,毛乌素沙漠咋没有了?是不是忘记标了?”
   “是啊,毛乌素沙漠呢?”小兵认真地瞅了瞅地图,皱着眉头说,“爷爷,要不,咱到榆林看一看?”
   “好!古人绘制地图就是实地测绘,后人常常把地图命名为‘禹迹图’,顾名思义,大禹的足迹。绘制地图就得眼见为实,哪像你们,唉!”爷爷说罢,又说,“只是我的腿不当家,怕是走不动。”
   “爷爷,我开车带您去。”“中。”爷爷爽快地答应了。爷爷退休后,家人多次说要带他去旅游,他都拒绝了,说:“全中国我都跑遍了,山山水水都在我的心里。”
   小兵开车带着爷爷,到了榆林,到了毛乌素,望着茫茫无际的林海,爷爷似乎不相信自己的眼睛。小兵忍不住说道:“爷爷,是真的,这是绿洲,不是沙漠!”
   爷爷回过神来,说:“小兵,是不是你早就知道,故意骗爷爷来的?”
   小兵憋住笑,说:“爷爷,我是知道,但还真没来过……现在都是通过遥感技术来测量和绘制的。”
   爷爷说:“今天的技术就这么神奇?”小兵点点头,自豪地说:“当然啦,通过人工智能进行地图数据收集和分析,目前已经能够高度自动化地生成要素丰富的高精地图,甚至道路上的虚线都能显示出来……”
   好半天,爷爷都没说话。末了,他感慨了一句:“我也想再活五百年,在福窝里还没扑腾够呢。”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有删改)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3分)
A.小兵“皱着眉头”,可见他对新地图没有标出毛乌素沙漠感到疑惑。
B.爷爷对“禹迹图”命名的解释,表明他对传统测绘精神的重视。
C.爷爷重回榆林的情节与上文他在榆林的工作经历形成了呼应。
D.小说以爷孙二人对话的形式推动故事发展,使叙事更加紧凑。
【解析】A.结合第 段(“是啊,乌素沙漠呢?”小兵认真地瞅了瞅地图,皱着眉头说,“爷爷,要不,咱到榆林看一看?”)和第 段(爷爷回过神来,说:“小兵,是不是你早就知道,故意骗爷爷来的?”)可知,小兵皱眉是故意做出疑惑的样子,故意骗爷爷,想让他亲自跟小兵一起去榆林,去毛乌素看看。
5.爷爷“对地图有着特殊的感情”,在文中有哪些具体表现?请简要回答。(4分)
退休后还经常查看地图;喜欢讲述地图上地名背后的故事;对新地图兴趣浓厚;敏锐地发现新地图中的细微变化。
6.小说第②段中,加点词语“故事”与“事故”能否互换?为什么?(5分)
示例一:不能。“故事”侧重传奇色彩,而“事故”侧重意外,原句突出了爷爷当年测绘工作的艰辛和危险。示例二:能。“事故”侧重意外,而“故事”侧重传奇色彩,互换后突出了爷爷对事业的热爱,对付出的无悔。
7.请从修辞方法的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4分)
我也想再活五百年,在福窝里还没扑腾够呢。
运用夸张、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充满感彩,表现了爷爷对时代、对事业、对生活的热爱。
8.小说标题“中国地图”意蕴丰富,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6分)
“中国地图”既指文中的“中国地图”实物,又指装在爷爷心中的“中国地图”;新旧地图的变化折射出祖国建设取得了伟大成就;“中国地图”承载着地图测绘人对中国地图测绘事业的热爱与追求;“中国地图”蕴含了对祖国发展的骄傲与自豪之情。(答出三点即可)
【二】(17分)
材料一 ①过去,“户外活动”对大多数人来说,意味着长途跋涉、挑战自我、突破极限。数据显示,近年 。放慢了远行脚步的年轻人,在致力于挖掘身边户外活动新鲜玩法的同时,也让户外活动变得更加“平易近人”。郊区的露营野餐、城市的探索骑行、公园绿道上的徒步……年轻人的户外休闲“微度假”可以轻松融入每个节假日、每个周末。
  ②近年各大平台上火了一种户外“微度假”式露营。春季“露营+赏花”、夏季“露营+玩水”、秋冬季“星空露营+音乐会”“农场露营+亲近萌宠”……年轻人把露营玩出了新花样。“平时工作学习都太累了,周末找个山清水秀的地方露营,有一种暂时逃离城市紧张生活的感觉。”一位95后露营者说。既能亲近自然,又能放松心情,露营成为年轻人心中当红的“微度假”形式。
