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河南省安阳市中考历史一模试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5年河南省安阳市中考历史一模试卷(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68.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5-25 22:33:3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5年河南省安阳市中考历史一模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0小题,共20分。
1.河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拥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据统计全省现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152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1030项。这表明(  )
A. 中外交流,博采众长 B. 中华文明,多元一体
C. 文化中原,历史悠久 D. 华夏大地,物产丰富
2.在江苏、湖南等地的春秋时期墓葬中,发掘出一批人工冶炼的生产工具。它们是1146℃以上高温冶炼的产物,其冶炼过程的主要化学反应为。符合上述描述的是(  )
A. 良渚遗址出土的玉琮
B. 春秋护头铜胄
C. 春秋战国时期的铁农具
D. 二里头遗址出土的铜鼎
3.《史记》记载:“帝以诸侯地广,易生骄奢乱事,乃令其子弟析土而王之,使其力少而不能为非。”汉武帝采取此举的目的是(  )
A. 削弱诸侯的经济实力 B. 彻底杜绝诸侯叛乱
C. 加强中央对地方管控 D. 增强诸侯国的实力
4.如图文物出土于唐朝墓葬,它的出土印证了唐朝(  )
A. 政治清明稳定
B. 文化繁荣昌盛
C. 民族交流融合
D. 对外交往频繁
5.阅读下面材料,找出其中的关联,据此可知研究的是(  )
材料一:楚越之地.地广人希(稀)……无积聚而多贫。——《史记 货殖列传》
材料二:苏湖熟,天下足。——南宋谚语
材料三:国家根本,仰给东南。——《宋史》
A. 经济重心南移 B. 城市商业繁荣 C. 民族关系发展 D. 对外交流频繁
6.徐光启在写《农政全书》的《除蝗疏》时,分析统计了从春秋到元代所记111次蝗灾发生的月份和《元史》所载近400次蝗灾发生的地点,从而准确地划定了蝗灾发生的时间和地区,为蝗害的防治找到了客观依据。材料体现出他(  )
A. 关注科学理论 B. 得到百姓的支持 C. 重视数据分析 D. 注重实践与总结
7.孔子、墨子、孟子等均有以天下为己任的思想:北宋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南宋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明末清初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都体现了中国古代知识分子(  )
A. 具有家国情怀 B. 主张和而不同 C. 崇尚天人合一 D. 重视以人为本
8.在近代中国社会变迁的时序中,这种爱国运动的狂飙起落,成为促使变法走向革命的催化剂。材料描述的是(  )
A. 太平军抗击洋枪队 B. 左宗棠收复新疆
C. 广州三元里人民抗英 D. 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
9.梁启超在《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中写道:“革命成功将近十年……觉得社会文化史整套的,要拿旧心理运用新制度,决计不可能,渐渐要求全人格的觉悟。”材料可反映出(  )
A. 维新派主张推翻原有制度 B. 政治形式变革的重要性
C. 新文化运动的历史必然性 D. 革命派有了明确的目标
10.民国政府于1912年颁布《暂行工艺品奖励章程》,规定工艺品的发明者及其改良者拥有专利权;于1914年颁布《公司条例》,保障投资者的权利。这表明(  )
A. 群众监督有利于经济的发展 B. 经济发展需要公平的社会风气
C. 技术创新有助于经济的发展 D. 经济的发展有赖于法律保障
11.这次会议总结了我国民主革命二十多年曲折发展的历史经验,制定了正确的纲领和策略,统一了全党的认识……大会通过了新的党章,明确规定将毛泽东思想作为党一切工作的指针,这次会议旨在(  )
A. 确立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原则 B. 明确提出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
C. 为党和人民指明战后的奋斗方向 D. 挽救危机,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12.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很多志愿军伤员因为伤口细菌的感染无药可用而牺牲。因此,中国必须尽快建立自己的抗生素生产大厂……华北制药厂抗生素厂正是新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中,全国156个大型重点项目之一。这表明第一个“五年计划”( )
A. 将重点发展医药生物产业 B. 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
C. 为抗美援朝战争提供保障 D. 顺应中国发展的实际需求
13.1955年,周恩来在一次国际会议上提出:“会议应将这些共同愿望和要求肯定下来,这是我们中间的共同诉求。我们并不要求个人放弃自己的见解,因为这是实际存在的反映。”材料所描述的会议(  )
A. 促使中国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 加强了中国同亚非国家的团结合作
C. 恢复了中国与西方国家的友好关系 D. 使亚非国家摆脱了殖民主义的枷锁
14.据记载,古巴比伦开办了专门用于借贷的机构(类似于今天的银行),出借实物或金银货币,借贷人可以用分期付款等方式偿还。这反映了古巴比伦(  )
