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让我们停下来,唱一支歌儿吧》同步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北师大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让我们停下来,唱一支歌儿吧》同步练习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64.0KB
资源类型 素材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6-23 14:38:0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北师大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让我们停下来,唱一支歌儿吧》同步练习
一、基础知识及运用
1、《让我们停下来,唱一支歌儿吧》是一篇 ,使用的方法是 。这种议论文主要是靠驳倒对方的观点来树立自己的观点。
答案:驳论文|归谬法
解析:根据所学所记,了解文章内容,从议论文有关知识来解答。
点评:学习议论文,对这种文体的有关知识要清楚地了解。
2、给下列加线字注音。
跋山涉水 剿匪 因陋就简
嚎哭 梗概 链条
答案:bá|shè|jiǎo|lòu|háo|gěng|liàn
解析:根据所学所记,回顾课文注释内容,结合对字词的了解判断字音,注意易错点,“跋”声母是b不是p;“涉”声母是卷舌音;“剿”是多音字;“陋”“链”声母是l不是n;“梗”读第三声,不是第四声。
点评:掌握常用字字音是语文学习的基本要求,学习时要注意识记积累。
3、课文在第一段提到的 ,文章用一个 来讲述这一理论,作者对这一理论持 态度。
答案:破窗理论|具体的故事|反对
解析:根据所学所记,回顾课文内容,抓住题干中的提示信息梳理内容,概括填答。
点评:阅读文章,要善于整体把握内容,归纳要点。
4、破窗原理是建立在无限地球的假设之上的。地球不只有限,而且太小了。这个理论是不讲 、不讲 。
答案: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的经济发展观
解析:根据所学所记,回顾课文内容,了解作者所说的“破窗理论”的内容,抓住文中对此理论分析评价性语句理解填答。
点评:本题解答要认真回顾文章内容,仔细体会作者发表的观点。
5、“让我们停下来唱支歌吧”其含义是
答案:出钱来做即不耗费能源,又不会制造垃圾的活动。
解析:根据所学所记,回顾课文内容,找到语句在文中的位置即最一段,抓住作者在文中所提的建议内容来理解语句的含义。
点评:此句在文尾,有总结全文议论的作用,与本文作者发表的观点有关,从作者对“经济发展”的态度来分析理解。
6、作者反对 ,就是主张保护环境,就是主张 。
答案:破坏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观和科学发展观
解析:根据所学所记,回顾课文内容,分析作者对“破窗理论”的分析,抓住题干中的提示信息“保护环境”,从这点来体会作者的观点。
点评:学习议论文,要善于提炼作者的观点,学习时要多加练习。
7、作者在文中用比喻说理,“贪吃的蛇”比喻 ,说明经济越发展,意味着我们消耗大自然的能力越强,制造垃圾的速度越快。所谓的,就建在 的旁边!
答案:经济快速发展|现代文明|垃圾山
解析:根据所学所记,回顾课文内容,找到题干所示内容,了解比喻说理的特点,抓住题干的提示信息,分析文中有关内容作答。
点评:比喻论证是一种很好的论证方法,学习时要注意体会其特点和作用,学会运用。
8、作者在语言上使用 、 、 ,深入浅出而形象生动地说明了道理。
答案:口语|形象的语言|调侃语
解析:根据所学所记,回顾课文内容,从作者善于用平常的事例和调侃的方式来体会作者语言的特点。
点评:对于议论文来说,语言风格也是很重要的,学习时要注意体会,了解论证语言的特点。
9、按文章内容填空。
“在某一个时刻,全世界所有链条中的所有人,无论是砸玻璃的,还是造玻璃的,让我们停下来,面对 ,把手 ,一起 吧!”
