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7课《月下独酌》同步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北师大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7课《月下独酌》同步练习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49.0KB
资源类型 素材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6-23 15:05: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北师大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7课《月下独酌》同步练习
一、基础知识及运用
1、《月下独酌》运用丰富的想象,描写诗人 的情景,抒发了诗人的 极度孤独之情,表现了诗人独自排遣寂寞 的个性。
答案:月下独酌|壮志难酬、宏图未展、无人可与之共语|狂放不羁
解析:第一空,根据诗的题目内容填答,第二三空抓住提示“狐独之情”“个生”,结合所学所记了解的诗歌写作背景来理解概括。
点评:理解古诗歌中诗人的情感,要注意结合诗人生活经历和写作背景来分析。
2、本诗体裁是 ,它与近体诗相对。每篇句数不限,以五言、七言较多,不求对仗,用韵较自由。
答案:古体诗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积累,抓住题干中的提示“它与近体诗相对”,即可判断为“古体诗”。
点评:学习古诗歌,对于古诗歌的体裁要有所了解。
3、诗人上场时,背景是 ,道具是 ,登场脚色只是他自己一个人,动作是,加上“ ”三个字,场面单调得很。于是诗人忽发奇想,把天边的 ,和月光下 ,拉了过来,连自己在内,化成了三个人,举杯共酌,冷清清的场面,就热闹起来了。
答案: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明月|自己的影子
解析:抓住题干中的信息提示,根据所学所记,回顾诗歌内容,找到有关读句,根据要点填答。
点评:此类题关键是要对诗歌内容要熟悉,把握要点,学习时要多阅读。
4、划分诗句“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的朗读节奏。
答案: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解析:了解诗句内容,分析诗句意义的层次,根据五言诗的格律特点来划分即可。
点评:学习诗歌要注意朗读,学习时要注意把握诗句的朗读节奏。
5、“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一句表达的突出感受是
答案:孤独
解析:了解诗句内容,根据“无相亲”一词即可体会到诗人的情感。
点评:学习诗歌要善于抓住关键字词体会诗人的情感。
6、“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使用的修辞手法是 。
答案:拟人
解析:诗人想象明月与自己一样在天上“徘徊”,自己的影子与自己一起真怕舞。所以是拟人。
点评:学习诗歌要注意其中的修辞手法,体会它的表达作用。
7、酒与月,是李白一生须臾不曾离开的最忠实的伴侣,无论他走到哪里,身处何方,总会留下有关美酒与明月的兴会淋漓之作,如“ ”。
答案:例:“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 ;“且就洞庭赊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解析:根据对李白诗歌的学习,写出一句写月的诗句即可,注意不要写错字。
点评:古诗歌中有很多写景的内容,要注意联想记忆。
二、问题理解
8、 分析“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一句中的想像内容,此时诗人的感情如何?
答案:诗人展开奇妙想象,邀来天上的明月、月光下自己的影子,助酒佐兴,把月亮河自己的影子当成朋友。这时此前孤寂冷清的场面变得。热闹、心情乐观,不再孤独。
解析:根据所学所记,了解本诗的内容,抓住诗中关键词语体会诗人情感的变化。
点评:本诗中诗人的情感是复杂的,学习时要注意根据内容仔细体会。
9、在体现诗人感受的诗句中,你觉得哪一句最动人?为什么?
答案: “举杯邀明月, 对影成三人”最动人,看似有“三人”,但却是月亮、自己和自己在月下的影子,把月亮和自己在月下的影子看作人、当作朋友,正是在现场上无人无友,更显其孤独悲凉。
解析:以本诗中最有名的诗句“举杯邀明月, 对影成三人”为例,从诗人所创造的意情来分析诗句的妙处。
点评:学习古诗,根据老师的讲解,要学会品析诗歌。
10、“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透露出诗人怎样的心态?
