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期中素养提优卷(二)(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期中素养提优卷(二)(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673.7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5-25 22:03:2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四年级下册语文期中素养提优卷(二)
(满分:100分 时间:90分钟)
一、看拼音,写词语。(6分)
清明时节雨纷纷,tǎng ruò( )你用心观察,眼前的情景定会让你感动:细雨méng lóng( ),仿佛为校园蒙上了一层纱。nèn lǜ( )的枝叶、漂亮的téng luó( )在雨中舞蹈,细雨 fú shì( )掉路上的尘土。看到这些,仿佛能把所有的 xīn shì( )都抛之脑后。
二、选择题。(16分)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及词语的字形有误的一项是( )
A.慰藉(jiè) 执着(zhuó) 晌午 教练
B.可恶(wù) 挣扎(zā) 凌空 期未
C.白皑皑(ái) 卜落(bǔ) 照例 隧道
D.开辟(pì) 窥伺(kuī) 即将 屏息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叔叔在我们的家族聊天群里很少发言,常常潜水。
B.妹妹唱歌非常好听,大家都夸她是“小蜜蜂”。
C.他对工作一丝不苟,获得了大家的一致好评。
D.很多大医院对他的病表示无能为力。
3.下列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①而人类又靠吃动植物生长。
②植物靠阳光、水分和大气中的氧气、二氧化碳生长。
③对地球来说,太阳十分重要。
④由此可见,地球上的生命是离不开太阳的。
⑤动物靠吃植物生长。
A.①③②④⑤ B.③②①④⑤ C.②①③⑤④ D.③②⑤①④
4.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天窗》一文中,“你想象到这雨,这风,这雷,这电,怎样猛厉地扫荡了这世界”中“扫荡”是一种拟人的说法,写出了雨、风、雷、电的来势之猛。
B.《白桦》是英国诗人叶赛宁创作的一首现代诗,既具色彩的变化,又富动态的美感。白桦那么高洁、挺拔,它是高尚人格的象征。
C.《母鸡》一文中,作者自始至终都对母鸡充满崇敬与喜爱之情。
D.《飞向蓝天的恐龙》一文中提到,地球上的第一种恐龙和狗一般大小,两条前腿粗壮有力,能够支撑起整个身体。
三、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8分)
1.仿照例句,运用作比较的方法介绍一种事物。
例:有一种叫作“碳纳米管”的神奇材料,比钢铁结实百倍。
2.看图片,再仿照例句写一写。
例:潺潺的溪流,沙沙作响的树叶,叽叽喳喳的鸟儿,共同谱写成一首美妙、自然的乐曲。
四、根据课文内容填空。(7分)
1.乡村是一道美丽的风景,既有“梅子金黄杏子肥, ”的万物蓬勃生长的画面,也有“ ,溪上青青草”这样幽美的生活环境。
2.朱光潜认为“诗和 一样, ”;艾青认为“ ,诗给人类以朝向理想的勇气”,他在《绿》中写道:“突然一阵风,/ ,/所有的绿就整齐地/ ……”
五、语文与生活。(4分)
六、阅读短文,完成练习。(14分)
森林卫士——穿山甲
佚名
穿山甲属哺乳动物,别名“鲮(líng)鲤”。因其善打洞,每小时挖洞长度可达2—3米,“穿山之术”超过人类和其他动物,而且它身披鳞甲,全身有600多块犹如盔甲的角质鳞,故而得名“穿山甲”。
穿山甲的长相很奇特。它身长不足1米,尾长约0.3米,体圆腹大,四肢粗短,尾扁而粗,头尖嘴细,舌长柔软,喜伸缩。
穿山甲的生活习惯也很奇特。它喜欢温暖的山麓、丘陵,挖洞穴而居。白天以土堵洞休息,入夜爬出洞外,杀敌卫林。它的胃颇像鸟类略有砂囊的胃,能吞下小石块,石块在胃里起研磨害虫的作用,因而穿山甲食虫量很大。遇敌时,穿山甲则会蜷缩成球状,用鳞片包裹住身体,其坚硬的外壳令猛兽难以咬碎或下咽。
最有趣的是穿山甲的捕食方法。它会跑到蚂蚁多的地方,伸出又长又腥的舌头,待蚂蚁闻腥味爬满舌头吮吸涎(xián)液时,它就轻缩舌头,把蚂蚁送进嘴里,然后又把舌头伸出来。有时,它发现蚁穴,也会将身体鳞片张开,散发出特殊气味,引诱蚂蚁爬满鳞片,迅速合拢,然后到江河湖溪中张开鳞片,等那蚂蚁浮在水面,再用舌头横扫食之。据观测,一只成年穿山甲一天可吃数万只白蚁。照此计算,一只穿山甲能保护200亩以上的山林不受白蚁侵害,所以人们称其为“森林卫士”。
(根据相关材料编写)
1.穿山甲得名的原因有两个:一是 ;二是 。(2分)
2.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画“√”,错误的画“×”。(4分)
(1)穿山甲可以吞食小石块,胃里的石块能研磨害虫,因此食虫量不大。( )
