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春高中鲁人版语文(选修《史记选读》)教学课件:第9课《垓下之战》 (共5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16春高中鲁人版语文(选修《史记选读》)教学课件:第9课《垓下之战》 (共59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6-14 06:55:3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59张PPT。导入新课蒲松龄有一副励志名联,下联是“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讲的是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那么上联是什么,说的又是谁的事情呢???上联: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讲的是西楚霸王项羽“破釜沉舟”,带领义军灭亡暴秦的故事。??但当项羽实现大志,登上功业的巅峰,获得人生的极度辉煌。但鸿门宴之后,形势急转而下,他很快就由一颗耀眼的巨星转化为急速消逝的流星,被他的对手刘邦取而代之。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下面我们就通过学习《垓下之战》,来一探究竟。垓下之战学习目标1.?熟读文本,把握文意。???
2.?了解项羽的性格特点,获得有益的人生启示。???
3.?鉴赏精彩的场面、细节描写。???
4.?进一步梳理积累文言知识,掌握重点实词“引、壁、举、诣、期、顾”的意义和用法,以及“乃、为、而、以、及”等虚词的用法。???
5.?了解各种特殊句式的形式和特点,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重点:
1.?文言知识的积累,重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及特殊句式?
2.?细节的运用在表现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方面所起的作用。史家之绝唱,
无韵之离骚。
  —— 鲁迅《汉文学史纲要》《史记》   纪传体通史,也是我国第一部规模宏大的传记文学名著。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后期长达三百年左右的历史。
   司马迁,字子长,自称“太史公”。西汉伟大史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史记》   全书五十二万六千五百字,内分体例: 《本纪》12篇,记述历代最高统治者帝王的政迹; 《世家》30篇,主要记载贵族王侯的史事; 《列传》70篇,官吏、名人以及部分下层社会人物的传记,少数列传还记载了一些国内少数民族和外国的历史。 《表》10篇,把错综复杂的史实用简明表格谱列出来; 《书》8篇,分别叙述天文、历法、水利、经济、文 化、艺术等方面的发展和现状。巨鹿之战:
勇冠三军,成为天下英雄
鸿门宴:
坐失良机,埋下悲剧种子
垓下之围:
乌江自刎,英雄末路悲怆《项羽本纪》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垓下之围四面楚歌项羽  项籍者,下相人也,字羽。初起时,年二十四。其季父项梁,梁父即楚将项燕,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项氏世世为楚将,封于项,故姓项氏。
——《史记·项羽本纪》世出名门  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项梁怒之。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
——《史记·项羽本纪》男儿志四方
岂久困泥沙  秦始皇帝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俱观。籍曰:“彼可取而代也。”梁掩其口,曰:“毋妄言,族矣!”梁以此奇籍。
  籍长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气过人,虽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
