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 探寻新航路 同步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5课 探寻新航路 同步学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911.5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5-26 19:09:2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5课  探寻新航路
(15世纪末、16世纪初)
学习目标:
1.通过本课学习,掌握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和条件,主要航海家、时间、路线等基本史实。(历史解释、史料实证)
2.依据教材内容动手绘制几位航海家的简要航海路线示意图,并能列表对几位航海家从时间、国别、路线、主要成就等方面做归纳比较。(时空观念)
3.通过本课学习,认识新航路开辟的历史影响,体会航海家们的不怕吃苦,勇于探索的精神。(唯物史观、家国情怀)
重难点:
1.重点:比较几位航海家开辟的新航路。
2.难点:认识新航路开辟的历史影响,体会航海家们的不怕吃苦,勇于探索的精神。
知识梳理:
一、探寻新航路的热潮(新航路开辟的原因)
1.欧洲人渴求开拓新的贸易市场。(原因:欧洲手工工场和租地农场的发展,对市场需求扩大)
2.欧洲出现关注东方的热潮。(原因:意大利人马可·波罗描绘东方国家(中、印等)富庶昌明,激起欧洲人对东方的向往)
3.欧洲人想要寻求通往东方的新航路。(原因:奥斯曼帝国灭掉拜占庭帝国后,控制了东西方所有重要商道,向商人征收高额关税)
4.地圆学说的流行。(新航路开辟的条件)
5.指南针用于“罗盘”的导航技术传入欧洲;欧洲造船技术的突破。(新航路开辟的条件)
二、哥伦布“发现”美洲
1.葡萄牙王室资助:1487年,迪亚士沿非洲西海岸南下,第二年到达非洲的好望角。1497年,达·伽马绕过好望角,沿非洲东海岸北上,横渡印度洋,1498年到达印度西海岸。(获利最高)
2.西班牙王室资助:1)1492年,哥伦布横渡大西洋,“发现”古巴和海地(新大陆)。他认为到达的是印度,把当地人称为“印第安人”。
三、麦哲伦船队全球航行
1519年,麦哲伦奉西班牙国王之命寻找亚洲,穿越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于1522年返回欧洲。他成为第一位横渡太平洋的欧洲人,他的船队第一次完成了环球航行,证明了地圆说的正确。
四、新航路开辟的意义(影响或作用)
1.积极作用:欧洲大西洋沿岸工商业经济繁荣起来,促进了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欧洲贸易中心从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世界的观念从此逐步确立起来。
2.消极作用:欧洲殖民者开始走上殖民扩张的道路,给广大亚非拉地区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问题探究:
1.阅读教材,概括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和条件。
提示:随着手工工场和租地农场的发展,欧洲商品经济日趋发达,新兴资产阶级渴求开拓新的贸易市场;马可·波罗把东方国家描述得非常神秘又富庶,激起欧洲人对东方的向往;传统商路被奥斯曼帝国控制;欧洲地理学的发展,人们相信地球是圆的;中国人发明的罗盘针传入欧洲及欧洲造船技术的突破。
2.阅读教材,并结合下节课相关内容,分析新航路开辟的历史影响。
提示:新航路开辟以后,欧洲和亚洲、非洲、美洲之间建立起了直接的商业联系,往来日益密切。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世界的观念也从此逐步确立起来;欧洲大西洋沿岸工商业经济繁荣起来,促进了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也为欧洲开辟了殖民扩张道路,造成了亚、非、拉国家和地区的贫穷和落后。
练习巩固:
基础题
1.“哥伦布虽然没有给西班牙带来预想中的财富,但是向西航行寻找到达亚洲航线的梦想依然激励着欧洲人继续探险。”推动欧洲人继续探险的根本动力是( )
A.资本主义萌芽 B.指南针的运用 C.航海技术先进 D.地圆学的流行
2.香料一词在英文中spice(香料)和 special(特殊的、特别的)是同根词,意指特别贵重之物。因为欧洲人半生不熟的肉急需胡椒、生姜、桂皮来调味,因此,15世纪,这些东西市场需求大,价格高。这可以用来论证( )
A.东西交通畅通无阻 B.民众生活的富足
C.欧洲爆发商业革命 D.新航路开辟动因
