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北师大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桃源与沅州》同步练习
一、基础知识及运用
1、本文作者 ,我国现代著名作家,原名沈岳焕,湖南省凤凰县人。其作品富有极强的个性和湘西乡土气息,充满诗情画意,被誉为 之父,代表作有 等。
答案:沈从文|乡土文学|《边城》
解析:根据所学所记,回顾课文注释内容,结合知识积累直接填答。注意书名要用书名号。
点评:沈从文是我国著名作家,有关他的知识信息要明确记忆。
2.给下列加线的字注音。
沅州 祠堂 纤板 泅水 奇葩
瞥见 珉石 洑流 曳 罅隙
答案:yuán|cí|qiàn|qiú|pā|piē|mín|fú|yè|xià
解析:根据所学所记,回顾课文注释内容,结合对字词的了解判断字音,注意易错点,“沅”“纤”是前鼻韵母,“祠”声母是平舌音,“葩”声母是p不是b,“瞥”读第一声。
点评:本文生字难读字较多,要注意根据注释辨析识记。
3、解析词语。
洑流:
泅水:
罅隙:
楚楚:
奇葩:
瞥见:
答案:漩涡|浮水|缝隙|(姿态)娇柔,纤弱秀美|奇特而美丽的花朵|一眼看见
解析:根据所学所记,回顾课文注释内容,结合对字词的了解判断解释词语,注意词语中关键字义要解释清楚。
点评:掌握常用字词是语文学习的基本要求,学习时要注意识记课文和注释中的字词。
4、本文分两部分,第一部分写 ,第二部分写
答案:外人向往桃花源,桃花源人却不以为然|桃园的风土人情及元洲的山水花草与民风
解析:根据所学所记,回顾课文内容,理解文题中“桃源”“沅州”两词与内容的关系,来分析两部分的内容,概括作答。
点评:阅读比较长的作品,要善于根据文题,把握作品内容,分析要点。
5、本文写了当地的 、 、 、 ,描述了从桃源乘船上沅州的 ,特别是小划子上 。
答案:出产|风俗|历史|民情|风物景况|水手们的生活
解析:根据所学所记,回顾课文内容,根据题干设空和信息提示“当地”“描述”,抓住景、事、人、物、情几个要素仔细分析文中所写内容概括填答。
点评:此类概括要点题,不仅要熟悉作品内容,还要注意题干中的信息的提示作用,分析其与文中内容的联系。
6、沈从文笔下的野花是 ,陶渊明笔下的野花是
答案:长在山崖间的野花|人工的桃花林
解析:根据所学所记,回顾课文内容,根据题干的提示梳理有关文字概括填答。
点评:此类概括要点题,不仅要熟悉作品内容,还要注意题干中的信息的提示作用,分析其与文中内容的联系。
7、沈从文以 (人名)来增加沅江风物的重量和华贵,同时又以 来衬托屈原的风概和文采,使人物和山川,芳草与诗心, (仿照前句句式),交融在一起吐露芬芳。
答案:屈原|沅江的兰芷|历史和现代
解析:根据所学所记,回顾课文内容,根据题干的提示梳理有关文字概括填答,注意题干前后内容的联系,如第一空根据第二句的内容即可填答。第三空要按括号中的要求填答。
点评:此类概括要点题,有时注意题干本身的内容即可找到答案,所以要注意分析题干的内容。
8、作者着重描述了沅水水手们在困境中生活 的精神,对他们 的生活寄予了深深的同情。作者在平静的叙述中为人们展示了一幅浪漫中和着严肃、美丽中缠着残忍的 风情画。
答案:勇敢、乐观|凄苦悲惨|桃源沅州
解析:根据所学所记,回顾课文内容,根据题干的提示梳理作者对沅水水手们描写的内容,从作者表现的水手们的动作行为来分析他们的精神表现,体会作者对他们的情感。
点评:此类概括要点题,有时注意题干本身的内容即可找到答案,所以要注意分析题干的内容。
9、按课文内容填空。
“桃源有一种小划子, , , ,在沅水中可称 ”。
答案:轻捷|稳当|干净|首屈一指
解析:根据所学所记,回顾课文内容,找到语句,填写其中的形容词和成语。
点评:本题是要求学生识记作品中的词语,学习时要注意此类词语的识记积累。
10、这篇散文的一些景物描写就极具诗情画意,如写沅水两岸的芷草“ ”,写崖石是“ ”,奇葩是“ ”等,如同一幅幅优美的图画。
答案:长叶飘拂,花朵下垂成一长串,风致楚楚|黛色无际|幽香炫目
解析:根据所学所记,回顾课文内容,抓住题干中的提示信息“写沅水两岸的芷草”“写崖石”“奇葩”,注意引号要填写原句中的内容。
点评:本文语言生动,词语丰富,学习时要注意理解识记。
11、语言品析。
“那种黛色无际的崖石,那种一丛丛幽香眩目的奇葩,那种小小回旋的溪流,合成一个如何不可言说迷人心目的圣境!”
