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陕西省咸阳市永寿县中考一模语文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基础知识综合
下面是活动一的开场白,请解决其中的语言文字问题。
科技是灵动的画笔,绘就未来的奇妙盛景,从量子世界的微观探索,到人工智能的篷勃发展;人文是深沉的底色,承载着千年的智慧与情感,在古老典籍与艺术创作中熠熠生辉。当科技的理性与人文的感性相拥,冰冷的数据便流淌出温暖诗意,创新也被赋予了人文关怀,它们镌手共进,照亮人类前行的漫漫征途。
1.请确认开场白中加点字的读音。
(1)承载(A.zǎi B.zài) (2)流淌(A.tāng B.tǎng)
2.校对开场白时发现其中有错别字,请改正。
(1)篷勃 (2)镌手
下面是活动三的一段介绍性文字,请修改完善。
①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②教育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______________,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______________,人才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______________。③就三者关系而言,教育培养人才,人才推动科技创新,科技创新反过来又促进教育发展,三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④我们应准确把握教育、科技、人才,畅通教育、科技、人才三者之间的良性循环。
3.讨论文稿时,有人想删掉第①句中的限定性词语“中国式”。请结合语段内容,给他说说这个定语不能删除的理由。
4.原稿第②句中有三个语句排序混乱,请将它们按正确的次序填写在横线处。(只填序号)
A.重要基础 B.第一资源 C.核心要素
5.讨论文稿时,发现第④句存在语病,请将修改意见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二、名句名篇默写
6.下面是活动二的解说部分,请补充完成。
五千年历史长河波澜壮阔,文史辉煌,无数诗文中留存了英雄的风采。(1)花木兰“ , ”(《木兰诗》),不远万里奔赴战场,翻越重重山峰,巾帼不让须眉;(2)文天祥“ ? ”(《过零丁洋》),不怕一死,但求青史留名;(3)诸葛亮“ , ”(《出师表》),在蜀汉面临困境时挺身而出,担当使命;(4)杜甫“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但愿苍生俱饱暖,舍己为人、悲悯苍生。(5)这些英雄令人敬仰,作为青少年的我们,要努力追寻英雄的脚步,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 ”(毛泽东《纪念白求恩》)。
三、名著阅读
7.下面是活动四的现场,请按要求完成任务。
本次活动计划将名著片段以课本剧的形式搬上舞台。你是此次活动的导演,为了让演员更好地完成演出任务,你决定以戏剧冲突为切入点,帮助演员深入理解作品。请你结合链接材料,从下面的情节中任选一项,找出情节中包含的戏剧冲突,并说一说借助这一冲突,塑造了怎样的人物形象。
A.智取生辰纲——《水浒传》
B.三借芭蕉扇——《西游记》
C.保尔筑路——《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链接材料: 戏剧冲突指的是剧本中人物之间、人物内心以及人物与环境之间的矛盾和冲突。戏剧冲突能够推动情节发展和塑造人物形象。