3.下面三幅图共同反映了( )
A.西欧航海技术的发达 B.人们的地理观念发生变化
C.西欧造船技术日益进步 D.开辟新航路条件已经成熟
4.文艺复兴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在精神文化领域的反映,极大地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和政治的发展。新航路的开辟以及欧洲殖民者在美洲、亚洲和非洲的殖民掠夺,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打破了世界各地区相对隔绝的状态,为世界市场的形成创造了重要的条件。文艺复兴和新航路开辟的关系是( )
A.文艺复兴为新航路开辟提供精神动力 B.两者都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C.文艺复兴为欧洲殖民掠夺开辟了道路 D.思想解放活跃不利于世界走向整体
5.在姜守明的《地理大发现》中有以下内容:“1493年,船队发现了瓜德罗普岛,土著人称这一带为‘加勒比人’(Caribs),他们彼此之间从不发生战争,对外却是好战成性。后来,加勒比海也因此得名。”结合地图判断材料中记述的是( )
A.迪亚士的航行 B.哥伦布的航行 C.达·伽马的航行 D.麦哲伦的航行
提高题
6.据统计,麦哲伦船队的船员来自十几个国家和地区,其中葡萄牙人37人,意大利人30多人,法国人19人,此外还有佛兰德(今属比利时)人、德国人、英国人等。据此可知( )
A.西欧出现追求黄金的热潮 B.西欧各国政府普遍支持航海活动
C.地圆学说已得到科学证实 D.开辟新航路具有一定的社会基础
7.下图是特克斯和凯科斯群岛(巴哈马群岛东南端)在1992年发行的一枚纪念银币,上面印有“1492-1992”,以纪念500年前的一位航海家。这位航海家( )
A.把欧洲文明传到了美洲 B.找到了从海上到达印度的新航路
C.开辟绕道非洲南端通往东方的航路 D.证明了地圆学说的正确性
8.下表为意大利城市威尼斯和佛罗伦萨在1600-1609年、1640-1649年期间毛纺布年均产量(单位:匹),表格中的变化主要源于( )
时间(年) 威尼斯 佛罗伦萨
1600-1609 22430 15000
1640-1649 11450 3000
A.英国工业革命的开展 B.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
C.奥斯曼帝国阻挠贸易 D.欧洲贸易中心的转移
9.《共产党宣言》指出,新航路开辟打破了各民族的孤立状态,使世界逐步联结为一个整体。欧洲通过殖民扩张和贸易网络,将亚非拉地区纳入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并逐渐形成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由此可见,马克思和恩格斯强调新航路的开辟( )
A.推动世界市场形成 B.促进生产力的提高
C.加速欧洲社会转型 D.破坏性大于建设性
10.下图所示这一现象主要源于( )
A.手工工场出现 B.人文主义流行 C.新航路的开辟 D.殖民争霸斗争
创新题
11.世界被一条条路所串联。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公元前后,汉朝和罗马帝国分别兴起于亚欧大陆的东西两端。两大强国之间缺乏官方的直接往来,但通过丝绸之路,中国的丝绸已到达地中海东岸。东汉的班超为经营西域,曾派甘英出使大秦。罗马征服地中海东部地区后,尝试与汉朝建立直接联系。2世纪,已经有来自罗马的商人到达洛阳。此后,罗马商人不断东来,与中国进行贸易。
——摘编自《普通高中教科书 中外历史纲要(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谈一谈开辟丝绸之路的意义。
材料二 它(新航路的开辟)打破了以往人类文明区域性分割和孤立发展的局面,首次把全球人类联系起来,开始了人类文明一体化的进程……它大大扩展了人类活动的范围,海洋在人类文明中的地位迅速上升,世界的人种地理分布、宗教与文化格局开始发生重大变化……引发了欧洲近代几个世纪的大规模海外扩张,开始了欧洲对世界征服和侵略的历史。
——摘编自董小川主编《世界文化史》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请列举一位在新航路开辟过程中的重要历史人物及其事迹,并简述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材料三 “一带一路经济带”即“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今天的一带一路是在古代中国丝绸之路基础上,实现中国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共同发展,秉持开放包容、合作共赢精神,是各国利益的共享地带,对于推进中国新一轮对外开放和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共同发展,稳定中国周边安全环境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共建“一带一路”的现实意义。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中国与世界的交流交往对中国的积极影响。