材料二 ①今天,你参加徒步运动了吗?城市周边的户外徒步正成为颇受年轻人欢迎的一种“微度假”形式。“一边在大自然中呼吸新鲜空气,一边运动锻炼身体,还不用请年假,周末就可以走起来,何乐而不为?”一位90后这样解释年轻人喜欢户外徒步的原因。
  ②作为一种长盛不衰的户外运动,徒步运动的优势很明显。首先,徒步对场地的限制不高。除了可以到野外山地或专业的穿越路线开展徒步运动外,城市里也有可供徒步的场地。很多城市都修建了完善的步道,城市公园及城市周边景区也都为徒步运动提供了便利条件,市民利用周末或是其他闲暇时间,就可以轻松完成一场徒步之旅。人们只要“因时制宜”设计好线路,在该线路最好的季节前往,就可以获得最佳徒步体验。因此,一年四季都是参加徒步运动的好季节。另外,不同圈层、不同年龄段的人都能从徒步运动中获得满足感。专业的青年徒步玩家可以通过征服山地等高难度线路获得挑战自我的满足;而对“非专业人士”和中老年人来说,徒步也可以是“茶余饭后”亲近自然的一种休闲方式。
材料三 ①致力于解锁更多“微度假”玩法的年轻人,扛起钓竿亲近自然,在城市周边的水域里找到了垂钓的新乐趣——享受运动。
  ②比起传统钓鱼活动“坐等上钩”的佛系,年轻人更倾向于主动出击的新鲜玩法。于是,最早流行于欧美的“路亚”成了年轻钓友们的最爱。“路亚”是模仿弱小生物引发大鱼攻击的一种方法。这种钓鱼方法讲究技巧,需要钓者通过全身运动完成竿、饵、轮的综合操作。年轻人用新钓法打破了钓鱼的固有印象,将这项静止的活动玩成了紧张激烈的运动。尽管这项运动对于装备和技术都有着较高要求,乐于挑战自我的年轻人仍旧为之“前赴后继”。
9.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D)(3分)
A.既能亲近自然,又能放松心情,露营是年轻人心中当红的“微度假”形式。
B.徒步运动既可以到野外山地开展,也可就近在城市步道、公园及景区开展。
C.按“因时制宜”设计的线路开展徒步运动,一年四季都可以获得良好体验。
D.钓鱼这项运动对于装备和技术都有着较高要求,只适合乐于挑战的年轻人。
【解析】D.根据材料三第②段可知,“路亚”钓鱼对于装备和技术都有着较高要求,而非“钓鱼这项运动”;另外,“只适合乐于挑战的年轻人”说法也太绝对。
10.根据材料一图中的信息,结合上下文,补全材料一横线处的内容。(4分)
示例:户外休闲人群中,90后和95后年轻人占比最高
11.请你从上述三则材料中,总结年轻人喜欢户外“微度假”的原因。(6分)
亲近自然,放松心情;简单易行,可操作性强;玩法新鲜,富有趣味。
12.为落实全民健身国家战略,促进健康中国建设,请你从上述材料中选择一项运动推荐给你的爷爷奶奶,并说明推荐理由。(4分)
推荐运动:公园绿道上徒步慢走。理由:爷爷奶奶年龄较大,不适宜剧烈运动,徒步慢走相对轻松,既是一种运动,也是“茶余饭后”亲近自然的休闲方式。
【三】(16分)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选自刘禹锡《陋室铭》)
  【乙】后屏居①乡里十年,仰取俯拾②,衣食有余。连守两郡,竭③其俸入,以事铅椠④。每获一书即同共勘校整集签题。得书、画、彝⑤、鼎,亦摩玩舒卷⑥,指摘疵病,夜尽一烛为率⑦。故能纸札精致,字画完整,冠诸收书家。余性偶强记,每饭罢,坐归来堂⑧烹茶,指堆积书史,言某事在某书、某卷、第几叶、第几行,以中否角⑨胜负,为饮茶先后。中即举杯大笑,至茶倾覆怀中,反不得饮而起。甘心老是乡矣。故虽处忧患困穷,而志不屈。
(选自李清照《金石录后序》,有删改)
  【注释】①屏(bǐnɡ)居:退职闲居,指赵明诚去官后携李清照回到青州故里。②仰取俯拾:仰头取,低头拾,是说生活俭约。③竭:用尽。④铅椠(qiàn):书写工具,这里指校勘、刻写。⑤彝:青铜制祭器。⑥摩玩舒卷:反复观赏,爱不释手。⑦率:标准。⑧归来堂:赵李二人退居青州时住宅名,取陶渊明《归去来兮辞》意。⑨角(jué):较量。
13.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4分)
(1)有仙则名 名: 出名,有名         (2)斯是陋室 斯: 这
