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12课《诗经》二首练习题(含答案)
积累与运用
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关雎( ) 参差( ) 荇菜( )
寤寐( ) 跻( ) 芼之( )
坻( ) 涘( ) 沚( )
yǎo tiǎo( ) 琴sè( ) 溯huí( )
2.下列诗句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B.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C.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D.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3.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在河之洲( )
(2)寤寐求之( )
(3)君子好逑( )
(4)左右流之( )
(5)钟鼓乐之( )
(6)道阻且长( )
(7)白露未晞( )
(8)宛在水中央( )
4.区别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意思。
(1)
(2)
5.根据要求填空。(8分)
(1)《诗经》是我国________________,收录了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些诗歌分为__________________,写法上有_______________,其中最能体现《诗经》的思想内容和艺术价值的是____。
(2)《关雎》中统摄全诗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徜徉于文学艺术的原野,情景交融的佳句俯拾皆是:“_________________”描绘了三峡夏日水势之汹涌;“_________________”,
于浓浓的秋凉中折射出人物淡淡的凄婉之意……
(4)《诗经》中有许多脍炙人口的描写男女爱情的名篇佳作,如《蒹葭》一诗,全诗通过“溯洄从之,____________________,宛在水中央……”的重唱复沓,描写了恋人间追求爱情的艰辛与漫长。
6.从下面《诗经》节选的句子中各提炼出一个成语。(4分)
(1)投我以桃,报之以李。(《诗经·大雅·抑》) __________
(2)桃之夭夭,灼灼其华。(《诗经·周南·桃夭》)__________
(3)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小雅·鹤鸣》)__________
(4)岂敢爱之?畏人之多言。(《诗经·郑风·将仲子》)_________
7.仿照画线的句子,在横线上再写一句话。要求句式、结构相同,上下文意连贯,并运用相同的修辞手法。人在生命的旅途中,不能没有朋友的祝福。
你的祝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将带着你的祝福,去搏击人生的风雨,拥抱绚丽的彩虹。
8.口语交际及综合探究。
【材料一】 河畔婉转的雎鸠、白露时节的蒹葭;采菊东篱的悠然,带月荷锄的自在;石壕村中的夜啼、“安得广厦千万间”的呼声……时间的长河,奔涌不息,五千年的文化,源远流长。
【材料二】 国学经典是民族文化的瑰宝,在历史的星空里闪耀着智慧的光芒。穿越时空,国学将千年积淀的智慧生存法则呈现给世人。国学要真正发挥作用,只有活学活用,把理论与客观实际紧密联系,才能智慧地解决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各种困惑。
(1)【整合材料探国学】
阅读以上两则材料,你获取了哪些信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陶冶情操用国学】
孝敬父母,尊师重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从古至今,这样的典范不胜枚举。请你分别举出一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孔子之道亮国学】
孔子作为“至圣”,孟子作为“亚圣”,他们对后世影响深远。请根据已有的知识,写出与他们有关的成语和故事各一个。
(4)【合作共赢悟国学】
古有“四海之内皆兄弟”,今有“龟兔双赢理论”;远有“丝绸之路”,近有“一带一路”。请结合自身实际谈谈“合作共赢”的感悟。
阅读理解
阅读下列古诗,回答问题。
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参差荇菜……辗转反侧”这几句写了什么?
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有什么作用?
(二)阅读下列古诗,回答问题。
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11.请解释这首诗中画线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这首诗歌中通过景物描写向我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这首诗歌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重章叠唱是《诗经》典型的艺术特色,请简要分析这首诗重章叠唱的表达效果。
(三)阅读下列古诗,回答问题。
题江湖伟观
刘黻①
柳残荷老客凄凉,独对西风立上方。
万井人烟环魏阙②,千年王气到钱塘③。
湖澄古塔明寒屿,江远归舟动夕阳。
北望中原在何所?半生赢得鬓毛霜!