答案解析:
基础题
1.【答案】A
【难度】0.65
【知识点】新航路开辟的背景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资本主义需要更广阔的市场、原料和劳动力,这种内在需求促使欧洲国家不断探索未知领域,虽然哥伦布的航行未能立即带来预期财富,但推动欧洲人继续探险的根本动力是欧洲资本主义萌芽,A项正确;指南针的运用有助于继续航行探险,属于直接手段,而非深层次的经济动因,排除B项;航海技术先进为继续探险提供保障,但不是推动欧洲人继续探险的根本动力,排除C项;地圆学说的流行使欧洲人相信向西航行能到达东方,这是支持他们向西航行到达东方的重要因素,并不是推动欧洲人继续探险的根本动力,排除D项。故选A项。
2.【答案】D
【难度】0.65
【知识点】新航路开辟的背景
【详解】据题干“香料一词在英文中spice(香料)和 special(特殊的、特别的)是同根词,意指特别贵重之物。因为欧洲人半生不熟的肉急需胡椒、生姜、桂皮来调味,因此,15世纪,这些东西市场需求大,价格高”和所学知识可知,15世纪,欧洲人对胡椒、生姜、桂皮等香料需求大,而这些香料主要产于东方,为了获取香料,欧洲人有强烈的动机开辟新航路,所以这可以用来论证新航路开辟的动因,D项正确;15世纪时,东西方交通受到奥斯曼帝国的阻碍,并非畅通无阻 ,A选项错误,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欧洲人对香料的需求,未体现民众生活富足,B选项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商业革命是新航路开辟的影响,而不是原因,与材料所讨论的内容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
3.【答案】D
【难度】0.85
【知识点】新航路开辟的背景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托勒密《地理学指南》、15-16世纪葡萄牙宽身帆船、中国古代罗盘”并所学知识可知,“世界地图”体现了欧洲地理知识的进步,开始相信地圆学说;“宽身帆船”体现了欧洲航海技术的进步,中国罗盘针也促进了西欧航海技术的发展,这些都为新航路的开辟提供了条件,D项正确;中国罗盘针也促进了西欧航海技术的发展,因此“西欧航海技术的发达”概括不全面,排除A项;“世界地图”体现了欧洲地理知识的进步,开始相信地圆学说,并不能概括其余两幅图的信息,排除B项;“宽身帆船”体现了欧洲航海技术的进步,因此选项“西欧造船技术日益进步”说法不全面,排除C项。故选D项。
4.【答案】A
【难度】0.65
【知识点】文艺复兴的性质和影响、新航路开辟的背景
【详解】根据材料“极大地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和政治的发展”和结合所学知识,文艺复兴倡导人文主义,鼓励人们追求财富和冒险精神,激发了人们对未知世界的探索欲望,为新航路开辟提供了精神动力,A项正确;两者都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强调的是文艺复兴和新航路开辟的共同点,而不是关系,排除B项;新航路开辟后欧洲开始殖民掠夺,文艺复兴主要是思想解放运动,未直接为殖民掠夺开辟道路,排除C项;文艺复兴推动思想解放,新航路开辟使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思想解放活跃有利于世界走向整体,排除D项。故选A项。
5.【答案】B
【难度】0.65
【知识点】新航路开辟的经过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1493年,船队发现了瓜德罗普岛,土著人称这一带为‘加勒比人’(Caribs),他们彼此之间从不发生战争,对外却是好战成性。后来,加勒比海也因此得名”,可知加勒比海也因此得名,与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相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492年8月,受西班牙王室资助,哥伦布率领由87名船员和3艘船组成的船队从西班牙出发,开始横渡大西洋。10月到达巴哈马群岛中的圣萨尔瓦多岛,此后又发现了古巴和海地,B项正确;迪亚士率船队沿非洲西海岸南下,归途中发现了好望角,与加勒比海也因此得名,没有联系,排除A项;达·伽马在迪亚士航行的基础上,绕过非洲,到达印度,与加勒比海也因此得名,没有联系,排除C项;麦哲伦率领船队,穿越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返回欧洲,完成了环球航行,与加勒比海也因此得名,没有联系,排除D项。故选B项。
