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周处》同步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北师大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周处》同步练习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60.5KB
资源类型 素材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6-23 14:18:3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北师大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周处》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选出下列划线字读音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 )
A.横线 B.横竖 C.横气 D.横格
答案:C
解析:
分析:C项“横”读hèng,其他都读héng。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多音字字音的掌握情况。
2.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又入水击蛟,蛟或浮或没。 或以钱币乞之。
B. 并皆暴犯百姓 。 陈胜佐之,并杀两尉。
C. 乡里皆谓已死,更相庆。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D. 凶强侠气,为乡里所患。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答案:B
解析:
分析:B并:一起。故选B。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一词多义现象的掌握情况。
3.下列加点的“以”字与“具以情告”中“以”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B.以光先帝遗德。
C.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 D.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答案:D
解析:
分析:例句“以”是“把”的意思,D项意思与之相同。故选D。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一词多义现象的分析。
4.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周处与山中的白额虎、水中的蛟龙被义兴的人称作三个祸害,家乡的人劝说他杀虎斩蛟,想用借刀杀人之计,是希望他在除害过程中被虎蛟吃掉。
B.周处杀死蛟龙后,从家乡人庆祝他已死的举动中,才明白自己被乡人讨厌,因此下决心改正错误,后来成为了一名忠臣。
C.周处知道乡人厌恶他,就想改正自己的错误,但是又担心太迟了,因此去找了当时的名人陆机、陆云,经过清河的开导,他才开始改过自新。
D.周处自新的故事告诉我们:人有过错并不可怕,关键要有改正错误的决心和行动。
答案:B
解析:
分析:周处最后成为“忠臣孝子”。故选B。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的阅读理解。
5.句子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周处年少时,凶强侠气,为乡里所患   
B.义兴人谓为三横,而处犹剧。
C.闻里人相庆,始知为人情所患,有自改意。   
D.又义兴水中有蛟,山中有白额虎,并皆暴犯百姓
答案:B
解析:
分析:B.犹—尤。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同音字字形的辨析。
6.下列译字有误一项是( )
A.又义兴水中有蛟 又,另外。
B.并皆暴犯百姓 并,一起
C.蛟或浮或没:   或,有的人
D.朝闻夕死: 朝:早晨
答案:C
解析:
分析:C或:有时。故选C。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翻译。
7.属于被动句式的一项是(  )
A.为乡里所患
B.山中有白额虎
C.处遂改励,终为忠臣
D.蛟或浮或没,行数十里[
答案:A
解析:
分析:“为……所……”表被动。故选A。
点评: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句式的判别能力。
8.译句有误的是( )
A.周处年少时,凶强侠气,为乡里所患
译句:周处年轻时,凶暴强悍,争强好斗,被乡亲们认为(村庄里的)一大祸害。
B.处遂改励,终为忠臣。
译句:周处听后就改过自新,最终成为了忠臣。
C.乡里皆谓已死,更相庆。
译句:当地的百姓们都说周处已经死了,轮流着互相庆祝。
D.蛟或浮或没,行数十里。
译句:蛟在水里有时浮起、有时沉下,周处与蛟龙一起浮沉了几十里远。
答案:C
解析:
分析:谓:认为。当地的百姓们都认为周处已经死了。所以应该选C。
点评:主要考查学生对句子的翻译。
9.加点词语属于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
A.古人贵朝闻夕死
B.兴人谓为“三横”
C.具以情告
D.而处尤剧
答案:A
解析:
分析:“贵”,意动用法,以……为贵,认为……是宝贵的 。故选A。
点评:主要考查文言文词类活用现象。
10.下面括号里的字意义和用法完全一样的一组是 ( D )
A.终(为)忠臣孝子 (为)人情所患
B.竟杀蛟(而)出 (而)年已蹉跎
C.为乡里所(患) 且人(患)志之不立
D.处与(之)俱 驱(之)别院
答案:D
解析:
分析:A为:成为|被;B而:承接|转折;C祸患|担忧。D之:代词。故选D。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一词多义现象的掌握情况。
11.下面对“古人贵朝闻夕死,况君前途尚可”的翻译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古人把“哪怕早上懂得道理,晚上就死,也是值得”的精神看得非常可贵,何况你的前途还是可以的
B.古人很重视“为了追求真理,哪怕早上明白,晚上就死去”的精神,何况你的前途还有希望。
C.古人把“为了追求真理,哪怕早上明白,晚上死去”的精神看得很重,何况你前面的路途还是能看清楚的。
D.古人把“为了追求真理,哪怕早上明白,晚上死去”的精神看得很神圣,何况你前面的路途还是能看清楚的。
答案:B
解析:
分析:尚可:还有希望。故选B。
点评:考查学生对句子的翻译。
12.“朝闻夕死”一词与下列哪个句子的含义有相似之处 ( )
