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19课《春酒》教案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19课《春酒》教案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6-14 11:03:0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春酒》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一: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
二:赏读细节,感受风俗美、人情美。
三:品读文段,感悟思乡情结。
教学重点:赏读细节,感受风俗美、人情美,体会作者浓浓的思乡之情。
教学难点:品读最后两段,感悟思乡情结。
教学方法:
1、朗读教学法。
2、讨论点拨法。
3、品读鉴赏法。
4、延伸拓展法。
一:导入:
有一种酒,一点点,就能醉你到白头,
有一种情,一缕缕,就能牵动你的心,
有一些人,虽然离去,但你永远难忘她的个性,
有一些事,虽然遥远,却又总是那么清晰……
究竟是哪种酒,哪种情,哪些人,哪些事呢,让我们品读琦君的《春酒》,去寻找答案。
二:教学过程
师:请同学们齐读我们这节课的学习目标。
完成目标一:朗读课文,感知文章内容。
师:首先请同学们用心动情朗读课文,要求声音响亮,看清字形,读准字音,注意语速、语调、重音,读出韵味。
生读课文后
1、检测字音
2、感知文意:
有一种酒,一点点,就能醉你到白头,这种酒叫——春酒
有一种情,一缕缕,就能牵动你的心,这种情叫——乡情
有一些人,虽然离去,但你永远难忘她的个性,这个人是——母亲
有一些事,虽然遥远,却又总是那么清晰。这些事是——过新年 喝春酒 喝会酒 泡八宝酒
3、由此看来,作者怀念的仅仅是家乡的春酒吗?
学生讨论、交流:
教师指导:
(作者不仅仅是怀念家乡的春酒,文中主要通
( http: / / www.21cnjy.com )过春酒写故乡的风俗美、人情美,写自己对家乡的怀念,对母亲的追思,其间流淌着的是浓浓的思乡之情。)看来呀,琦君之意不在酒,在乎酒中之情也。
完成目标二:赏读细节,感受风俗美、人情美。
师:(过渡语)“细节是文章鲜活的花朵”,阅读文学作品只有细细品味文中的细节,才能充分体会文中的感情。
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用直线画出描写“我”的句子、用波浪线画出写母亲、阿标叔等乡亲的句子,用抓关键词的方法品一品,这些细节好在哪里。
自学检测练
“我”的细节:
1、你觉得文中哪些细节最能体现儿时“我”的童心童趣?
(引导学生关注其中几处细节,感受春酒中“我”童年最纯真的快乐。)
请同学们在回答问题时,先说出第几段哪一句,再说出句子中关键词的表达作用。例如:
第一段“我是母亲的代表……肚子吃的鼓鼓的跟蜜蜂似的。”如“总是”“一马当先”“不请自到”等写出了“我”想喝春酒的急切心情。
问:这个比喻恰当吗?用像皮球像西瓜不是更可
( http: / / www.21cnjy.com )爱更能突出“鼓”的形象吗?(蜜蜂采蜜和春酒的甜味相似,因为是家家户户轮流邀喝春酒,我去家家户户喝春酒,也就如同一只飞来飞去采蜜的小蜜蜂。也因为形体小更见我的可爱。)
第二段“其实我没等她说完,……舔了多少个指甲缝的“八宝酒”了。”
这里的“偷偷地”写出了作者的孩子般的胆怯与好奇;“伸”“舔”活画出一个嘴馋可爱的小女孩的样子,充满童趣。
第三段“母亲给我在小酒杯里只倒一点点……也是个酒仙呢。”
“只”“一点点”说明对母亲的小气感到不满足,充满孩子气的天真与可爱。
“端、闻、走来走去”说明对酒的珍惜。
猫与我尝酒的动作一模一样,好以“舔”酒为乐!见猫舔酒,浮想联翩,其实是以猫写己,人与猫一样馋得要命,童趣无限!
过渡:这些生动的细节让我们感受到了童年“我”最纯真的快乐,那是留在作者心中一份美好的怀念。而在琦君的记忆里最值得怀念的是她的母亲。
2、母亲的细节:
如果把文中描写母亲的细节拍摄成一个个特写镜头,你最想选择哪个细节,为什么?(提示学生应选择能表现人物性格或体现人物精神的细节)
如:聪明能干——母亲酿的酒最好喝。
热情好客——让出花厅、捧酒助兴、分给别人吃自己不吃等
淳朴贤惠——得到别人夸奖,脸红红的
温柔慈爱——对我善意的提醒。
认真严谨----母亲常说:“鞋差分、衣差寸,分分寸寸要留神。”
小结:感谢几位同学为我们从不同侧面突现了母亲的品质,正是母亲身上的勤劳善良、温柔慈爱、质朴贤淑,承载了琦君对故乡最温情的怀念。
3.问:在作者的心中,除了善良、热心的母亲和调皮可爱的“我’,还有哪些值得怀念的人?
