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四单元《鸟鸣涧》同步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北师大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四单元《鸟鸣涧》同步练习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43.5KB
资源类型 素材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6-23 14:58:2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北师大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四单元《鸟鸣涧》同步练习
一、基础知识及运用
1、本诗作者 ,盛唐时代著名的诗人和画家,字 ,因官至尚书右丞,所以人称王右丞。王维是中国文学史上受佛学影响很深的大诗人,因其诗歌中多有禅宗意象,故后人将其和“诗仙”李白、“诗圣”杜甫并称为 。苏轼评其诗歌:“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答案:王维|摩诘|“诗佛”
解析:抓住题干中的提示信息,根据知识积累填答,注意“摩诘”两字不要写错。
点评:王维是唐诗著名的诗人,有关他的信息要清楚记忆。
2、王维的山水诗多以画入诗,这首诗描写了 、 、 、
等景物,通过衬托的手法,突出了山涧的
答案:桂花|春山|山鸟|春涧|清幽
解析:根据所学所记,回顾诗歌内容,抓住写景的句子,概括景物的要点,根据景物的特点来理解其衬托的作用。
点评:古诗中写景抒情大多运用了衬托的方法,学习时要注意体会。
3、这首诗写春山之 ,如写人觉察到 ,就是突出景物的这一特点。
答案:静|桂花的坠落
解析:根据所学所记,回顾诗歌内容,抓住写春山的句子,摘引其要点填答。
点评:古诗中写景抒情大多运用了衬托的方法,学习时要注意体会。
4、本诗运用了衬托的手法,用,这些 、 、 这些“动”景,衬托出春涧的幽静。
答案:花落|月出|鸟鸣
解析:根据所学所记,回顾诗歌内容,抓住题干中的“动景”这一提示信息,根据句子内容概括要点填答。
点评:古诗中写景抒情大多运用了衬托的方法,学习时要注意体会。
5、鸟鸣涧,涧是指 ,夹在两山间的流水。 这首诗描写的是春山 异常幽静的景象
答案:山涧|夜晚
解析:根据所学所记,回顾诗歌内容,直接解释“涧”的意思,根据诗人所描写的景物来概括其特点。
点评:学习古诗,对其中重点词要注意理解,尤其是注释中的字词要识记。
6、古诗中“以动衬静”来写景的不少,如
答案: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解析:抓住“以动写静”这一答点,根据背诵积累默写诗句,注意不要写错字。
点评:学习古诗,对其中重点词要注意理解,尤其是注释中的字词要识记。
7、“时鸣春涧中”一句中的“时”的用法是 ,它的意思是 。
答案:名词作状语|偶尔
解析:第一空从文言词语的词类活用方法来分析。“时”字根据诗的意境不能当“时常”讲,应该理解为“偶尔”。
点评:古诗中的字词也是文言,理解时要从文言的角度来分析。
8、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诗人用花落、山空、月出、鸟鸣这些动态的描写,来反衬出春山月夜阒无人声的幽寂。
B、第四句中诗人用“时”来修“鸣”,从听觉上给人动静的对比,起了更生动的烘托作用。
C、全诗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淡雅而意境幽远的春山月夜图,真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D、全诗语言清新自然,不堆砌典故,但却细致地表现出自然界光色和音响的变化。
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所记,回顾诗歌内容,抓住各项语句中要点,比较判断正误。A错,“山空”不是动态描写。
点评:此类选择判断题,要注意对句中的重要学习里要注意多阅读作品,归纳要点。
9、下列唐人诗句中没有运用动静相衬手法的一项是( )
A、桥响犬遥吠,庭空人散眠。(许浑《夜归丁卯桥村舍》)
B、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李白《秋浦歌》)
C、寒树鸟初动,霜桥人未行。(刘禹锡《途中早发》)
D、鹤鸣楚山静,露白秋江晓。(柳宗元《与崔策登西山》)
答案:B
解析:根据知识积累,联系诗歌内容。根据“动静相衬”的判断来分析诗句内容。 A“响”“ 吠”与“空”“眠”是动静相衬;C“鸟初动”与“人未行”是动静相衬;D“鸣”与“静”是动静相衬,而B中只有“动”没有“静”。答案为B。
点评:此类选择判断题,要注意对句中的重要学习里要注意多阅读作品,归纳要点。
三、问题理解
10、桂花花朵极小,“桂花落”声音极细微,诗人如何能感受到?