四、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①3月28日,教育部召开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2025年部署会,正式发布上线国家智慧教育平台2.0智能版。
②完成首批智能化功能开发,上线白泽智慧学伴、AI智能搜索、AI视频总结和AI视频导航四大智能应用。
③白泽智慧学伴,个性化学习好助手。能够帮助学习者快速把握课程精髓,针对性地解决学习中的疑问,并根据个人学习进度和兴趣推荐合适的课程,提升学习效率和质量。
④AI智能搜索,精准感知用户意图。准确理解学习者的提问,在全平台范围内进行智能搜索,极大地节省了学习者寻找信息的时间,提高信息检索的准确性和效率。
⑤AI视频总结,章节核心知识提取器。通过智能语音识别服务提炼课程视频的核心内容,结合自然语言处理技术自动生成带时间戳的文字摘要,帮助用户快速定位重点章节,实现非线性学习路径的精准跳转。
⑥AI视频导航,高效学习伴侣。对课程内容根据知识点进行分段并提供视频切片,使学习更加灵活和高效。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安排和学习需求,直接跳转到感兴趣的知识点,提升学习效率和便捷性。
(摘编自《国家智慧教育平台2.0智能版上线》,2025.3.31“央视新闻”)
【材料二】
①近日,北京市教委计划从2025年秋季学期开始,在全市中小学开设人工智能通识课程。这一做法意味着将人工智能教育从零散的课外活动升级为系统化的课程体系,引发了广泛关注。
②在教学方式上,传统的教学方式往往侧重于知识的传授和记忆,存在很大的局限性。AI通识课程可以带来教学方式的深刻转变,更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同时,融入学科大单元与项目式课堂教学,探索AI赋能的新型“双师课堂”组织实施模式。具体而言,可以将AI技术融入学生评价、分层教学、作文批改、体质测试等具体场景,构建新型“师—生—机”关系,以“智能助教”实现精准教学。中小学可将人工智能教育纳入课后服务和研学实践,让算法原理不再是抽象公式。教育部门则要及时征集发布AI通识教育典型案例,不断总结经验。
(摘编自《普及AI通识课程加快教育变革》,2025.3.14《中国教育报》)
【材料三】
①AI技术的使用将使大规模因材施教得以实现,并为学生的学习方式等提供了更多选择,更能促进个性化学习的实现。不过,AI给基础教育带来的挑战也不容忽视。
②在日常教学和调研中,全国人大代表、广西壮族自治区崇左市高级中学副校长黄花春发现,部分学生在学习中过度依赖人工智能的现象令人担忧:有学生上交的作文满是“AI味”,网络用语泛滥,毫无个人特色,写作内容也与现实生活严重脱节,这背后是学生对知识理解和实践体验的缺失。
③“在大智能时代,尤其对于语言学科,有些学生觉得不需要背诵,一查便知答案。”黄花春认为:“这种观念不仅阻碍知识积累,更影响思维能力发展。人工智能提供的海量信息,只有经过学生理解、内化,才能融入其知识和认知体系。”
④挑战不仅仅表现在日常的教学中。全国人大代表、浙江省宁波市镇海中学党委书记张咏梅说,“最大挑战”在于教育理念如何转变。
⑤“即将到来的‘大智能时代’,恐怕已经不仅是学生比拼‘记忆力’和‘运算力’的时代了。”张咏梅说,毕竟在这些方面,人工智能比人类做得更好。因此,基础教育一定要打好学生的素养基础,尤其要塑造学生的“健全人格”,不能把学习知识作为“唯一任务”。同时还要更加强调科学教育,追求教育的前瞻性。
(摘编自《代表委员热议:基础教育遭遇AI是机遇还是挑战》,2025.3.11《中国青年报》)
【材料四】
①在人工智能飞速迭代的今天,一种观点在一些学生和家长心中悄然滋生:既然AI能妙笔生花,高效处理文档写作、资料梳理与内容提炼等任务,语文教育似乎不再像以往那么重要,至少不必再倾注太多心力。果真如此吗?
