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9课《一个人需要多少土地》同步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北师大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9课《一个人需要多少土地》同步练习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58.5KB
资源类型 素材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6-22 13:24:0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北师大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9课《一个人需要多少土地》同步练习
一、基础知识及运用
1、本文作者是 ,19世纪 国最伟大的作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 》《 》《 》等。
答案:列夫·托尔斯泰|俄|安娜·卡列尼娜|战争与和平|复活
解析:根据所学所记,了解课文注释内容,结合知识积累,直接填答即可。
点评:托尔斯泰是世界著名文学家,有关他的知识信息要明确记忆。
2、给加点的字词注音。
积攒 铁锨 贫瘠
广袤 罂粟 咫尺
答案:zǎn|xiān|jí|mào|yīng|zhǐ
解析:根据所学所记,了解课文注释内容,结合词语的意义,分析字形,判断字音,注意辨析易错的字音,如“攒”是多音字,声母是z不是c;“锨”的前鼻韵母;“瘠”读第二声,不是第一声;“袤”不读“柔”音;“罂”是后鼻韵母;“咫”声母是zh不是z。
点评:掌握常用字字音是语文学习的基本,学习时要注意识记积累。
3、解释下列词语
集思广益:
辗转反侧:
熠熠发光:
答案:指集中群众的智慧,广泛吸收有益的意见。|形容心里有所思念或心事重重。|闪烁的样子,形容闪光发亮。 ( javascript:void(0);" \o "添加到单词本 )
解析:根据对词语的掌握直接解释即可,注意四字短语,要解释清楚其中的关键字义。
点评:掌握常用词词义是语文学习的基本,学习时要注意识记积累。
4、给下面划线的字注音,改正句中的错别字。
他时而激情满怀,时而义愤填膺;有时热烈激动,有时雄辨过人。
①膺 ② 改为
答案:yīng |辨|辩
解析:注意“膺”韵母为后鼻音。可分析字义来辨别字形,“辨”是区分的意思,所以字形的中间是一点一撇,“辩”与“论说”有关,所以中间是“言”。
点评:本题不难,学生学过的课文,比较熟悉。阅读文章,首先要扫除文字障碍,读准认准文字,养成及时查对的好习惯。
5、月色便méng 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 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
答案:朦|yuè
解析:读准拼音,结构语境来判断。形容色光,所以是“月”字旁的“朦”,“跃”是跳起奔跑的意思。
点评:本题不难,学生要判断的字词很少,且有语境参照。本题将汉字拼音与字形的知识放在阅读段中考查,这种形式很好,给学生提供语境,方便学生思考解答,且让学生了解字词具体的运用。
6、课文叙述了一个人 的故事,表现出作者对 的批判。
答案:为拥有更多土地而累死|贪得无厌
解析:根据所学所记,回顾全文的故事情节,概括“诚实人”的主要活动填写第一空,根据全文故事情节体会作者写作意图,填写第二空。
点评:本题是概括性问题,了解故事内容,即可解答。学习时要善于概括文章内容,多加练习。
7、帕霍姆死亡的表面原因: ,深层原因: ,给我们的启示: 。
答案:疲劳而死|膨胀的贪欲|启示:超出我们能力的追求不能在多大程度上给我们带来幸福感。
解析:根据所学所记,回顾全文的故事情节,找到题干中提示的有关情节,分析人物形象,分析前两空的问题。概括故事情节来体会作者写作的用意,从文章所反映的中心问题“贪欲”来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解答第三空的问题。
点评:阅读小说,一要了解情节的内容,二要善于通过情节和人物的形象来作品的思想意义。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8、主人公作为 的象征,以死亡换取“ ”,已无意义;家人继承其土地遗产,象征 。
答案:人类|获得|一代又一代的奋斗历程
解析:根据所学所记,了解小说的情节,体会作者写作的用意,理解作者以某一人物来象征人类以及所表达的思想意义。