(3)竭其俸入 入: 收入 (4)第几叶  叶: 同“页”,页码
14.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有两处需要断句,请在相应位置用“/”标示。(2分)
每获一书/即同共勘校/整集签题。
1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没有世俗的乐曲扰乱心境,没有官府公文劳神伤身。
(2)故虽处忧患困穷,而志不屈。
所以(我们)虽然处于忧患贫穷之中,但是志趣从没有屈服。
16.【甲】【乙】两文作者都“处忧患困穷”,却能做到“志不屈”。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他们共同的精神品质。(4分)
【甲】【乙】两文的作者都具有高洁傲岸的节操(或安贫乐道的情趣、高雅的精神追求)(答出一点即可)。【甲】文中刘禹锡虽然身居陋室,却能安贫乐道,洁身自好,培养高雅的情趣(能结合【甲】文内容分析,意对即可);【乙】文中李清照虽然屏居乡里,但仍能勘校古书,收集文物,拥有高雅的精神追求(能结合【乙】文内容分析,意对即可)。
【乙文参考译文】
  后来我们闲居在乡里十年,生活节俭,衣食有余。(赵明诚)接连做了两郡的太守,把他的俸禄收入全部用尽,来从事书籍的校勘、刻写。每得到一本书,我们就一起校勘,整理成集,题上标签。得到书画、青铜祭器、鼎,也反复观赏,爱不释手,指出其中的毛病,每晚以看完一支蜡烛为标准。所以能做到书籍精致,字画完整,在众多收藏家中位居首位。我天性偶然记性好,每次吃完饭,坐在归来堂烹茶,指着堆积的书籍史册,说某事在某书、某卷、第几页、第几行,用猜中与否来定胜负,作为饮茶先后的依据。猜中了就举杯大笑,以至把茶倒在怀中,反而喝不到而起身。(我)甘心就这样在乡里终老。所以虽然处于忧患贫穷之中,但是志向从没有屈服。
三、写作(55分)
17.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55分)
  时光,在平淡而琐屑中静静流淌,偶尔捡拾几许散落在光阴细处的晶莹碎片,玩味其中的那份小小欢喜,也是一种殷实的满足与欢愉。于是,那波澜不惊的日子,就多了几分味道与情致了。
上述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自拟题目,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作文。
要求:(1)文中不要透露你个人的身份信息;(2)抄袭是不良行为,请不要照搬别人的文章;(3)不少于600字。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46张PPT)
统编2024七下语文同步精品课件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统编版七下语文 阶段性检测讲解课件(安徽等地适用)
七下语文期末测试
范围:第1-6单元
(建议用时:150分钟 满分:150分)
一、语文积累与运用(35分)
1.默写。(10分)
(1)诵读经典诗文,可以修身养性,可以激发人生思考。读一读杜甫《望岳》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们体会到人生要不畏艰险,勇于攀登。读一读陈子昂《登幽州台歌》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们领悟到时空亘古不变,而生命短暂,时不我待的事理悲情,读一读韩愈《晚春》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们体会到诗人对春光的珍惜之情。
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
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
草树知春不久归
百般红紫斗芳菲
