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 日本明治维新 导学案(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4课 日本明治维新 导学案(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5.5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5-27 04:59:1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4课 日本明治维新
学习目标:
1.通过引导学生分析明治维新的背景、内容、影响、性质,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理解和概述能力;通过对明治维新的评价,使学生能初步学会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一分为二地评价历史事件。(历史解释、唯物史观)
2.利用教材上的图片与材料,让学生感受明治维新前后日本社会各方面的变化,通过对比,让学生自然产生思考:为什么明治维新使日本摆脱了贫穷与落后,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史料实证)
3.通过明治维新,日本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实现了民族的振兴,成为亚洲的强国,从而教育学生要善于学习别人的长处,要坚持改革与开放。(家国情怀)
重难点:
1.重点:明治维新的内容和影响。
2.难点:明治维新的背景和明治维新能够成功的原因。
知识梳理:
一、德川幕府的统治
1.倒幕运动的原因:
(1)根本原因(内因):德川幕府的锁国政策阻碍了日本资本主义发展。
(2)直接原因(外因):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入侵(黑船事件),加深了日本的民族危机,激化了国内矛盾。
2.倒幕运动:王政复古政变。改年号为“明治”。主力:中下级武士 等级示意图
二、明治维新
1.时间:1868年
2.目的:富国强兵,摆脱民族危机,巩固天皇统治
3.内容及作用:
(1)政治上: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天皇统治,加强中央集权)
(2)经济上:推行地税改革,以“殖产兴业”为口号,大力发展近代经济。(促进资本主义发展)
(3)军事上:实行征兵制,建立新式军队;(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
(4)社会生活:提倡“文明开化”,向西方学习,改造日本的教育、文化和生活方式。(提高国民素质,培养大批人才)
4.影响:
(1)积极性:成为日本历史上的重大转折点,日本迅速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实现了“富国强兵”,开始跻身于资本主义强国之列。
(2)局限性:保留大量旧制度的残余,军国主义色彩浓厚,日本强大起来后,很快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
5.性质:一次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改革
问题探究:
1.1868年日本明治维新和俄国1861年改革有哪些相同点? 不同点?
提示:
同:①原因:资本主义发展受到阻碍;②性质: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③方式:自上而下;④作用:有利于本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⑤局限性:保留大量封建残余,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
异:① 背景:俄国1861年改革前,面临农奴制危机,没有民族危机,但有外部危机,克里米亚战争俄国的战败;日本则不仅有国内危机,还面临民族危机
② 前提:日本改革前,倒幕运动推翻了幕府统治,为改革扫清了道路;俄国1861年改革前没有内战
③ 内容:俄国1861年改革是以废除农奴制为主;日本以向西方学习为主。
2.明治维新与戊戌变法有哪些异同点?
提示:
同:① 外部环境:都面临着民族危机;② 改革性质:都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③ 改革内容:都涉及资本主义发展的政治、经济、军事等内容;④改革方式:都是自上而下
