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3张PPT。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第2节 反射活动的基本原理 学习目标:1、能概述人体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2、能描述反射弧的结构
3、理解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导过程
4、掌握兴奋经突触传递的特点
认识我们的脑:你能感觉得到各个结构的位置吗?(一)神经系统的组成 中枢神
经系统 周围神
经系统 脑 脊髓脑神经 脊神经 神经系统
大脑
小脑
间脑(下丘脑)
中脑
脑桥
延髓脑干 大脑皮层:高级神经中枢 (二)反射----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1.种类: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2.反射活动的神经结构-----反射弧
感受器由传 入神经末梢组成;
效应器由传出神经末梢和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组成 。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条件反射的建立图中分别是哪种反射?
哪一种反射是人类特
有的?吃梅止渴看梅止渴谈梅止渴
非条件反射(吃梅止渴)
人和动物共有
反射
具体刺激引起(看梅止渴)
条件反射
抽象刺激引起(谈梅止渴)(语言文字、以及抽象信号)人类特有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的比较
后天获得信号刺激
(间接刺激)大脑皮层望梅止渴,
一朝被蛇咬
十年怕井绳等生来就有直接刺激脊髓、脑干膝跳反射
缩手反射
眨眼反射等反射弧的组成分析:组成神经系统的基本单位是一个一个的神经细胞
(又叫神经元)
反射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神经元组成的。可见兴奋在反
射弧上的传导包括两个含义:
一是兴奋在一个神经元上的传导;
二是兴奋从一个神经元传到另一个神经元,即兴奋在神
经细胞间传递回顾:神经元的结构 由细胞体和突起(树突和轴突)组成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速度达100m/s以上,若刺激神经纤维上
的某一点,可以双向传导兴奋。静息状态:外正内负静息电位动作电位兴奋传导:外:从未兴奋区到兴奋区内:兴奋区到未兴奋区回顾: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突
触
的
结
构
和
兴
奋
的
传
递(三)兴奋在神经细胞间传递兴奋在神经元间的传递——单向传递兴奋递质突触小体(突触小泡)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突触兴奋抑制注:兴奋只能从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递给另一 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突触神经递质-----你了解多少?(1).产生(2).分泌结构(3).受体(4).种类(5).作用由内质网、高尔基体产生(线粒体参与供能)突触前膜突触后膜上糖蛋白按功能分为两种使后膜兴奋或抑制作用后被分解(6).去向神经递质为什么会引起突触后膜兴奋或抑制呢?神经递质按其与受体作用后对突触后神经元的效应分为兴奋性和抑制性两类,分别对突触后神经元起兴奋和抑制的作用。如常见的乙酰胆碱(Ach)、5-羟色胺(5-HT)等都是兴奋性神经递质;而多巴胺、 γ-氨基丁酸(GABA)等都是抑制性神经递质。有些神经递质的作用很难用简单的“兴奋”或“抑制”来描述。例如,NE(去甲肾上腺素)究竟是抑制性还是兴奋性的递质,可能随部位不同而异。突触后神经元的兴奋是指突触后神经元由外正内负的静息电位变成了外负内正的动作电位,那么突触后神经元抑制时突触后神经元的膜电位又是如何变化的呢?突触后神经元抑制时其膜电位仍是外正内负,而且是内外电位差更大了。这种情况下神经元更不容易转化为外负内正的动作电位了,因此称为抑制。 单向传递(解释原因)兴奋经过突触的传递方式:兴奋经过突触的传递特点:电信号 电信号化学信号(兴奋只能从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递给另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原因——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体内,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小结:1、什么是突触?一个神经元的轴突末梢与另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等相接触而形成的结构叫突触。2、突触结构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3、突触种类轴突树突轴突胞体4、兴奋经过突触的传递过程:5、神经递质产生
受体
种类
作用
去向
6、兴奋经过突触的传递特点:单向传递7、兴奋经过突触的传递方式: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兴奋的传导(递)小结 1、神经纤维上的传导2、神经元之间的传递结构 单向传递特点——突触传导形式 神经冲动=电信号
=局部电流
特点双向传导形式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1.高等动物接受刺激并发生反应的神经传导途径是( )
A.神经系统 B.感受器→神经中枢
C.反射弧 D.神经中枢→效应器
2.神经冲动在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是通过什么传递的( )
A.突触 B.突触小体
C.突触前膜 D.突触后膜
CA练一练2、下图表示三个通过突触连接的神经元。现于箭头处施加一强刺激,则能测到动作电位的位置是( )
A.a和b处 B.a、b和c处
C.b、c、d和e处 D.a、b、c、d和e处
