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福建省中考历史适应性试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5年福建省中考历史适应性试卷(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5-27 08:13:4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5年福建省中考历史适应性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8小题,共56分。
1.文物承载历史。如图是2022年春晚呈现的出自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的青铜大面具。你认为该器物有利于研究哪个时期文明?(  )
A. 远古时期 B. 商周时期 C. 秦汉时期 D. 隋唐时期
2.九年级同学根据所学知识绘制知识框架图,①号处可填入(  )
A. 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 B.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
C. 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 D. 经济全球化的进程
3.文物是我们解读历史密码的重要途径,根据下面图中的货币样式,结合宋代历史,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A. 宋朝推行重文轻武政策 B. 北宋的手工业技术稳定发展
C. 北宋海外贸易繁荣 D. 辽宋夏时期民族之间交流互鉴
4.如图分别为《中世纪圣母像》和《西斯廷圣母像》。圣母形象的明显变化表明(  )
A. 人们宗教信仰实现自主 B. 艺术创作回归人的自然属性
C. 美术创作题材非常单一 D. 艺术领域兴起浪漫主义之风
5.拜占庭帝国一直生活在过去的权势和荣耀的阴影中,试图维持或恢复这种权势和荣耀,虽然产生了一连串杰出的行政官员、将军、学者和神学家,但是,他们中真正有创造力的却为数极少。这反映出拜占庭帝国的特征是(  )
A. 强大又脆弱 B. 人才辈出 C. 继承又创新 D. 封闭保守
6.任何事物都是在特定的、具体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下存在的,只有在特定的时空框架中,才可能对史事有准确的理解。下列对史事时间和空间表述完整的是(  )
A. 公元前334年,亚历山大开始东征 B. 麦哲伦的船队第一次完成环球航行
C. 1789年制宪议会通过《人权宣言》 D. 1848年《共产党宣言》在伦敦出版
7.梁启超坚信“变者,天下之公理也”;严复认为“不变一言,绝非天运”。这表明两人都主张(  )
A. 维新变法 B. 实业救国 C. 以夷制夷 D. 发展教育
8.“我们的制度之所以被称为民主政治,是因为政权在全体公民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为实践该观点,伯里克利(  )
A. 扩大公民参政的民主权利 B. 制定了《十二铜表法》
C. 创立了庄园法庭调解矛盾 D. 颁布《查士丁尼法典》
9.1869年以后,大量采用欧洲技术的新式工厂在日本拔地而起。日本效法欧洲的纺织与缫丝技术,开始大量建立缫丝厂与纺织厂,向世界推出了第一种日本产品。这表明日本明治维新(  )
A. 促进了工业化 B. 社会生活西方化 C. 刺激了对外扩张 D. 保留了封建残余
10.刘伯承曾说:“遵义会议后,我军一反以前的情况,好像忽然获得了新的生命……处处主动,生龙活虎,左右敌人。”发生这种变化主要是因为遵义会议(  )
A. 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 B. 推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
C. 确定了正确的军事指挥策略 D. 加强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11.关于如图所示的文字,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还没有具备汉字结构的基本形式
B. 是迄今发现的世界上最早的文字
C. 证明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夏朝开始
D. 是商周时期刻写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
12.观察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的传播路线图,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中国古代科技(  )
A. 对人类社会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B. 推动了中国社会的变革
C. 彰显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 D. 在隋唐时期发展到顶峰
13.14世纪中叶以后,一些富裕农民通过承租、购买领主的土地等方式将土地集中起来,建立租地农场,雇用少地或无地的农民耕种,并将产品推向市场。这种现象出现的实质是(  )
A. 自营地收入大幅增加 B. 垦殖运动的蓬勃兴起
C. 农业生产资本主义化 D. 富裕农民的地位提高
14.俄国十月革命后,西方国家的劳动人民在摆脱贫困、文盲、缺乏公民权和经济权的道路上向前迈出了一大步:争取到40小时工作周、增加工资、妇女选举权、强制性社会保险、罢工和工会组织合法化等权益。上述材料表明,十月革命(  )
A. 推动了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扩展 B. 促进了国际无产阶级运动走向联合
C. 推动了资本主义国家民主化进程 D. 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
15.1953年,辽宁的一位农民给毛主席写了一封信,信中写到:“过去在别人地里出力,现在在自己土地里出力劳动;过去是一个肩给地主扛着饭碗,现在劳动成果完全自己所得,我们生产的劲头怎能不大呢?”是哪个历史事件让这位农民如此欣喜(  )
A. 西藏和平解放 B. 抗美援朝 C. 新中国成立 D. 土地改革