【注】①刘黻(fú):南宋爱国诗人,屡遭贬斥。此诗写于南宋灭亡之前。题目中的“江湖”,指钱塘江、钱塘湖。②魏阙:高大的楼观,代指朝廷。③钱塘:临安的别称。
15. 下列对诗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首联写柳残、荷老、客孤,从物到人,给人以孤独哀伤之感,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
B. 颔联用“万井人烟”“千年王气”写出南宋朝廷统治下临安的太平景象,表达诗人收复中原的雄心壮志。
C. 尾联中“北望中原在何所”表达出诗人对故土收复无望的迷茫与哀痛。
D. 诗歌描绘的临安城有荒凉之景,也有繁华之象,隐含着诗人对南宋朝廷安于现状的讽刺和不满,突出其忧国伤己的情怀。
16. 请发挥想象和联想,将诗句“江远归舟动夕阳”所展现的画面描写出来。
阅读下面一首清诗,完成下面小题。
山雨
何绍基
短笠团团避树枝,初凉天气野行宜。
溪云到处自相聚,山雨忽来人不知。
马上衣巾任沾湿,村边瓜豆也离披①。
新晴尽放峰峦出,万瀑齐飞又一奇。
【注】①离披:零乱的样子。
17.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联写诗人头戴斗笠穿行于山中,“宜”字写出了“野行”的愉悦。
B. “溪云”句与“山雨欲来风满楼”都写山雨将至,而景象全然不同。
C. 颈联写雨中行,“任”字以马喻人,表现了诗人遇雨的从容与泰然。
D. 这首诗从多角度着笔写山雨,情感真切自然,具有独特的审美情趣。
18. 请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话描述诗歌尾联所描写的雨后景象。
(五)阅读下面一首元曲,回答各题。
落梅风 书所见
张可久
柳叶微风闹,荷花落日酣,拂晴空远山云淡。
红妆女儿十二三,采莲归小舟轻缆。
19、赏析“柳叶微风闹”中“闹”字的妙处。
20、这首曲表达了作者什么情感?
(六)阅读下列古诗,回答问题。
【甲】
送苏尚书赴益州
[唐]郑惟忠
离忧将岁尽,归望逐春来。
庭花如有意,留艳待人开。
【乙】送别
[唐]陈子良
落叶聚还散,征禽①去不归。
以我穷途泣,沾君出塞衣。
注:均选自《全唐诗》。①[征禽]远徒的大雁。
【乙】诗为什么写“落叶”和“征禽”?
22、如果从这两首诗中选两句,送给即将外出上学的好友,你选哪两句?简述理由。
(七)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各题。
将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先寄严郑公五首 其五①
杜甫
锦官城西生事微,乌皮几②在还思归。
昔去为忧乱兵入,今来已恐邻人非。
侧身天地更怀古,回首风尘甘息机③。
共说总戎云鸟阵④,不妨游子芰荷衣。
【注】①此诗作于公元764年。杜甫于760年在成都营建草堂。762年,严武入朝,杜甫送行至绵州。其后,成都发生兵乱,杜甫流亡至梓州。764年,严武封郑国公、拜剑南节度使,再次镇守成都。②乌皮几:包着黑皮的小桌。③息机:熄灭用世之心。④总戎:主帅。云鸟阵:一种作战的阵法。
23.以下对诗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锦官城西”句写诗人在成都生计微薄,感慨世事之艰难。
B.“乌皮几”句,诗人借“乌皮几”表达了自己的思归之情。
C.“昔去”句,诗人叙写昔日离开成都,担忧乱兵人城骚扰。
D.“今来”句写诗人回到成都后,看到兵戈扰攘、物是人非。
24.以下对诗歌的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律诗一般只有中间两联对仗,而此诗四联皆对,属对精切,律法谨严。
B.诗人借众人的评价,从侧面称赞严郑公的才能,语言得体而蕴藉有味。
C.此诗尾联在语意上与第一句中的“生事微”前后呼应,可谓章法井然。
D.末句化用《离骚》典故,借芰荷衣显示杜甫不肯同流合污的高洁人格。
25.杜甫的诗内涵深刻而丰富,往往一联就有多重意蕴。此诗“侧身天地更怀古,回首风尘甘息机”一联历来为人称道。请分析这一联有哪些内涵。
答案