A. 法学系统日臻完整 B. 君主权力衰落 C. 商品经济比较活跃 D. 国内矛盾激化
15.《查士丁尼法典》规定“若需赎回俘虏,我们允许将圣物(指神有物)出卖、抵押或质押。因为人的生命比任何圣皿、祭服都重要”。这表明法典(  )
A. 注重对个人权益的维护 B. 最终实现了男女平等
C. 推动罗马法体系的完备 D. 动摇了保护私产观念
16.“15世纪,世界诸民族重新建立了彼此间的直接联系,从而开始了人类历史的一个新的全球性阶段”。由此可知,新航路开辟(  )
A. 促进了思想的解放 B. 加强了地区的联系 C. 引发了技术的变革 D. 推动了民族的独立
17.“拿破仑撼动了欧洲各国的旧制度,并将近现代欧洲各国的新秩序的各项原则推广到了欧洲其他地区,大大加快了这一演变的过程。”法国资产阶级史学家乔治 勒费弗尔的这句话,旨在强调(  )
A. 法国大革命的必然性 B. 欧洲旧制度的腐朽性
C. 拿破仑战争的革命性 D. 欧洲新秩序的进步性
18.1921年3月,苏俄实行的经济政策,既缓解了农民的压力,加深了工农联盟的关系,同时又使农民保有余粮,增强了农民劳作的积极性。这里“经济政策”指(  )
A. 推行余粮征集制 B. 实行农业集体化 C. 实施固定粮食税 D. 优先发展重工业
19.巴尔扎克的小说集“人间喜剧”充分展示19世纪上半叶法国的社会生活;贝多芬1804年完成的《英雄交响曲》不仅体现了人们对英雄的理想形象,还展现了革命时代无数英雄勇敢、乐观的斗争精神,坚强的意志和真挚的感情。这反映出(  )
A. 文学艺术反映社会现实 B. 人民群众创造历史
C. 文学艺术决定社会发展 D. 文学艺术真实记录历史
20.伴随着社会信息化的发展,人工智能(AI)领域的突飞猛进令世人瞩目。某AI领域专家认为:人工智能的发展核心就是“以人为本”,要让人工智能真正推动人类社会的发展,而不是成为威胁。这启示我们
A. 必须使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 B. 应立即停止发展人工智能
C. 技术创新必然威胁人类社会 D. 发展要趋利避害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30分。
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大运河历经2000余年的发展,功能不断演变。春秋时期,吴王夫差出于军事需要开挖邗沟,被认为是大运河的开端。隋唐以来,随着漕运的兴盛,大运河逐渐成为连接南北经济文化交流的命脉,也维系了国家的统一。运河在明清时期达到鼎盛,国家政权加强漕运制度的完善和河道管理水平,成为了国家政治经济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摘编自《中国运河历史发展的三个阶段与当代价值实现》
材料二:运河被称为“流动的文化”,丝绸、陶瓷、文房用品等无数工艺精品通过运河走进宫廷,运河沿线美食名闻天下,诗词歌赋、书法绘画、古典小说,更是在运河一带兴盛发展。现在,大运河仍在江苏、浙江等广泛区域具有重要的通航功能,对于当地物流运输等有重要影响。索须河段目前是郑州市西北部的主要泄洪排涝、景观河道,滑县浚县段河道是农田灌溉和排涝的主要河道。
——摘编自《大运河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流动的文化》
(1) 据材料一,指出大运河功能的演变。
(2) 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大运河从古至今发挥的作用。
(3) 综上所述,请你为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拟写一条宣传标语。
2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张之洞盛赞《时务报》“识见正大,议论切要,足以增广见闻,激发志气,凡所采录,皆系有关宏纲……”。由此可见《时务报》在当时激发国民抗争意识和推动维新运动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摘编自《有闻必录:一个中国新闻口号的兴衰》
材料二:商务印书馆从1902年到1911年每年出版图书的种类从15种增长到141种,册数从27册增长到583册,其中又以社会科学类、文学类为最多,这两种正是契合当时社会风潮的。
——摘编自李鸿敏《文人与企业:商务印书馆与中华书局在民初的竞争与合作》
(1) 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时务报》创办的时代背景。
(2) 据材料二,概括商务印书馆从1902年到1911年出版图书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时期“社会科学类”图书契合当时什么样的“社会风潮”?
(3) 综上所述,谈谈你对时代发展与文化事业之间联系的认识。
23.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18—2022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及增长率
新能源汽车出口在我国汽车出口中占比越来越高,成为我国汽车出口的核心增长点。从出口数量来看,根据中汽协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1—5月我国汽车出口175.8万辆,同比增长81.5%,其中新能源汽车出口45.7万辆,同比增长1.6倍。新能源汽车出口数量保持高速增长,出口能力持续走强。
——摘编自柯婉萍《“双碳”背景下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国际竞争力分析》
材料二:2008年国家降低小排量乘用车的消费税税率,有效地推动了我国汽车产业发展。当前,我国对汽车产业研发投入已超过2000亿元。后备军方面,全国有200多所大学设立车辆工程专业。由于历史原因,我国在燃油汽车行业不具备竞争优势,而新能源汽车目前在技术专利、知识产权没有壁垒,因此,我国在新能源汽车具有一定的竞争力。
——摘编自徐晓阳《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汽车产业发展回眸与展望》
(1) 据材料一,概括我国新能源汽车出口呈现怎样的特点?