花匠阿标叔把煤气灯玻璃罩擦得亮晶晶的让大家吃酒时划拳吆喝。善良纯朴的他正是故乡淳朴浓厚人情的最好体现。
师:家家户户轮流邀喝春酒,乡邻之间互相起会置办会酒时的融洽的气氛,都让我们感受到这不仅是一个风俗美,也是一个人情美的故乡。
师:精彩的细节描写能够带给人们心灵的触动,写作时大家要学以致用哦。
作者为什么能在几十年之后对家乡的过年时的生活细节记得那么清楚,描写得那么细致呢?
指导要点:对故乡有感情,情到笔到。当然这也与她的人生经历有关。
(幻灯片)琦君生平(隔一条海峡梦回童年旧事
( http: / / www.21cnjy.com );竭毕生心力写尽故园深情)琦君1917年生于温州。她12岁随家迁居杭州,1949年迁至台湾,后定居美国。自去台湾以后,琦君50多年再也没有回过温州。”2006年6月7日凌晨,90高龄的琦君永远搁下了那支生花妙笔。临终前,她在病榻上一再念叨着:我想回到自己的家乡呵……是啊,树高千丈,叶落归根。故乡是漂泊海外的游子心中的根呐。琦君曾经这样说过:我总是不能忘却旧事,我一辈子最爱写的就是故乡、亲人、朋友、花草树木。这魂牵梦萦的故土,这难以割舍的童年,倘若都能一一地收藏起来,藏在记忆的花园里,我想那一定是一朵朵常开不败的花。(师配乐朗读)
师:由此看来呀,文中的细节描写完全是作者感情的自然流露啊。
完成目标三:品读文段,感悟思乡情结。
过渡:记忆中的春酒就如同一
( http: / / www.21cnjy.com )朵常开不败的花,真是时间越长,香味越浓啊!光阴荏苒,琦君还能品尝到这美得醉人的春酒吗?请同学们品读课文最后两段,思考以下问题,感悟作者的思乡情结。
问:作者对八宝酒是如此的怀念,她也自泡了八宝酒,那她的乡愁排遣了吗?为什么?文中那句话直接表达了作者的思乡之情?
师:针对儿子的话设置情境:如果琦君回到故乡,用家乡的水,用相同的材料来酿制春酒,她还能找回酒中的道地家乡味吗?
师:(交流后过渡)正如鲁迅在《社戏》结
( http: / / www.21cnjy.com )尾说的那样:“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再没吃过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对琦君来说,童年不再,母亲逝去,那些幸福快乐的时光不能复制。儿子的话正说出了“我”的心结呀!
同学们,纵观全文,课文1---8段都是在“回忆过去”,而最后两段却是写“现在”,这两段在文中有何作用呢?请谈谈你的看法。(讨论交流)
明确:前8段从儿童的视角写出了“我”童年的天真与快乐,后2段则从成人的视角,写出了思乡的伤感与无奈,点明了文章的主旨,升华了文章的情感。
师:琦君借春酒让这份乡愁在温馨的怀念中透着一股隐隐的痛。请同学们带着这份深情,也带着这份苦涩与伤感齐读课文最后2段。
生齐读后两段。
师:自古以来,多少文人墨客借酒抒情
( http: / / www.21cnjy.com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是一杯离别之酒,“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是惆怅的酒;“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是豪迈的酒;台湾现代作家琦君笔下的春酒是一杯 酒。
明确:思乡怀旧的酒(板书)
师:(板书后总结)是啊,这哪里是一
( http: / / www.21cnjy.com )杯简单的春酒啊,这故乡的春酒荡漾着我儿时纯真的快乐,这故乡的春酒,散发着母性温柔的光芒,这故乡的春酒流淌着乡邻间朴实的情意。这故乡的春酒里有作者醇酒一般的乡愁啊。
师:从古到今,因为漂泊,因为远游,因为战争,因为心中的理想而远离故土的人,心中都深藏着一份故乡情结。
对作者琦君来说:故乡情结是一杯甜甜的、浓浓的春酒。
对我,一个普通的人而言,故乡情结是回荡在心中的悠悠花香。
师自叙经历:
我小时候呀,院里院外都种满了玫瑰花,红的、粉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白的、紫的,非常的美丽。听母亲说,种花主要不是用来观赏,而是为了用花卖钱,补贴家用的。可是,小小的我,哪里会有大人们生计的烦恼,我只知道我是在花的陪伴下长大的,这些花呀,它不仅芳香了我的童年,也芳香了我的记忆。所以我说故乡情结是回荡在心中的悠悠花香。
同学们,想一想,故乡的哪些
( http: / / www.21cnjy.com )人,哪些事,哪种感觉,哪种乐趣曾经打动过你的心灵。请你结合自身体验,以“故乡情结是 ”的句式,试着写下一两句话,为自己编织一份美丽的故乡情结。
生交流后师评价:同学们的发言都很精彩,都勾起了我对童年的回忆了,看来呀,只要是具备了真情实感的文字,朴实也动人啊。
结束语:同学们,希望今天
( http: / / www.21cnjy.com )这节课能够留在你的记忆里。当有一天,你们长大了,故乡与你渐行渐远的时候,你会发现,乡愁真的就如同这春酒一般,时间越长,情味越浓,饮了,就会化作无尽的思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