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西藏中考历史模拟试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5年西藏中考历史模拟试卷(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98.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5-27 08:15:1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5年西藏中考历史模拟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8小题,共36分。
1.如图图片共同反映了(  )
A. 耕作技术的演进 B. 古代农业的发展 C. 生产工具的进步 D. 古代科技的发展
2.考古学者发现了一处大型的原始聚落遗址,该遗址的居住区有半地穴式圆形房屋、客穴、壕沟,居住区外有公共墓地和烧制陶器的窑场。该遗址位于(  )
A. 黄河流域 B. 长江流域 C. 辽河流域 D. 淮河流域
3.岳飞的《满江红》中有“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的词句。这里的“靖康耻”指的是(  )
A. 宋夏和议,北宋屈辱称臣 B. 金军攻破开封,北宋灭亡
C. 宋辽订立澶渊之盟,岁币沉重 D. 南宋向金称臣,割让土地
4.1897年,德国侵占胶州湾后,康有为上书光绪皇帝,指出变法的迫切性。1898年,梁启超呼吁民众“咸知吾国处必亡之势,而必欲厝(cuò)之于不亡之域,各尽其聪明才力之所能及者,以行其分内所得行之事”。以上康、梁的行为(  )
A. 冲击了旧式官僚体制 B. 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发展
C. 传播了变法图存思想 D. 推动了民主革命运动兴起
5.“战争中的第一人,和平中的第一人,他的同胞中的第一人”是独立战争时期的一位老兵的话。话中的第一人是指(  )
A. 林肯 B. 克林顿 C. 里根 D. 华盛顿
6.1637年,《天工开物》首次出版,内容几乎涵盖了当时中国农业和手工业的所有生产、加工部门。该书在欧美陆续传播,发行了十多个版本并享有巨大声誉。这说明(  )
A. 中国科技领先世界 B. 政府重视理论创新 C. 儒家思想影响深远 D. 欧美重视技术发展
7.在人力、畜力盛行的古代世界,中国人较早地发明了以水力为动力的农业灌溉工具,以提高生产效率,下列属于这一类发明的是(  )
A. 西汉耧车 B. 三国翻车
C. 唐朝筒车 D. 宋朝秧马
8.1911年春,梁启超游历台湾,途经日本于舟中作诗。其诗曰:“明知此是伤心地,亦到维舟首重回。十七年中多少事,春帆楼下晚涛急。”由此判断,这首诗感怀的是(  )
A. 《马关条约》的签订 B. 戊戌变法的失败
C. 《北京条约》的签订 D. 辛亥革命的爆发
9.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领土,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共同夙愿。使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迈出历史性的重要一步的事件是(  )
A. 在台湾成立海峡交流基金会 B. 大陆成立海峡两岸关系协会
C. 海峡两岸达成“九二共识” D. 1995年江泽民提出八项主张
10.小华对欧洲历史非常感兴趣,他通过阅读右面这部作品可以了解到(  )
①古埃及文明发源于尼罗河流域
②欧洲文明源于古代希腊
③日耳曼人建立法兰克王国
④《十二铜表法》是罗马法制建设的第一步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11.如表内容反映的是清朝重视(  )
时间 事件 作用
1684年 设置台湾府 巩固了东南海防
1727年 设置驻藏大臣 加强了对西藏管辖
乾隆时期 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稳定了西北部边疆地区
A. 加强边疆管理 B. 巩固皇权 C. 反抗侵略 D. 对外交流
12.19世纪以来,自由主义、民族主义和社会主义深刻影响着人类社会发展进程。标志着社会主义理论科学化、系统化的是(  )
A. 《人民宪章》 B. 《共产党宣言》
C. 《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D. 《论联合政府》
13.1971年10月25日,第26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以下是投票情况(部分)。这表明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的背景是(  )
大洲 投赞成票的国家 占赞成票总数比重
亚洲 缅甸等19个国家(其中二战后独立的国家12个) 68.42%
非洲 加纳等26个国家(其中二战后独立的国家24个)
拉丁美洲 智利等7个国家(其中二战后独立的国家2个)