提高题
6.【答案】D
【难度】0.65
【知识点】新航路开辟的背景、新航路开辟的经过
【详解】根据材料“麦哲伦船队的船员来自十几个国家和地区,其中葡萄牙人37人,意大利人30多人,法国人19人,此外还有佛兰德(今属比利时)人、德国人、英国人等”可知,麦哲伦船队的船员来自十几个国家和地区,包括葡萄牙人、意大利人、法国人、佛兰德人、德国人、英国人等。这一现象表明,开辟新航路的活动吸引了来自欧洲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人员参与,说明当时欧洲社会对航海探险有一定的广泛支持和参与基础,D项正确;“西欧出现追求黄金的热潮”与新航路开辟的背景有关,但题目中并未提及船员参与航海的动机是追求黄金,无法直接得出“西欧出现追求黄金的热潮”这一结论,排除A项;材料中仅提到船员的国籍多样,并未说明这些国家政府是否普遍支持航海活动,排除B项;麦哲伦船队完成环球航行,证明了地圆学说,材料“麦哲伦船队的船员来自十几个国家和地区”无法说明地圆学说已得到科学证实,排除C项。故选D项。
7.【答案】A
【难度】0.65
【知识点】新航路开辟的经过
【详解】根据题干“1492-1992”“以纪念500年前的一位航海家”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492年,意大利人哥伦布从西班牙出发,经大西洋到达美洲西印度群岛,开辟了通往美洲的新航线,此后西方开始殖民美洲,把欧洲文明传播到了美洲,但也给美洲土著带去深重灾难,A项正确;“找到了从海上到达印度的新航路”和“开辟绕道非洲南端通往东方的航路”,与迪亚士、达 伽马等人的远航相关,与题干时间信息不符,排除BC项;1519-1522年麦哲伦船队实现了环球航行,证明了地圆学说的正确性,与题干时间信息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
8.【答案】D
【难度】0.65
【知识点】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详解】根据表格信息,可知意大利城市威尼斯和佛罗伦萨在1600-1609年、1640-1649年期间毛纺布年均产量急剧下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航路开辟后,欧洲贸易中心发生转移,由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沿岸,意大利的威尼斯和佛罗伦萨在新航路开辟后有所衰落,D项正确;英国工业革命始于18世纪60年代,以棉纺织业的技术革新为始,与“1600-1609年、1640-1649年”时间不符,排除A项;文艺复兴运动,是指发生在14世纪到16世纪欧洲的一场思想解放文化运动,与“1600-1609年、1640-1649年”时间不符,排除B项;奥斯曼帝国阻滞的是东西贸易商路,与意大利城市威尼斯和佛罗伦萨毛纺布年均产量急剧下降联系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
9.【答案】A
【难度】0.65
【知识点】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详解】据题干“新航路开辟打破了各民族的孤立状态,使世界逐步联结为一个整体。欧洲通过殖民扩张和贸易网络,将亚非拉地区纳入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并逐渐形成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可知,题干引用《共产党宣言》的论述,强调新航路开辟打破了各地区的孤立状态,通过殖民扩张和贸易网络将亚非拉纳入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并形成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核心观点在于新航路开辟对资本主义全球化的推动作用,尤其是世界市场的形成,A项正确;促进生产力提高和加速欧洲社会转型虽是新航路开辟的影响,但题干未直接涉及生产力或欧洲社会转型的内容,排除BC项;破坏性大于建设性与题干中“纳入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客观表述不符,且未体现价值判断,排除D项。故选A项。