异:⑴背景: 明治维新:①资本主义发展水平较高,封建统治相对薄弱(国内)②自由资本主义时期;国际环境相对宽松(国际);戊戌变法:①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封建统治势力强大(国内);②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并掀起瓜分中国狂潮(国际)⑵领导者:明治维新:具有改革创新精神的中下级武士;戊戌变法:有资产阶级倾向的知识分子、士大夫;⑶具体措施:明治维新制定和实施全面行之有效的措施;戊戌变法变法法令如一纸空文;⑷参与者:明治维新农民、手工业者、商人;戊戌变法没有发动人民群众,依靠没有实权的皇帝。
练习巩固:
基础题
1.19世纪80年代,日本政府将官办的长崎造船厂、兵库造船厂等以极低价格转让给私人企业,三井、三菱等财阀集团借此迅速崛起。这一现象反映明治维新( )
A.通过“地税改革”积累工业资本
B.实施“文明开化”推动社会转型
C.实行“富国强兵”强化军事力量
D.推行“殖产兴业”扶持民间资本
2.日本在1885—1890年的短时期内,纱锭从7万个增至28万个,棉纱的产量增加8倍。到1890年,日本已从棉纺织品进口国变成棉纱出口国。这得益于明治时期实施的( )
A.废藩置县 B.征兵制 C.文明开化 D.殖产兴业
3.制作年代尺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图反映了资本主义制度发展的过程,其中属于“巩固扩展”这一时期的历史事件是( )
A.文艺复兴运动 B.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C.法国大革命 D.日本明治维新
4.日本学者大久保利通在《明治维新史论》中提到,明治政府通过“殖产兴业”引入西方技术,通过“文明开化”改造社会结构,最终使日本成为列强棋盘上的新棋手。该学者旨在强调明治维新推动日本( )
A.走上军事扩张的道路 B.融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
C.逐步建立君主立宪制 D.解除了民族和社会危机
5.1868年明治政府在发布的《王政复古大号令》中强调:“实行王政复古,树立挽回国威之基。”在随后确立的基本国策中,最高目标则是“与万国对峙”。据此可知,日本( )
A.保留大量封建残余 B.力图跻身强国之列
C.确立民主共和政体 D.坚决捍卫国家主权
提高题
6.1871年天皇发布诏令,警察、铁路工作人员、教师等职业的职业装应逐渐改为西式服装,军队则规定必须身着西式军服。这一诏令旨在( )
A.加强中央集权 B.提倡“文明开化” C.鼓励殖产兴业 D.改革教育体制
7.1869年,日本第一次使用电报连通了横滨和东京,1872年,连接这两座城市的第一条铁路竣工。1870年,这个国家有了第一台纺纱机。这些成果的取得与下列哪一事件有关( )
A.大化改新 B.戊戌变法 C.明治维新 D.农奴制改革
8.如下表是某位历史老师的课堂板书设计(部分),据此判断,他上课的主题应该是( )
一、“顺势而为”作抉择 ……二、“见贤思齐”促改革 1、政治上: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 2、经济上:推行地税改革,殖产兴业 3、社会生活上:提倡“文明开化” ……
A.大化改新 B.彼得一世改革 C.明治维新 D.农奴制改革
9.明治时期,天皇率先垂范,留分头,吃牛肉,穿西式大元帅服,维新官僚均身着大礼服。这些行为旨在推动( )
A.文明开化 B.殖产兴业 C.地税改革 D.君权强化
创新题
1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年份 举措
1870 年 成立的工部省,创办官营企业,引进西方先进的生产技术和设备。
1871年 改革派实权人物木户孝允主办的《新闻杂志》于9月特别报道了天皇穿西装礼服、吃牛肉、喝牛奶的消息。
1872 年 东京府实施《违章诖误条例》,禁止或处罚市民生活中不文明的或妨碍公共利益的行为。
1872~1880年 社会上先后发行了几十种书刊和小册子,讲解“断发、易服”等道理,对学校制度、铁路、电报等各种新鲜事物进行解答。
1880年 政府在下令把官营企业转让给与政府有密切联系的、享有特权的大资本家。
材料二 明治初年的日本统治者和知识界激进地要求全面“西方化”。但是,由于当时日本生产力水平低下,这使落后的日本在西方高度发达的工业文明面前显得力不从心。日本人由不得不把眼光放低下来,从本国的国情和实际出发,消化、吸收、运用西方科技文化,实现了西方文化的“日本化”,最终建立了区别于西欧式的日本式的近代资本主义国家。
(1)根据材料一,指出相关改革涉及的领域,并分析有利于改革的因素。
(2)根据材料二,分析日本近代改革经历了怎样的变化。
(3)综上探究,就现代化进程写出你的一点感悟。
答案解析:
基础题
1.【答案】D
【难度】0.65
【知识点】日本明治维新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和所学知识可知,“殖产兴业” 是明治维新中政府扶持近代工业发展的重要举措。19 世纪七八十年代,为减轻财政负担并推动资本主义发展,日本政府将除军工外的大部分官营企业低价处理给与政府关系密切的民间资本(如三菱、三井等),这些资本逐渐发展为财阀,符合题干现象,D项正确;地税改革主要涉及土地税收调整,与题干中官办企业转让给私人企业无直接关联,排除A项;“文明开化” 侧重文化、教育、生活方式的西化,题干未体现相关内容,排除B项;题干核心是经济领域官营企业向私人资本的转移,并非直接强化军事,排除C项。故选D项。
