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五年级下册第三次调研
第一部分 积累与运用
一 、下面每道题中都有一个字注音是错的,请找出来,并把答案涂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上。
1.A.哗( huá)笑 B.翘( qiào)望 C.发怔( zhènɡ) D.畜(xù)牧
2.A.铸( zhù)炼 B.鹐架(qiān) C.祈(qí)祷 D.孙膑(bìng)
二、下面每道题中,都有一项含有错别字,请找出来,并把答案涂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上。
3.A.茏罩 B.船艄 C.冷绊子 D.由衷
4.A.巫峡 B.截断 C.拖拽 D.心惊胆站
三、下面每道题中,哪一个词语和加点词语的意思最接近?请找出来,并把答案涂在答题卡
的相应位置上。
5.猴子显然知道大家拿它取乐,因而更加放肆起来。
A.放浪 B.狂放 C.猖獗 D.肆意
6.田忌输了,但他不动声色,一点儿都不着急。
A.置之不理 B.泰然自若 C.不屑一顾 D.等闲视之
四、下面每道题中,哪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请找出来,并把答案涂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
上。
7.下列词语填入横线最恰当的是( )
他的计划执行得________,每一处细节都考虑周全,没有任何破绽。
A.不动声色 B.胸有成竹 C.神机妙算 D.天衣无缝
8.下列加点字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哥子(古时对男童的称呼) B.极目远眺(往远处看)
C.纵横交错(放任,不约束) D.冀复得兔(重复)
9.下列句子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
A.夫 不可陷之盾 与 无不陷之矛,不可 同世而立。
B.夫不可 陷之盾 与无不陷之矛,不可 同世而立。
C.夫 不可陷之盾与 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 而立。
D.夫不可 陷之盾 与 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10.下列哪一句诗表达的情感与其他三句不同?( )
A.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B.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C.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D.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11.下列加点的词语不能用括号中的词语代替的一项是( )
A.孙膑是齐国大将田忌的门客,田忌对他非常赏识。(欣赏)
B.田忌向齐威王引荐了孙膑。(推荐)
C.将军,我有个办法,保证能让您在赛马时获胜。(确保)
D.只有那个孩子哭笑不得,眼巴巴地望着猴子坐在桅杆的第一根横木上。(忍俊不禁)
12.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田忌赛马》是由《史记》中有关内容杜撰的。
B.《田忌赛马》的插图和标题都很精美。
C.孙膑估计田忌这场比赛一定不会输。
1
D.课文中的孙膑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3.关于下列选项的描述,内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自相矛盾》是一篇文言文,选自《世说新语》,讲述了楚国有个卖矛与盾的人,他
在夸耀自己的盾和矛时,理由前后抵牾,不能自圆其说。
B.《月是故乡明》是季羡林创作的一篇抒情散文。作者以“月”为线索,回忆了在故乡
的童年生活,抒发了离乡后的思念之情。
C.早期,部分金文字形的象形性还很明显,西周晚期之后,字形逐渐规整、美观。
D.《田忌赛马》是根据《史记·孙子吴起列传》中的相关内容改写的。这个故事告诉我
们,遇到问题要先认真分析观察实际情况,再选择合适的对策,以达到预期的目的。
14.对下面语段的中心意思概括最准确的一项是( )
思维科学中有反向思考、侧面思考、多向思考等形式。在中国古代,孙膑以减灶擒庞涓,
而虞诩却以增灶破羌兵。因时因地制宜,变换战略,这是克敌制胜之道。思维活动也是如此,
一个方向受阻了,不妨换个角度思考。
A.孙膑和虞诩因时因地制宜取得了胜利。
B.要懂得因时因地制宜转换思维,多角度思考问题。
C.思考问题的方式有很多。
D.不断变换战略,就能克敌制胜。
15.下列有关名著内容,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萧红的自传体长篇小说《呼兰河传》以萧红童年生活为线索,反映出呼兰这座小城当年
的社会风貌、人情百态。
B.煮酒论英雄、火烧赤壁、七擒孟获……无论是气势磅礴的战争场面,还是运筹帷幄的谋
略,我们都能在《三国演义》中读到。
C.《西游记》第六十一回“猪八戒助力败魔王,孙行者三调芭蕉扇”中,神通广大的孙悟
空与同样变化多端的二郎神斗法,故事精彩极了。
D.小说《红楼梦》中,刘姥姥二进荣国府被贾母邀请去逛大观园。
第二部分 看拼音写词语
经典往往记录着优秀的思想,总是让人 juàn liàn( )。读经典,你将与高尚的
心灵对话,shěn shì( )自我;读经典,你将从先贤那里吸收养分,打开 gé jú( )。
如果一个人不读书或者读书少,他便会无法 zhē yǎn( )知识和思想的贫乏。从容读,
你会欣赏到 zhǎn xīn( )世界,xián jiē( )旧知,融会贯通,你会变得
xiōng yǒu chéng zhú( )。在面对困境时,凭借积累的智慧为他人 chū móu huà
cè( )。
第三部分 阅读与理解
(一)《牧场之国》节选
到了傍晚,才看见有人驾着小船过来,坐上小板凳,给严肃沉默的奶牛挤奶。金色的晚
霞铺在西天,远处偶尔传来汽笛声,接着又是一片寂静。在这里,谁都不叫喊吆喝,牛脖子
上的铃铛也没有响声,挤奶的人更是默默无言。运河之中,装满奶桶的船只在舒缓平稳地行
驶。满载着一罐一罐牛奶的汽车、火车,不停地开往城市。车船过后,一切又恢复了平静。
最后一抹晚霞也渐渐消失了,整个天地都暗了下来。狗不叫了,圈里的牛也不再发出哞哞声,
马也忘记了踢马房的挡板。沉睡的牲畜,无声的低地,漆黑的夜晚,只有远处的几座灯塔在
闪烁着微弱的光。
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2
1. 选文按照__________顺序,主要从“_______”的角度介绍了荷兰牧场的景色。选文中
表示顺序的语句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写得比较详
细的是__________的情形。
2. 阅读画“______”的句子,完成练习。
(1)“铺”字写出了晚霞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汽笛声响起的次数极少,
突出傍晚时分牧场的__________。这种描写方法叫做______________。
(2)下列诗句中没有运用这种描写方法的是( )?