A. 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 B. 中美关系正常化
C. 社会主义阵营力量的壮大 D. 万隆会议的召开
14.如图取材于某学生创作的关于俄国农奴制改革的漫画。对农奴获得“如此自由”理解正确的是(  )

A. 共同分享土地、权力和财富 B. 受到当时社会各阶层的反对
C. 是通过自下而上方式实现的 D. 仅仅指法律上获得人身自由
15.面对列强欺凌,无数中华儿女以浩然正气书写了气势磅礴的抗争史。下列属于近代以后中华儿女反抗列强的史实有(  )
①戚继光奋战倭寇
②郑成功鏖战荷军
③邓世昌激战黄海
④聂士成力战天津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16.“它以立法的形式固定了中国人民革命的成果和新中国成立五年来的新胜利,反映了中国广大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共同愿望”材料中的“它”是指。
A. 《临时约法》 B. 《中华民国宪法》
C. 《共同纲领》 D.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7.到1925年,苏联国民经济已基本得到恢复,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也有了初步好转,这主要得益于(  )
A. 十月革命的胜利 B. 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C. 农业集体化的实现 D. “斯大林模式”的形成
18.苏联经济学家格里高利 亚夫林斯基为戈尔巴乔夫制定了所谓500天计划,在尚未有完整的市场经济理论支持下,想利用短短500天将苏联原来的计划经济彻底转变为市场经济,结果是国内在价格固定的情况下生产者不愿意亏本出售商品,导致生产力下降,商品供应不足……1990年的劳动节,苏联领导人在人民的谩骂声中走下红场主席台。这段话从(  )角度阐述了苏联解体的原因。
A. 对内政策 B. 民族关系 C. 对外政策 D. 执政党建设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44分。
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康有为虚构出一个首倡“改制”的孔子,实际上是西方近代资产阶级的社会政治思想,把孔子改扮成变法改制的祖师,同时也把自己的维新变法主张说成是符合孔子道统的真谛。他打出孔子托古改制的旗号,就是要向人们证明,他的维新变法主张就是继承孔子的事业。
——冯小琴《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德先生”和“赛先生”成为那个时代的口头禅……旧道德、旧习俗、旧文学、旧的社会关系都受到贬义性的攻击,这次思想革命有时被描述为“中国的文艺复兴”。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1) 根据材料一,指出康有为虚构出一个首倡“改制”的孔子的目的。并结合所学,写出为实现该目的,康有为等人进行的探索运动。
(2) 根据材料二,简述“德先生”与“赛先生”的内涵,并结合所学分析这次思想革命的影响。
(3)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谈谈我们应该如何对待传统文化。
20.某位同学聚焦关键词“转型”,围绕世界历史开展了系列探究活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政治转型】
材料一:法国史学家托克维尔常常把法国与美国、英国的历史进行对比,特别指出:美国没有封建制度这个强大的敌人,英国贵族并未因革命丧失权力,他们与资产阶级实行联合统治。
一一张芝联《旧制度与大革命(序言)》
(1) 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法国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面对的“强大敌人”分别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谈一谈你对“英国贵族并未因革命丧失权力,他们与资产阶级实行联合统治”的理解。
【经济转型】
材料二:这是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重要转折。它是由技术革命引起的资本主义工业化的起点,是从工场手工业生产向以工厂制为基础的大机器工业生产的重大飞跃。它改变了整个社会的经济结构,开始摆脱长期以来的传统农业社会。
一一刘宗绪《世界近代史》
(2) 材料二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依据材料概括这一事件中生产方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转型趋势】
材料三:如图所示
(3) 材料三中“公司”的转型反映出世界经济怎样的发展趋势?结合所学知识谈一谈出现这一趋势的原因?
