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学生能理解除法算式的含义,准确区分并说出除法算式中被除数、除数和商的名称,熟练运用除法算式解决简单的平均分问题,提高运算能力和数学应用意识。
通过实际操作、观察分析、小组讨论等活动,经历除法算式的构建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体会从具体情境抽象出数学问题的方法。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积极思考、勇于探索的学习习惯,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除法算式的含义,掌握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能正确列出除法算式解决平均分问题。
教学难点:理解除法算式中被除数、除数和商所表示的实际意义,能灵活运用除法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练习法、情境教学法、任务驱动法。
四、教学准备
若干个小物品(如小棒、水果卡片等)、练习本、铅笔。
五、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 生活中的 “分一分”
提出问题:同学们,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分东西的情况。比如,老师要把 12 支铅笔分给 3 个同学,怎么分才公平呢?大家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类似分东西的场景?
学生思考回答:学生可能会提到分糖果、分书本等场景。
引出课题:像这样把一些物品分成若干份,每份同样多,就是平均分。今天我们就来学均分密切相关的知识 —— 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设计意图: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出发,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为学习除法知识做好铺垫。
(二)探究新知 —— 探索除法奥秘
任务一:理解平均分与除法的关系
动手操作:给每个小组发放 20 个小棒代替20个竹笋,要求学生把这 20 个小棒每 4 个分一份,看看能分成几份。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汇报交流:请小组代表汇报分的结果,引导学生说出 “20 个小棒,每 4 个一份,分成了 5 份”。
引出除法算式:像这样的平均分问题,我们可以用除法算式来表示。把 20 个小棒看作总数,4 个是每份的个数,5 份就是分成的份数,写成除法算式是 20÷4 = 5。
设计意图: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平均分的概念,亲身经历从平均分到除法算式的抽象过程,为理解除法算式的含义奠定基础。
任务二:认识除法算式各部分名称
讲解名称:
在除法算式 20÷4 = 5 中,20 叫做被除数,表示要分的总数;4 叫做除数,表示每份的个数;5 叫做商,表示平均分的结果。
举例巩固:再举几个除法算式的例子,如 15÷3 = 5、18÷2 = 9 等,让学生说出每个算式中被除数、除数和商分别是什么。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在小组内互相说一说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并讨论它们所表示的实际意义。
设计意图:通过讲解、举例和小组讨论,让学生深入理解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及其含义,强化学生的记忆和理解。
任务三:根据题意列除法算式
出示题目:“把 28 串葡萄,每 4 串一份,分成了几份?”“把 20 个饺子平均分成 5 份,每份是几个?”让学生根据题意列出除法算式。
学生列式:学生独立完成,列出算式 28÷4 = 7 和 20÷5 = 4。
交流反馈:请学生说一说自己列式的依据,引导其他学生进行评价和补充,进一步巩固对除法算式含义的理解。
设计意图: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让学生学会根据平均分的情况列出除法算式,提高学生运用除法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巩固练习 —— 小试除法身手
基础练习:在练习本上完成以下题目:说出下列除法算式中的被除数、除数和商。10÷5 = 2;15÷3 = 5;18÷2 = 9。让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及时纠正错误。
提高练习:出示一些实际问题,
“有 15 块蛋糕,平均分给 5 个同学,每个同学分几块蛋糕?”“每个同学分 3 块蛋糕,15 块蛋糕可以分给几个同学?”让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在小组内交流讨论,最后列出算式并解答。
拓展练习:给出一些稍有难度的题目
引导学生通过思考和计算完成练习。
设计意图:通过分层练习,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锻炼和提高,巩固所学的除法知识,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和思维能力。
(四)课堂小结 —— 回顾学习之旅
引导回顾: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提问:“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是什么?”
学生发言:让学生自由发言,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和体会。
教师总结:对学生的发言进行总结和补充,强调除法算式各部分名称的重要性,以及在解决平均分问题时如何正确运用除法算式。
设计意图:通过课堂小结,帮助学生梳理所学知识,加深对重点内容的记忆,培养学生的总结归纳能力。
(五)布置作业 —— 课后巩固延伸
书面作业:完成课本上相关的练习题,进一步巩固除法算式各部分名称的知识和除法算式的应用。
实践作业:找一找生活中可以用除法解决的问题,记录下来,并列出相应的除法算式,下节课与同学们分享。
设计意图:书面作业帮助学生巩固课堂所学知识,实践作业让学生将数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培养学生观察生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六、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实际操作、小组讨论等活动,学生对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有了较好的理解和掌握。但在解决一些稍复杂的实际问题时,部分学生还存在困难。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加强对实际问题的分析和指导,多提供一些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的问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数学应用能力。同时,关注学习困难的学生,给予他们更多的帮助和指导,使每个学生都能在数学学习中得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