答案:一朵花儿|放在无论哪里|唱一支歌儿
解析:根据所学所记,回顾课文内容,了解语句的内容,摘录原句中的词语填答。
点评:此题旨在提示学生阅读时要注意文中重点句子的内容。
10、作者在题记中说“非洲是最富的”,因为在作者看来, 。
答案:自然资源没有消耗
解析:根据所学所记,回顾作品题词的内容,根据全文作者所讲的道理,从经济发展与资源的关系这方面来体会作者所说“非洲最富”的含义。
点评:阅读文章,不仅要整体把握内容,还要对一些富有含义的语句进行分析,领会其意。
11、下列词语中加线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阻遏(è) 闷热(mèn) 束手无策(shù)
B. 匀称(chèn) 蹒跚(pán) 人头济济(jǐ)
C. 两栖(xī) 追溯(sù) 日薄西山(bó)
D. 镂空(lòu) 绮丽(qǐ) 风雪载途(zǎi)
答案: B
解析:运用反选排除法,选择容易判断的信息点,有错就排除,A项“束”是平舌音,C项“栖”声母错误,D项“载”读第四声,故选B。
点评:判断字音正误,要根据词词义和形声字中的声旁特点协助判断读音。要注意易错的声韵母,比如b与p,j、q、x的区别,n、l的区别,z、c的区别,平舌音和翘舌音的区别,前后鼻音的区别。
12、下列句子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秋天来到了,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了。
B.漫步在青翠的山谷间,绿草茵茵,溪水潺潺,让人感到心情舒畅。
C.警方提醒乘客提高防犯意识,上下车时注意看管好自己的财物。
D.这座壮观的建筑具有中国古代建筑的风格,设计独特,巧妙绝伦。
答案: C
解析:根据语句中的词义结合汉字的结构来判断易错字, C句中“犯”应为“范”。
点评:错别字,主要是因音同或形似而错,掌握这个易错点,根据汉字的特点,结合词义字义辨析判断。
13、结合语境,在下面语段中的横线处填写词语,正确的一是 ( )
米芾是宋代著名书画家。他经常反复 历代的书法名画,研究学习名家的笔墨技法。他吸收各派大家之长,以水墨挥洒点染表现烟雨掩映的江南山水, ,创造了被后世称之为“米点山水”的绘画技法,开创了文人画山水的新局面。
A.观赏 自出心裁 B.观摩 自出心裁
C.观赏 惟妙惟肖 D.观摩 惟妙惟肖
答案: B
解析:可使用排除法,先总观各项,抓一个词义比较简单的词语与句子比照把明显有错的先排除,缩小判断的范围,减轻判断的难度。第一句是说米芾几名家学习,所以用“观摩”,排除AC。第二空,根据最后一句“创造……”即可知为“自出心裁”,选B。
点评:依次填词语,先要分析词本身的意思,根据语境判断选用,要分析句子之间的关系、句子中成分搭配的关系、修饰语与中心语的关系。
14、对偶讲究两个短语或句子的字数相等、意义相关、结构相同。在班会上,老师请同学用对偶的形式,表扬生活委员在工作上认真负责、乐于奉献,一位同学的上半句是“对工作可谓尽心尽力”,下面最适合与这句形成对偶的是 ( )
A.为集体服务全心全意 B.助他人更是全心全意
C.以助人为乐任劳任怨 D.为集体真是任劳任怨
答案: D
解析:分析“对工作可谓尽心尽力”的结构特点,根据句中第一词介词短语“对工作”即可排除BC两项,再根据第二短语“可谓尽心尽力”即可选出D。
点评:对偶是常见常用修辞手法,学习时要注意体会对偶的特点,学会运用。
15、结合语境,将下面的语句填入横线中,最恰当的一项是( )
我和朋友们坐在湖边,痴迷地望着银光闪烁的水面,晚风吹拂着我们的面颊, ① 。不知是谁哼起了《莫斯科郊外的晚上》,歌声伴着水声,像从遥远的天际传来, ② 。
A.①湖水拍打着曲折的堤岸 ②轻轻地撞击着我的心扉
B.①堤岸被汩汩的湖水轻轻地拍打着 ②重重地叩触着我的心灵
C.①湖水拍打着曲折的堤岸 ②重重地叩触着我的心灵
D.①堤岸被汩汩的湖水轻轻地拍打着 ②轻轻地撞击着我的心扉
答案: A
解析:本题第一空根据“晚风吹拂着我们的面颊”即可知选“湖水拍打着曲折的堤岸”,排除BD,第二空,根据“歌声伴着水声,像从遥远的天际传来”语境可知应选“轻轻地撞击着我的心扉”。
点评:解答此类题,首先要阅读各个句子,准确判断它们共同表达的中心意思,再分析各句之间的关系,有时也可利用总写分写的写作顺序以及句式特点,注意其中的关联词、次序语、衔接语。
16、在句子中依次填写关联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
如果说自然的智慧是大海, ,人类的智慧就只是大海中的一个小水滴, 这个水滴也能映照大海, 毕竟不是大海, ,人们竟然不自量力地宣称要用这滴水来代替大海。
A.那么 但 虽然 可是 B.那么 虽然 但 可是
C.因此 即使 但 并且 D.因此 那么 虽然 并且
答案: B
解析:分析语句之间的关系,要先判断较为容易的一项,推出答案。根据第一句关联词“如果”可判断第一空选“那么”,根据三四句的关系可判断选B。
点评:关联词在语言的表达上有着重要的作用,它使得句子结构严谨,表达严密,学习时要注意正确使用关联词。
17、下列句子的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
A.语言,人们用来抒情达意;文字,人们用来记言记事。
B.音乐巨人贝多芬在双耳全聋的情况下创作出不朽之作“欢乐颂”。
C.我真的不知道花儿为什么会有各种美丽鲜艳的色彩。
D.文章的表达方式主要包括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说明。
答案: B
解析:分析句子中分句之间的关系,根据标点符号各自的作用,判断标点符号的正误,尤其注意易错易混的标点符号。B错,艺术作品名称应该用书名号。
点评:标点符号在语句中能协助语言表达,要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二、问题理解
18、文章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为什么讲这个故事?
