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20课 明清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同步达标
核心知识点——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1.据《清实录》记载,清朝全国耕地面积顺治十八年(1661)为549万顷,康熙二十四年(1685)为608万顷,雍正二年(1724)为684万顷。发生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外来作物引进 B.工商市镇兴起
C.垦荒政策推动 D.城市商帮形成
2.清朝中期,江汉平原、洞庭湖和湘江沿岸地区,粮食产量有较大的提高,湖广地区成为新的商品粮基地,出现了“湖广熟,天下足”的谚语。该地区粮食产量有较大的提高主要是因为推广种植高产作物。那么,当地推广种植的高产粮食作物有( )
①玉米②甘薯③甘蔗④棉花⑤茶叶
A.①② B.①③④ C.②③ D.②④⑤
核心知识点——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3.下面是《姑苏繁华图》(局部),该图反映出我国明清时期商业发展的一个典型特点是( )
A.商业市镇兴盛 B.边境贸易繁荣
C.城市中坊市分置 D.出现了农村集市
4.清朝前期,广东佛山镇经营棉织业的手工工场达2500家,织工超过50000人。这一现象表明( )
A.经济重心的南移
B.清朝前期的农业高速发展
C.清朝前期出现了比较成熟的手工工场
D.手工业成为国家最重要的行业
核心知识点——人口的增长
5.明朝鼎盛时期,全国人口超过1亿;康熙时,全国人口总数已达到1.5亿;乾隆末年,全国人口达到3亿,占当时世界总人口的三分之一。这种现象( )
A.主要是由于社会经济发展 B.得益于阶级矛盾的消除
C.推动了经济的持续发展 D.导致耕地面积迅速减少
6.清朝前期人口的快速增长,也带来了许多问题。有些问题在当今世界也同样存在,即( )
A.交通拥堵问题 B.大量的人口流动与迁移问题
C.人口、资源、环境问题 D.就业、就医问题
能力提优
建议用时:20分钟 总分:3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皇宫御米——“京西稻”因其早熟质佳、耐寒性强、适应性广,受到了达尔文的高度评价。它是由康熙皇帝亲自培育而成的,被称为“御稻”。据此可知,清代( )
A.统治者重视农业 B.推行垦荒政策
C.粮食的产量极高 D.科技水平先进
2.下图反映了清朝耕地面积变化情况,引起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朝廷大力推行垦荒政策 B.政府积极兴修水利
C.百姓努力改进种植技术 D.引进农作物新品种
3.苏州城外的黄家巷,在明代“尚系近城旷地,烟户甚稀”,到清代前期,“生齿日繁,人物殷富,闾阎(泛指门户、人家)且千,鳞次栉比”。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政府鼓励垦荒,城郊得到开发 B.商品经济发展带动市镇发展
C.对外贸易繁荣,社会财富增加 D.封建小农经济带动城郊发展
4.明清时期有“无徽不成镇”之语,扬州盐业生产的发展,城市的繁荣,都与徽商的智力、财力、人力投入是分不开的。据此可知,明清时期( )
A.徽商垄断盐业发展 B.商帮促进市镇发展
C.区域商人垄断地方 D.形成全国商业网络
5.下表反映了明清时期粮食生产和人均占有粮食的相关信息。这可以用来说明( )
朝代 人均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市亩) 粮食亩产(市斤/市亩) 人均占有粮食(市斤)
明代 3.23 346 约1117
清中叶 1.71 367 约627
A.技术进步提高了粮食产量
B.人口激增引发粮食潜在危机
C.中国农业的提升空间有限
D.耕地增加改善了百姓的生活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题,共20分)
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 首先,最基本的因素当然是明朝中叶以来农、工、商各业的发展,经济高度成长带来的经济总量的扩大,为人口的增长提供了有利条件。其次,政策方面的因素也不容忽视。雍正时期的“摊丁入地”政策,意味着人头税负担全部转移到土地上。这就大大刺激了人口的迅猛滋生。再次,传统农业要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就需要不断增加投入土地的劳动力,人口增加便成为提高产量的主要生产力来源。最后,外来的高产粮食作物的引进与推广,为新增人口提供了新的粮食来源。
——摘编自樊树志《国史十六讲》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清朝初期影响人口增长的因素有哪些。(4分)
材料二 1753—1812年清朝初期的人口数量和耕地面积
年份 人口数量/亿 耕地总面积/万顷 人均耕地面积/亩
1753年 1.84 735.22 4.00
1766年 2.08 741.45 3.56
1784年 2.86 760.57 2.66
1812年 3.34 788.93 2.36
(2)根据材料二,分析指出清朝初期耕地总面积和人均耕地面积的变化趋势分别是什么。造成上述变化趋势的主要原因是什么?(4分)
(3)综上所述,清朝初期社会经济发展的史实,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历史启示?(2分)
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歌谣话农业】
材料一 耕地面积要增加,兴修水利建堤坝。粮食产量要提高,经济作物发展大。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清朝前期粮食产量得到提高的原因。试举两例种植面积不断增加的经济作物。(4分)
【遗址话商帮】
材料二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这些商帮出现的原因及影响。(3分)
【材料话经济】
材料三 清朝乾隆三十七年(1772),直隶永定河边蓄水防洪的淀泊“水退一尺,则占耕地一尺”,“每遇潮涨,水无所容,甚至漫溢为患”。乾隆四十六年(1781),黄河“河滩地亩,尽皆耕种麦苗,并多居民村落..筑围打坝,填塞日多”。
(3)根据材料三,说说黄河流域出现的现象及现象出现的原因。(3分)
参考答案
同步达标
1.C 2. A 3. A 4. C 5. A 6. C
能力提优
1. A 2. A 3. B 4. B 5.B
6.(1)经济总量的扩大;政府的赋税政策调整(“摊丁入地”政策);农业生产的需要;高产作物的引进与推广。(每点1分)
(2)势耕地总面不断增长;人均耕地面不断下降。(每点1分)主要原因:人口的快速增长。(2分)
(3)人口与经济应协调发展(或经济建设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言之有理即可,2分)
7.(1)推行垦荒政策,耕地面积增加;重视兴修水利,对黄河、淮河等大河以及大运河进行治理;改进种植技术,改良新品种,推广玉米、甘薯等高产作物。(2分)棉花、甘蔗、烟草、茶叶、药材,以及花卉、水果等作物的种植面积不断扩大。(答出两个即可,2分)
(2)原因:社会安定;商业发达。(1分)影响:商帮的活动,对当时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2分)(3)现象:农民盲目垦田,致使水灾严重,水域面积缩小,生态环境遭到破坏。(1分)原因:人口快速增长,耕地有限。(2分)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