A.舍不得孩子套不着狼 B.浪子回头金不换
C.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D.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答案:B
解析:
分析:朝闻夕死:哪怕是早上明白了道理,晚上死去也便甘心。形容对真理或某种信仰追求的迫切。与之意思相似的是B。
点评:考查学生词义的理解。
1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 ( )
A.《世说新语》主要记叙汉末至东晋士族阶层的逸闻轶事,特别详于士族人物的玄虚清淡
B.本文的写法不是对人物的一生或某个时期作出详细记载和评价,而是截取其中某个片断作客观的叙述
C.全文紧扣自改,着力叙述了周处“自改意”的来由和“自改”“的行动
D.陆云的劝导对周处并没有起到什么重要的作用
答案:D
解析:
分析:陆云的劝导对周处起到重要的作用。故选D。
点评:考查学生对文言文的阅读理解能力。
14.下列各句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
A.或说处杀虎斩蛟,实冀三横唯余其一
(有人劝说周处去杀死猛虎和蛟龙,实际上是希望三个祸害相互拼杀后只剩下一个)
B.闻里人相庆,始知为人情所患,有自改意
(他听说乡里人以为自己已死而庆贺的事情,才知道大家实际上也把自己当作一大祸害,因此,有了悔改的心意)
C.并云欲自修改而年已蹉跎,终无所成
(并说:“自己想要改正错误,可是岁月已经荒废了,怕最终没有什么成就”)
D.蛟或浮或没,行数十里,处与之俱
(蛟龙在水里有时浮起有时沉没,漂游了几十里远,周处始终同蛟龙一起)
答案:D
解析:
分析:D周处始终同蛟龙一起搏斗。故选D。
点评:考查标点符号的使用。
15.义兴的“三横”是( )
A.周处
B.蛟龙
C.白额虎
D.怪兽
答案:ABC
解析:
分析:前三项是义兴的“三横”。故答案选ABC。
点评:考查学生对文意的理解分析。
二、填空题
16.《周处》一文出自________朝___________编撰的《 世说新语 》。
答案:南北|刘义庆
解析:
分析:背诵默写一定的文学常识。
点评:主要考查对文学常识等考点的掌握。
17.“古人贵朝闻夕死”是从《 论语 》中:“_______________”这句话化用而来。
答案:朝闻道,夕死可矣
解析:
分析:此题考查了学生文史知识的积累。
点评:学生应该识记相关资料。
18.古代往往以地名或官职名作人的别号,本文中“平原”指 ________, 这是因为他曾任平原内史 ;“清河”指 _____________ ,这是因为他曾任清河内史 。
答案:陆机|陆云
解析:
分析:了解古代文化典籍,一般书下有注释。
点评: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
19.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人是可以转变的,只要痛下决心,浪子也可以回头。
解析:
分析:阅读文言文,理解周处的故事给我们的深刻启示。
点评:考查学生对文言文的阅读分析能力。
20.周处被义兴人看做是“三害”之一,是因为他“____________ ”。
答案:凶强侠气
解析:
分析:周处称霸一乡,因为他凶强侠气。
点评:考查了学生对人物形象的分析。
三、阅读理解
21.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周处年少时,凶强侠气,为乡里所患。又义兴水中有蛟,山中有白额虎,并皆暴犯百姓。义兴人谓为三横,而处尤剧。或说处杀虎斩蛟,实冀三横唯余其一。处即刺杀虎,又入水击蛟。蛟或浮或没,行数十里,处与之俱。经三日三夜,乡里皆谓已死,更相庆。竟杀蛟而出,闻里人相庆,始知为人情所患,有自改意。乃自吴寻二陆。平原不在,正见清河,具以情告,并云欲自修改,而年已蹉跎,终无所成。清河曰:“古人贵朝闻夕死,况君前途尚可。且人患志之不立,亦何忧令名不彰邪 ”处遂改励,终为忠臣孝子。
(1)促使周处改过自新的原因是什么?请用原文中的句子回答。
答案:竟杀蛟而出,闻里人相庆,始知为人情所患,有自改意。 
解析:
分析:因为周处看到人们“以为他死,兴高采烈”的反映,明白了自己在村人心里的形象。
点评:主要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内容的分析。
(2)清河(陆云)从哪几个方面说服周处,使他坚定了改过的信心?(请用自己的话分析)
答案:三个方面。⑴讲述“闻道”的重要意义,“古人贵朝闻夕死”。 ⑵对周处进行鼓励,“君前途尚可”。 ⑶指出周处一定能达到目的,“何忧令名不彰”。
解析:
分析:熟读理解课文内容,找出陆云说服周处的话进行分析概括。
点评:主要考查学生对文意的理解分析。
22.阅读语段,回答问题。
杨子之邻人亡羊.既率其党,又请杨子之竖【注】追之,杨子曰:“嘻!亡一羊,何追之者众 ”邻人曰:“多歧路。”既反.问:“获羊乎 ”曰:“亡之矣。”曰:“奚亡之 ”曰:“歧路之中又有歧焉,吾不知所之.所以反也。”
【注】竖:憧仆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亡一羊,何追之者众
②吾不知所之,所以反也。
答案:①丢了一只羊,为什么追它的人这么多?②我们不知道往哪边追,所以就回来了。
解析:
分析:亡“丢失”,众“多”;反:同“返”,返回。根据重点字的意思,翻译句子。
点评:考查学生对文言文的翻译能力。
23.阅读文段,回答下面的问题。
国有三不祥
景公出猎,上山见虎,下泽见蛇。归,召晏子而问之曰:“今日寡人出猎,上山则见虎,下泽则见蛇,殆所谓不祥也?”晏子对曰:“国有三不祥,是①不与焉。夫有贤而不知,一不祥;知而不用,二不祥;用而不任,三不祥也。所谓不祥,乃若此者。今上山见虎,虎之室也;下泽见蛇,蛇之穴也。如②虎之室,如蛇之穴而见之,曷为不祥也!”
注:①是:这件(事); ②如:去,到。
(1)下列各句中与例句中“而”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归,召晏子而问之曰
A.夫有贤而不知,一不祥也
B.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C.先天下之忧而忧
D.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答案:B
解析:
分析:例句中“而”表承接,与之相同的是B。故选B。
点评:考查了学生一词多义的理解分析能力。
(2)晏子借 的机会,巧妙向君王进谏,他委婉地建议君王要 。
答案:为景公解疑 |发现人才,重用人才,信任人才。
解析:
分析:理解文言文内容,分析作者的观点态度,晏子建议君王要善于发现并重用人才。
点评:考查了学生文言文阅读能力。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8 页 (共 8 页)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