此句描写与 的结合,表达作者的惊喜与赞美之情。 的句式,诗意的描写,赞美之情渗透之中。
答案:抒情|排比
解析:根据空前“描写”一词可知此句是从表达方式方面来品析语句,根据句子内容即可了解本句除了描写,还运用了议论和抒情。第二空,根据“句式”一词的提示根据语句内容即可知答案为“排比”。
点评:本文语言生动,描写精彩,学习时要注意从写作方法方面来品味语言。
12、下列词语中加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宁可(nìng) 惊惶(huáng) 蓦地(mò) 调虎离山(tiáo)
B.蜷缩(juǎn ) 愠(yùn)怒 飒飒(sà) 酣然入梦(hān)
C.泥泞(nìng) 猝然(cù) 颤抖(chàn) 无与伦比(lún)
D.恐吓(hè) 变相(xiàng) 字帖(tiě) 千锤百炼(chuí)
答案: C
解析:运用反选排除法,选择容易判断的信息点,有错就排除,A“调”拼音错误,B“蜷”拼音错误,D“帖”拼音错误,故选C。
点评:此类题的解答,要根据词词义和形声字中的声旁特点协助判断读音。要注意易错的声韵母,比如b与p,j、q、x的区别,n、l的区别,z、c的区别,平舌音和翘舌音的区别,前后鼻音的区别。
13、下列词语中字形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军阀 峭壁 峰火 苛捐杂税 B.焦灼 沉吟 踉跄 拒理力争
C.蹊跷 萧洒 诬蔑 壁垒森严 D.抽噎 眷恋 圣诞 围追堵截
答案: D
解析:用反选排除法,有错就排除,A“峰”为“烽”,B“拒”为“据”,C“萧”为“潇”,故选D。
点评:错别字,主要是因音同或形似而错,掌握这个易错点,根据汉字的特点,结合词义字义辨析判断。
14、下列句中加线的四字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A.如果想熟练地驾驭语言,写出精彩的文章,就必须经过千锤百炼。
B.宁静的夏夜,我们漫步在湖畔,欣赏那醉人的镜花水月。
C.这时万籁俱寂,只听到滴答的钟声和母亲微弱的呼吸声。
D.这件事让我百思不得其解,他却故弄玄虚,就是不告诉我实情。
答案: B
解析:了解各项语句中成语的含义,根据语句内容判断正误。 B“镜花水月”比喻虚幻的景象,不是与着实景,不符合句意。
点评:判断成语正误,不仅要知道其含义,还要了解其用法和情感色彩,要根据语境从这三个方面判断正误。
15、填入甲乙两处恰当的一组语句是甲处:( )乙处:( )
小河上的薄冰融化已尽,小草从暖湿的泥土中苏醒, 甲处 ,造化的神功又一次使人们惊异了。
阳光融化了河冰,细雨润泽了山色, 乙处 ,造化的神功又一次使人们惊异了。
A.春风吹绿了柳枝 B.春风把柳枝吹绿
C.柳枝被春风吹绿 D.柳枝在春风中染绿
答案:甲处:( D )乙处:( A )
解析:本题关键是要分析填空前一句的结构,在选项中选择相同结构的句子填写。“小草从暖湿的泥土中苏醒”是介词短语作状语的一般主谓句,所以选D,“细雨润泽了山色”是由主谓宾组成的一般主谓句,所以选A。B是“把”字句,C是“被动”句,都是特殊句式,不可选。
点评:此类题是考查学生对语句内容之间联系的理解,本题有难度,学习时要多加训练。
16、对下列句子中画线语句的表达效果,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仿佛被催眠术控制住了,你只好乖乖地忍受这种目光的探寻,任何掩饰都抵挡不住。它像枪弹穿透了伪装的甲胄,它像金刚刀切开了玻璃。(茨威格《列夫 托尔斯泰》)