(2)自然万物皆有力量。陆游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游山西村》)告诉我们面对困难时,不退缩,不畏惧,奋发前进,呈现在我们面前的就是一个充满光明与希望的崭新境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告诉我们:即使飘落凋零,也要奉献自我。
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
2.请运用积累的知识,完成(1)—(4)题。(12分)
  初六,虎妞坐上了花轿。没和父亲说过一句话,没有弟兄的护送,没有亲友的祝贺;只有那些锣鼓在新年后的街上响得很热闹。花轿稳稳地走过西安门,西四牌楼,也惹起穿着新衣的人们——特别是铺户中的伙计——一些羡mù,一些感触。   一年,二年,至少有三四年;一滴汗,两滴汗,不知道多少万滴汗,才挣出那辆车。从风里雨里的咬牙,从饭里茶里的自苦,才赚出那辆车。那辆车是他的一切挣扎与困苦的总结果与报酬,像身经百战的武士的一颗huī章。   一想起来,他心中就觉得发堵,不由得想到,要强又怎样呢,这个世界并不因为自己要强而公道一些,凭着什么把他的车白白抢去呢?即使马上再弄来一辆,焉知不再遇上那样的事呢?他觉得过去的事像个噩梦,使他几乎不敢再希望将来。
【甲】 【乙】 【丙】
(1)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4分)
羡mù( )   挣( )扎   huī( )章   噩( )梦
(2)下列短语中,与“身经百战”类型一致的一项是( )(3分)
A.坐上花轿   B.响得热闹  
C.一颗徽章   D.心中发堵
(3)这三个语段在原著中最先出现的是__________(只填序号)。(1分)

zhēnɡ

è
D
【乙】
(4)班级举行演讲比赛,小皖想为自己演讲的主题——“逐梦的祥子”设计一张背景图,通过请教老师和同学,以及自己的再三考量,最终他选择展示一幅经过特殊处理的图片(见下图),作为演讲主题的背景图。图中,车很大,祥子很小,看起来比例失当。这样处理合适吗?请你结合原著说明理由。(4分)
示例:我认为合理。①车是祥子维持生计、实现梦想的工具,一切事皆围绕车而进行。车是纽带,将祥子自身的幸与不幸同外部世界捆绑在一起。②“拥有属于自己的一辆车”一直是祥子的梦想,可拥有一辆车对于处在旧社会的祥子来说简直是痴人说梦,难以实现。所以把车画得很大。③车也是祥子车夫形象塑造的载体,在车面前,在吃人的旧社会面前,祥子的形象和个人命运显得那么卑微,不值一提。所以把祥子画得很小。
3.班级举行“天下国家”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面的任务。(13分)
(1)【任务一:家国·文字】请你观察下面两幅图片,结合“家”的含义,推测“国”的含义,请将含义写在下面横线上。(2分)
国:____________________   家:人在屋廊下祭祀祖先
人用兵器保卫城池
(2)【任务二:家国·演讲】小皖同学参加学校举办的以“爱国”为主题的演讲比赛,下面是演讲稿的一部分,请你按照要求进行修改。(3分)
  你的身躯、你的精神是国家塑造的。【甲】国家民族的个性已经深深地消化在你的血液里。国家的名誉、利益和你的名誉、利益紧紧地连在一起。于是你与祖国就既有了情感上的依存,又有了利益上的一致。这是我们爱国的天然的、血缘上的理由。【乙】人必须爱父母,这叫孝,人又必须爱祖国,这叫忠。忠孝二字是人类的基本道德,是人类对自己的母体,即父母和祖国的回报,是天然的法则,属天理良心一级的最高的又是最起码的道德标准。
①【甲】处画线句子有个词语使用不当,请提出修改意见。(2分)
②【乙】处画线句子有一处标点使用不当,请提出修改意见。(1分)
把“消化”改为“融化”。
把“孝”后面的逗号改为分号。
(3)【任务三:家国·演出】假如你是主持人,请为以下两个演讲撰写串场词。(4分)
演讲顺序 演讲题目 演讲者
1 《我的中国梦》 七年级(1)班肖非
2 《奋斗的青春》 七年级(2)班李强
示例:感谢七年级(1)班肖非为大家带来的《我的中国梦》,我们有一个共同的中国梦,这个梦想需要我们以青春的名义去奋斗,奋斗的青春是美好的,奋斗的青春是幸福的,下面请听七年级(2)班李强的演讲《奋斗的青春》。