②没错,AI确实展现出令人惊叹的能力。它能在短时间内生成文辞优美的文章,快速整合海量资料,给人们工作和生活的多个场景带来便利。但如果据此就断言语文教育不再重要,实则是对语文教育的严重误解。语文教育远不单是教会学生遣词造句、写作阅读,它更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是塑造人格、培育思维的关键途径。
③人工智能的兴起,确实为语文教育带来了挑战,但也带来了改变的契机和条件。我们应理性看待AI与语文教育的关系,充分发挥AI的技术优势,为语文教育注入新活力。最直接也最显现的一点,是推动教学方式与时俱进。借助AI技术,我们可以为学生创造更加丰富多样的学习环境。
(摘编自《人工智能时代,语文教育的变与不变》,2025.3.28《光明日报》)
8.国家智慧教育平台2.0智能版四大智能应用分别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材料一】简要概括。
9.AI技术给基础教育带来了哪些挑战?请结合【材料三】加以概括。
10.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3月28日,国家智慧教育平台2.0智能版完成首批智能化功能开发,正式发布上线,同时上线四大智能应用。
B.在教学方式上,传统的教学方式往往侧重于知识的传授和记忆,AI通识课程更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
C.AI技术的使用能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方式,能促进个性化学习的实现,但给基础教育带来的挑战也不容忽视。
D.如今AI能妙笔生花,高效处理文档写作、资料梳理与内容提炼等任务,我们不必对语文教育倾注太多心力。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布谷,布谷
王同富
①大洋河入海口的芦苇荡里,侦察员马杰隐蔽了许久——他在等待大海涨潮,盼着太阳落山,渴望神秘的交通员出现。
②前一天傍晚,马杰从旅大地区由我党地下交通员掩护,连夜赶往安东地界。今晨天刚蒙蒙亮时,他便潜伏于此。
③“布谷鸟叫声”“一束菊花”“红头绳”,马杰寻思着与交通员接头的暗号。大洋河退了潮,成群的鸟落至河道滩涂,又绕着芦苇荡低空盘旋。
④马杰16岁时加入革命队伍,后随部队撤回关内成了侦察兵。这次他受组织派遣渡过渤海湾,进入刚由苏军接管的旅大执行任务。
⑤9月的安东,阳光依旧火辣。夕阳燃烧时,马杰眺望那弯曲的河道,有只舢板自大湾子上游顺河道缓缓驰来,上面放着一束菊花。
⑥“布谷,布谷!”马杰发出布谷鸟的叫声,捆了捆绑在腰间的渔篓。听到约定暗号,摇橹的姑娘停下手,高举起一束菊花。暗号对了一半,马杰心里亮堂起来,扶着渔篓从芦苇荡钻出。
⑦“姑娘,可以搭船吗?”
⑧“可以!”姑娘扬起一张清秀的脸,随手把长辫子甩到脑后,发梢一根红头绳格外醒目。
⑨马杰乐了,双腿一跃跳上舢板。
⑩“先生,你去往何方?”姑娘问道。
马杰没有吱声,却接过姑娘手中的橹摇了起来。
“安东的菊花开了。”马杰瞅了一眼菊花,轻声感叹。
“侦察员同志,可把你盼来了”交通员热情地说道,“听口音,你是安东人?情况紧急,否则应当请你吃顿家乡的炒叉子。”
“一切等到安东解放再说吧。现在十万火急,此次我们要把党中央的指示,于明天黎明前转到中共南满省委。”马杰道明任务,并拍了拍腰间的渔篓,接着摇起了橹。
舢板从大洋河驶入大海。
“我的任务,是与你假扮成一对夫妻。咱们沿海岸线一路向东,在鸭绿江入海口大东沟靠岸,中共南满省委会派人接应。”交通员说。
“这一路,青泥洼、南关岭、金州城等都有国民党特务埋伏,不知安东这边怎样?”马杰边摇橹边问道。
“安东情况更复杂,日本鬼子刚战败,国民党正规军就开进了安东。貔子窝、庄河、东沟一带的土匪恶霸与蒋匪军穿一条裤子,残酷镇压共产党员、就在今天,孤山戏楼上,一名同志还被国民党反动派点了‘天灯’……”交通员一面介绍情况,一面从舢板内捉住两条活蹦乱跳的黄鱼,马杰赶忙打开腰间的渔篓盖儿。
“日本鬼子战败了,国民党军队又来了,老百姓还是遭殃。”交通员控诉道。
“放心吧,我军会进驻东北的。”马杰说着,摇橹摇得更起劲了。
夜静悄悄的,海面隐约出现几处灯火。突然,几只大雁受到惊吓,“嘎嘎”叫着飞了起来。
或许是被大雁惊动,远处的灯火渐渐亮起来,向舢板驰来。
“不好,是国民党军队的巡逻艇!”