—— 《史记·项羽本纪》项羽扛鼎图  汉有善骑射者楼烦,楚挑战三合,楼烦辄杀之。项王大怒,乃自被甲持戟挑战。楼烦欲射之,项王嗔目叱之,楼烦目不敢视,手不敢发,遂走还入壁,不敢复出。
—— 《史记·项羽本纪》将军下马力拔山气卷黄河酒中泻  乌江之刎标志着一个新时代的开始,历史把版面留给了刘邦,楚河汉界的真正含义从此变了性质寄居在中国象棋棋盘上……项羽之死霸王别姬
东城快战
乌江自刎垓下歌力拔山兮气盖世,
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
虞兮虞兮奈若何!   项羽的宠姬,名虞。有美色,善剑舞。公元前209年,项羽于吴中起义。虞姬爱慕项羽的勇猛,嫁与项羽为妾,常随项羽出征,形影不离。
  词牌《虞美人》据说得名于虞姬。虞姬弹剑哀和:
汉兵已略地
四方楚歌声
大王意气尽
贱妾何聊生
遂伏剑自刎,
留下了“霸王别姬”的千古绝唱。  当项羽大军被围垓下,军情何等急迫!作者却以舒缓的笔调去写项羽夜起帐饮,慷慨悲歌,倾诉对虞姬与骏马的难舍之情。  多情自古伤离别,何况别的又是最爱、江山、美人、霸业、英名等。
  崛起于垅亩、拔山扛鼎、破釜沉舟、征战八载未尝一败的西楚霸王此时的心情应是极其复杂的,文中的一个“泣”字极其传神地表现了这种难言的情感。
  “泣数行下”,这是司马迁笔下霸王唯一一次落泪、最后一次落泪,此情此景感人至深。  项羽是个多情重义的本色英雄。
  值被围垓下四面楚歌之际潸然泣下,唱《垓下歌》,呜咽悲慨,凄凉动人。既展示了霸王多情的一面,同时也将霸王有心保护爱人却又无可奈何的痛苦表现得淋漓尽致。
  渲染了英雄失路托身无所的悲情。垓下之围四面楚歌 霸王别姬惊—起—饮—歌—泣 优柔寡断
多愁善感
儿女情长
英雄末路,
刚强镇定,
多情无奈,
悲剧氛围笼罩天地。东城快战 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胜利???三次突围行动第一次:驰走,渡,迷,问,陷第二次:引,至,自度,谓曰第三次:大呼、驰下、斩将,嗔目叱之,弛,斩汉一都尉,杀数十百人;亡两骑,谓曰东城快战 三次突围行动 勇 猛 善 战
气 概 豪 爽
缺 乏 谋 略
轻 信 自 负
不知自责自省“快战”与“决战”  快战和决战是不一样的。决战有胜负之分、一决雌雄的意思,也就是还有求胜的想法,快战则只求痛快于一时,不过逞匹夫之勇而已,完全不计后果。
  东城突围,项羽兵剩无几,面对失败,他认输但不服气,认为此是天意而非自己的过失。因此,他的快战目的不是为了胜利,而是证明自己。与其是说战斗,不如说是表演。
  “天亡我,非战之罪”描写出他刚愎自用,缺少自我反省精神的弱点。作者浓墨重彩地正面描写了项羽的英勇善战。
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临战先声夺人,有排山倒海的气势
 瞋目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 ——神威凛凛,气势迫人
 斩汉一将。复斩汉一都尉,杀数十百人。——满身神力和超群武艺
  项羽是骁勇善战,所向无敌,豪气干云之人。以数十击数千,斩将刈旗,当者披靡。身处绝地,仍杀人无数,放言此天亡我,非战之罪。其豪迈之气,善战之能激荡天地。拒渡赠马赐头知耻重义
心地仁善
视死如归魂断乌江命乎?运乎?项羽的宿命论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 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必三胜之,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
——《项羽本纪》   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  在“别姬”时“泣下数行”的血性男子,面对死亡,却毫无惧色。
  寥寥数句道尽一个顶天立地大丈夫的心声。临危之际,不是念念不忘自己在反秦战争中的功绩,而是引咎自责。面临一线生机,不是含羞忍耻地苟活于世,而选择了慨然赴死。
  在人民需要的时候奋不顾身驰骋于铁血纷飞的战场,扫荡秦军。又在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对不起人民的时候,选择了立即结束自己短暂的一生,这才是一个悲剧英雄的本色。  项羽知耻而重义,是个英勇豪迈的失败英雄。
