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课 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 同步训练(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9课 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 同步训练(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650.2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5-26 20:41: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9课 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
同步达标
核心知识点——军机处的设立
1.“它为清代所独创,对清代政治产生过广泛深远的影响。它的设立与雍正年间清廷向西北用兵有密切关系……标志着中国封建专制统治已经发展到顶峰。”材料中的“它”是( )
A.军机处 B.市舶司 C.锦衣卫 D.中书省
2.清朝初年,经过康、雍、乾三代的努力,最终设立军机处,消除了议政王大臣会议对皇权的掣肘。下图反映了军机处的运作流程(军机处起草的诏旨传递给地方巡抚,称为“廷寄”,直接交中央各部院,称为“交片”,由此可看出,军机处的基本职责是( )
A.决定清朝的军国大事 B.笔录、传达皇帝旨意
C.掌管国家政令的草拟 D.自主处理全国的政务
核心知识点——文字狱与文化专制政策
3.民国时期,北平故宫博物院文献馆曾编印《清代文字狱档》一书,其中前八辑所录的64个文字狱案件均发生在乾隆朝。乾隆帝大兴文字狱是源于( )
A.解决民族矛盾的需要 B.国家反腐倡廉的需要
C.推行教育文化的需要 D.加强思想控制的需要
4.清朝统治者非常注重从思想领域控制知识分子,大兴文字狱,严重阻碍了思想、学术的发展和进步。以下体现清朝文字狱的诗句是( )
A.一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横戈马上行
B.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
C.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D.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核心知识点——不断加剧的社会矛盾
5.嘉庆帝还未即位的时候,随父亲南巡,在杭州时他目睹八旗兵将士接受骑射检阅,竟然“射箭箭虚发,驰马人坠地”。他当政后,常以此事为鉴戒,可见乾隆时的情况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材料中横线处应填写( )
A.君主集权 B.军备废弛 C.文化专制 D.结党营私
6.下面的清朝地契反映了清朝中后期的什么社会现象( )
A.商业繁荣 B.对外贸易发展
C.文化专制 D.土地兼并严重
核心知识点——闭关政策
7.自清中叶开始,清朝实行限制对外贸易政策,只开放广州一处对外通商,使中国失去对外贸易的主动权和机遇。由此可见,清朝实行的政策是( )
A.闭关锁国 B.休养生息 C.轻徭薄赋 D.重文轻武
8.清朝起初指定四处对外通商口岸,后仅保留广州一处,并规定由官府特许的“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对外贸易。外商在广州的活动及其与中国商民的交往,都受到严格约束。民间船只出海贸易,更是被严厉禁止。这一政策( )
A.主要用于防止游牧民族入侵 B.完全避免西方殖民国家侵扰
C.有利于清朝对外贸易的发展 D.使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能力提优
建议用时:20分钟 总分:3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雍正皇帝因为这个天才式的‘发明’,终于为清朝一劳永逸地解决了‘争权’的问题,皇帝……牢牢地掌握了权柄。”这项“发明”( )
A.提高了清朝的科技文化水平 B.使封建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
C.控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 D.缓解了中央与地方的矛盾
2.“雍正帝的独裁政治虽然形成于少数民族的帝王之手,但达到了过去的汉族帝王也无法企及的高度。”下列史实最能证明这一观点的是
( )
A.改族名为满洲,改国号为大清 B.组建商帮,开设票号
C.设立军机处,加强皇权 D.制造文字狱,控制思想
3.常为乾隆润色御诗的被呼为“老名士”的沈德潜,只因其《咏黑牡丹》中有一联为“夺朱非正色,异种也称王”而遭遇了开棺戮尸、抄家株连之祸。这说明清朝前期( )
A.丞相制度名存实亡 B.科举制度衰落
C.进一步强化思想控制 D.政治风气败坏
4.《中国政治论集》中这样写道:“雍正帝实现了中国近世独裁君主制的理想……他在某种程度上解散了官僚私下的团结,令每个人直属于自己。”材料中“雍正帝实现了中国近世独裁君主制的理想”指的是( )
A.自称始皇帝 B.设多个副宰相
C.设锦衣卫 D.设军机处
5.乾隆时期来华的马戛尔尼曾说:“中华帝国只是一艘破败不堪的旧船,因为幸运地有了几位谨慎的船长才使它在近150年间没有沉没。”导致中华帝国“破败不堪”的最主要原因是( )
A.封建制度衰落,落后于世界潮流
B.清朝政治腐败,军备废弛
C.土地兼并严重,农民起义不断
D.自然经济占主导,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题,共20分)
6.清朝时期,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缔造了封建社会最后的辉煌。也是在这一时期,封建统治由盛转衰,为日后中国备受欺凌埋下隐患。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 军国大计,罔不总揽,自雍、乾后百八十年,威命所寄,不于内阁而于军机处,盖隐然执政之府矣。
(1)材料一是对清朝哪一机构的记述?其设立有何影响?(2分)
材料二 在清朝残酷的文化压迫下,中华文化受到严重的摧残。雍正十一年(1733),清政府下诏征举士人,想学康熙重开博学鸿词科,谁知响应寥寥,只得作罢。人才凋零,文治废弛,以至于此,其消极影响于此可见。
(2)材料二中清朝实行了什么政策使“中华文化受到严重的摧残”?这一政策有着怎样的消极影响?(4分)
材料三夷货非衣食所需,可谓中国不缺耶。绝之则内外隔而构之衅无由生矣,夷虽欲窥伺我也,何可得哉!