答案:讲了《读者》上的故事。一位老者,在帮助逃难的人的时候,不白送给人东西,而是请人家帮忙,帮他把柴禾垛从院子西边搬到东边。帮助下一个人的时候,再把柴禾垛搬回来。因为这个故事和文章开头的赵女士的故事有相似之处。可以结合起来比较,在比较中提出自已的观点。
解析:根据所学所记,了解文中故事内容加以概括,从议论文的角度来说明故事作为论据分析问题证明论点的作用。
点评:阅读议论文,要把握文中的观点、论据、论证方法三个要点。
19、作者运用故事讲道理有什么作用?
答案:作者摒弃生硬的说教,将道理寓于日常的现象中:把环境破坏这一大问题,通过“破窗”这一小行为来“诠释”,以小见大,深入浅出,使人易于接受。
解析:根据所学所记,了解文中故事内容,根据所掌握的议论文的知识,从论据的特点及作用来说明故事作为论据易于说道理让人接受。
点评:在议论文中,讲故事是一种例证法,学习时要注意体会这种论证方法的作用。
20、作者要批驳的是什么样的经济观点?
答案:破窗理论,即“破窗”能刺激经济的发展。
解析:根据所学所记,了解文中故事内容,重点抓住第一段的内容来分析解答。
点评:对于驳论文,要了解敌论是什么,写作时也要针对敌论进行批驳。
21、在作者看来,“垃圾山”与经济发展有什么关系?
答案:经济越发展,意味着我们消耗大自然的能力越强,制造垃圾的速度越快。所谓的现代文明,就建在垃圾山的旁边!
解析:根据所学所记,了解文中故事内容,重点抓住作者用“贪吃的蛇”那一段的喻证内容,从经济发展与消耗资源的关系上来理解问题解答。
点评:学习议论文,要根据作者的论证思路来理解作者所发表的观点。
22、下面的话摘自原文题记,请从课文中找出与这段话意思紧密关联的关键段、比喻、关键语句。
“非洲大陆十分平坦,处处都是荒野。在我看来,如果换一种衡量财富的方式,非洲是最富有的”。
答案:关键段:“就如一条贪吃蛇,蛇过之处,矿藏、森林、河流,一律变成垃圾。蛇的食量越大,爬得越快,经济越发展,意味着我们消耗大自然的能力越强,制造垃圾的速度越快。所谓的现代文明,就建在垃圾山的旁边!”
关键比喻:“贪吃蛇”,“垃圾山”
关键句:“蛇的食量越大,爬得越快,经济越发展,意味着我们消耗大自然的能力越强,制造垃圾的速度越快”。
经济越发展,意味着我们消耗大自然的能力越强,制造垃圾的速度越快。所谓的现代文明,就建在垃圾山的旁边!
解析:根据所学所记,了解文中故事内容。作者题记的内容暗含着自然资源的问题,据此来梳理文章内容,找到与此有关的语句作作答
点评:本题有难度,题记中的思想比较隐含,学生不一定能理解。
23、品味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词,说说它们各有什么含义?表达作者什么感情?