16.两河地区天然无屏障……许多古代民族在此演出一部战争史。北部的大雨加上源头山脉的积雪常引起特大洪水,毁坏农田。苏美尔人……试图通过编制完备的法典来消除各种潜在的冲突。对此解释正确的是(  )
A. 两河地区依靠对外移民生存 B. 法典指《汉谟拉比法典》
C. 洪水导致苏美尔人对外掠夺 D. 地理环境影响政治走向
17.利用历史地图,可以帮助我们在历史学习中形成正确的时空观。与如图相关历史事件的影响(  )
A. 粉碎国民党对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B. 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序幕
C. 奠定了解放长江以南各省的基础 D. 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反动统治
18.2024年是临沂市建市30周年。30年来,地区生产总值在2023年达到6105亿元,是1994年的26.1倍,省内排名跃升至第5位,进入全国地级市前20强,综合实力进入全省第一方阵、城市规模进入全国Ⅰ型大城市标准。革命老区的这一跨越主要得益于(  )
A. 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 B. 结合新时代条件弘扬沂蒙精神
C. 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 D.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19.“从1938年2月18日到1944年12月19日,日军对重庆实行持续长达8年零10个月的大轰炸,造成重庆直接伤亡32829人,灾民172876人。财产损失(按1937年比值)100亿法币。重庆人民不畏强暴,同仇敌忾,坚持抗战。使这座英雄城市巍然屹立。”这表明(  )
A. 重庆人民表现了不畏牺牲、团结抗战的精神
B. 重庆是抗战时期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C. 重庆人民对抗战做出巨大贡献
D. 中共中央南方局在重庆成立
20.1956年9月15日至27日,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这次会议开启了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这是因为该会议(  )
A. 完成了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 B. 客观分析了当时的主要矛盾
C. 提出了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D. 系统阐明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
21.拜占庭帝国对古代东西方文化兼收并蓄,创造出独具特色的拜占庭文化,在世界上产生过重大影响,为后来西欧的文艺复兴提供了丰富的精神营养。这里的“精神营养”主要来源于(  )
A. 大量希腊、罗马古籍 B. 完整的法学体系
C. 思想解放运动 D. 雅典的民主政治
22.美国总统富兰克林 罗斯福在任期内曾利用“炉边谈话”节目发表系列广播演说,通过收音机向国民解释政策、发出召唤、唤回信心。1933年3月,第一次“炉边谈话”的听众多达6000万人。如此高效便捷的沟通主要得益于(  )
A. 第一次工业革命 B. 航空运输发展 C. 第二次工业革命 D. 大众报业普及
23.以下对冷战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 杜鲁门主义出台是冷战开始的标志 B. 马歇尔计划是实施冷战政策的重要步骤
C. 欧盟的建立是冷战结束的标志 D. 北约和华约的建立把冷战推向全面对峙
24.制作年代尺是学习历史的方法之一。对下列年代尺提供的时间,解读最准确的是(  )
A. 两次世界大战 B. 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
C. 20世纪世界格局的演变 D. 多极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25.《尊重不同文明,共建和谐世界》指出:“‘和而不同’就是说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既能容纳不同的文明存在,又能保留自己的优秀文明传统……”与材料主题相一致的是(  )
A. 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B.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C.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D. 周恩来在万隆会议提出求同存异
26.“An eye for an eye and a tooth for a tooth”是古代某国一法典的条文。这部法典产生于(  )
A. 尼罗河流域 B. 两河流域 C. 印度河流域 D. 黄河流域
27.林肯最初无意干涉奴隶制。1862年夏,联邦军队迟迟未能取得军事上必要的成功,林肯打出了最后一张王牌,从而扭转了战争的局势。林肯打出的“最后一张王牌”指的是(  )

图:将“解放奴隶预备宣言”描绘为一个豪赌的最后行动
A. 颁布《独立宣言》 B. 颁布《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C. 颁布《人权宣言》 D. 林肯当选为美国第16任总统
28.下午三时,天安门广场成为欢乐的海洋,庆祝这一伟大时刻的到来。因为从这一刻开始,中国人民“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彻底结束了旧中国一盘散沙的局面。”中国彻底结束这种“局面”的历史事件是(  )
A.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B.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C. 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 D. 土地改革的完成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44分。