理解:“像枪弹穿透了伪装的甲胄”“像金刚刀切开了玻璃”,写出了托尔斯泰目光的敏锐和犀利。
B.花朵儿一串挨着一串,一朵接着一朵,彼此推着挤着,好不活泼热闹。(宗璞《紫藤萝瀑布》)
理解:“彼此推着挤着,好不活泼热闹”,生动地写出了花儿在微风吹拂下竞相开放的样子。
C.“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朱自清《春》)
理解:“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写出了春风的温暖与柔和。
D.一句话提醒了我,究竟不是道地家乡味啊。可是叫我到哪儿去找真正的家醅呢?(琦君《春酒》)
理解:“到哪去找真正的家醅呢?”表明作者对逝去的家乡美好生活的思念和感伤。
答案: B
解析:仔细阅读句子,分析其表达的含义,比较判断。B句形象描绘的是花儿多紧挨一起的繁多的样子,并不是竞相开放的样子。
点评:此类题是考查学生对语句表达作用的理解,本题有难度,学习时要多加训练。
17、下列句子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地球1小时”接力活动意义在哪里呢!在于唤醒人们保护地球的意识。
B. 当前复杂的国际形势表明,世界需要中美双方建立更好,更稳定的关系。
C. “五四”前夕,温家宝寄语青年:“要善于独立思考,继承发扬‘五四’精神。”
D. 2011年西安世界园艺博览会的显著特征是绿色、环保、低碳、时尚等……
答案: C
解析:用反选排除法,A感叹号应为问号,B“更好”之后应是顿号,D“等”后省略号多余,故选C。
点评:判断标点符号的正误,要分析句子中分句之间的关系,根据标点符号各自的作用,判断标点符号的正误,尤其注意易错易混的标点符号。
二、问题理解
18、沈从文不惜用一大段文字来形容载客的小划子上拦头工人的紧张搏斗是为了说明什么?
答案:生活是贫困的,充满了风险,残酷,并不是那么丰裕,那么轻松。老老小小,并不怡然自乐。但是,生活在其中的人,仍然有一种美,那就是强悍的气质,粗犷的美。
解析:根据题干中的提示信息“载客的小划子上拦头工人的紧张搏斗”,回顾课文有关内容,分析作者对人物的描写,从表现“小划子上拦头工人”生活状态和精神面貌方面来解答。
点评:题干所示是作品中精彩的内容,学习时要重点理解作者所表现的人物形象和表达的思想情感。
19、《桃源与沅州》一文描写沅江上的船工时,作者寄寓了一种什么样的思想情感?
答案:在写沅江上的船工时,作者写道“桃源有一种小划子,轻捷,稳当,干净,在沅河中可称首屈一指”,溢美之情溢于言表。他们是桃源一道靓丽的风景,船工、舵手们用自己高超的技能为行人商客提供便捷的服务,但收入却非常低微,生活困苦,生命没有保障,文章字里行间饱含着作者对船工命运深切的同情。
解析:根据题干中的提示信息“描写沅江上的船工”,回顾课文有关内容,分析作者对人物的描写,了解作者笔下船工们的生活状况,体会作者对他们的同情。
点评:题干所示是作品中精彩的内容,学习时要重点理解作者所表现的人物形象和表达的思想情感。
20、桃花源是还在,但是是否还如《桃花源记》所写的那样动人?为什么?
答案:作者说“桃花还在,桃花并不动人”,所谓世外桃源,完全是虚幻的,在现实中的桃花源根本没有陶渊明桃花源的影子。
解析:根据所学所记,回顾课文内容,找到作者有关议论性语句,如“桃花还在,桃花并不动人”,从《桃花源记》中的描写与现实生活完全不同这一方面来分析理解。
点评:本题解答关键是要了解文中作者有关的评价性文字,学习时要多阅读,理解作者的思想。
21、沈从文笔下的桃花源美吗?她美在那里?