10.【答案】C
【难度】0.65
【知识点】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详解】根据题干“欧洲人移民美洲”“大西洋沿岸贸易兴盛起来”“非洲失去约1亿人口”和所学知识可知,15-16世纪新航路开辟,欧洲人“发现”了美洲,推动了物种的交换,也开启了对非洲的殖民掠夺。新航路开辟后世界贸易中心从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促进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C项正确;14世纪左右手工工场出现,标志着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排除A项;14世纪文艺复兴运动兴起,人文主义流行,资产阶级追求现世的享乐,排除B项;殖民争霸斗争是指英国、法国、荷兰等国为争夺殖民地而进行的争霸战争,排除D项。故选C项。
创新题
11.【答案】(1)意义: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促进了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与文化交流,加强了西汉与西域、欧洲的联系,推动了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
(2)人物及事迹:哥伦布,1492年受西班牙王室资助,率领船队横渡大西洋,发现美洲新大陆。
影响:引发欧洲大规模海外扩张,开始欧洲对世界征服和侵略的历史;欧洲大西洋沿岸工商业经济繁荣,促进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世界观念逐步确立起来。
(3)现实意义:有利于促进中国与沿线国家的贸易往来和经济发展;加强文化交流,增进相互了解;为中国周边营造良好环境,稳定周边安全;推动区域合作,提升中国国际影响力。
(4)谈谈:促进中国经济发展,丰富文化内涵,推动对外关系发展,提升国际影响力,促使中国不断适应世界发展潮流,进行自我调整和进步。
【难度】0.65
【知识点】陆上丝绸之路、新航路开辟的经过、新航路开辟的影响、一带一路
【详解】(1)从材料一“但通过丝绸之路,中国的丝绸已到达地中海东岸。东汉的班超为经营西域,曾派甘英出使大秦。罗马征服地中海东部地区后,尝试与汉朝建立直接联系。”可知丝绸之路加强了西汉与西域、欧洲的联系,有贸易往来。结合所学知识,丝绸之路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中国的丝绸、瓷器等运往西方,西方的物产、文化等传入中国;它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对于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与文化交流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2)人物及事迹:列举新航路开辟中的重要历史人物及事迹,如哥伦布,1492年他受西班牙王室资助,率领船队横渡大西洋,发现美洲新大陆,推动了新航路的开辟。
新航路开辟的影响:根据材料二“开始了人类文明一体化的进程……它大大扩展了人类活动的范围,海洋在人类文明中的地位迅速上升,世界的人种地理分布、宗教与文化格局开始发生重大变化……引发了欧洲近代几个世纪的大规模海外扩张,开始了欧洲对世界征服和侵略的历史”可知。引发欧洲大规模海外扩张,开始了欧洲对世界征服和侵略的历史。从所学知识补充,欧洲大西洋沿岸工商业经济繁荣起来,促进了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世界的观念也从此逐步确立起来。
(3)从材料三“国家的共同发展,秉持开放包容、合作共赢精神,是各国利益的共享地带,对于推进中国新一轮对外开放和共建”可知“一带一路”秉持开放合作精神,实现相关国家共同发展。结合所学,共建“一带一路”有利于促进中国与沿线国家的贸易往来,推动经济发展;加强文化交流,增进相互了解;为中国周边营造良好的环境,稳定周边安全;推动区域合作,提升中国在国际上的影响力等。
(4)谈谈:综合上述材料,古代丝绸之路促进了中国与世界交流,带来经济文化繁荣。新航路开辟后中国与世界联系更紧密,西方的侵略与交流对中国既有冲击也有一定的近代化推动作用。“一带一路”促进中国与世界共同发展,提升中国国际地位等。总体来说,中国与世界的交流交往促进了中国经济发展,丰富了文化内涵,推动了对外关系发展,提升了国际影响力,同时也促使中国不断适应世界发展潮流,进行自我调整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