材料四如图所示
(4) 材料四中的两幅图片反映了清朝在加强对边疆和少数民族地区的管辖上采取的哪两种方式?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一谈你对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认识。
21.在历史的长河中,岁月如歌,见证时代变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代诗歌的成就尤为突出。唐代诗人之众和作品之多都超过了以往各代。仅《全唐诗》所录就有两千三百多人,近五万首诗。唐诗内容的广泛也是空前的。……它有丰富的社会生活内容,也有祖国壮丽的自然景色的画面。……在艺术上,唐诗也达到高度成熟的境地。除李白和杜甫两个伟大诗人外,其他如陈子昂、孟浩然、王维、高适、白居易、韩愈、李贺、杜牧、李商隐等人,也都各自具有独创的风格,在诗歌史上形成了百花争艳的繁荣局面,使我国文学里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传统得到了丰富和发展。
——摘编自游国恩等《中国文学史 二》
(1) 根据材料一,概括唐代诗歌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诗繁荣局面出现的原因。
材料二:法国革命及其后拿破仑所从事的战争加强了欧洲各地人民的民族认同感。在法国,建立在自由、平等、博爱基础上的共和国激发了民众的爱国主义情感,鼓舞人们振作起来抵抗外国军队对革命的破坏,保卫革命的成果。革命领导人将《马赛曲》定为国歌,激发人们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认同感。
——摘编自杰里 本特利、赫伯特 齐格勒《新全球史:文明的传承与交流》
《国际歌》是全世界无产阶级的战歌,展现了无产者的革命精神和英雄气概。《国际歌》也曾鼓舞中国人民不屈不挠地为建立新中国而斗争,很多革命者在英勇就义时唱这首歌。
——摘编自人教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第 22课
(2) 材料二中的两首歌都诞生于近代法国,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马赛曲》被定为法国国歌的原因。谈谈《国际歌》的诞生背景和产生的影响。
材料三:
歌曲名 诞生年代 歌词节选
《国民革命歌》 1926年 “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努力国民革命,努力国民革命,齐奋斗,齐奋斗。”
《义勇军进行曲》 1935年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每个人被迫着发出最后的吼声。”
《歌唱祖国》 1950年 “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胜利歌声多么响亮,歌唱我们亲爱的祖国,从今走向繁荣富强。”
《春天的故事》 1994年 “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聚起座座金山。”
(3) 从材料三中任选一首歌曲,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创作的时期和反映的时代特征。谈谈你对文艺创作和时代发展之间关系的理解。
1.【答案】B
2.【答案】A
3.【答案】B
4.【答案】C
5.【答案】D
6.【答案】D
7.【答案】C
8.【答案】A
9.【答案】C
10.【答案】B
11.【答案】A
12.【答案】B
13.【答案】A
14.【答案】D
15.【答案】D
16.【答案】D
17.【答案】B
18.【答案】A
19.【答案】【小题1】目的:向人们证明,他的维新变法主张就是继承孔子的事业。(进行维新变法,救亡图存)
探索运动:戊戌变法。(百日维新)
【小题2】内涵:民主、科学。
影响:它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为五四运动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看法带有一定的片面性,全盘否定传统文化,全盘肯定西方文化。(任答2点即可)
【小题3】如何对待: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批判继承,与时俱进等。(任答一点即可。)
20.【答案】【小题1】封建专制制度、英国的殖民统治。英国贵族和资产阶级革命联合领导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确立了资产阶级和贵族的联合统治
【小题2】第一次工业革命。从工场手工业生产转变为以工厂制为基础的大机器工业生产
【小题3】经济全球化。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世界局势趋于缓和,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各国把发展经济作为首要任务,国家之间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加强
【小题4】设立机构、册封。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是我国的一个鲜明特征,是先人们留给我们的丰厚遗产,也是我国发展的巨大优势;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是我国各民族在长期的交往、交流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优势,使中华民族成为具有强大包容性、凝聚力和创造力的伟大民族等
21.【答案】【小题1】特点:诗人和作品众多;内容广泛;艺术高度成熟;风格多样。原因:政治安定;经济繁荣;社会风气开放包容;对外交往频繁;科举制的完善
【小题2】《马赛曲》在革命期间激发了民众的爱国主义情感,鼓舞了人们振作起来保卫革命的成果。《国际歌》背景:巴黎公社的失败。影响:成为全世界无产阶级的战歌;鼓舞了中国无产阶级的革命
【小题3】《国民革命歌》:国民革命时期,国共第一次合作进行北伐战争;反映了当时革命热情高涨,反帝反封建的时代特征。《义勇军进行曲》:抗日战争时期;中华民族团结一致,抗日救亡的时代特征。《歌唱祖国》:新中国成立初期;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初期百废待兴,但又朝气蓬勃、催人奋进的时代特征。《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时期;反映了南方谈话后中国深化改革、加快发展的时代特征。理解:文艺创作应紧跟时代发展步伐;文艺作品是时代发展的产物;文艺作品应弘扬时代主旋律
第1页,共1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