答案:也有美的。美在人物的精神气质,在这里世俗的人文景观中,从买鸡蛋到做桐油水银朱砂生意等的,都没有把逐利的市场当做“樊笼”的心情,相反倒觉得挺滋润的,在滋润中渗透野性。美在人与自然搏斗的精神。在作者描述的带有野性的生活中,人的生命观并不神圣。美在一种强悍与粗犷,只有生长在这里的山崖间的兰科植物。才能与这里的人情相配。
解析:根据所学所记,回顾课文内容,从作者的叙述描写的沅州的风土人情和从船工们身上表现出的精神气质来理解作者笔下的“桃花源之美”。
点评:本题的理解要抓住作品中精彩的叙述和描写,深入体会作者对现实生活中“桃花源之美”的理解。
22、文章最后描述的“请愿”事件又什么作用?
答案:沈从文向往的美,到文章最后引出了一摊血迹,显示了一种悲剧的崇高美。这里现实的残酷与陶渊明的世外桃源对比相差太大,对比效果更加突出。
解析:根据所学所记,回顾题干中所示的情节内容,从作者展示现实的残酷,用以与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进行比较表达思想之方面来解答。
点评:本题有难度,学生对作品中作者所表达的深刻的思想难以把握。
23、《桃源与元洲》给我们那些美好的享受?
答案:那些日常的民风,山水花草在他的笔下显得有滋有味。
解析:根据所学所记,回顾课文内容,从作者对沅州的自然环境和风土人情的描写中来感受美。
点评:本题不难,作品语言优美,作者有精彩的描写,学生容易理解,但要答出“风土人情”之方面的内容。
三、课内阅读
24、阅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
另外还要拦头工人,上滩下滩时看水认 ( http: / / www.21cnjy.com / )容口,出事前提醒舵手躲避石头、恶浪与洑流,出事后点篙子需要准确稳重。这种人还要有胆量,有气力,有经验。张帆落帆都得很敏捷的即时拉桅下绳索。走风船行如箭时,便蹲坐在船头上叫喝呼啸,嘲笑同行落后的船只。自己船只落后被人嘲骂时,还要回骂,人家唱歌也得用歌声作答。两船相碰说理时,不让别人占便宜。动手打架时,先把篙子抽出拿在手上。船只逼入急流乱石中,不问冬夏,都得敏捷而勇敢的脱光衣裤,向急流中跑去,在水里尽肩背之力使船只离开险境。
(1)作者不惜用这样一大段文字来形容载客的小筏子上工人的紧张搏斗,意在表达什么?
答案:细写”拦头工人”身兼数任,“船只逼 ( http: / / www.21cnjy.com / )入急流乱石中,不问冬夏,都得敏捷而勇敢地脱光衣裤,向急流中跳去,在水里尽肩背之力,使船只离险境”。辛苦、劳累、艰险,生命毫无保障。看似平静叙述,实有内心不安含于其中。正是这样生活于底层的人们在滋养着桃源、沅州,也是他们构成了沅水流域特有的人文风景。
(2)从描写的角度赏析这段文字。
答案:首先,作者运用细节描写的方法,细致地描写了人物的动作行为,生动的表现了人物的性格和精神面貌。其实,作者善于用环境来衬托人物,如写“恶浪与洑流”“急流乱石”,表现了人物在特殊环境中的精神斗志。其三,这段文字中运用修辞,如排比和比喻,语言的形象性很强,增强了文章的生动性。
解析:第一题,分析作者的描写所表现的“工人”们生活的状态和精神风貌,加以评价。第二题,根据要求从描写方面来分析文段中的写作方法,如“细节描写”“衬托”“修辞手法”,使用评价语,表达自己的体会。
点评:两题都有一定的难度,此段文字表达的内容丰富,学生难以理解透彻,对赏析的方法也不太了解。学习时要多作这方面的训练。
四、拓展阅读
25、阅读《沉默的竹笛》,回答问题。
①16岁一个忧伤的春夜,我躺在集体宿舍临窗的床铺上。A洁白的月光潮水一般漫进窗户,清冷的微风捎来潮湿的花香。我陷入少年无端的愁闷思绪里,分外孤单寂寞。这时,一缕悠扬的笛声由远而近,停留在我的耳畔。那笛声仿佛是清澈的泉水,流过神话中迷人的花园,一路上集合了蝴蝶和黄莺的梦想,决心要给我的心灵来一次彻底的洗礼。我陶醉在悦耳的笛声里,忧伤早已悄悄地散去,心情澄澈空明。那晚,我的心中暗暗地滋生了一个强烈的愿望:做一个快乐的吹笛手。