c3.下列有关突触结构和功能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突触前膜与后膜之间有间隙
B.兴奋由电信号转变成化学信号,再转变成电信号
C.兴奋在突触处只能由前膜传向后膜
D.突触前后两个神经元的兴奋是同步的练一练D4.当刺激神经纤维上的某一点时,将出现( )
A.所产生的冲动向轴突末梢方向传导
B.所产生的冲动向树突末梢方向传导
C.受刺激的部位电位是膜外正,膜内负
D.受刺激的部位电位是膜外负,膜内正练一练D5.下图为脊髓反射模式图,请回答:
练一练(1)对反射弧结构的下列叙述,错误的( )
A.①代表传出神经
B.③代表神经中枢的突触
C.M代表效应器
D.S代表感受器A 5.下图为脊髓反射模式图,请回答:
练一练C (2)在反射弧中,决定神经冲动单向传导的原因是
( )
A.冲动在S中单向传导 B.冲动在②中单向传导
C.冲动在③中单向传导 D.冲动在①中单向传导5.下图为脊髓反射模式图,请回答:
练一练(3)假设M是一块肌肉,现切断a处,分别用阈值以上的电流刺激Ⅱ、Ⅲ两处,则发生的情况是:刺激Ⅱ处,肌肉_________;刺激Ⅲ处,肌肉_________。
收缩 无反应 SM5.下图为脊髓反射模式图,请回答:
练一练(4)在离肌肉5毫米的Ⅰ处给予电刺激,肌肉在3.5毫秒后开始收缩,在离肌肉50毫米的Ⅱ处给予电刺激,肌肉在5.0毫秒后开始收缩。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速度为_____毫米/毫秒。30 欢迎指导教学设计
教学主题
反射活动的基本原理
一、教材分析
本节是必修三生物个体的稳态与调节第三章第二节反射活动的基本原理,是本章的重点内容。对于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的完成要通过两种兴奋得传导,一种是在 神经纤维上的传导,一种是通过突触的传导。所以本节是在学习“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的基础上对知识的延续。这些内容学生以前没有学过,而且又比较抽象,不容易理解,是本章教学难点。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这部分,教材中结合插图讲述了神经 纤维受到刺激时所发生的电位变化、电位差和局部电流的形成,以及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式。在细胞间的传递这一部分,教材中先结合插图介绍了突触的结 构,然后讲述了兴奋怎样从一个神经元通过突触传递给另一个神经元,最后讲述了在神经元之间,兴奋只能够单方向传递的原因。在个体的稳态与调节中,神经调节 是必不可少的一种方式。它与体液调节和免疫调节共同维持了动物个体的稳态。
二、学生分析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以及结构基础——反射弧,是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学过的知识,因此只要通过图片展示、提问复习就能基本解决问题。例如,请学生分别举出几个反射活动的例子,比较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说出反射弧的结构等。但是突触的结构及兴奋在突触处的传导过程、方式和传导特点等这些知识对于学生来说比较抽象,难以理解。要通过信息技术,利用形象直观的图片、有趣的动画视频等方式,变抽象为形象,突破学习重点和难点。
三、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概述人体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并描述反射弧的结构
(2)理解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导过程。
能力目标:
(1)能举例说出常见的反射活动和反射中枢的类型。
(2)通过观察兴奋传导的动态过程,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归纳等逻辑推理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科学发现,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不断探究的科学精神。
?
四、教学环境
□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 □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环境?? □网络多媒体环境教学环境?? □移动学习? ?□其他
五、信息技术应用思路(突出三个方面:使用哪些技术?在哪些教学环节如何使用这些技术?使用这些技术的预期效果是?)200字
在比较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的知识时,通过三幅图片“看梅”“尝梅”“谈梅”止咳,让学生判断分别属于哪种反射?进而通过表格比较两种反射的刺激形式、作用的中枢、形成时间等。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在“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教学时,可以结合一系列动画的形式,先出示整个反射弧的结构,再演示反射的过程,然后对两个神经元之间的结构---突触进行放大,让学生掌握突触的结构,最后动画演示兴奋在突触处的传导过程,理解单向传导的原因等。通过这种方式方法,能帮助学生把抽象的问题形象化,把静态的知识动态化,能加深学生对本节知识的印象,增加对生物学习的趣味性,形成长期记忆。
六、教学流程设计(可加行)
教学环节
(如:导入、讲授、复习、训练、实验、研讨、探究、评价、建构)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信息技术支持(资源、方法、手段等)
导入
引言:请同学们欣赏一场精彩的NBA比赛。篮球飞人们飞翔的画面让我们体会到运动的张力和协调的美感,那么篮球队员们要经过哪些方式的调节才能完成如此健美而协调的动作呢?
学生观看视频,分析回答。
Mp4视频
复习
通过初中的学习我们知道,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那么,什么是反射呢?
反射有几种类型?