A.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B.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C.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D.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3.画“∽∽∽∽”的句子中反复出现“了”字,既写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又写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朝三暮四》
宋有狙公①者,爱狙,养之成群。俄而②匮焉,将限其食。恐众狙之不驯于己也,先诳
③之曰:“与若芧,朝三而暮四,足乎?”众狙皆起而怒。俄而曰:“与若芧④,朝四而暮
三,足乎?”众狙皆伏而喜。
注释:①狙公:喜欢养猕猴的人。②俄而:一会儿,不久。③诳:欺骗,瞒哄。④芧:橡实。
1. 解释下列字的意思。
狙:__________________ 匮:______________
驯:__________________ 若:______________
2. 翻译下列句子。
(1)俄而匮焉,将限其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先诳之曰:“与若芧,朝三而暮四,足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众狙皆起而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狙公是如何使猕猴得到满足的?用自己的话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出自这则小古文的成语是___________。
5. 这则小古文带给你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密西西比河上的黎明》
黎明悄然而至,黑幽幽的树林如同坚实的壁垒,这会儿成了灰白色。宽
阔的河面在眼前展开,水面像玻璃一样平滑,泛着一圈圈幽幽的白雾。
没有一丝风,树叶一动也不动,一切如此静谧,让人感到无比惬意。
这时有一只鸟儿唱起来,另一只也跟着唱,不一会儿百鸟争鸣,成了一
场热闹的音乐狂欢。可是你一只鸟儿也看不见,只是在歌声中穿行,仿佛
歌声自己在唱。
天更亮了,可以看到近处稠密的树叶一片浓郁的绿色。这绿色在你面前越来越浅, 一千
米外或更远一点,在下一个伸进河里的岬角①上,已淡成春天娇柔的嫩绿。再远处的岬角几
乎没了颜色,最远处的则在数英里外的地平线下,安静地睡在水面,化为一团氤氲②的雾。
与周围的天际连成一片。这一片河面好似一面镜子,映出树叶、曲折的河岸和那些渐渐远去
3
的岬角幽暗的倒影。啊,这真是太美了,那么柔和、浓郁、美丽!
太阳完全跃出了地平线,在这边的灌木丛上洒下一片金色,在那边鸟儿的翅膀上染上了点
点金光,最美不过的是湖面,在阳光的照耀下,湖面上泛起了细细碎碎的金色,显得美丽异
常。你得承认这是真正值得铭记的美景。
注释:①岬(jiǎ)角:突入海中的尖形陆地。②氤氲(yīn yūn): 形容烟或云气浓郁。
1.由“黎明悄然而至”“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可以看出,短文是按照__________
顺序来描写密西西比河上黎明的景色的。
2.品读画“ ”的句子,体会句子描绘的美丽画面,在文中的方框中进行批注。
3.第 2 自然段写了__________的场面,运用了________(动态 静态) 描写。第 3 自
然段运用________描写的手法,_________(由远及近 由近及远) 地描绘了密西西比
河黎明时不同地方的树叶的颜色。
4.文中画“∽∽∽”的句子,描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突出了_________
的特点。请仿照这种集中强调一种颜色的表达方法,写几句话,突出春天的绿色或广场上的
红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得承认这是真正值得铭记的美景”中的“这”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句
话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四部分 作文
生活中,总有一些人在我们的记忆里挥之不去,他(她)曾带给我们欢笑、感动、温暖......
他(她)的一言一行都曾滋润过我们的心灵,使我们的生活更加精彩。每当回首,他(她)
的身影便会穿越时光长河,带着熟悉的温度,在心底最柔软处悄然绽放,成为生命中永不褪
色的印记。请以《心底里的他(她)》为题写一篇习作。
要求:1.禁止作文中出现真实人名、地名。
2.选取典型事例,运用多种描写方法把内容写具体,写出真情实感。
3.不少于 400 字。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