答案:是因为“人闲”,表现了诗人内心无比闲静,任何细微的变动都可觉察。
解析:根据所学所记,理解诗歌内容,从环境的“静”靠人的内心“静”才能体会这点来理解即可。
点评:理解此类问题,要注意诗中所写景物与诗人心境的关系。
11、怎样理解“月出惊山鸟”的现象?
答案:鸟儿们已习惯于山谷的静默,皎洁的月光洒下,使它们感受到新的刺激,从而受到惊动。这也是写静,静到稍微的变动也能觉察;也是侧面写出了月光的皎洁。
解析:根据所学所记,理解诗歌内容,从诗作以动写静的方法来理解,分析是什么让“鸟”受惊,自然可以了解作者是写“月明”。
点评:学习古诗,要对一些写作方法有所了解,学习时要善于理解分析。
12、花落、月出、鸟鸣,都是动态的景物,它们与“夜静春山空”的意境是否矛盾?
答案:不矛盾,以动衬静更显幽静。同时,这些动景使诗显得富有生机而不枯寂。
解析:根据所学所记,理解诗歌内容,从诗作以动写静的方法来理解,分析“动”与“静”的关系,理解诗歌的意境。
点评:学习古诗,要对一些写作方法有所了解,学习时要善于理解分析。
13、《鸟鸣涧》中的“人闲”与《记承天寺夜游》中的“闲人”有何不同?
答案:前者的“人闲”是诗人内心真正的闲静。后者的“闲”,有深层之意,仍有被贬为闲官的悲凉心境。
解析:根据所学所记,了解两作品内容,抓住作品中对景物的描写理解诗人的情感,分析“闲”在表现作者内心感受方面的不同。
点评:本题将两作品比较,分析同一字词的含义,有助于学生对作品内容的理解。
三、拓展阅读
14、阅读王湾的《次北固山下》。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次北固山下》中的千古名句是 ,它抒发了作者 的情怀。这首诗写的意境深婉,景情交融,主要选取的景物有 。
答案: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欢乐积极向上|青山、行舟、绿水、白帆、红日、和风、归雁。
(2)本诗的景物描写很精彩,达到了一字传神的水平,诗的颔联中的“阔”表现出一幅怎样的情景?
答案:“阔”表现长江水波激荡,春潮涌流,江水几与岸平,显得江面广阔浩渺。“阔”字既写出了江水之势,又写出春天已到,大地回春,冰雪消融,春意已浓的景象。
解析:第一题,根据知识积累直接判断名句,从诗中所写景物明朗的特点可以体会到诗人积极向上的情怀。根据诗中写景的内容概括景物要点。第二题,理解“潮平两岸阔”一句所表达的景象,结合“潮平”两字来理解“阔”字所表现的江面广大以及春天景色的特点。
点评:古诗很讲究“炼字”,所谓“炼字”,指某一字在写景表意上有独特的效果,这类字一般是动词或形容词,往往用“以动写静”和“比喻拟人”等方法,来突出景物的奇特之处,表达作者情感。
15、阅读古诗,回答问题。
田 家
郑 獬
田家汩汩流水浑①,一树高花明远村。
云意不知残照②好,却将微雨送黄昏。
【注释】 ①浑:这里是满的意思。②残照:夕阳。
(1)前两句描绘了一幅流水汩汩、高花满树的景象,其中“__ __”字尽现田园清朗的意境。
答案:明
(2)云本无知,诗人却怨云“不知”。这看似无理的抱怨,蕴含着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蕴含着诗人对夕阳的喜爱(留恋、眷念)之情。
解析:第一题,这个字要从前两句中找。前两句写流水,侧重写其“浑”,即“满”;写高花侧重写其“明”,而这个“明”字写出了田园的清朗。第二题,作者埋怨云“不知”,这里的“不知”是不知“残照好”,表达了对夕阳的喜爱和留恋之情。
点评:古诗中有的关键字词有一定的表现力,学习时要善于结合诗歌内容来分析理解。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4 页 (共 4 页)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