点评:本题问题较为深刻,学生不太容易理解,解答有难度。学习时要多阅读作品,仔细体会文意,思考问题。
9、下列加点字注音和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咂(zhā):用唇吸;呷。
B.棘(jí):泛指有刺的草木。
C.灼(zhuó):烧;烤。
D.袤(mào):纵长或南北距离的长度(与“广”相对)
答案:A
解析:仔细阅读各项内容,注意拼音和字形的易错点,判断正误。A“咂”字声母为平舌音,不是卷舌间。
点评:把握常用字词的读音和含义是语文学习的基本要求,学习时要注意分辨识记。
10、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气冲牛斗( dǒu) 玉簪花(zān) 云鬓( bìng) 鸡毛掸子( dǎn)
B.骊歌(lì) 嫉妒(jídù) 金柝 (tuò) 胡骑(qí)
C.收敛( liǎn ) 泯然( mǐng) 体魄( pò) 嗥叫(hǎo)
D.惩罚 (chéng ) 皂荚(jiá) 炽痛(chì) 镐头(gǎo)
答案: D
解析:用反选排除法,A项中“斗“读dǒu,“牛斗”是牵牛星和北斗星;B项中“骊”读lí,告别;C项中“嗥”读háo,吼叫。答案为D。
点评:本题有难度,判断点比较多,容易出错。读好字音,关键在平时,平时读书要用普通话,对难读字,要随时查对,加强记忆,注意积累。
11、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耕耘 肥沃 破晓 集思广益
B.报酬 贫瘠 罂粟 辗转反侧
C.债务 即然 燥热 与众不同
D.帐篷 马驹 铁锨 咫尺之遥
答案:C
解析:仔细阅读各项内容,根据词义分析字形,注意音形相近的易错字,判断正误。C项中“即”为“既”。
点评:错别字,主要是因音同或形似而错,掌握这个易错点,仔细辨析各项中汉字,根据汉字的特点,结合词义字义辨析判断。对于选择判断题,用反选排除法,有错就排除。
12、下列各句中的关联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只有我们拥有了属于自己的土地,情况就大不相同了。
B.如果没有自己的土地,生活根本无从谈起。
C.既然现在走起路来非常轻松,他便加快了步伐。
D.尽管害怕死亡,他还是没有停住脚步。
答案:A
解析:仔细阅读各项内容,了解各句两分句间的关系,判断关联词的正误。A“只有”与“才”搭配,不与“就”搭配。
点评:关联词语能协助句子表达意义,使句意表达更严谨,学习时要注意掌握关联词的使用。
13、结合语境,解释句中字词有错误的是( )
A、这是荒园,人迹罕至,所以不相宜,只好来捕鸟。 罕:稀少。
B、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宾客:以宾客之礼相待。 C、他时而激情满怀,时而义愤填膺;有时热烈激动,有时雄辩过人。膺:指胸膛。
D、我相信我这一生是不会有冻饿之虞的,因为我老早就考虑到怎样预防意外的事故。虞:料想;猜度。
答案: D
解析:D句中“虞”为“担忧”的意思的。可根据句意理解判断字词意义。判断后把该“意义”放在句子中检测一下是否影响句子表达的原意就可以了。
点评:本题不难,句意明确,词意表达清楚。判断语句中实词使用是否得当,先要分析词本身的意思,还看符合不符合语境,判断关联词的使用,要分析句子之间的关系。
14、不是句中加点词语近义词的是( )
A、然而同窗们到园里的太多,太久,可就不行了。 同窗:同学
B、女佣略一踌躇后,走上前去引起他的注意,可是他的表情是不耐烦的。踌躇:彷徨
C、老斑羚凭着娴熟的跳跃技巧,在半大斑羚从最高点往下降落的瞬间,身体出现在半大斑羚的蹄下。娴熟:熟练
D、它们的欲望既平凡又简单,而且有足够的生活资源让它们无需互相妒忌。妒忌:嫉妒
答案: B
解析:B句中“踌躇”的意思是“犹豫”,指的是考虑问题的举旗不定的“思维”,而“彷徨”指精神思想状态的“迷茫”“没有着落”。所以两词不是互为近义词。
点评:本题不难,词义和句意比较清楚,易于理解。判断一个句子中用某一个词,首先要了解句子的意思,再要了解词的含义。解答此类题,要运用排除法,有条理地分析。
15、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
A.我家的相册里,有几张罕见的照片,在它们的背后藏着一些妇孺皆知的故事。
B.一个同学一下课就追问老师的问题,同学们在一旁议论,有的说是勤学好问,有的说是不耻下问。
C. 7.1级强震让玉树县结古镇成为重灾区,那里到处都是倒塌的房屋,少数站立的楼房也都有明显的裂横,所见一片狼藉,让初到当地的专家叹为观止。
D.看到电影《可可西里》中藏羚羊被盗猎分子枪杀而横尸荒野的惨状,我们无不感到义愤填膺。
