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
教学主题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一、教材分析
(1)地位及作用
本节课选自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必修一第四章第3节。学生已经了解细胞膜具有控制细胞物质交换的功能,本章前两节也已经介绍了生物膜的结构特点(流动性)及功能特性(选择透过性),在此基础上,本节课继续探究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功能的方式和原理。
本节教材以问题探讨为引导,通过比较无蛋白质的脂双层膜与生物膜在控制物质进出上的差异,从而大胆对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提出猜想,然后通过学习去验证猜想,完善猜想,从而构建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的模型。此外,本节的教学应注意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和解读图表数据的能力;由于内容较抽象,可通过直观的动画展示,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还应注意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让学生理解研究物质跨膜运输的意义。
(2)重难点
本节课的重点是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而难点是主动运输。
二、学生分析
学生在初中物理已经学习过扩散的知识,掌握了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并学习了水跨膜运输的实例,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认知基础。高一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观察、比较、分析、解决问题及表达的能力。基于这种的学情,本节课重新组合了教材内容,首先通过实验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探讨问题的兴趣,然后以动画、图表、学案的导学作用等直观材料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新知识,最后比较物质进出人工脂双层和细胞膜的差异,巩固所学知识。由于本部分内容零碎,?所学内容不易记牢,因此要想法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记忆。
三、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课本70页的资料和多媒体的动画演示,学生准确地说出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的特点、实例、影响运输速率的因素,并能比较出这两种运输方式异同点。
2、通过阅读课本71页的资料、导学案的问题引导和多媒体的动画演示,学生能准确地说出主动运输的特点、条件、意义、影响运输速率的因素、实例,并能比较被动运输与主动运输的异同点。
3、通过阅读课本72页的资料以及多媒体展示的图片和动画演示,学生能举例说出胞吞、胞吐。
4、通过导学案的导学作用以及多媒体的展示作用,学生能正确地解读数据图表。
四、教学环境
√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 □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环境 √网络多媒体环境教学环境 □移动学习 □其他
五、信息技术应用思路(突出三个方面:使用哪些技术?在哪些教学环节如何使用这些技术?使用这些技术的预期效果是?)200字
课前预习——利用优秀的微视频组织学生进行课前预习。
导入——用动画演示“人工的无蛋白质的脂双层膜对不同分子的通透性的实验”将静态的图片变成动态的演示实验,提高学生的兴趣。
讲授——用动画对自由扩散、协助扩散、主动运输、胞吞和胞吐进行,将微观的、抽象的变成学生可直观地看到各种运输方式的过程、条件、实例,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和识记。
解和掌握。
展示——通过表格对比对自由扩散、主动运输、协助扩散,有助于对知识的梳理。
教学评价——投影三种跨膜运输的曲线图展示答卷进行评价,规范答案。
在教学中,通过这些信息技术的运用,可以起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微观的、抽象知识直观化,生生评价、师生评价更充分,提高课堂效率的作用。 ?
六、教学流程设计(可加行)
教学环节
(如:导入、讲授、复习、训练、实验、研讨、探究、评价、建构)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信息技术支持(资源、方法、手段等)
课前预习
通过优秀的微视频,进行课前预习。
学生观看,作好预习。
微视频
复习
通过ppt的形式对生物膜的成分、结构特点、功能特点让学生对前面的问题及时复习巩固。紧接着设置悬疑,提出本节课要探究的两个问题。
学生复习巩固已学知识,为本节课打下基础。设置悬疑,提出本节课要探究的两个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ppt展示
导入
用动画演示“人工的无蛋白质的脂双层膜对不同分子的通透性的实验”将静态的图片变成动态的演示实验,学生能直观地看到实验结果。
学生观看动画。
动画演示实验
讲授
用flash动画对自由扩散、协助扩散、主动运输、分泌蛋白、白细胞吞噬细菌的过程进行形象演示,增强对该部分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学生认真观看动画,积极回答问题,结合教师讲解,形成知识网络。
动画辅助教学
探究活动
通过ppt的形式对探究主动运输条件的实验进行演示。
小组合作探究
ppt展示
展示
利用表格对比三种跨膜运输方式的特点、条件、实例等等。
学生梳理知识并对学习目标的梳理。
ppt展示
评价
