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春高中鲁人版语文(选修《史记选读》)教学课件:第8课《井陉之战》 (共4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16春高中鲁人版语文(选修《史记选读》)教学课件:第8课《井陉之战》 (共41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6-14 06:52:4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41张PPT。《史 记》
司马迁井陉之战学习目标1.?熟读文本,把握人物性格特点。?
2.?了解古代谋略思想的丰富内容,合理规划自我人生。??
3.?进一步学习积累文言知识,掌握重点实词“益、绝”等的意义和用法,以及“且、而、以、与、其”等虚词的用法。??
4.了解各种特殊句式的形式和特点,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重点:
1.?常见的文言词语及句式??
2.?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分析与赏评?
3.?对韩信性格的把握?
难点:
1.?较难翻译的语句??
2.?井陉之战的启示??第一课时胯下之辱 语出《史记?淮阴侯列传》:“淮阴屠中有侮信者,曰:‘若虽长大,好带刀剑,中情怯耳。’众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胯下。’于是信孰视之,俛出胯下,蒲伏。一市人皆笑信,以为怯。”漂母饭信、 一饭千金: 韩信年少家贫,受餐于漂母,及其达志以后,投千金以为报答。 多多益善 上常(尝)从容与信言诸将能不,各有差。上问曰:“如我,能将几何?”信曰:“陛下不过能将十万。”上曰:“于君何如?”曰:“臣多多而益善耳。”上笑曰:“多多益善,何为为我禽?”信曰:“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人物简介 韩信,汉初大将。淮阴人。初属项羽,继投刘邦,因萧何荐为大将。楚汉战争中,刘邦用其策定关中。刘与项羽相持于荥阳、成皋时,他领军袭魏攻赵,以数千人背水列阵,用“陷之死地而后生”之策,破赵军20万。遂后率军东进,攻打齐国,大败齐楚联军,自立为齐王。汉高祖元年,与刘邦合围项羽,设下十面埋伏,高唱楚歌,迫使项羽自杀于垓下。汉兴,改封楚王。人告其谋反,贬为淮阴侯。后又被告谋反,为吕后所杀。善将兵,著有《兵法》三篇。 楚汉战争 楚汉战争,高帝元年(公元前206年)八月至五年(前202年)十二月,项羽、刘邦为争夺政权进行的一场大规模战争。楚汉战争历时3年多,战地之辽阔,规模之巨大,用兵韬略之丰富,前所未有,在中国古代战争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名将韩信在战争中显示了其卓越的统帅才能。先还定三秦之战、再破代、攻赵、降燕、伐齐,最后在垓下全歼楚军,其还定三秦之战暗渡陈仓;井陉之战背水设阵、拔帜易帜;潍水之战以水冲敌、半渡而击;垓下之战四面楚歌、十面埋伏。韬略之丰富,用兵之灵活,在中国战争史上写下的光辉的篇章,亦为历代兵家所推敬借荐。井陉之战 井陉之战是韩信辉煌战例中的精粹。韩信以万余的劣势兵力,奇正并用,背水列阵,灵活用兵,一举击破二十万赵国大军,灭亡了项羽分封的赵国,谱写了中国军事史上的精彩篇章。这一结局,对楚汉战争的整个进程具有重大的意义。汉军的胜利,使得其在战略全局上渐获优势,即消灭了北方战场上最强劲的敌手,为下一步“不战而屈人之兵”、兵不血刃平定燕地创造了声势和前提,并为东进击齐铺平了道路,从而造就了孤立项羽的有利态势。这虽然是一次战役规模的战争,但却有着战略性质的地位。 重点字音井陉(xíng) 翟王翳(yì)
荥(xíng)阳 裨(pí)将
传飧(sūn) 辎 ( zī)重语句翻译 1.六月,魏王豹谒,归视亲疾,至国,即绝河关。反汉,与楚约和。
六月,魏王豹以探望老母疾病为由请假回乡,一到封国,立即切断黄河渡口临晋关的交通要道,反叛汉王,与楚军订约讲和。语句翻译 2.信之下魏破代,汉辄使人收其精兵,诣荥阳以距楚。
韩信攻克魏国,摧毁代国后,汉王就立刻派人调走韩信的精锐部队,开往荥阳去抵御楚军。语句翻译 3.原足下假臣奇兵三万人,从间道绝其辎重;足下深沟高垒,坚营勿与战。
希望您临时拨给我奇兵三万人,从隐蔽小路拦截他们的粮草,您就深挖战壕,高筑营垒,坚守军营,不与他们交战。4.今韩信兵号数万,其实不过数千。能千里而袭我,亦已罢极。
现在韩信的军队号称数万,实际上不过数千。竟然跋涉千里来袭击我们,已经极其疲惫。语句翻译语句翻译 5.韩信使人间视,知其不用,还报,则大喜,乃敢引兵遂下。
韩信派人暗中打探,了解到没有采纳广武君的计谋,回来报告,韩信大喜,才敢领兵进入井陉狭道。语句翻译 6.于是汉兵夹击,大破虏赵军,斩成安君泜水上,禽赵王歇。
于是汉兵前后夹击,彻底摧垮了赵军,俘虏了大批人马,在泜水岸边生擒了赵王歇。 7.今者将军令臣等反背水陈,曰破赵会食,臣等不服。然竟以胜,此何术也?
