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下“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小学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下“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601.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5-05-26 15:57:4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教学设计
一、课程内容分析
“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是表内除法(一)的重要内容,是在学生初步认识平均分概念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课程通过分黄瓜、分果冻等具体情境,引导学生理解按每几个一份进行平均分的含义,并掌握多种平均分的方法,如画一画、摆一摆、利用乘法意义和乘法算式等。课程内容循序渐进,从简单的 8 个果冻的平均分,逐步拓展到不同数量物体的平均分练习,涵盖了水果、杯子、铅笔、鱼等多种物体,让学生在丰富的实例中深化对平均分的理解,同时还引导学生思考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与按指定份数平均分的异同,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平均分知识体系,为后续学习除法运算奠定坚实基础。
二、教学目标
学生能够理解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的含义,熟练掌握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的方法,包括画、摆、依据乘法意义和乘法算式等,准确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如将给定数量的物体按要求进行平均分并得出份数。
经历观察、操作、讨论等数学活动过程,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合作交流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思考平均分问题。
通过有趣的分物情境,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态度,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的含义,掌握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的方法并能运用这些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区分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和按指定份数平均分,能灵活运用平均分的知识解决各种相关问题。
四、教学过程
(一)趣味导入 ——“分物小挑战”
展示课件中 “把 8 根黄瓜平均分给 4 个小朋友”的情境图
提问:“同学们,看这幅图,要把 8 根黄瓜平均分给 4 个小朋友,你们知道哪种分法对吗?”让学生观察并思考,然后请学生回答,对正确答案给予肯定。
引导语:“看来大家对之前学的平均分有了一定了解。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平均分的新知识,看看会遇到什么有趣的挑战!”通过这样的导入,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自然地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 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
(二)探究新知 ——“果冻分一分”
呈现 “8 个果冻,每 2 个一份,能分成几份?”的问题情境,让学生仔细观察并思考 “每 2 个一份”的含义。
组织学生小组讨论:“你想怎样分?能想到几种方法?”鼓励学生动手尝试,在小组内交流分享自己的想法。
小组活动结束后,请各小组代表展示分法:
方法 1:画一画:在练习本上一份画 2 个圆圈,引导学生一起数,共画了 4 份圆圈,得出 8 个果冻每 2 个一份能分成 4 份。
方法 2:摆一摆:用学具(如小棒、圆片等)代替果冻,每 2 个摆一份,让学生直观地看到能分成 4 份。
方法 3:乘法意义:引导学生思考,根据乘法的意义,2 个 2 个地数,8 里面有 4 个 2,所以能分成 4 份。
方法 4:乘法算式:因为 2×4=8,4 个 2 合起来是 8,所以 8 个果冻每 2 个一份能分成 4 份。
对每种方法进行总结和强化,让学生理解不同方法的原理,感受数学方法的多样性。
(三)深入探究 ——“更多物品平均分”
提出问题:“8 个果冻,每 4 个一份,能分成几份?”让学生用刚才学到的方法自己动手分一分。
学生完成后,请学生分享分的过程和结果,再次巩固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的方法。
引导学生思考:“这样的分法有什么特点?”组织学生讨论,得出无论分的结果是多少份,每份一定同样多,强化平均分的概念。
展示更多练习:
1、12 根小棒,每 2 根一份,能分成几份?每 6 根一份,能分成几份?
2、16 个杯子,每 2 个装一盒,可以装几盒?每 4 个装一盒呢?每 8 个装一盒呢?
让学生通过圈一圈、填一填的方式完成练习,进一步巩固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的方法。
(四)对比辨析 ——“异同大揭秘”
提出问题:“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和按指定分数平均分有什么异同?”让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小组讨论。
小组讨论结束后,请小组代表发言,教师进行总结归纳:异在于平均分的方法和过程不同;同在于从结果看本质都是平均分,每份同样多。通过对比辨析,帮助学生更清晰地理解两种平均分方式的区别与联系,完善知识体系。
(五)巩固拓展 ——“生活中的平均分”
分18个苹果:
每 3 个装一袋,可以装几袋?
每 6 个装一袋,可以装几袋?
(3)平均分给 6 个人,每人分几个?”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进一步巩固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和按指定份数平均分的知识。
分铅笔:
平均分给小明、小军和小刚,每人分几支?
又来了 2 个人,这时平均每人可以分几支?
让学生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平均分问题,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分鱼:展示表格,提出问题
“有 12 条鱼,每个鱼缸放 2 条、3 条、4 条鱼时,分别需要几个鱼缸?”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深化对平均分的理解,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六)课堂总结 ——“收获大分享”
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谁能说一说都学到了哪些方法?”请学生积极发言,回顾画、摆、利用乘法意义和乘法算式等平均分的方法。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知识,强调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的含义和方法,以及与按指定份数平均分的异同,让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有更清晰的认识。
(七)布置作业 ——“课后小实践”
让学生回家后,找一找生活中可以用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解决的问题,并用所学方法记录下来,下节课与同学们分享。
完成课本上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
五、教学反思
在本次教学过程中,通过趣味导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入学习状态。在探究新知环节,借助分果冻的活动,让学生通过多种方法亲身体验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的过程,理解了平均分的含义,掌握了多种平均分的方法,较好地达成了教学目标。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的方式,培养了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和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