“记住,你我是夫妻,打渔的。你叫姜海,我叫魏红。”交通员急声提醒。
马杰小声命令道:“你用橹把我打伤,快,打我胳膊!”
交通员操起橹,向马杰抡去……
巡逻艇靠近了,探照灯照向舢板。此刻,借着巡逻艇的探照灯,只见交通员快速从扎着长辫子的红头绳里,扯出一张红纸含在嘴上抿了抿。
一个骂咧咧的蒋匪军跳上舢板,操起短枪冲他俩骂道:“深更半夜,你们是干什么的?共军的探子吧?”
“长官,她是俺媳妇。俺们是打渔的。”马杰赔着笑答道。
“他叫什么名字?”巡逻艇上的一个蒋匪军冲交通员喊道。
“他是俺丈夫,叫姜海。”交通员也赔着笑答道。
“她叫什么?”
“魏红。”马杰答道。
“大半夜,打什么渔?”
“俺丈夫胳膊受了伤,摇不动橹,所以回来晚了。”交通员抿着嘴唇解释道。
巡逻艇的探照灯照向马杰,一人跳入舢板,撕破马杰的衣服。只见其左胳膊上确实有伤,便没了疑心。
巡逻艇上领头的人望着海面四周,下了命令,“把鱼带走!”
蒋匪军如强盗,把舢板舱里的鱼连窝端了,还要抢马杰腰间的渔篓。见此,马杰把渔篓倒了个底朝天,倒出两条活蹦乱跳的黄鱼,紧接着把鱼扔到巡逻艇甲板上。
巡逻艇开走后,为隐蔽目标,马杰决定丢弃舢板。他与交通员跳入大海,二人护着渔篓,向大东沟游去……
东方露出鱼肚白,大东沟的河道就在眼前。马上靠岸了,交通员却支持不住了,身子渐渐下沉。马杰想要将她拽住,却被她推开:“别管我,护好渔篓!”情报就藏在渔篓里,马杰紧紧抓着渔篓,眼看着海水淹没了那根红头绳……
“布谷,布谷”,马杰怀抱渔篓,耳旁似乎又听到布谷鸟的叫声……后来,中共南满省委接应人员赶来了,对过暗号,已精疲力竭的马杰将情报交给了组织……
1951年,马杰参加抗美援朝战争。在一次观看祖国慰问团赴朝演出时,他见到一位身着军装的女演员,她就是那个交通员,错不了,她还活着。
前赴后继,祖国的大好河山得来不易。有多少个马杰、多少个交通员,为了祖国和人民,抛头颅洒热血,隐姓埋名?
(选自2025.4.22《解放军报》,有删改)
11.阅读全文,请根据选文内容,补全下面情节。
① ——②马杰与交通员成功对接暗号,一起护送情报——③ ——④继续护送情报,即将靠岸时交通员力竭,被海水淹没——⑤马杰参加抗美援朝战争期间,在一次观看祖国慰问团赴朝演出时发现交通员还活着
12.请结合语境,回答括号里的问题。
(1)突然,几只大雁受到惊吓,“嘎嘎”叫着飞了起来。(这处描写有什么作用?)