(4)【任务四:家国·讨论】请阅读下面一段材料,根据情景,把下面的对话补充完整。(4分)
材料 4月1日,育才学校组织学生参观新四军一师纪念馆,开展“重温红色记忆,厚植爱国情怀”主题活动。这次活动旨在通过同学们参观新四军一师纪念馆,了解中国革命史和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增强同学们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真正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所到之处,同学们都认真观看展厅里的图片、文字和实物展品。展品中有许多珍贵的历史文物,如革命先烈的照片等遗物,这些展品让学生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国革命史和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看到了革命先烈的坚定信念和顽强毅力,感受到了他们的伟大和光荣。
小皖: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老师:本次活动旨在带动更多的学生了解红色历史,争当红色故事的传播者和红色精神的践行者,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实践中,凝聚成建设壮美祖国、共圆复兴梦想的磅礴伟力。
小皖: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老师:通过开展了解红色故事、歌唱红色歌曲、阅读红色经典、踏寻红色足迹等活动,来传承红色精神。
示例:老师您好,请问开展这次活动的意义是什么呢?
那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哪些活动形式来传承红色精神呢?
二、阅读(5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2023·安徽中考)【一】(22分)
中国地图
侯发山
  ①爷爷曾是地图绘制工程师,绘了一辈子地图,对地图有着特殊的感情。退休后,每天对着地图默默地看,有时还自言自语,嘀嘀咕咕不知说些什么。家里有人的时候,总要给人家讲述地图上地名背后的故事。
  ②其实,这些在别人听来都是故事,发生在爷爷身上就是事故。那时候,技术条件差,别说是卫星,航空测量都还是空白,需要带上平板仪、经纬仪,实地走访,测量,标记。在河南嵩山测量的时候,被三只饿狼盯上了。爷爷当时还是小青年,给吓得哆哆嗦嗦,准备给狼当干粮的时候,附近几个砍柴的山民及时赶来,凭借手里的镰刀和棍子吓退野狼。在陕西榆林,正在工作的时候,天气突变,一时间飞沙走石,爷爷赶紧把衣服脱下来,打算盖到平板仪上,结果晚了一步,望远镜的一个镜片被石头打烂了。几乎同一瞬间,爷爷下意识地扑到仪器上保护仪器,结果额头也被飞溅的镜片给划伤了。他到当地医院治疗的时候,认识了那里的一名护士,后来结为伉俪。奶奶曾感激地对爷爷说,若不是嫁给他,把她带进城里,她早被风沙给“吃”了——她的家乡在毛乌素沙漠的边缘上,一年三百六十五天,有二百多天都是风沙……
  ③爷爷九十多了,时而清醒时而糊涂,特别是奶奶去世后,免不了唠叨他的“想当年”。
  ④后来,孙子小兵考上了武汉大学,学的就是地图制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专业,毕业后,干的正是地图测绘。比起爷爷,小兵这一代的测量技术有了飞速的提升,除了航空测量,还利用人造卫星拍摄地貌,足不出户,坐在计算机前就可以测绘地图。
  ⑤这天,小兵拿回来一张最新的《中国地图》。爷爷两眼放光,戴着老花镜,趴在地图上瞅起来,边看边念叨:“黑龙江,黄河,长江……小兵,伶仃洋上咋有一座桥?新建的?”
  ⑥“爷爷,这就是港珠澳大桥,连接珠海、香港和澳门的。”
  ⑦“这个桥建得好,建得好!”爷爷感慨不已,然后继续一点一点地瞅,“小兵,丹江口水库咋新增一条支流?我看看,河南,河北,北京,天津,不对吧,若是支流,到天津这里应该入海啊。是不是搞错了?”