1、jū cēn cī xìnɡ wù mèi jī mào chí sì zhǐ 窈窕 瑟 洄 2.D 3.(1)水中的陆地 (2)这里指日日夜夜。寤,醒时。寐,睡时 (3)配偶 (4)捞取 (5)使……快乐 (6)艰险 (7)干 (8)仿佛、好像 4.(1)方位词,右边 向右迂曲 (2)结构助词,的 代词,指伊人 5.(1)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也称“诗三百” 风、雅、颂三个部分 赋、比、兴三种 风 (2)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3)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4)道阻且长。溯游从之 6.(1)投桃报李 (2)逃之夭夭 (3)它山之石 (4)人言可畏 7.如久旱时的一场甘霖,为我送来凉爽 如沙漠里的一片绿洲,为我带来希望 如春天里的一缕清风,为我送来芬芳 8.(1)①中华文化灿烂辉煌;②国学智慧可以指导我们的现实生活 (2)孝敬父母示例:黄香温席、卧冰求鲤等 尊师重道示例:程门立雪、颜回尊师等 (3)如“温故知新、孟母三迁、见贤思齐、韦编三绝、舍生取义、孟母断机”等。
(4)单打独干不能进步,精诚合作才能胜利。例如:我的数学成绩较差,外语成绩很好,而我的同桌刚好相反,他的外语成绩较差,数学成绩很好,以前,我们只是一味死学,不知道互相帮助,互相学习,取长补短,成绩没有多大起色,后来,我们互相合作,我帮他学外语,他经常给我讲数学题,经过两个人的共同努力,我们的各自弱科都有了很大进步,各科的学习成绩也有了很大提高,对学习也有了更大的自信心。
9.写男子日夜相思这位采荇姑娘,一刻也不能忘怀她在水边劳动时的窈窕身影。难耐的相思之苦已达到了长夜难眠的程度。
10、主要运用了“兴”的艺术手法。如开头“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原是诗人借眼前景物发端的话,但水鸟和鸣,便令人想到男女求偶,或男女间和谐恩爱。那水中、陆地上关关鸣叫的水鸟,情意深挚、互相唱和的样子,与君子、淑女和乐恭敬地相处非常相似。写水鸟酝酿了浓浓的欢乐气氛,也便于和下文“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在意义上发生关联。本诗的起兴之妙正在于诗人情趣与自然景物浑然一体的契合,是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11、主人公追寻的那个人,在河的那一边
12、这首诗的景物描写向我们展示了一幅萧瑟、凄清的晚秋画面
13、抒发了对美好爱情(恋人、意中人、幸福生活)的追求、向往和相思之苦
14、全诗三章用重章叠唱的形式,一唱三叹,节奏鲜明,旋律优美,而且还显示了主人公情感的逐层加深,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15. B
16. 示例:在夕阳的余晖中,江面波光粼粼,一艘小舟缓缓归来,打破了水面的宁静。夕阳的金色光芒洒落在舟身上,随着舟的轻轻摇曳,仿佛也在江面上舞动,构成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画面。
17、 C
18. 雨后初晴,本来雨雾笼罩的群山一下子又全部凸突出来,山上大大小小的瀑布一齐飞流,呈现出一种奇妙的景象。
19、“闹”字赋予柳叶以人的青苔和动作,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天的美景,表达了诗人喜悦的心情。
20、这首元曲写出了春天的美景,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21、“落叶”“征禽”表达的是诗人漂泊、零落、孤苦的深沉情感。
22、示例:庭花如有意,留艳待人开。这两句诗蕴含着对新生与希望的向往和追求,表达了作者对美好未来的期许。
23、D 24、B
25、对战乱的痛恨,对国家、百姓的担忧;壮志难酬的无奈与隐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