29.阅读如图示意图,按要求写作一篇历史小短文。
根据上边示意图中事件的内在联系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历史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体现材料主题;史论结合,论述条理清楚,并在80字以上)
30.宋朝是一个充满自信和创造力的时代。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榷场贸易是辽、宋、西夏、金时期隶属于不同政权的地区之间经济交流的重要途径。宋、西夏商民的大量贸易在官方设立的榷场进行,宋、西夏通好时,双方人民都欢迎开市,出现“商贩如织”的现象。金朝时设立兰州榷场,西夏以境内的特产青白盐、珠玉、牲畜和皮毛等产品,换取金朝的粮食、铜铁、丝麻织品、货币和其他物资。
——摘编自赵一匡《宋元时期的兰州》
(1) 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市场贸易的历史意义。
材料二宋代中国不仅欢迎外商来华且鼓励本国民众出海贸易,与亚洲海洋各国形成了南海贸易体系。“南海一号”发掘了瓷器、丝绸等近 20万件(套)商品,这些商品海外诸国不能生产或质量远逊中国。宋代海船普遍应用了水密隔舱、多层舷板及导航技术,增强了安全性。各国皆乐于与中国开展贸易。
——摘编自黄纯艳访谈《宋代中国为何展现“海洋大国”气象?》
(2) 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分析宋代“各国皆乐于与中国开展贸易”原因。
材料三宋代文化繁荣发展的原因不仅仅在于经济繁荣或崇文抑武的方针,还在于宋朝政府所采取的开明的文化政策和对文人的优待,宋代与以前相比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可以概括为城市商品经济的繁荣和发展,市民文化的兴起……
(3) 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出宋朝文化繁荣的表现(一例即可),并指出宋代文化繁荣发展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31.道路选择影响深远,战略决策根系国运!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导致英国迅速崛起的一个重要因素,便是在宫廷政变之后,英国建立起了一个适合国情和生产力发展需要的政治体制”。
——《强国之路》
18世纪中期,英国人用马车在脏兮兮的路上或者用风力和水力在海上将货物缓慢地运到市场。到1850年,火车冒着蒸汽在英国2000英里的铁轨上轰鸣运行。将人和货物迅速、便宜、可靠地运到分布在各地的车站,给制造业、商业和贸易带来了巨大的变化。
——整编于中
(1) 英国通过近半个世纪革命,最终选择了“适合国情和生产力发展需要的政治体制”。这里的“政治体制”指什么?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促进英国“18世纪中期”“到1850年”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材料二美国总统特朗普 2017年1月签署的暂停中东七国移民入境的行政命令(“禁穆令”)。被联邦法院法官裁定为违反宪法,立即暂停执行。
——新华新闻网
(2) 结合所学知识材料二中特朗普与联邦法院法官的行为体现了联邦共和制的什么原则?
材料三 1862年9月,林肯说:“但如不采取解放奴隶的政策的话,是不可能平息这个叛乱的。……解放奴隶会给我们带来更多的东西,使敌人减少同样多的东西。”
——整编于道客巴巴网
(3) 美国内战初期,面对奴隶制存废问题,林肯选择了废除奴隶制,由此对美国的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材料四通过《国家工业复兴法》,制定公平竞争法规……规定雇员有组织起来进行谈判的权利,确定最低工资标准,限制工时……
——摘编于部颁人教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
(4) 而对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大危机,各国纷纷寻求出路。德日走上了法西斯道路,而美国选择了罗斯福新政。根据材料四指出新政的突出特点。
材料五“经历了数年战争的苏维埃俄国,满目疮痍,经济异常困难,社会矛盾加剧。列宁在调查后认为,只有改变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才能恢复和发展生产”。
——摘编于部编人教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
(5) 根据材料五分析1921~1925年苏俄粮食产量的变化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出产生这种变化趋势的原因?
材料六在社会主义建设中。苏联及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在斯大林模式长期桎梏下,国家发展受阻。 1989年至1991年,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社会主义遭受挫折。
……邓小平明确指出。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们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
“社会主义制度在除弊创新中自我完善和发展,国家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
一一摘编于部编人教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及《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 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6) 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人民的选择,历史的必然!在“社会主义遭受挫折”时,我们坚持“走自己的道路”。“国家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里的“走自己的道路”指什么?