2.【答案】D
【难度】0.65
【知识点】日本明治维新
【详解】据材料“到1890年,日本已从棉纺织品进口国变成棉纱出口国”和所学知识可知,“殖产兴业” 是明治维新在经济方面的核心政策,政府大力扶植和保护私人资本主义发展,通过引进西方先进技术、设备等,推动了包括纺织业在内的近代工业发展,使得日本纺织业生产规模迅速扩大,实现从进口到出口的转变,D项正确;“废藩置县” 主要是政治方面的措施,目的是加强中央集权,消除封建割据,与纺织业生产规模扩大和进出口贸易变化并无直接关联,排除A项;“征兵制” 属于军事领域改革,是为了建立新式军队,增强军事力量,和纺织业的发展没有直接联系,排除B项;“文明开化” 侧重于社会文化和生活方式方面,如学习西方的文化、教育、生活习惯等,并非直接推动纺织业生产和贸易发展的举措,排除C项。故选D项。
3.【答案】D
【难度】0.65
【知识点】日本明治维新
【详解】据材料年代尺“巩固扩展”和所学知识可知,巩固扩展对应19世纪中期,日本明治维新发生在19世纪中期,通过全面学习西方制度和技术,使日本从封建社会迅速转型为资本主义国家,属于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进一步巩固和扩展的典型事件,符合巩固扩展时期的定位,D项正确;文艺复兴运动发生于14—16世纪,属于奠定基础阶段,排除A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发生于17世纪,属于制度确立时期,排除B项;法国大革命发生于18世纪末,属于制度确立阶段,排除C项。故选D项。
4.【答案】B
【难度】0.65
【知识点】日本明治维新
【详解】据题干“明治政府通过‘殖产兴业’引入西方技术,通过‘文明开化’改造社会结构,最终使日本成为列强棋盘上的新棋手”和所学知识可知,通过明治维新,日本迅速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实现了富国强兵,开始跻身资本主义强国之列。大久保利通的论述核心在于明治维新通过经济与社会变革,使日本摆脱半殖民地危机,并以资本主义国家的身份参与列强竞争,最终融入西方主导的世界体系,B项正确;军事扩张是明治维新的结果而非题干强调的直接目标。虽然明治政府后期转向军国主义,但大久保利通的核心观点聚焦于经济和社会改革对国际地位的提升,排除A项;明治维新虽涉及政治改革,但题干重点在于经济和社会变革对国际体系的影响,排除C项;明治维新虽缓解了列强压迫,但下级武士贫困等问题仍存,未能彻底解除危机,排除D项。故选B项。
5.【答案】B
【难度】0.65
【知识点】日本明治维新
【详解】据题干“与万国对峙”和所学知识可知,“与万国对峙”明显表现出日本想要在国际舞台上占据重要地位,成为强国,B项正确;题干中主要强调的是日本追求国威以及与万国对峙等目标,未突出封建残余相关内容,排除A项;明治维新后日本建立的是君主立宪制,并非民主共和政体,排除C项;题干重点在于日本想要树立国威、与万国对峙,更多体现的是对外扩张等意图,而非单纯维护国家主权,排除D项。故选B项。
提高题
6.【答案】B
【难度】0.65
【知识点】日本明治维新
【详解】据所学可知,1871年正值日本明治维新时期(1868年—1912年),明治政府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旨在学习西方先进制度和技术,实现国家现代化。其中,“文明开化”是明治维新的重要政策之一,核心是通过学习西方的文化、服饰、生活方式等,推动日本社会的全面西化。B项正确;加强中央集权与服装改革无直接关系,中央集权主要通过政治和军事改革实现,如废藩置县。排除A项;鼓励殖产兴业属于经济政策,重点发展近代工业,与服饰改革无关。排除C项;虽然教师职业涉及教育,但服装改革的核心是文化层面的“文明开化”,而非教育制度本身。排除D项。故选B项。
7.【答案】C
【难度】0.65
【知识点】日本明治维新
【详解】据“1869年,日本第一次使用电报连通了横滨和东京。1872年,连接这两座城市的第一条铁路竣工。1870年,这个国家有了第一台纺纱机。”出现这一情景的前提是因为这一国家发生了明治维新。从1868年起,日本明治政府在“富国强兵,殖产兴业,文明开化”的口号下进行改革,史称“明治维新”。明治维新在经济上,“殖产兴业”,发展近代工业,兴办工业企业,C项正确;大化改新是日本学习唐朝时期的典章制度,发生在公元7世纪,与题意不符,排除A项;戊戌变法是中国1898年发动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与日本无关,排除B项;农奴制改革是俄国1861年亚历山大二世的改革,与日本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
8.【答案】C
【难度】0.65
【知识点】日本明治维新
