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技能·一课一练4.3.2 海陆分布与气候 地形地势与气候 人类活动与气候
一、单项选择题
1.青岛夏季成为我国避暑胜地的原因 ( )
A.纬度因素 B.地形因素
C.海陆因素 D.人类活动因素
【解析】选C。本题考查海陆分布对气温的影响。青岛是我国沿海城市,受海洋影响,夏季比较凉爽,成为我国避暑胜地。
2.下图是北半球中纬度地区7月等温线图,甲、乙位于同一纬线上,虚线为陆地和海洋的分界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甲处气温高于乙处
B.甲、乙两处气温相同
C.甲处为海洋,乙处为陆地
D.甲处为陆地,乙处为海洋
【解析】选C。本题考查等温线图的判读。该图是北半球7月等温线图,越往北,气温越低,同纬度的甲、乙两地分别位于20℃等温线的南北两侧,可知甲地气温低于乙地,7月份是北半球的夏季,同纬度海洋气温低于陆地气温,所以甲处为海洋,乙处为陆地。
读下图,回答3、4题。
3.两地气候进行比较,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两地都属于季风气候
B.两地都属于温带气候
C.吐鲁番的气温总是低于北京
D.北京的气温年较差更大
4.造成两地气候差异的最主要因素是 ( )
A.纬度位置 B.地势高低
C.海陆位置 D.植被覆盖
【解析】3选B,4选C。本题组综合考查气候特征及成因方面的知识。第3题,根据两地的气温和降水特征可以判断:北京和吐鲁番的气候分别是温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大陆性气候,其中吐鲁番的气温年较差比北京更大。第4题,北京位于季风区,受来自海洋的夏季风影响而形成季风气候;而吐鲁番位于内陆地区,因此形成冬冷夏热、降水较少的大陆性气候。造成两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原因是海陆位置。
【变式备选】下列诗句能反映海陆因素对气候影响的是( )
A.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
B.莫恋南国春色好,燕地梅花胜桃红
C.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D.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解析】选D。本题考查海陆因素对气候的影响。春风不度玉门关是因为玉门关深居内陆,远离海洋。A、B两项反映了纬度差异造成的气候差异,C项反映了地形因素对气候造成的影响。
5.“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反映了哪种因素对气候的影响
( )
A.纬度因素 B.海陆因素
C.地形因素 D.人类活动
【解析】选C。本题考查通过气候现象判断影响气候的因素。山地海拔升高,气温降低,桃花开放时间比平原地区晚。
【互动探究】结合上题所提到的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解释下列气候特点(或现象)的主要原因。
青岛成为避暑胜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南极大陆终年严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山前桃花山后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海南岛终年如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本题考查影响气候的因素。青岛是我国东部沿海城市,受海陆位置的影响夏季气温比同纬度的内陆地区气温低;南极大陆纬度高,接受太阳辐射少气温低;山前桃花山后雪说明地形对气候的影响;海南岛纬度位置低,接受太阳光热多,气温较高。
6.某山山脚下的温度为18℃,山顶的温度为12℃,这座山的相对高度为 ( )
A.800米 B.1 000米 C.2 000米 D.200米
【解析】选B。本题考查地形地势对气温的影响。山顶比山脚下降低了6℃,根据每升高100米,气温约降低0.6℃,可以计算出二者的高差为6/0.6*100=1 000米。
7.喜马拉雅山南坡的降水量远远多于北坡的降水量,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
A.人类活动 B.地形因素
C.纬度因素 D.海陆因素
【解析】选B。本题主要考查地形对降水的影响。陆地上的水汽主要来自海洋,来自印度洋的暖湿气流受到喜马拉雅山南坡(迎风坡)的影响被迫抬升,降水多;而喜马拉雅山北坡为背风坡,降水少。
【变式备选】(2013·烟台学业考)有人说:“假如没有青藏高原,新疆的沙漠将披上绿装”,支持该说法的依据是青藏高原阻挡了 ( )
A.印度洋北上的水汽 B.太平洋西进的水汽
C.北冰洋南下的水汽 D.大西洋东进的水汽
【解析】选A。本题考查地形对气候的影响。青藏高原位于亚洲中部,地势较高,其存在改变了亚洲某些地区的气候。由于青藏高原对印度洋北上水汽的阻挡,使本来距海遥远水汽稀少的新疆水汽更少,加剧了新疆气候的干旱。
读某城市“热岛效应”示意图,回答8、9题。
8.关于“热岛效应”的影响,正确的是 ( )
A.减小了污染范围
B.提高市区的温度
C.改善了郊区的空气质量
D.降低市区污染程度
9.可以减弱“热岛效应”的措施是 ( )
A.在市区建设高层建筑 B.在郊区兴建商业中心
C.在市区增加绿地面积 D.在郊区建设工业园
【解析】8选D,9选C。本题组结合“热岛效应”图,考查其影响及治理措施。第8题,根据图中空气流动方向,可知高空空气由市区流向郊区,近地面空气从郊区流向市区,这扩大了污染范围,降低了市区的温度,降低了市区的污染程度,降低了郊区的空气质量。第9题,采取大力发展城市绿化,在城市建筑物规划时采用便于空气流通的模式,把高院墙改建成栅栏式以增加空气流通等措施可以减弱城市“热岛效应”。
10.2014年4月22日是第44届“世界地球日”,我国宣传主题为“珍惜地球资源,转变发展方式——节约集约利用国土资源,共同保护自然生态空间”,下列行为与该主题不相符的是 ( )
A.骑自行车或步行上下班
B.积极投入研发新能源汽车
C.焚烧农作物秸秆肥田
D.新楼房建设墙体必须加保温层
【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的判断能力。焚烧秸秆会污染大气环境,与主题不相符。
11.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北极熊捕食海豹的区域日趋缩小,面对食物短缺,北极熊为填饱肚子只能同类相残(如图)。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是 ( )
A.地球距太阳越来越近
B.人类生产生活排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
C.各地的夏季变得越来越长
D.人类生产生活排放大量的废热
【解析】选B。本题考查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二氧化碳对大气具有保温作用。一方面人类燃烧煤、石油等大量排放二氧化碳;另一方面,砍伐森林减少了森林对二氧化碳的吸收,结果使得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加,气温也就随之升高。
二、综合题
12.一组爬山运动员计划登上丙山峰和丁山峰后乘船离开。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1)从丙到丁,登山运动员感觉先变热,然后越来越冷,这是为什么??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如果岸边气温是20℃,此时丁处的气温约是 ℃。
(3)登山运动员还有一件事感到迷惑:在乙坡时天气非常晴朗很少有云雾,而到了甲坡云雾较大,而且遇上了一场大雨,这边植物也比乙坡茂密,请问这是什么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结合生活实际考查地形对气温和降水的影响。地势越高,气温越低,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降低约0.6℃;迎风坡降水多,水汽含量大,空气湿润;背风坡降水少,水汽含量少,空气较干燥。
答案:(1)地势先降低后升高(或先下坡,再上坡)
(2)8
(3)乙坡位于背风坡,受来自海洋湿润气流影响小,空气中水汽含量少,降水少;甲坡位于迎风坡,受来自海洋湿润气流影响大,空气中水汽含量大,降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