(7) 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不同国家选择不同发展道路的认识。
3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中国共产党大事年表(部分)
时间 事件
1921年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
1923年 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遭到镇压
1924年 第一次国共合作实现,共同进行国民革命
1927年 先后进行了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建立了井冈山根据地
1935年 遵义会议实际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1936年 参与调停西安事变,并使其和平解决
1945年 取得抗日战争胜利,参加重庆谈判
1949年 推翻南京国民政府在中国22年的统治
(1) 据中国共产党的大事年表并结合所学知识,用年代尺的形式标明中国共产党28年革命史的几个重要阶段。
(2) 据大事年表,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共产党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原因。
(3) 综上学习,谈谈你得到的感悟。
1.【答案】B
2.【答案】C
3.【答案】D
4.【答案】B
5.【答案】D
6.【答案】D
7.【答案】A
8.【答案】A
9.【答案】A
10.【答案】C
11.【答案】D
12.【答案】A
13.【答案】C
14.【答案】C
15.【答案】D
16.【答案】D
17.【答案】B
18.【答案】A
19.【答案】A
20.【答案】B
21.【答案】A
22.【答案】C
23.【答案】C
24.【答案】C
25.【答案】D
26.【答案】B
27.【答案】B
28.【答案】B
29.【答案】观点及论述:分析题干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工业革命、科技革命的内容及影响,因此可得出主题为:科技改变了生活。论述:结合两次工业革命的表现及其影响,展开论述即可,如:1785年,瓦特蒸汽机开始投入使用,蒸汽机成为主要的动力来源。1825年,斯蒂芬森设计的蒸汽机火车首运成功,标志着铁路时代的来临。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主要是蒸汽机火车,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内燃机的发明,内燃机火车开始成为主要交通工具,随着电力革命的深入发展和现代电气科技的发展,电气化火车成为铁路运输的主流。第二次工业革命中,人们根据法拉第的电磁感应现象,发明了发电机和电动机,电力得以广泛应用。爱迪生建立了火力发电站,发明了白炽灯泡和电影摄影机和放映机,电气时代的新技术新发明日新月异,人们的生活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最后再进行总结:科技革命的新技术新发明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其他观点只要从科技革命的影响出发也可以,例如:工业革命促进了生活现代化;科技新技术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科技革命促进了生产生活的现代化)。
故答案为:
观点:科技改变了生活。
论述:1785年瓦特蒸汽机开始投入使用,蒸汽机成为主要的动力来源,1825年斯蒂芬森设计的蒸汽机火车首运成功,标志着铁路时代的来临,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主要是蒸汽机火车,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内燃机的发明,内燃机火车开始成为主要交通工具,随着电力革命的深入发展和现代电气科技的发展,电气化火车成为铁路运输的主流。第二次工业革命中人们根据法拉第的电磁感应现象发明了发电机和电动机,电力得以广泛应用,爱迪生建立了火力发电站,发明了白炽灯泡和电影摄影机和放映机,电气时代的新技术新发明日新月异,人们的生活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结论:由此可见,科技革命的新技术新发明改变了人们的生活。
其他观点只要从科技革命的影响出发都可以,例如:工业革命促进了生活现代化;科技新技术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科技革命促进了生产生活的现代化等。
30.【答案】【小题1】促进了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加深了各族人民的沟通与了解(或有利于民族交融)等
【小题2】宋朝政府鼓励海外贸易;中国商品质量好;宋代造船业发达;航海技术先进
【小题3】文化繁荣表现:宋词兴盛。
主要原因:经济繁荣;崇文抑武的方针;开明的文化政策;对文人的优待;城市商品经济的繁荣和市民文化的兴起
31.【答案】【小题1】君主立宪制;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工业革命的完成。
【小题2】分权、制衡(三权分立)。
【小题3】维护了国家统一;为资本主义发展扫清了障碍(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小题4】国家干预(国家干预或指导经济)。
【小题5】上升;废除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行新经济政策。
【小题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小题7】一切从实际出发,根据本国国情选择发展道路;除弊创新,与时俱进;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道路自信,制度自信。(言之有理即可)
32.【答案】【小题1】
【小题2】原因:中国共产党是与时俱进的先进政党;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中国共产党善于纠正错误和总结经验(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小题3】感悟: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勇于创新,与时俱进(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第1页,共1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