这次将军反而令我们背水列阵,说打垮了赵军正式会餐,我等并不信服,然而竟真取得了胜利,这是什么战术啊?语句翻译语句翻译 8.此在兵法,顾诸君不察耳。兵法不曰“陷之死地而後生,置之亡地而後存”?
这也在兵法上,只是诸位没留心罢了。兵法上不是说“陷之死地而后生,置之亡地而后存”吗?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第三部分:战前形势
战争经过
战后论战概括要点井陉之战司马迁第二课时文本探究 1. 井陉之战韩信取胜的关键是什么?
发挥主观能动性,有计划的制造和利用赵军的错误,巧妙的掌握士兵的心理状态,奇正并用,灵活用兵,出奇制胜,速战速决。2. 井陉之战中军为何失败? 赵军主帅迂腐而傲慢,拒绝采纳谋士的正确作战方案,不能了解汉军的作战意图,最终丧失了优势和主动地位。韩信是一个怎样的军事家?深谋远虑,
运筹帷幄,
灵活作战,
出奇制胜。 (1)井陉之战最宝贵的启示:兵法的运用贵在灵活创新,切忌死板教条。
(2)今天干事创业更需灵活创新,事业才有生机。4.井陉之战给我们怎样的启示?在今天有无现实意义? “于是有缚广武君而致戏下者,信乃解其缚,东乡对,西乡对,师事之。” 细节描写 作者运用韩信以师礼对待广武君的细节描写来表现韩信重才赏才的一面。侧面烘托 (1)第一段用汉军当时的不利形势衬托井陉之战的重要性,从而突出韩信胜利的非凡意义。侧面烘托 (2)最后一段用下属对韩信的赞誉之言侧面表现韩信的才能,同时又总结了井陉之战之所以取得胜利的原因。通假字 1.必为二子所禽矣
2.亦已罢极
3.详应曰:“诺。”
4.背水陈通“擒”,擒拿。
通“疲”,疲惫。
通“佯”,假装。
通“阵”,布阵。 通假字 5.东乡坐
6.兵法右倍山陵
7.且信非得素拊循士大夫也
8.诣荥阳以距楚 通“向”,方向。
通“背”,背后。
通“抚”,抚爱。
通“拒”抵御 。一词多义1.与
(1)齐、赵亦反汉与楚和
(2)信与张耳以兵数万
2.其
(1)其八月
(2)其锋不可当
(3)其势粮食必在其后
跟(介词)
和(连词)
这(代词)
他的(代词)
那(代词) 3.且
(1)赵王、成安君陈馀闻汉且袭之也
(2)且彼未见吾大将旗鼓
4.疾
(1)归视亲疾
(2)若疾入赵壁 将要(副词)
并且(连词)
病(名词)
快速(形容词) 5.绝
(1)即绝河关反汉
(2)从间道绝其辎重
6.乃
(1)信乃益为疑兵
(2)乃敢引兵遂下 切断(动词)
断绝(动词)
于是(副词)
才(副词)常见实词1.信乃益为疑兵
2.陈船欲度临晋
3.诣荥阳以距楚
4.假臣奇兵三万人
5.从间道绝其辎重 增设(动词)
摆开(动词)
往 (动词)
给予(动词)
小路(名词)常见实词6.必空壁逐我
7.有能生得者购千金
8.诸将效首虏
9.今予之生地 军营(名词)
悬赏(动词)
献 (动词)
给与(动词)常见虚词1.即绝河关反汉
2.汉辄使人收其精兵
3.韩信使人间视
4.诸将皆莫信
5.顾诸君不察耳
6.今予之生地 立即(副词)
就(副词)
偷偷地(副词)
不(副词)
只是(副词)
如果(假设连词)词类活用 1.引兵东
2.北击赵、代
3.鼓行出井陉口
4.师事之 向东进军(名词动用)
向北(名词作状语)
击鼓(名词作状语)
像对待老师那样(名词作状语)特殊句式 1.聚兵井陉口
2.坚营勿与战
3.必为二子所禽矣
4.广武君策不用
5.成安君,儒者也
6.何以加之 省略句
省略句
被动句
被动句
判断句
宾语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