  ⑧小兵扑哧笑了,说:“爷爷,这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
  ⑨“南水北调?就是当年毛主席提出的那个计划?”爷爷扑闪着昏花的眼睛,似乎有点明白了。“对!”小兵忙不迭地点头。
  ⑩爷爷满意地点点头,接下来又趴在地图上瞄起来。忽然,他叫道:“小兵,榆林,毛乌素沙漠咋没有了?是不是忘记标了?”
   “是啊,毛乌素沙漠呢?”小兵认真地瞅了瞅地图,皱着眉头说,“爷爷,要不,咱到榆林看一看?”
   “好!古人绘制地图就是实地测绘,后人常常把地图命名为‘禹迹图’,顾名思义,大禹的足迹。绘制地图就得眼见为实,哪像你们,唉!”爷爷说罢,又说,“只是我的腿不当家,怕是走不动。”
   “爷爷,我开车带您去。”“中。”爷爷爽快地答应了。爷爷退休后,家人多次说要带他去旅游,他都拒绝了,说:“全中国我都跑遍了,山山水水都在我的心里。”
   小兵开车带着爷爷,到了榆林,到了毛乌素,望着茫茫无际的林海,爷爷似乎不相信自己的眼睛。小兵忍不住说道:“爷爷,是真的,这是绿洲,不是沙漠!”
   爷爷回过神来,说:“小兵,是不是你早就知道,故意骗爷爷来的?”
   小兵憋住笑,说:“爷爷,我是知道,但还真没来过……现在都是通过遥感技术来测量和绘制的。”
   爷爷说:“今天的技术就这么神奇?”小兵点点头,自豪地说:“当然啦,通过人工智能进行地图数据收集和分析,目前已经能够高度自动化地生成要素丰富的高精地图,甚至道路上的虚线都能显示出来……”
   好半天,爷爷都没说话。末了,他感慨了一句:“我也想再活五百年,在福窝里还没扑腾够呢。”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有删改)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小兵“皱着眉头”,可见他对新地图没有标出毛乌素沙漠感到疑惑。
B.爷爷对“禹迹图”命名的解释,表明他对传统测绘精神的重视。
C.爷爷重回榆林的情节与上文他在榆林的工作经历形成了呼应。
D.小说以爷孙二人对话的形式推动故事发展,使叙事更加紧凑。
A
【解析】A.结合第 段(“是啊,乌素沙漠呢?”小兵认真地瞅了瞅地图,皱着眉头说,“爷爷,要不,咱到榆林看一看?”)和第 段(爷爷回过神来,说:“小兵,是不是你早就知道,故意骗爷爷来的?”)可知,小兵皱眉是故意做出疑惑的样子,故意骗爷爷,想让他亲自跟小兵一起去榆林,去毛乌素看看。
5.爷爷“对地图有着特殊的感情”,在文中有哪些具体表现?请简要回答。(4分)
退休后还经常查看地图;喜欢讲述地图上地名背后的故事;对新地图兴趣浓厚;敏锐地发现新地图中的细微变化。
6.小说第②段中,加点词语“故事”与“事故”能否互换?为什么?(5分)
示例一:不能。“故事”侧重传奇色彩,而“事故”侧重意外,原句突出了爷爷当年测绘工作的艰辛和危险。
示例二:能。“事故”侧重意外,而“故事”侧重传奇色彩,互换后突出了爷爷对事业的热爱,对付出的无悔。
7.请从修辞方法的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4分)
我也想再活五百年,在福窝里还没扑腾够呢。
运用夸张、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充满感彩,表现了爷爷对时代、对事业、对生活的热爱。
8.小说标题“中国地图”意蕴丰富,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6分)
“中国地图”既指文中的“中国地图”实物,又指装在爷爷心中的“中国地图”;新旧地图的变化折射出祖国建设取得了伟大成就;“中国地图”承载着地图测绘人对中国地图测绘事业的热爱与追求;“中国地图”蕴含了对祖国发展的骄傲与自豪之情。(答出三点即可)
【二】(17分)