(2)情报就藏在渔篓里,马杰紧紧抓着渔篓,眼看着海水淹没了那根红头绳……(对于“情报就藏在渔篓里”这一叙述,前文有多处埋下伏笔,请找出一处,并分析其作用。)
13.“布谷鸟是春天的使者,无论在何种困境,都能坚持飞行。”请结合这句话和选文内容,分析作者以“布谷,布谷”为标题的用意。
14.在革命抗战时期,如马杰、交通员等不惜牺牲生命传递情报的同志有很多,请写一段赞词,表达对他们的崇敬之情。(80字左右)
五、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晏丞相殊留守①南京,范公遭母忧②,寓居城下。晏公请掌府学③。范公常宿学中,训督学者皆有法,勤劳恭谨,以身先之。夜课诸生,读书寝食,皆立时刻。往往潜至斋舍诇④之,见有先寝者,诘之。其人给⑤云:“适疲倦,暂就枕耳。”范公问未寝之时观何书,其人亦妄对,则取书问之。其人不能对,乃罚之。出题使诸生作赋,必先自为之,欲知其难易及所用意,亦使学者以为法。由是四方从学者辐辏⑥。
(节选自朱熹《五朝名臣言行录》,有删改)
【注释】①留守:职官名。②母忧:母亲的丧事。③掌府学:主持南京府的教育。④诇(xiòng):察看。⑤绐(dài):欺哄,撒谎。⑥辐辏:集聚。
15.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以身先之( ) (2)适疲倦( )
(3)其人亦妄对( ) (4)出题使诸生作赋( )
16.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则”,与“则取书问之”中的“则”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
A.则是无礼(《陈太丘与友期行》) B.出则无敌国外患者(《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C.得之则生(《鱼我所欲也》) D.则攸之、祎、允之任也(《出师表》)
17.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夜课诸生,读书寝食,皆立时刻。
(2)欲知其难易及所用意,亦使学者以为法。
18.作为严师,范公对学生的严格体现在哪里?
六、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游山西村
[南宋]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19.请结合颔联内容谈谈其中蕴含的哲理。
20.甲乙两位同学对这首诗中所抒发的情感提出了以下两种看法,你赞同哪种?请阐述理由。
甲: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游览山西村时的喜悦之情。
乙:这首诗表达了诗人被罢归故里后的落寞之感。
七、作文
21.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写作任务。
孩子指着星空问:“妈妈,为什么星星有的亮,有的暗呢?”妈妈说:“有的星星比较亮,是因为它们努力燃烧自己,散发出强大的力量;而有的星星暗一些,不代表它们没有价值,只是它们在不同的高度和位置,以自己的方式存在。”
请根据你对上述材料的理解和思考,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题目自拟;②文体自选;③不要套作,不得抄袭;④不得透露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相关信息;⑤不少于600字。
《2025年陕西省咸阳市永寿县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1.(1)B (2)B 2. 蓬 携
3.这句话介绍的重点是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国在现代化进程中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中国式”限定了现代化的范畴,强调了要符合中国特色、中国国情,如果删掉“中国式”这个定语,缺少了对中国特色和国情的明确指向,所以不能删除“中国式”。 4.A C B 5.在第一个“人才”后加上“的关系”。