投影三种跨膜运输的曲线图展示答卷进行评价,规范答案。
小组各成员先独立思考,再合作交流,完成曲线图。
投影仪和展物台
建构
利用PPT对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建构知识框架,进行课堂小结。
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的知识能归纳整理。
PPT
七、教学特色(如为个性化教学所做的调整,为自主学习所做的支持、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的设计,教与学方式的创新等)200字左右
本节课精心设计:探究的主线是小分子、离子、大分子,如何进出细胞的采用一连串环环相扣的问题,问题非常明确,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该教学设计最大的亮点是以大量的动画、图表、文字资料,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动手写、动嘴说、动脑思、用心听等真正地动起来,提高学习的效率;在学习过程中安排了阶段小结、跟踪训练、目标测评、巩固提高等学习活动,从而提高学生自学、归纳、总结、图文转换、解读图表数据的能力;评价也多元化有课堂评价、学生的课后自我评价等。典型例题很有针对性、代表性,注重了知识的前后联系,真正地达到学生的有效训练。学习目标的展示可穿插在每部分内容,还可以放在最后让展示,让学生对准学习目标进行自我反思。
?本节课的难点──主动运输,不仅采用自主学习、识记相关知识的学习活动,而且提供资料一步一步递进引导学生分析、推测主动运输所需要的条件,随后也评价学生的推测,是通过主动运输的动画模型的展示让学生自己判断自己的推测,最后归纳总结主动运输的特点,帮助学生完善其初步构建的主动运输模型。本节课的设计环环相扣,过渡自然,很实用、高效,真正地把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体现了学生是课堂的主体。
课件23张PPT。第3节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请完成下面的知识回顾
1、生物膜的基本骨架 ,蛋白质以 方式位于磷脂双分子中。
2、功能越复杂的细胞膜, 的种类和数量越多。
3、生物膜的结构特点 ,功能特点
课前准备问题探讨 :细胞膜和其他生物膜都是选择透过性膜。
问题1:那水、小分子、离子、大分子
如何跨膜运输的?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总是相适应的。生物膜主要是
由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构成的,问题2: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在物质运输过程中分别起什么作用呢?学习目标:
1、准确地说出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的特点、实例,并能比较出这两种运输方式异同点。
2、能准确地说出主动运输的特点、条件、意义、实例。并能比较被动运输与主动运输的异同点。
3、能举例说出胞吞、胞吐的实例。
4、能正确地解读数据图表 第3节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氧气、二氧化碳
氮气、苯水、甘油、乙醇氨基酸
葡萄糖
核苷酸氢离子、钠离子、
钾离子、钙离子、
氯离子、镁离子、
碳酸氢根合成的脂双层细胞外细胞内细胞膜氧进入肺泡细胞内部的实例自由扩散:物质通过简单的扩散进出细胞水、氧气、二氧化碳、
氮气甘油、乙醇、性激素苯等脂溶性物质自由扩散1、方向:
2、载体蛋白:
3、能量:
4、影响因素:
5、实例:水、O2、CO2、胆固醇、性激素,
甘油,苯、酒精等脂溶性物质不需要不需要细胞膜内外物质的浓度差氧气、二氧化碳
氮气、苯水、甘油、乙醇氨基酸
葡萄糖
核苷酸氢离子、钠离子、
钾离子、钙离子、
氯离子、镁离子、
碳酸氢根合成的脂双层自由扩散红细胞吸收葡萄糖协助扩散:进出细胞的物质借助载体蛋白的扩散。协助扩散1、方向:
2、载体蛋白:
3、能量:
4、影响因素:
5、实例:需要不需要细胞膜内外的浓度差和
载体蛋白的数量葡萄糖进入红细胞氧气、二氧化碳
氮气、苯水、甘油、乙醇氨基酸
葡萄糖
核苷酸氢离子、钠离子、
钾离子、钙离子、
氯离子、镁离子、
碳酸氢根合成的脂双层自由
扩散氨基酸氢离子,钠离子、
钾离子,钙离子等氨基酸氢离子,钠离子、
钾离子,钙离子等呼吸抑制剂1、呼吸抑制剂的作用是什么?对细胞的生命活动有怎样的影响?
2、说明这种跨膜运输的发生必需的条件是什么?友情提示:呼吸作用→能量→ ATP主动运输: 物质从低浓度一侧运输到高浓度的一侧,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同时还需要消耗细胞内化学反应所释放的能量。主动运输1、方向:
2、载体蛋白:
3、能量:
4、影响因素:
5、实例:
6、意义:需要需要载体蛋白的数量、能量各种无机盐离子( K+、Na+ )
小肠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氨基酸等、按照生命活动的需要,主动选择吸收所需要的
营养物质排除代谢废物和对细胞有害的物质对比比较三种物质运输方式的异同:对比比较三种物质运输方式的异同:顺浓度梯度顺浓度梯度逆浓度梯度不需要需要需要不消耗不消耗需要消耗氧气、水等小分子;性激素、苯等脂溶性物质葡萄糖通过红细胞葡萄糖、氨基酸通过小肠上皮细胞膜;离子通过细胞膜等问题探讨 :细胞膜和其他生物膜都是选择透过性膜。
问题1:那水、小分子、离子、大分子
如何跨膜运输的? 分泌蛋白的合成运输胞吞胞吐1. 胞吞2. 胞吐1、胞吞、胞吐体现生物膜的 特点
2、实例
3、能量: (需要或不需要)小囊流动性分泌蛋白白细胞吞噬细菌需要 4、胰岛素等分泌蛋白以 方式分泌到细胞外,穿过 层
生物膜。胞吐 0协助扩散自由扩散主动运输(离子和小分子物质) (大分子物质) 胞吞 胞吐顺浓度梯度被动运输跨膜运输物质进出细胞非跨膜运输载体
蛋白课堂小结:膜泡运输逆浓度梯度目标测评1(检测目标1、2、3、4,限时3分钟)
图甲表示四种不同的物质在一个动物细胞内外的相对浓度差异,其中通过图乙所示的过程来维持细胞内外浓度差异的物质是 ( )
A. Na+ B. K+ C. 胰岛素 D. CO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