“吴矿长卖矿给周厂主,赚了;周厂主卖玻璃给李批发,赚了;李批发卖玻璃给钱物业,赚了;钱物业卖玻璃给赵女士,赚了;孙工人付出劳动,赚了。除了最终的消费者赵女士,每一个环节都赚了。这倒也对,经济嘛,只要有一个环节不赚,整个链条就不转了。赵女士的私房十八元也要从别的链条赚来,比如她在业余时间锈了十九朵花,一元一朵,外送一朵,卖给了吴矿长——也赚了!大家全赚了!自然就繁荣啦,发展啦,GDP啦,看人家这窗户破的!”
答案:一连串的口语词“赚了”把复杂的经济学原理通俗化,使抽象的原理有了感染力;“看人家这窗户破的!”看似赞叹实则包含讽刺!
解析:仔细阅读所示文段,文中“赚了”这一口语多次出现,从这一口语的特点来分析说明其讽刺的作用,说明语言的特点。
点评:学习议论文,对作者的语言风格作一了解,有肋于体会作者的思想。
三、拓展阅读
24、阅读《假如月亮不见了》,回答问题。
假如月亮不见了
①假如月亮不见了,假如地球没有月亮陪伴,会是怎样的结果呢?
②地球能够适应人类的生存,有一个前提非常重要:地球的南北轴基本上是稳定的,这使得地球的南极、北极得以固定,地球上的气候相对稳定,一切动植物都在相对稳定的气候中生长。而这一切,必须归功于月亮。地球的自转和月亮围绕地球的旋转,使地球和月亮处于一种动态平衡,月亮就是地球的稳定器。如果没有月亮,后果会很严重。地球的南北轴会发生严重偏移,最大的偏移角度可能会达到90度。也就是说,南极、北极会变成赤道,赤道会变成南北极。如此一来,地球的气候彻底混乱,人类即便还能在地球上生存,也得经常搬家、迁徙。就算地轴偏移没那么大,几度的偏移也有可能使现在北极圈的极寒地区在加拿大、俄罗斯之间不断移动。非洲的撒哈拉沙漠,曾经是风调雨顺的地区,由于地球历史上曾经发生地轴小小的偏移,才形成当今世界上最大的沙漠,少有人住,而那个偏移只有1度。
③然而,我们在庆幸地球能拥有一颗月亮时,有一个事实正在发生着:月亮正以每年不到4厘米的速度远离地球。未来月亮离地球会比现在远得多,地球甚至可能彻底失去月亮。
④月亮离地球的远近,对于地球会有什么影响?它会影响地球的自转速度。科学家认为,地球早期,一天的时间比现在要短,最短可能只有8小时。未来月亮离地球越来越远,地球每天的时间,就会超过24小时!那时每个人都有更多的时间睡觉了,但这只是一个幽默。
⑤随着时间的推移,月亮离地球越来越远,地球的稳定性将越来越差,地轴的大幅度偏移,会随着月亮的远去而逐步呈现。虽然那将是非常非常遥远的未来发生的事情,但已经有科学家开始为此设计解决方案了。
⑥总之,在浩瀚的宇宙中,地球有月亮相伴,实在是件值得庆幸的事情。
(1)根据第②段的内容填空。
文段中撒哈拉沙漠的事例告诉我们: ,作者列举这个事例是为了说明: 。
答案:告诉我们:地轴小小的偏移,对环境和人类生存也会产生较大的影响。为了说明:月亮对地球的重要意义(或:没有月亮,后果很严重)。
(2)下面的材料印证了选文中的什么内容?