材料一 ①过去,“户外活动”对大多数人来说,意味着长途跋涉、挑战自我、突破极限。数据显示,近年______。放慢了远行脚步的年轻人,在致力于挖掘身边户外活动新鲜玩法的同时,也让户外活动变得更加“平易近人”。郊区的露营野餐、城市的探索骑行、公园绿道上的徒步……年轻人的户外休闲“微度假”可以轻松融入每个节假日、每个周末。
  ②近年各大平台上火了一种户外“微度假”式露营。春季“露营+赏花”、夏季“露营+玩水”、秋冬季“星空露营+音乐会”“农场露营+亲近萌宠”……年轻人把露营玩出了新花样。“平时工作学习都太累了,周末找个山清水秀的地方露营,有一种暂时逃离城市紧张生活的感觉。”一位95后露营者说。既能亲近自然,又能放松心情,露营成为年轻人心中当红的“微度假”形式。
材料二 ①今天,你参加徒步运动了吗?城市周边的户外徒步正成为颇受年轻人欢迎的一种“微度假”形式。“一边在大自然中呼吸新鲜空气,一边运动锻炼身体,还不用请年假,周末就可以走起来,何乐而不为?”一位90后这样解释年轻人喜欢户外徒步的原因。
  ②作为一种长盛不衰的户外运动,徒步运动的优势很明显。首先,徒步对场地的限制不高。除了可以到野外山地或专业的穿越路线开展徒步运动外,城市里也有可供徒步的场地。很多城市都修建了完善的步道,城市公园及城市周边景区也都为徒步运动提供了便利条件,市民利用周末或是其他闲暇时间,就可以轻松完成一场徒步之旅。人们只要“因时制宜”设计好线路,在该线路最好的季节前往,就可以获得最佳徒步体验。因此,一年四季都是参加徒步运动的好季节。另外,不同圈层、不同年龄段的人都能从徒步运动中获得满足感。专业的青年徒步玩家可以通过征服山地等高难度线路获得挑战自我的满足;而对“非专业人士”和中老年人来说,徒步也可以是“茶余饭后”亲近自然的一种休闲方式。
材料三 ①致力于解锁更多“微度假”玩法的年轻人,扛起钓竿亲近自然,在城市周边的水域里找到了垂钓的新乐趣——享受运动。
  ②比起传统钓鱼活动“坐等上钩”的佛系,年轻人更倾向于主动出击的新鲜玩法。于是,最早流行于欧美的“路亚”成了年轻钓友们的最爱。“路亚”是模仿弱小生物引发大鱼攻击的一种方法。这种钓鱼方法讲究技巧,需要钓者通过全身运动完成竿、饵、轮的综合操作。年轻人用新钓法打破了钓鱼的固有印象,将这项静止的活动玩成了紧张激烈的运动。尽管这项运动对于装备和技术都有着较高要求,乐于挑战自我的年轻人仍旧为之“前赴后继”。
9.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3分)
A.既能亲近自然,又能放松心情,露营是年轻人心中当红的“微度假”形式。
B.徒步运动既可以到野外山地开展,也可就近在城市步道、公园及景区开展。
C.按“因时制宜”设计的线路开展徒步运动,一年四季都可以获得良好体验。
D.钓鱼这项运动对于装备和技术都有着较高要求,只适合乐于挑战的年轻人。
【解析】D.根据材料三第②段可知,“路亚”钓鱼对于装备和技术都有着较高要求,而非“钓鱼这项运动”;另外,“只适合乐于挑战的年轻人”说法也太绝对。
D
10.根据材料一图中的信息,结合上下文,补全材料一横线处的内容。(4分)
11.请你从上述三则材料中,总结年轻人喜欢户外“微度假”的原因。(6分)
示例:户外休闲人群中,90后和95后年轻人占比最高
亲近自然,放松心情;简单易行,可操作性强;玩法新鲜,富有趣味。
12.为落实全民健身国家战略,促进健康中国建设,请你从上述材料中选择一项运动推荐给你的爷爷奶奶,并说明推荐理由。(4分)
推荐运动:公园绿道上徒步慢走。理由:爷爷奶奶年龄较大,不适宜剧烈运动,徒步慢走相对轻松,既是一种运动,也是“茶余饭后”亲近自然的休闲方式。
【三】(16分)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选自刘禹锡《陋室铭》)