总结:条件反射是建立在非条件反射基础上,借助于一定的条件(自然的或人为的),经过一定过程形成的,条件反射大大地提高了动物适应复杂环境变化的能力。
?
反射的结构基础又是什么呢?
总结:
反射过程是感受器感受到一定的刺激并产生兴奋,兴奋以神经冲动的形式经过传入神经传向神经中枢,神经中枢通过分析与综合产生兴奋,经一定传出神经到达效应器,发生相应活动。
反射弧的任何一个环节中断,反射都不能发生。
?
?
?
学生回忆
?
回答问题
?
?
?
?
?
?
?
?
?
学生思考回答
媒体显示实例图片:尝梅止渴;看梅止渴和谈梅止渴。
?
?
?
?
?
?
?
?
?
反射弧结构模式图
?
?
?
?
讲授
从宏观上看,兴奋需要在反射弧各部分上传导;从微观上看,兴奋则需要在组成反射弧的每一个神经元内部和神经元之间传导。
当兴奋传导到神经纤维的末梢时,又是怎样到达下一个神经元呢?兴奋在神经元之间是通过突触来传递的。突触是指一个神经元与另一个神经元相接触的部位。
(演示动画)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可以看到:一个神经元轴突末梢经多次分支,最后每个小枝末端膨大成杯状和球状,叫做突触小体。这些突触小体可以与多个神经元细胞体或树突相接触,形成突触。
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可以看到突触是由三部分构成的,即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突触前膜是轴突末端突触小体的膜:突出后膜是与突触前膜相对应的胞体膜和树突膜;突触间隙是突触前膜和后膜之间存在的间隙
突触小体内靠近前膜处含有大量的突触小泡,泡内含有高浓度的化学物质──递质,例如乙酰胆碱。递质有兴奋性的也有抑制性的。
将动画还原到较为宏观的两个神经元之间去观察突触。
当兴奋通过轴突传导到突触小体时,突触小体内的突触小泡就将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里,突触后膜的相应受体蛋白接受递质的化学刺激,引起突触后膜的膜电位改变。这样,兴奋就从一个神经元通过突触而传递给了另一个神经元。
突触后膜的受体对递质有高度的选择性。
兴奋在细胞间的传递过程:
兴奋→突触小体→突触小泡释放递质→突触间隙→突触后膜兴奋或抑制
由于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体内,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后作用于突触后膜上,使后一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所以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只能是单方向的。就是说:兴奋只能从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递给另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而不能向相反的方向传递。这种单向传递使整个神经系统的活动能有规律地进行。
递质发生效应后就被酶破坏而失活,一次神经冲动只能引起一次递质释放,产生一次突触后电位变化,之后很快又恢复为静息状态。
引导学生观察
有些杀虫剂能抑制酶的活性,使递质不被破坏,递质一直结合在突触后膜的受体部位,连续发生作用,使神经处于持续冲动状态而不能恢复到静息电位,这样,就使动物长时间处于震颤、痉挛状态,终致死亡。
?
小结: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概括的说:兴奋传导是膜电位变化→递质的释放→膜电位变化的一体化过程。
对比总结兴奋在神经纤维和突触传导的形式和特点。
?
?
?
?
?
?
?
?
?
?
?
?
观看动画,思考问题。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学生复述传导过程
?
?
?
?
?
?
理解单方向传导的原因。
?
?
?
?
?
?
了解神经递质的去向。
?
?
?
感受生物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
?
?
?
?
归纳知识,形成体系。
?
?
?
比较分析,强化记忆。
?
?
?
?
?
?
?
?
?
?
?
?
动画演示两个神经元之间的联系
?
?
?
?
?
?
?
?
演示突触地结构
?
?
?
?
?
?
?
?
?
?
?
?
?
?
演示动画“兴奋在突触处的传导过程”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展示资料杀虫剂的作用原理。
?
?
?
?
?
?
?
?
展示学生总结的内容。
?
?
出示比较表格,归纳知识。
训练
发放检测题
学生整理学案,完成当堂检测。
?
当堂检测,出示答案
?
?
?
?
?
?
?
?
?
?
?
?
七、教学特色(如为个性化教学所做的调整,为自主学习所做的支持、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的设计,教与学方式的创新等)200字左右
对于兴奋在突触处的传导过程通过多媒体动画的形式,能让学生对于这些知识形成动态的认识。并且能进行快进和后退等操作,对于难以理解的知识进行反复观看和体验。从而更好的突破学习的难点。
利用多媒体教学,能增加课堂的信心量,引导学生进行探究讨论,提高了学习的效率。并且还能对于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展示和评价。有利于老师及时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
??? 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和手段,能不断地吸引学生课堂的注意力,集中学习的精力。对于学生的学习形成强而有效的刺激。提高学习的兴趣,体验学习成功的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