答案:诗人真能自得其乐,一方面是放达洒脱;另一方面是表面热闹的背后却是无比的孤独凄凉。
解析:根据所学所记,了解全诗的内容,从“徘徊”“零乱”两词来体会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凄凉。
点评:学习古诗,要关于抓住关键字词来体会诗人的情感。
11、“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怎样理解?
答案:既然世间不能找到摆脱了利害关系的友谊,只能和月亮相约,在天上相会,永远结下无世俗之情的情谊。表现出李白的出世思想和对社会上庸俗关系的否定。
解析:根据所学所记,了解全诗的内容,首先根据注释内容和文言学习积累了解诗句中每个字司的含义,再根据诗歌的内容体会诗句所表达的诗人的情感。
点评:学习古诗,理解内容,对一些字词的含义要准确把握。
12、诗人为什么与明月、影子这些无情之物相约?
答案:诗人不愿与污浊的社会同流合污,因此才感到孤独,才与明月、影子为友。既然世间不能找到摆脱了利害关系的友谊,只能和月亮相约,在天上相会,永远结下无世俗。
解析:本题的解答,要结合诗人的生活经历,了解诗的性格,然后再结合诗歌的内容体会与思想情感。
点评:学习古诗,理解诗人的思想情感,有时要结合对诗人生活经历的了解来分析。
13、这首诗是如何运用衬托手法的?
答案:以乐衬哀 以闹衬寂。整首诗从表面看来,诗人真能自得其乐,可是背面却有无限的凄凉。
解析:抓住题干中的答点提示“衬托”,根据所学所记,回顾诗歌内容,了解诗可描写“乐景”,而表达的却是诗人的孤独之情,从景与情的关系方面来分析衬托的方法。
点评:衬托,是古诗中常用的方法,学习时要注意体会理解。
三、拓展阅读
14、阅读下面一首诗。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1)诗的尾联“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意思是说,看着人家垂钓,自己只能白白地产生羡鱼之情了。这里隐喻自己 ,言外之意是 。
答案:想做官而没有途径 希望张丞相能助一臂之力
(2)“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二句,笔力千钧,备受后人赞赏。请作简要赏析。(3分)
答案:云梦大泽水气蒸腾,洞庭湖的波涛摇撼着岳阳城,运用对偶,表现了洞庭湖的壮观景象和雄伟气势。
解析:第一题,做此类题目,考生要抓住重点诗句,找出关键词语,领会其中意思,然后归纳出作者要表明的态度和思想感情。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可以看出,“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隐喻自己想做官而没有途径,言外之意是希望张丞相能助一臂之力。第二题,“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二句,笔力千钧,备受后人赞赏,赏析该句首先要解释一下该句的意思,然后回答运用了什么手法,写出了什么内容,表现了什么思想感情。
点评:对于诗歌鉴赏,首先是要掌握一定的鉴赏知识、专业术语,如表达技巧:象征、烘托、寓情于事、托物言志等等,然后才能准确把握鉴赏。
15、阅读古诗《渡荆门送别》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此诗是诗人出蜀至荆门时所作,首联 ,颔联、颈联写景,尾联抒情,含蓄地抒发了 之情。(2分)
答案:叙事,思乡。
(2)古人用语往往一字传神。“山随平野尽”句中哪个字用得好 试作简要赏析。
答案:“随”,字用得好,一个“随”字,化静为动.将群山与平野的位置逐渐变化、推移.真切地表现出来,给人以空间感和流动感。
考点:鉴赏诗歌的语言。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解析:第一题,诗歌一般是叙事写景,抒情相结合。首联“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明显是叙事。尾联“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中的“怜”“故乡水”,可以看出来抒发了思乡之情。第二题,要求学生仔细阅读诗歌,从参照物的角度分析“山随平野尽”的“随”字。
点评:对于诗歌鉴赏,首先是要掌握一定的鉴赏知识、专业术语,如表达技巧:象征、烘托、寓情于事、托物言志等等,然后才能准确把握鉴赏。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4 页 (共 4 页)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