②好长一段日子,我为能拥有一枝笛子而心神恍惚。终于在一个星期六的下午,我从一个摆地摊的老人那里买到了我盼望已久的竹笛。
③第一次拥有竹笛的那个下午是我人生中最美丽的一个下午。我清楚地记得我吹着竹笛走在乡村田野上的情景:B落日如一颗水灵灵的红草莓点缀在募霭笼罩的山头,横过头顶的归鸟翅膀上涂着夕阳粉红的胭脂,嫩绿的小草在晚风中飘动,像是生命活泼的舞蹈。我一边吹着竹笛显然是不成曲调的呜呜声,一边大踏步地把苍茫暮色下的动人风景甩在身后。这时我觉得自己成了一个漂泊天涯的江湖侠客,心里汹涌着英雄纵横天下的豪情。
④从拥有竹笛的那个下午开始,我就决心把自己训练成一个优秀的吹笛手。为了学会吹笛子,我付出了许多汗水和心血。清晨,我常常拿着竹笛,跑到学校后面的山坡上,对着葱郁的群山大声吹着,让笨拙的笛声唤醒崭新的一天。深夜,同学们沉浸在梦乡里,只有我坐在空旷的操场上,如痴如醉地吹着竹笛。笛声一点也不悠扬动听,但我吹得特别认真。竹笛在人家手里是一根音乐的神奇魔术棒,在我的手里却成了一根没有灵感的干枯竹枝。唉,想不到吹笛竟会是这样的艰难。
⑤在一次班会上,班主任老师要求每个同学表演一个节目。几个调皮的同学就恶作剧地起哄,要我为大家表演吹笛子。天哪,我根本吹不成一首完整的曲子。但强烈的自尊心迫使我孤注—掷。面对全班同学,我终于勇敢地拿起了竹笛,涨红了脸,坚持着把最后一个音符吹完,便逃出了教室。在无人的山坡上,我抚摸着被泪水浸润的竹笛,伤心欲绝。从那以后,我发誓再也不吹笛子了。
⑥后来,那枝带给我幸福和耻辱的竹笛一直静静地悬挂在我的窗前。岁月悄然而过,多少年后,当我凝眸竹笛的时候,我就忍不住回想少年时代的往事。有些梦想是永远不会开花结果的,但播种梦想的人从不放弃流汗流泪的机会,只是因为生命里那些动人的细节丰富了生命的内涵。沉默的竹笛啊,我无心再次吻你,吹一曲欢快的歌谣,就这样静静地看着你便足够了,你的沉默其实高奏着我对少年烂漫心事的凭吊和酸涩的回忆。
(1)本文景物描写很精彩 请从文中A、B两处选择一处画线句子作简要赏析。(可从语言特点、表现手法、表达作用等方面作答。
答案:A 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及准确生动的词语,渲染了春天月夜清冷的气氛,烘托出文中少年愁闷忧伤的情怀。 B 作者主要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描写了落日、归鸟、小草等美好景象,衬托了自己内心的喜悦和兴奋。
(2)作者从自己的经历中感悟到了什么 品读文章,你有什么新的感悟 请结合你的经历回答。
答案:作者的感悟:有些梦想是永远不会开花结果的,但播种梦想的人从不放弃流汗流泪的机会,只是因为生命里那些动人的细节拓宽了生命的内涵。如答“生命的美丽在 于过程,而不是结果”“人生路上要善于取舍”等也可。(如答“生命的美丽在 于过程,而不是结果”“人生路上要善于取舍”等也可。我的新感悟:不设统一答案,意思对即可。如结合自身经历答到 “做任何事只要坚持终会有所收获”“要有永不言败的精神”等可得满分。
解析:第一题,本题要求从作者感悟和自己的感悟两方面来解答。仔细阅读语句,点明修辞手法,从具体分析表现了景物什么特点,表达了什么情感。第二题,首先要找到作者的感悟即文尾“播种梦想的人从不放弃流汗流泪的机会,只是因为生命里那些动人的细节丰富了生命的内涵。”此句,从“播种梦想”“从不放弃”这两个点上去谈自己的感悟。
点评:赏析句子,要根据句子的内容和语言表达从写作手法、表现的情境(景物特点)、表达的情感(作品中人物或作者)几个方面来分析,点评生动的字词,指出其精彩巧妙之处。要用评价语“形象生动”“突出”等。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8 页 (共 8 页)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