【材料】鹦鹉螺的贝壳上有波状生长线,每天长一条, 一个月形成一隔。科学家通过研究发现:鹦鹉螺每一隔里生长线的数目与月亮绕地球一周的天数恰好相同。现在鹦鹉螺每一隔的生长线在30条左右,而古鹦鹉螺化石显示:在距今约1.37亿年前的白垩纪,鹦鹉螺每一隔的生长线是22条;在距今约2.8亿年前的侏罗纪,每一隔的生长线是18条,到距今约4.2亿年前的奥陶纪,每一隔的生长线是9条,也就是说,那时月亮绕地球一周只需要9天,算起来,那时月亮与地球的距离仅为现在的43%。
答案:随着时间的推移,月亮离地球越来越远。
解析:第一题,第一空,从文中了解撒哈拉沙漠由风调雨顺的地区变成荒漠的原因即地球南北轴的偏移来理解这个例子说明的问题。第二空,根据前一问题联系本文的说明对像“月亮对地球的影响”来概括填空。第二题,阅读材料,抓住中心内容“也就是说,那时月亮绕地球一周只需要9天,算起来,那时月亮与地球的距离仅为现在的43%。”从文中找到相关内容即远古时期和现在月亮与地球的距离分析概括。
点评:第二题拟题很好,训练学生运用材料分析问题的能力。
25、阅读下文,理解问题。
知止
【台湾】张继高
①年幼时,父亲不止一次以“知止”二字教育我们。当时觉得这两个字既玄又深,不能明白其中的深意。有一年中秋,乡亲送来了两篓上好的白石榴,香甜多汁,我不禁吃个不停。夜晚腹泻,父亲趁机训诲说:这也是不懂得吃东西也应该“知止”的缘故啊。
②到了中年,每读名人传记,或观察时人的成败升沉,发现其中灾祸发生的起因在于不懂得“知止”之道的,可以说是比比皆是。一个人理应知道他从社会上取得的最大限度是多少,超过这个限度,命运便会报复他。问题是这个“限度”并没有科学的计算方法,也没有客观的标准。能够估量得恰到好处的人,全凭他的自知与自省的功夫,外加一二肯直言规劝的朋友的适时谏阻。 山东省平邑县兴蒙
③困难的是,已揽大权、已赚大钱的人对“知止”特别地听不进去。像王安石,其能力、政见可以说是卓绝一代,在宋神宗的宠信之下,他独揽军政、经济大权于一身。然而他做事太急、太贪,总想一下子就“全面”改革,结果根本无法建立真正的功业。其不懂“知止”之道可谓极矣。
④由王安石想到乔治·华盛顿,就觉得华盛顿高明。华盛顿虽然指挥过美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独立战争,但战争结束后他不以功臣自居,决心回到老家种田。他说:“我毕生最大的兴趣在农作。”其“知止”功夫可以说是到家了。
⑤我对培根的散文百读不厌。他有一句讽刺不懂得“知止”的人的话:“升级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人们费了很大的劲,一级级往上爬。结果地位愈高,愈是痛苦,而且有时还是很卑鄙的。人们用不尊严的手段爬到尊严的地位,结果是怎样呢?他们的地位是岌岌不保的。说垮便会垮下来,不然也会慢慢减色,渐渐地被淘汰……
⑥我有些近十年来在商界曾经呼风唤雨过的朋友,如今不少已潜逃海外,身败名裂,或者正在苟延挣扎之中。其中一二位在他们春风得意,夜夜逐酒征歌,结纳权贵,炒地皮、卖军火的时候,我就曾婉劝他们适可而止、相机打住。可惜他们听不进去。
⑦一个人要有自知之明,要懂得从社会上取得多少才是适当的。“钱”“权”都是如此。要想生活得心安理得,培养一点“知止”精神是很必要的。在一个高度进步而民主的社会中,人的观念有法律、道德和知识来随时制衡,自然会产生一些“知止”的想法。而在眼下这个嘈杂浮躁的社会里要懂得“知止”之道,就只有靠自我修养了。
(选自浙江文艺出版社《张继高散文》,有删改)
(1)本文鲜明地提出了“知止”这一观点,“知止”在文中的含义是 ________ ___ 。
答案:一个人要有自知之明,要懂得从社会上取得多少才是适当的。(一个人理应知道他从社会上取得的最大限度是多少,超过这个限度,命运便会报复他。或:不能从社会上取得过多利益,应适可而止。)
(2)本文③④两段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请简要分析
答案:举例论证(例证法)和对比论证(正反论证)。通过列举王安石的反面例子和华盛顿的正面例子,从正反两个方面论证了人要“知止”这一观点。
解析:第一题,阅读全文,紧扣“知止”一词,搜寻有关评述性的句子,即最后一段第一句,摘引即可。第二题,首先要了解议论文有哪些论证方法及它们的特征,论证方法除了举例论证外,在讲道理方面还有比喻证论、引用证论、类比论证以及正反论证等。根据具体内容判断。论证方法的作用联系全文的中心论点和本论证方法所在文段中的分论点来说明论证方法的作用,即说明了什么问题,论证了什么观点。根据不同的论证方法用评价语,如“有力地证明”“形象生动地说明”等。
点评:学习议论文,要重点了解文章的论证方法,学会运用。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9 页 (共 9 页)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