  乌江岸边,生死存亡之际无颜见江东父老而慨然赴死。不忍宝马同行毅然转赠忠贞之士。兵败人亡仍豪气干云,大叹天之亡我,非战之罪。项王三尺剑,千古共英风  不用多说什么了。谁都不难看出,项羽死得壮烈,死得英雄,死得气势磅礴,惊天地,泣鬼神,就连乌江之水也要为之呜咽,为之洪波涌起,浊浪翻腾。显然,项羽的死是高贵的。无论他是为什么死的,他的死,都有无与伦比的人格魅力和审美价值。
   ——易中天:项羽之死  项羽是一个英雄豪迈、骁勇善战、多情重义之人。
  值被围垓下四面楚歌之际,潸然泣下,悲歌慷慨痛别佳人。
  以数十击数千,当者披靡,斩将刈旗。身处绝地,杀人无数,放言此天亡我,非战之罪。其豪迈之气,善战之能激荡天地。
  乌江岸边,生死存亡之时无颜见江东父老而慨然赴死,不忍宝马同行毅然赠于忠诚之士,实重情重义之人。  司马迁将自己爱、怜、怨、恨,以至满腔的血全部的泪融注笔端,谱写出这一曲英雄悲歌。 题乌江亭
[唐] 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
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
卷土重来未可知。夏日绝句
[宋] 李清照
生当做人杰,
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
不肯过江东。… …他会成功吗… …?再给项羽一次机会性格决定命运  一种健全的性格,比一百种智慧都更有力量。
     ——英 狄更斯
  有什么样的性格,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性格决定命运。
  那么,项羽自小就有养成了怎样的性格呢? 项羽少时  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项梁怒之。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
 “人小时候的经历会影响他的一生。”
     ——心理学家  少时虽志向大,但性格浮躁,做事不彻底。
  在个人修养上的缺失对其日后性格的形成及一生的事业成败起了制约作用。
  也暗示出他的悲剧命运。 刘邦对项羽的评价  夫运筹帷帐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即张良)。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韩信对项羽的评价   “项王见人恭敬慈爱,言语呕呕(xū),人有疾病,涕泣分食饮,至使人有功当封爵者,印?(wán)敝,忍不能予,此所谓妇人之仁也。”然而“所过无不残灭者,天下多怨,百姓不亲附,特劫于威强耳。名虽为霸,实失天下心。”
注:①呕呕:和悦的样子
  ②印劚郑喊延⌒拍笤谑种校?饨嵌急幻?擦恕P愿窬龆??俗芙嵯钣鸬男愿瘢? 1.霸王别姬 过于儿女情长 2.东城快战 逞匹夫之勇 
   原因:少时个人修养的缺失   田父指路 残忍暴戾,不得人心 3.乌江自刎 沽名钓誉 4.刘邦对项羽的评价 不善用人 5.韩信对项羽的评价 妇人之仁、不得人心项羽的悲剧警醒我们:水能载舟,也能覆舟,失人心者不能得天下。
2.要善纳良言,遇事要斩钉截铁,当断则断。
3.要深思熟虑,不可只凭匹夫之勇。
4.要善于任用人才,不可过分自负。
5.生命珍贵,不可轻易放弃奋斗。 1.读过《垓下之战》,我看到重情多义的项羽。在被围垓下、四面楚歌时,他慷慨悲歌“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悲歌数阕,泪流而下。霸王身陷绝境,流露无限悲凉;英雄走到末路,仍心念爱姬生死。他的真诚,让人感慨万千;他的多情,让人心生柔软。一代霸王,不仅有叱咤风云、驰骋疆场的雄姿与侠骨,更具有临危难不弃亲人的情意与柔肠。反观刘邦为自己逃命,三次将儿女抛下车,项羽的举动更让人赞扬,项羽的情义更让人难忘。 《垓下之战》素材提炼
一、格式:读过《垓下之战》,我看到 形象特点 的项羽,在 处境 时,他 概述体现他形象特点的课文内容 , 分析评价这一特点。2.读过《垓下之战》,我看到恃勇自负的项羽。在突破重围时,他为证明“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快战东城,斩将刈旗,杀敌数百。诚然,战场上的霸王骁勇善战,无人能敌 ,瞋目一叱,敌人也会辟易数里。但是,个人英雄决定不了战局,至死,项羽都不明白,正是自己的恃勇自负,自己的刚愎自用,导致了最后的四面楚歌,而不是天时不利。因为自负,项羽快战东城,杀敌数百来证明自己的威猛无敌,无人可挡;因为自负,项羽在鸿门宴上不听范增建议,放走刘邦;因为自负,项羽不能笼络人才,将陈平、韩信等赶向敌人的营帐;也因为自负,项羽最终走入绝境,自刎乌江。3.读过《垓下之战》,我看到刚烈不屈的项羽。乌江边上,项羽拒绝亭长好意,拔剑自刎,鲜血染红了乌江,江水呜咽。性格决定命运,是项羽就不会过江东。项羽是站着死的,为了无愧于江东父老,无愧于英雄名节,无愧于七尺男儿之身。项羽是顶天立地的英雄,宁肯站着死,也不愿跪着生,死得壮烈,死得英雄,这就是项羽之死的人格价值。两千多年过去了,项羽依然活在我们的心中,项羽的人格光芒穿透历史的云层,熠熠生辉,照耀着中华民族精神的天空。二、格式:观点 + 事例 + 点评+ 联系现实示例一:
(观点)做人必须要有尊严。一个人如果没有了尊严,生存在这世上也就毫无意义。(事例)项羽在乌江边,面对束手就擒和自刎两种抉择,他毅然选择自刎。(点评)一旦被擒,受到的羞辱就无以计数,人生的尊严也就丢失了。(名言)古语云:“男儿膝下有黄金。”所谓“黄金”,就是这珍贵无比的尊严。(现实)因此,在面对选择时,我们一定要保持自己人生的尊严。示例二:
(名言)士可杀,不可辱。(观点)尊严比生命更重要。(事例)当项羽被迫退到乌江时,他没有投降——投降就会受辱;他选择了死——宁愿死,也要捍卫自己的尊严!乌江边上,他的身躯无比高大。(点评)项羽把人的尊严放到至高的位置,放弃了生命,却赢得千古美名。(现实)现实生活中,多少人为了一点远不如生命宝贵的虚名浮利,竟能轻易丢掉尊严,虽然活着,却比死去更可悲。示例三:
(名言)民如水,君如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事例)项羽攻破秦城时,只顾烧秦殿、庆功业、赏士卒,却偏偏忘了安抚百姓!以致他在溃围迷路时,竟被一田父欺骗,误入大泽,走向绝境。(观点)自古得民心者得天下。
(点评)项羽英雄一生,却不知民心之贵千金难买。(现实)可见当政者治政、为官者处事,当以百姓为重。优秀高考作文片段
1. 项羽横剑一挥,生命之劲松瞬时枯槁成萧瑟秋风中的悲壮。我看到,那伟岸英姿划掠过滴血残阳,乌江悲鸣,苍穹黯然,楚民哭之如父。
余秋雨说过,没有悲剧就没有悲壮,没有悲壮就没有崇高。霸王别姬的千古悲剧,缘于一个男儿对自我认识的太过偏激。当连营挂出了汉家的旗,当垓下响起刘邦的马蹄声。我们的英雄惟有以从凋零生命之花来捍卫人活于世的至重尊严。我好恨,恨我没有早生千年,不能飞临乌江岸,用我孱弱的手,誓死拽下霸王欲将血刃的剑。轻轻地告诉他“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辱是男儿。江东弟子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困境中的自我否定,桎枯了英雄的雄霸天下的太阳梦;四面楚歌的凄凉,熄灭了男儿曾燃亮过天地的极光。2。当虞姬横刀,将一朵生命之情绽放成矛尖锋刃的湛蓝。我看到鲜红鲜红的血流过雪白雪白的颈。壮士掩面,乌骓悲鸣。
鲁迅说成功是把好的东西包装给人看,而失败是把好的东西毁灭给人看。于是,你便成了最伟大的毁灭的艺术。“曾是气吞残虏!”你的英勇是无人企及的神话。釜破舟沉,是你无畏的誓言。“何弊之乘”的果敢,“挡我者死”的豪迈。几千年后似乎还可以听到你圆睁环眼倒竖钢髯的一声断喝。乌骓马来往奔突,每一个轮回的拼杀都像是一条法力无边的咒语,使尸堆成山,使血流成河。那杆长予挑起了几多秦国虎狼之将的尸首,几千年后壁上清吟之时还自滴着秦兵的黑血!
然而,你胜不了刘邦。因为你,还有诚信。“竖子不足与谋!”范增如是说。当楚强汉弱之时,诛刘邦之机会何止千万。然而你没有。“不可沽名学霸王。”毛泽东说你沽名钓誉,我没有看到,我只看到你的诚信。“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你直言不讳,面对的还是刘邦。于是曹无伤被诛,试问天下谁人再敢助楚?你以为楚河汉界便是界限,殊不知刘邦有心明修栈道,暗度陈仓!韩信谓刘邦不善用兵而善用将,他的心计,他的丢诚弃信便是他的武器。而这居然比你的宝马大刀还要锋利。然而刘邦不足以与你相比;刘邦是君主,而项羽,是英雄!于是你英雄的起事,英雄的南征北战,英雄的失败。当楚歌的韵律从四面八方像魔音一般折磨你的耳鼓,面对嘶鸣的乌骓和似水的虞姬,你的眼泪磨蚀你的伟岸。“虞姬虞姬奈若何?”于是在乌江,你完成了一个没有丢弃诚信的男人的涅槃。
当拔山举鼎的传奇褪色成一页泛黄的史册,与斜阳下汉家的小儿稚嫩的传唱“大风起兮云飞扬”,你终于远去,留下一个顶天立地的背影。也许你做了鬼雄,跨着随你投江而死的乌骓,旌旗十万斩阎罗,你轰轰烈烈的死去,因为有诚信,为你殉葬。
于是,你不朽,你最终还是战胜了刘邦,以你的诚信,刺刘邦于后人的口碑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