【详解】根据题干“政治上: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经济上:推行地税改革,殖产兴业”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68年,明治政府开始实行一系列改革,以西方为榜样,全面改造日本,史称“明治维新”。明治维新的主要措施有:政治上,废藩置县,加强 中央集权;军事上,实行征兵制,建立新式军队;经济上,推行地税改革,以“殖产兴业”为口号,大力发展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上,提倡“文 明开化”,向西方学习,改造日本的教育、文化和生活方式,C项正确;大化改新的主要内容有:政治上,建立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地方设国、郡、里三级,由中央派官治理。经济上,废除一切私地、私民,将土地、部民收归国有,成为公地、公民;国家将土地分给公民,每隔六年授田一次,不能终生使用,也不能买卖,与题干内容不符,排除A项;彼得一世改革创建了一支纪律严明的新式常备军,要求贵族必须到军队或行政机构为国家服务,按功劳和才能提拔人才;他鼓励兴办手工工场,准许工场主购买整个村庄的农奴,与题干内容不符,排除B项;1861年,亚历山大二世颁布 了废除农奴制的法令。法令规定: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可以改变身份,自由转换职业;农奴在获得解放的同时,可以获得一份土地,但是必须出钱赎买,所出的价钱高出当时的地价,与题干内容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
9.【答案】A
【难度】0.65
【知识点】日本明治维新
【详解】根据材料“明治时期,天皇率先垂范,留分头,吃牛肉,穿西式大元帅服,维新官僚均身着大礼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1868年起,明治政府开始实行一系列改革,以西方为榜样,全面改造日本,史称“明治维新”,在社会生活方面,提倡“文明开化”,向西方学习,改造日本的教育、文化和生活方式,题干现象都属于社会生活方面,A项正确;殖产兴业、地税改革属于经济措施,排除BC项;君权强化属于政治措施,排除D项。故选A项。
创新题
10.【答案】(1)领域:经济(工业化)、社会生活(文明开化)。
因素:政府发挥主导作用;注重舆论引领;杰出人物的示范。(符合题意、三点)
(2)从全盘西化到从国情出发。
(3)符合题意言之成理即可,如:改革要结合国情;我国今天要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如:中国空间站进入应用与发展阶段;量子计算原型机“九章三号”刷新世界纪录;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发射取得圆满成功;第四十次南极考察启动;等等。(符合题意一条即可)
【难度】0.65
【知识点】日本明治维新
【详解】(1)领域:根据材料一“1870年成立的工部省,创办官营企业,引进西方先进的生产技术和设备”及“1880年政府下令把官营企业转让给与政府有密切联系的、享有特权的大资本家”可知,改革通过官营企业起步,后转向民间资本主导,体现经济领域的改革;根据材料一“1871年报道天皇穿西装礼服、吃牛肉、喝牛奶”“1872年实施《违章诖误条例》规范市民行为”及“1872-1880年发行书刊讲解‘断发、易服’等道理”可知,属于社会习俗的革新。
因素:根据材料一“工部省成立”“政府下令转让官营企业”可知,明治政府自上而下推动改革,政府发挥主导作用;根据材料一“《新闻杂志》报道天皇西化行为”“发行书刊讲解新事物”可知,通过媒体宣传新观念,注重舆论引领;根据材料一“天皇穿西装礼服”可知,天皇作为国家象征践行西式生活,强化了杰出人物的示范效应。
(2)变化:根据材料二“明治初年日本统治者和知识界激进地要求全面‘西方化’”“因生产力低下,不得不结合国情消化吸收西方文明”“最终建立区别于西欧的日本式近代国家”可知,日本近代改革经历了从全盘西化到从国情出发的变化。
(3)感悟:主观性题,言之有理即可,综上探究,结合所学,明治维新从盲目西化转向结合国情,最终实现近代化转型,可得出感悟,如:改革要结合国情;中国改革开放通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将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制度结合,实现经济腾飞,可得出感悟,我国今天要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如:中国空间站进入应用与发展阶段;量子计算原型机“九章三号”刷新世界纪录;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发射取得圆满成功;第四十次南极考察启动;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