答案: D
解析:用反选排除法,A句中“妇孺皆知”是指大众都知识,不符合“我们照片藏着”的语境;B句中“不耻下句”是学识地位高的人学识地位低的人请教,不符合学生问老师这个语境;C句中“叹为观止”是形容所见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不形容废墟。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不难,ABC三句成语正确的使用容易判断,用排除法可选出D。成语是汉语言的精华,平时学习要好好掌握,阅读文章多记忆成语,尤其是课文注释中提到的成语,要辨识成语的意义、写法、适用对象、情感色彩,注重积累,写作时多多使用成语。
16、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能否规范熟练地书写汉字,是《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生汉字书写的基本要求。
B.矗立在鲁迅纪念馆前的雕像是由热爱鲁迅的人士集资铸成并提出倡议的。
C.通过持续摄入含有1073R-1乳酸菌的酸奶饮料,学生患流感的几率会有效降低。
D.为防止不再发生类似的教学楼房倒塌事故,教育局采取了很多安全措施。
答案: C
解析:用反选排除法,A项前后矛盾,将“能否”去掉;B项语序混乱,将“集资铸成”与“提出倡议”调换位置;D项搭配不当,将“不”去掉。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不难,皆是常见的病句类型,易于判断。句子的正确使用,是表达理解的需要,写好句子是语文能力的基础。判断病句,要有一定的步骤,先理清主干(主谓宾)看搭配是否有问题,成份是残缺,再看关键的词语是否存在用词不当、语序不当、语义重复或矛盾等问题。
二、问答理解
17、指出下列语句使用的描写方法。
①“尽管我们从小就在土地上耕耘,但我们农民到头来仍将一无所有。只要我们拥有了属于自己的土地,情况就大不相同了。”他经常想。_____________
②“瞧,”帕霍姆对妻子说,“别人正在买土地,我们也应该买上50公顷左右的地。如果没有自己的土地,生活根本无从谈起。”___________
③帕霍姆拿出钱放在帽子上,脱下大衣,只穿一件外套。他勒了勒腰带,把一袋面包放进怀中,在腰间挂上一个水袋,向上拉了拉皮靴筒口,然后从仆人手中拿过铁锨,准备出发。_______
④由于干渴,他的双唇都干裂了。他的胸部急促地起伏着,就像铁匠的风箱,心跳如同铁匠手中的锤子,不停地抬起又落下。_____________
答案:心理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肖像描写
写及作用
解析:首先要了解人物描写的四种方法,再根据各句内容一一判断即可。
点评:本题不难,各句的人物描写方法比较明确,直接根据句子内容即可判断。
18、品味语言的表达效果。
帕霍姆拿出钱放在帽子上,脱下大衣,只穿一件外套。他勒了勒腰带,把一袋面包放进怀中,在腰间挂上一个水袋,向上拉了拉皮靴筒口,然后从仆人手中拿过铁锨,准备出发。他考虑了一下应该走哪条路——哪个方向都充满了诱惑。
答案:“放”“脱”“勒了勒”“放”“挂”“拉了拉”“拿”,一串动作一气呵成,写出了帕霍姆准备的充分和势在必得的自信;“诱惑”,表现了一个贪婪者处处都想占有,企图拥有全部土地,以至手脚、眼睛不够用,竟一时拿不定主意的心态;同时,也表现了巴什基尔人奇特“优厚”的卖地规则。
解析:根据所学所记,了解有关情节,抓住题干中提示的人物动作描写,体会人物形象,分析其心理活动解答问题。
点评:叙事作品的阅读,要注意根据人物的描写来分析人物心理活动,体会作品塑造人物形象的意义。
19、请说说以下哪个标题好。
A.帕霍姆需要多少土地 B.一个人需要多少土地
答案:A答案中的帕霍姆只是文中具体的一个人,若以此为题,则他的故事只是他自己的故事,无法在读者心中引发起属于自己的思考与感触;而B答案中的一个人既包括了帕霍姆这样一个人,又包括我们读者,——在称呼上更具情感意味;这样在阅读之后,我们将会通过帕霍姆的故事引发共鸣,从而深切地思索个人的生命意义与追求。只有这样,文章才更富有启人深思的力量。
解析:根据所学所记,了解有关情节,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分析作品表达的主要思想,从“一个人”与具体人“帕霍姆”在表达作品主题思想上的不同来解答问题。
点评:作品的标题是很重要的,它往往是作品思想的浓缩,学习时要好好体会作品标题的含义或作用。
20、你有没有想到主人公帕霍姆最后的结局?这样的结局你认为是不是最好的?为什么要特地点名“六英尺”?