  【乙】后屏居①乡里十年,仰取俯拾②,衣食有余。连守两郡,竭③其俸入,以事铅椠④。每获一书即同共勘校整集签题。得书、画、彝⑤、鼎,亦摩玩舒卷⑥,指摘疵病,夜尽一烛为率⑦。故能纸札精致,字画完整,冠诸收书家。余性偶强记,每饭罢,坐归来堂⑧烹茶,指堆积书史,言某事在某书、某卷、第几叶、第几行,以中否角⑨胜负,为饮茶先后。中即举杯大笑,至茶倾覆怀中,反不得饮而起。甘心老是乡矣。故虽处忧患困穷,而志不屈。
(选自李清照《金石录后序》,有删改)
  【注释】①屏(bǐnɡ)居:退职闲居,指赵明诚去官后携李清照回到青州故里。②仰取俯拾:仰头取,低头拾,是说生活俭约。③竭:用尽。④铅椠(qiàn):书写工具,这里指校勘、刻写。⑤彝:青铜制祭器。⑥摩玩舒卷:反复观赏,爱不释手。⑦率:标准。⑧归来堂:赵李二人退居青州时住宅名,取陶渊明《归去来兮辞》意。⑨角(jué):较量。
13.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4分)
(1)有仙则名 名:______________        
(2)斯是陋室 斯:______
(3)竭其俸入 入:________
(4)第几叶  叶:__________________
14.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有两处需要断句,请在相应位置用“/”标示。(2分)
每获一书 即同共勘校 整集签题。
出名,有名

收入
同“页”,页码
/
/
1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2)故虽处忧患困穷,而志不屈。
没有世俗的乐曲扰乱心境,没有官府公文劳神伤身。
所以(我们)虽然处于忧患贫穷之中,但是志趣从没有屈服。
16.【甲】【乙】两文作者都“处忧患困穷”,却能做到“志不屈”。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他们共同的精神品质。(4分)
【甲】【乙】两文的作者都具有高洁傲岸的节操(或安贫乐道的情趣、高雅的精神追求)(答出一点即可)。【甲】文中刘禹锡虽然身居陋室,却能安贫乐道,洁身自好,培养高雅的情趣(能结合【甲】文内容分析,意对即可);【乙】文中李清照虽然屏居乡里,但仍能勘校古书,收集文物,拥有高雅的精神追求(能结合【乙】文内容分析,意对即可)。
【乙文参考译文】
  后来我们闲居在乡里十年,生活节俭,衣食有余。(赵明诚)接连做了两郡的太守,把他的俸禄收入全部用尽,来从事书籍的校勘、刻写。每得到一本书,我们就一起校勘,整理成集,题上标签。得到书画、青铜祭器、鼎,也反复观赏,爱不释手,指出其中的毛病,每晚以看完一支蜡烛为标准。所以能做到书籍精致,字画完整,在众多收藏家中位居首位。我天性偶然记性好,每次吃完饭,坐在归来堂烹茶,指着堆积的书籍史册,说某事在某书、某卷、第几页、第几行,用猜中与否来定胜负,作为饮茶先后的依据。猜中了就举杯大笑,以至把茶倒在怀中,反而喝不到而起身。(我)甘心就这样在乡里终老。所以虽然处于忧患贫穷之中,但是志向从没有屈服。
三、写作(55分)
17.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55分)
  时光,在平淡而琐屑中静静流淌,偶尔捡拾几许散落在光阴细处的晶莹碎片,玩味其中的那份小小欢喜,也是一种殷实的满足与欢愉。于是,那波澜不惊的日子,就多了几分味道与情致了。
上述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自拟题目,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作文。
要求:(1)文中不要透露你个人的身份信息;(2)抄袭是不良行为,请不要照搬别人的文章;(3)不少于600字。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兼职招聘: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