[明]王在晋《海防纂要》
(3)根据材料三,分析清政府延续并发展明朝政策是出于什么考虑。(4分)
7.下面是某校七年级(1)班同学在历史自主学习中搜集到的与清朝统治相关的历史资料,请你探究相关历史问题。(10分)
【官场缩影】
材料一 某著名学者在《天朝的崩溃》一书中这样写道:“自乾隆朝后期以降,吏治已经大坏。当官的目的,在于发财。仅凭薪水过活的官员,恐怕拿着放大镜也找不到。”贪腐各有门道,文官借征粮征税、主持科举去搜刮,武官则靠克扣兵饷、吃空饷和贪赃枉法而自肥。
(1)材料一集中反映了清朝从乾隆后期起在政治上的什么突出现象?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源是什么?(2分)
【冷酷数据】
材料二
清朝中后期的人口和耕地面积表
年份 人口数量(亿) 耕地面积(万顷) 人均耕地面积(亩)
1766 2.08 741.45 3.56
1784 2.86 760.57 2.66
1812 3.34 788.93 2.36
1822 3.73 756.21 2.03
(2)上表中的数据说明清朝中后期哪一问题比较突出?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产生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2分)
【严厉海禁】
材料三 清朝实行严厉的海禁政策,将沿海居民内迁数十里,不许擅自出海贸易。1757年,清廷下令只开放广州一处作为对外通商口岸,由朝廷特许的“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对外贸易。
(3)根据材料三,指出清政府对外推行的是什么政策。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清朝推行此政策的根本目的和原因,并指出这一政策的主要危害。(4分)
【归纳主题】
(4)综合上述材料和问题探究,请你为该班自主学习归纳出一个恰当的主题。(2分)
参考答案
同步达标
1. A 2. B 3. D 4. B 5. B 6. D 7. A 8. D
能力提优
1.B 2. C 3. C 4. D 5. A
6.(1)军机处。(1分)使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1分)
(2)文字狱(或文化专制政策)。(2分)造成了社会恐慌,摧残了许多人才,致使士人不敢过问政治,也不敢表露个人的思想;导致人才凋零、文治废弛,中华文化受到严重摧残;禁锢了人们的思想言论,严重阻碍了思想、学术的发展和进步。(2分)
(3)天朝物产丰富,无所不有,不需要同外国进行经济交流;(2分)防止西方殖民者侵犯国家主权,又惧怕沿海人民同外国人交往会危及清朝统治。(2分)
7.(1)现象:吏治败坏(或贪污腐败)。(1分)根源:封建专制制度的腐朽。(1分)
(2)问题:人多地少的矛盾突出。(1分)原因:人口增长造成土地紧缺;大官僚、大地主和大商人大肆兼并土地。(1分)
(3)政策:闭关政策。(1分)目的:维护清朝统治。(1分)原因:统治者认为天朝物产丰富,无所不有,不需要同外国进行经济交流;惧怕沿海人民同外国人交往会危及自己的统治;抵御西方殖民侵略的需要;等等。(1分)主要危害:闭关政策使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1分)
(4)“清朝中期以后的社会危机”“走向衰落的清王朝”等。(意思相近即可,2分)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