答案:结局出人意料,却又合乎情理。因为他想追求最大值(得到了),结果超越了身体极限(人死了)。这样的结局当然是最好的,因为它把许多相反的东西、尖锐的矛盾集中到了一起,引起读者更多的思考。如果换成算计得恰好,即获得了可能限度内的最多土地,人又完好无损的喜剧结果,或者眼看无望,干脆放弃,至多就损失一千卢布的结局,则寓意、主题就很欠缺。“六英尺”之地成了帕霍姆最后的归宿,与他的无限的贪欲形成巨大的反差,对人物贪欲的讽刺效果达到了极点。
解析:首先根据所学所记,了解主人公帕霍姆最后的结局有关情节,分析主人公结局真正的原因,评价作者设计这样结局的作用。
点评:阅读小说,要善于赏析小说中精彩的细节内容。
21、开头部分帕霍姆两次买地的故事,有没有必要写?为什么?
答案:有必要。因为前两次买地为最后一次得到土地却丧了命做铺垫。帕霍姆过分的贪心是逐步发展来的,也是前面过于顺利造成的。第一次买地是为了摆脱贫困,但进展顺利造成了他后面欲望膨胀的基础。第二次自称是为了不受穷,其实至少应是为了日子越过越好,结果更为顺利,生活强了十倍,这就大大激发了他的欲望,这才有后面买大批土地的决定和表现出的过分贪心。这样的情节才使故事不显得生硬和突然。直接从巴什基尔人的买地游戏说起,虽一样可以揭示主题、寓意,但可能较为离奇,教化味较重,而采用民间寓言故事或传统小说的叙事风格,生活味较浓,且娓娓道来,似拉家常,效果当然好。
解析:首先根据所学所记,了解主人公帕霍姆两次买地有关情节,从主人公“贪心”这一点来分析其欲望膨胀的原因,说明其使故事情节生动、丰富人物形象和揭示作品主题的作用。
点评:阅读小说,要概括小说的情节内容来思想其主要的思想。
22、帕霍姆原本是一个贫苦农民,而不是富翁,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
答案:贪欲,并不仅仅存在于富人心中,同样存在于穷苦人心中,这是人类在心理上的共同弱点。
解析:抓住小说所反映的中心问题“贪欲”,来分析说明作者旨在说明“贪欲”是人类共同的弱点,不管贫人和富人。
点评:此类问题的解答,一般要结合小说表达的主题思想来分析。
23、本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答案:既获得最大值又安全无损,人类很难把握好这样的两难矛盾。告诫人们不要过分贪心、过度追求。
解析:根据所学所记,了解小说的内容,从主人公的形象特点和其经历中来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抓住“贪欲”这一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概括作品的主题。
点评:对小说主题的理解,要根据情节内容结合人物形象上来分析。
三、课内阅读
24、阅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
尽管害怕死亡,他还是没有停住脚步。“我已经跑了这么远一段路,如果再停下来,他们会说我是个傻瓜的。”他心里想。于是他继续跑下去。离山丘越来越近,而且已经听到巴什基尔人的喊叫声。这喊声更灼疼了他的心。他拿出最后的力气向前跑去。太阳离地平线不远了。烟雾中的太阳看上去大大的,红红的。残阳如血,太阳眼看就要落山了,他离目标仅有咫尺之遥了。帕霍姆已经能够看到山丘上的人们正在向他招手,敦促他加快速度。帕霍姆鼓起最后一点力气,向前疾跑。他弯着腰,以免向后倒去。就在他到达山顶的一刹那,天空突然一下黑了下来。他又抬头看了看天空——太阳已经落山了!他大喊一声:“我所有的努力都落空了。”他正准备停下脚步,却突然听到巴什基尔人仍在对着他呼喊。他这才意识到:尽管从他所处的低处看去太阳似乎已经落山,但是山丘上的人们还能看到太阳。他深深地吸了一口气,然后向山顶跑去。上面仍然很明亮。他来到山顶,看到了那顶帽子。在太阳落山之前,那位头领两手叉着腰,大笑起来。帕霍姆又一次想起了自己的梦想,他大喊一声,双腿一软,身体向前一扑,用手去拿帽子。
(1)从以上的文段中,你认为帕霍姆是一个怎样的人?