(2)穿山甲的鳞片只能用来保护自己。( )
(3)穿山甲入夜以土堵洞休息,白天爬出洞外,杀敌卫林。( )
(4)穿山甲的舌头柔软,伸缩自如,有利于捕食。( )
3.短文四个自然段分别介绍了穿山甲四个方面的内容,照样子填一填。(3分)
4.一位同学读完短文后,提出了这样的问题:“为什么称穿山甲为‘森林卫士’呢?”请你帮他解决这个问题。(3分)
5.读了这篇短文,你还可以提出问题: 你想用 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2分)
七、阅读短文,完成练习。(15分)
柿香悠悠
佚名
①我的家乡盛产柿子。秋天,每当我走在集市上,看到小山一般堆起的柿子,总能想起外婆院子里的那棵柿子树,也仿佛闻到了外婆衣服上的柿子香。
②我到现在也不知道外婆院子里的柿子树是什么时候种下的,只知道从我记事以来,它便一直在那里。
③外婆很爱护这棵树。我在屋檐下玩弹珠的时候,经常可以看见外婆提着木桶来到树旁,弯着腰,一次次从桶里舀水,一次次细心地浇在树下。浇完水,她总是跟我说:“到了秋天,就有甜柿子吃啦!”所以,我总是期盼秋天早一点儿到来。
④秋风吹过,落叶飘飘。柿子树上结满了红红的大柿子,小院的天空也被染成了红色,映红了外婆笑盈盈的脸庞。收获柿子的时候,也是家人团聚的时候。不等外婆招呼,大家都迫不及待地忙了起来。父亲爬上梯子,欣喜地摘下柿子递给外公。外公小心地接过来,放进身旁的篮子里。等篮子装满了,外婆就乐呵呵地把篮子抱到小院的桌子上晒柿子。我和堂弟手举着大柿子追着、跑着,院子里充满了我们的欢笑声··.·
⑤等柿子全摘完了,外婆就会拎着篮子给街坊邻居送柿子。我和堂弟是外婆的“小尾巴”,总跟着外婆走街串巷。外婆看见晒太阳的老人,总要拿两个大柿子,塞到人家手里,说道:“自家种的柿子,尝一尝!吃了我家的柿子,事事都如意哟!”外婆边走边告诉我和堂弟:“一个柿子十副药。吃柿子的好处多着咧!”村子里的小孩子围了过来,外婆也会挑出大柿子分给他们,孩子们接过柿子蹦蹦跳跳地跑开了。慢慢地,篮子空了,外婆身上却留下了淡淡的柿子香。
⑥岁月匆匆,转眼我已是大人了。每逢秋天,我总会想起挂满“红灯笼”的柿子树,想起外婆身上的柿子香。
(根据相关材料编写)
1.阅读短文第③自然段,想一想,从哪里能看出“外婆很爱护这棵树”?用“__”在文中画出相关语句。(2分)
2.仿照例子,分别为第④和第⑤自然段列小标题。(6分)
第③自然段:盼柿子 第④自然段: 第⑤自然段: .
3.第④自然段中画“ ”的句子在文中的作用是(3分)( )
A.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柿子的数量多,小院的天空被染成了红色。
B.生动形象地描绘了秋风吹过,柿子树上果实累累的画面。
C.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柿子丰收的景象以及外婆的喜悦心情。
D.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外婆看到大柿子后无比喜悦的心情。
4.第⑥自然段中写道:“每逢秋天,我总会想起挂满‘红灯笼’的柿子树,想起外婆身上的柿子香。”联系全文,写一写你对这句话的理解。(最少写出两个方面)(4分)
八、习作。(30分)
倾诉,是一种交流方式,是感情沟通的桥梁。自然的莺歌燕语,人生的潮起潮落,世界的风起云涌,都会引发我们的感触。请以“倾诉”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400字左右的作文。
参考答案
一、倘若 朦胧 嫩绿 藤萝 拂拭 心事
二、1.B 2.B 3.D 4.A
三、示例:1.对人类来说,地球是个庞然大物,而对茫茫宇宙来说,地球只是一粒沙,是微乎其微的。 2.宽阔的操场,高大的教学楼,明亮的教室,构成了我们梦想中的美丽校园。
四、1.麦花雪白菜花稀 茅檐低小 2.音乐 生命全在节奏 诗是人类向未来所寄发的信息 好像舞蹈教练在指挥 按着节拍飘动在一起
五、示例:李老师您好,小梅发烧了,想向您请假三天,她没有您的电话号码,让我帮她请个假。
六、1.善于打洞 身披鳞甲
2.(1)× (2)× (3)× (4)√ 3.长相奇特 生活习惯 捕食方法
4.一只穿山甲能保护200亩以上的山林不受白蚁侵害,所以人们称其为“森林卫士”。5.示例:穿山甲是怎样捕食的查资料、联系上下文
七、1.我在屋檐下玩弹珠的时候,经常可以看见外婆提着木桶来到树旁,弯着腰,一次次从桶里舀水,一次次细心地浇在树下。 2.摘柿子 送柿子 3.C 4.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怀念和对外婆的无比思念之情。
八、提示:在写作这类文章时,首先要打开自己的心扉,让文字流泻出真实的情感。其次,倾诉的点要有选择,一篇文章中我们不可能把所有的话都写出来,我们只能写自己心底最想说的话。写文章不仅要表达自己的情感,还要说清楚一定的道理。另外,还应运用细节描写,如人物的神态、语言、动作、心理等,使文章更加生动。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