(2) 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分析我国新能源汽车出口竞争力强的主要原因。
(3) 为进一步推动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国际化发展,请提出一条合理化建议。
24.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德国工业化初期,莱茵河中可被捕捞的主要是鲟鱼,“然而到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由于数量的减少,明显地受到限制,到1920年就完全禁止了捕鲟鱼。鲑鱼的捕捞也遭到了同样的命运,于1955年完全终止了”……“在接近克虏伯工厂及其煤矿的埃森老城区,危害最为明显,房间一天要擦拭两遍。工厂和煤矿炼焦时产生了大量的烟尘,它们与空气中的雾气结合,常常形成一种与臭名昭著的‘伦敦之雾’没有什么区别的烟幕”。
——摘编自韩秀《欧洲工业化以来的环境危机与治理研究》
材料二:1871年,德国刑法典在360条第13款规定了虐待动物罪,在第324条规定了公共危险施毒罪,在第360条第11款规定了破坏安宁噪音罪这三个环境污染犯罪的罪名,虽然当时只这三个罪名,但是也体现出德国在对环境污染犯罪的意识有所提高。
——摘编自张岱渭、冯军《德国的环境污染犯罪治理》
(1) 据材料一,指出德国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上述问题形成有直接关联的历史事件。
(2) 据材料二,概括德国治理环境问题的措施。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德国环境治理存在的问题。
(3) 请你结合上述材料为中国社会发展提出一条建议。
25.请阅读下面材料,围绕其中的观点,结合所学历史知识,写一篇80~120字的小短文。(要求:题目自拟,观点明确;史实正确;条理清晰,语句通顺,表述完整)
人类历史的纵向发展和横向发展是互相联系、互相推动的。纵向发展的水平决定着横向发展的程度,横向发展的突破又反作用于纵向发展,使纵向发展的速度大大加快,人类文明由此发展到今天的高度。20世纪末的世界相当清晰地凸现了人类历史的“世界性”即整体性发展,也充分地展示了现代文明和现代社会在全球范围的结构性特征。
——摘编自王斯德《世界通史》
1.【答案】C
2.【答案】C
3.【答案】C
4.【答案】D
5.【答案】A
6.【答案】C
7.【答案】A
8.【答案】D
9.【答案】C
10.【答案】D
11.【答案】C
12.【答案】D
13.【答案】B
14.【答案】C
15.【答案】A
16.【答案】B
17.【答案】C
18.【答案】C
19.【答案】A
20.【答案】D
21.【答案】【小题1】从军事功能到经济、文化、政治等功能
【小题2】促进了粮食、货物的运输;促进了南北地区经济文化的交流;有利于文化的传播;促进沿线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至今仍发挥着货物转运,泄洪排涝、农田灌溉的作用等
【小题3】漫步运河畔,守护文化根,保护遗产,续写千年华章;传承运河记忆,守护文化遗产,共筑民族精神家园
22.【答案】【小题1】时代背景:甲午战败,《马关条约》的签订,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开始主张维新变法拯救中国,于是创办《时务报》等宣传维新思想
【小题2】特点:图书种类增加,册数增多;以社会科学类、文学类最多。社会风潮:民主、自由、平等等
【小题3】时代发展影响文化事业的发展方向;文化事业发展,新思想和新文化传播又推动时代的进步
23.【答案】【小题1】我国新能源汽车出口呈现高速增长趋势,其增速远超传统燃油汽车,已成为我国汽车出口的核心增长点
【小题2】①国家政策支持;②研发投入增加,技术创新促进发展;③技术壁垒少;④人才储备充足;⑤抓住技术转型和国际市场需求的变化;⑥改革开放以来,综合国力的增强
【小题3】加强国际技术合作与标准对接,提升品牌全球影响力;完善海外售后服务网络,增强市场适应性
24.【答案】【小题1】水污染(河流污染),生物多样性被破坏,空气污染(大气污染);两次工业革命
【小题2】通过立法强制治理。立法略显单薄;保护范围有限;法律条文的规定简单(任答一点即可)
【小题3】加强环境保护,实践“法律+科技+公共监督”模式(言之有理即可)
25.【答案】题目:合作共赢促发展。
论述:20世纪末,人类历史呈现纵向与横向发展相互推动的趋势,促使全球化的加速。纵向发展体现在科技进步,极大地提升了生产力水平和信息传播效率,横向发展则表现为全球化的加速,如跨国公司崛起,国际贸易和文化交流日益频繁。互联网技术推动了全球信息共享,使各国联系更加紧密,而全球化又反过来促进科技的传播与创新,世界联系更加密切,由此可知,国与国之间应加强合作,推动人类文明迈向新的高度。
第1页,共3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