答案:执着、贪婪等,可以有不同的看法。
(2)本文细腻地表现了人物的内心世界,试就这一段简要分析人物内心的发展变化过程。
答案:内心世界波澜起伏:恐惧——焦急——失望——希望——梦想即将实现的惊喜。
解析:第一题,抓住文中作者对主人公的言行描写,结合人物最后的结局这一情节抓住其“贪欲”的特点分析其形象即可。第二题,根据题干中的要求“分析内心变化过程”,梳理情节,抓住文中对人物的心理描写,概括其各个情节点中人物心理特点来概括。
点评:分析人物形象,要从文中人物的言行描写和作者情感的倾向(观察有无评价语)来分析概括其身份、性格、思想品质的特点。
四、拓展阅读
25、阅读《家园落日》,回答问题。
很久以来,我都有种感觉:同是那个太阳,落日比朝阳更富爱心。
说不清楚这是因为什么,当然也可能是:眼睁睁看它又带走一份岁月,英雄终将迟暮的惺惺惜惺惺,想到死的同时就想到了爱。
……这么说着我想起已到过许多地方,见过各种落日。
戈壁落日很大,泛黄古旧,半透明,边缘清晰如纸剪。此时起了风。西北一有风则苍劲,芨芨草用力贴紧了地,细沙水汽一般游走,从太阳那边扑面而来,所以感到风因太阳而起;恍惚之间,太阳说没了就没了,一身鬼气。
云海落日则很飘忽柔曼,宛若一颗少女心。落呀落,落到深渊了吧,突然又在半空高悬,再突然又整个不见了,一夜之后从背后起来。它的颜色也是变化的——我甚至见过紫色的太阳。这时候连那太阳是否属实都没有把握。
平原落日总是一成不变地渐渐接近地平线,被模糊的土地浸润似的吞食。吞到一半,人没了耐心,扭头走开。再回头,什么都没啦,一粒种子种进了地里。
看大海落日是在美国。或许因为是别人的太阳,总感到它的生分不遂意:你无论如何也看不到太阳是怎样浸进海水的,隔得还有一巴掌高吧,突然就粘在了一起——趁你眨眼的时候。这时美国朋友便骄傲地说,看,一颗水球在辉煌地接纳火球了。我说唔,唔唔。
说到底,我看得最多的,还是浅缓起伏的田野之上的落日。一说起它想到庄稼和家园的落日,普通得就像一个人。
在我居住的中国川东,就是这种太阳。
我常常单骑出行,驻足国道,倚车贪看丘陵落日。
那地势的曲线是多层的,颜色也一一过渡,从青翠到浓绿,从浓绿到黛青,而最近夕阳之处一派乳白,那是盆地特有的雾霭。
似乎一下子静了一阵,太阳就这样下来了:红得很温和,柔软得像泡过水。有时候有如带的云霞绕在它的腰际。有时候是罗伞般的黄桷树成了它的托盘。
农舍顶上如缕的炊烟飘进去了,化掉了;竹林在风中摇曳,有时也摇进去了。
当路人不顾这一切时,我很焦急,很想说,喂,看哪!
两只小狗在落日里追逐;老牛在落日里舐犊……有一天一个老农夹在两匹马之间,在光滑的山脊里走进了太阳。马驮着驮子。老农因为老了,上坡时抓着前面的马尾巴。后面的马看见了,就将自己的尾巴不停地摇着。
我不禁热泪出眶,一种无法描述的爱浸透全身。
这个迟暮的老农!他随心所欲的自在旷达让我羞愧……我突然想到就人生而言,迟暮只有一瞬,长的只是对迟暮的忧虑而已。
这个起伏田野的落日啊……我曾经反复思索这种落日为什么特别丰富——曲线 层次 人物活动 抑或角度的众多
最终承认:仅仅因为它是家园落日。
家园!这个毫无新意的单纯的话题!
家园的感觉何以如此说不清 譬如在我生长的重庆——我心知凡是它能给予我的,其他地方也能给予,然而一切的给予,又代替不了家园。
关于这个,一切的学术解释都是肤浅,似是而非的。只能说:家园就是家园。
而人在家园看落日,万种感觉也许变幻不定,有一种感觉却生死如一:
那才是我的太阳啊!
(略有删改)
(1)本文以什么为线索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答案:本文以“落日”为线索,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眷恋和热爱。
(2)文章写了几种情况下的落日 请简要概括各自的特点。
答案:文章写了五种情况下的落日,各自的特点是:①戈壁落日,一身鬼气;②云海落日,飘忽柔曼;③平原落日,一成不变,④大海落日,生分不遂意;⑤家园(田野、丘陵)落日,亲切温暖(温和、柔软)。
解析:第一题,根据标题结合全文内容即可了解“落日”是本文的线索。抓住“家园”一词从作者所描写的景象内容即可体会到其对家乡眷恋与热爱的情感。第二题,根据所学所记,梳理文章内容,从作者每次所写落日的文字时抓住关键词语理解概括。
点评:阅读文学作品,要注意把握文章的线索,了解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9 页 (共 9 页)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