6. 万里赴戎机 关山度若飞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受任于败军之际 奉命于危难之间 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7.示例一:选A。戏剧冲突:杨志保护生辰纲与吴用等人夺取生辰纲。人物形象:突出了杨志精明能干但急功近利、粗暴蛮横的特点;也体现了吴用等人的足智多谋、善于谋划。
示例二:选B。戏剧冲突:孙悟空借扇与铁扇公主拒绝借扇。人物形象:体现了孙悟空机智勇敢、不屈不挠,为了实现目标不断努力的形象;同时也展现出铁扇公主的泼辣、护犊情深。
示例三:选C。戏剧冲突:保尔及工友们与恶劣环境、物资匮乏、外部威胁和内部矛盾之间的多重冲突。人物形象:展现出保尔钢铁般的意志和为革命无私奉献的精神。
8.①白泽智慧学伴,个性化学习好助手。②AI智能搜索,精准感知用户意图。③AI视频总结,章节核心知识提取器。④AI视频导航,高效学习伴侣。 9.①部分学生在学习中过度依赖人工智能,缺乏个性化写作内容;②对于语言学科,有些学生觉得不需要背诵,这种观念不仅阻碍知识积累,更影响思维能力发展;③“最大挑战”在于教育理念如何转变,基础教育要重视塑造学生的“健全人格”,强调科学教育,追求教育的前瞻性。 10.D
11. 侦察员马杰在芦苇荡里等待交通员接应 途中遇到国民党军队的巡逻艇,成功避开搜查 12.(1)这是一处环境描写,通过描写大雁受到惊吓,暗示下文国民党军队巡逻艇的出现,营造了即将遇到危险的紧张氛围。同时为下文马杰让交通员打伤胳膊与国民党匪军周旋做铺垫。
(2)伏笔:马杰发出布谷鸟的叫声,捆了捆绑在腰间的渔篓。/暗号对了一半,马杰心里亮堂起来,扶着渔篓从芦苇荡钻出。/马杰道明任务,并拍了拍腰间的渔篓,接着摇起了橹。/交通员一面介绍情况,一面从舢板内捉住两条活蹦乱跳的黄鱼,马杰赶忙打开腰间的渔篓盖儿。/见此,马杰把渔篓倒了个底朝天,倒出两条活蹦乱跳的黄鱼,紧接着把鱼扔到巡逻艇甲板上。/他与交通员跳入大海,二人护着渔篓,向大东沟游去……
作用:增强文章前后的紧密联系,使下文“情报就藏在渔篓里”这一叙述的出现不显突兀;设置悬念,马杰捆渔篓(马杰扶渔篓/马杰拍渔篓/马杰和交通员往渔篓里装鱼/马杰把渔篓倒了个底朝天/马杰和交通员护着渔篓)的行为引起读者好奇,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13.①选文以“布谷,布谷”为题,揭示了传递情报的接头暗号;作为全文线索,贯穿全文始终,使文章情节连贯。
②布谷鸟是春天的使者,具有传递信息的作用,选文以“布谷,布谷”为题,将布谷鸟的叫声作为接头暗号,暗示了选文的主要内容是传递情报。
③布谷鸟是春天的使者,布谷鸟的叫声象征着“春天和希望”。选文以“布谷,布谷”为题,将布谷鸟的叫声作为传递情报的接头暗号,暗示了本次传递情报的成功。
④布谷鸟无论在何种困境,都能坚持飞行,具有坚韧不拔的精神品质,选文以“布谷,布谷”为题,以布谷鸟的形象暗合了马杰和交通员在传递情报的过程中坚韧不拔的精神品质。 14.示例:在战火纷飞的革命抗战岁月,你们如暗夜中的利刃,穿梭于敌阵,传递关键情报;似坚韧的纽带,连接起希望的曙光;以生命为赌注,换得胜利的希望。因为有你们的奉献,才有如今的盛世和平。向英雄们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15. 自己,自身 适逢;恰好;正赶上 对答 让 16.C 17.(1)晚上给学生上课,读书睡觉吃饭,都定下了时间。
(2)想了解题目的难易和用意,也让学生把它作为标准。 18.①读书睡觉吃饭都有时间要求。②问责早睡觉的学生。③惩罚早睡不能对答问题的学生。
19.颔联写看似已无路可走之时,眼前却又出现柳暗花明掩映之下的几间茅舍,预示着在困境中坚持下去,也许会出现豁然开朗的转变,蕴含世间事物消长变化的哲理。 20.示例一:赞同甲的观点。本诗生动地描写了丰收之年农村一片欢快的景象、农家热情好客的民风、农村秀美的风光及淳朴的农村生活习俗,诗人陶醉其中,表现诗人对农村淳朴民风的喜爱和赞美,抒发了诗人游览山西村时的喜悦之情。
示例二:赞同乙的观点。“山重水复”喻指“逆境”“困难”,写出了诗人被罢归故里后的艰难处境。诗人“乘月闲游”“拄杖叩门”看似闲适,却始终未能忘记国事,衬托出诗人报国无门的苦闷,表达了诗人被罢归故里后的落寞之感。
21.例文:
每一颗星星都有自己的光芒
夏夜的庭院里,我仰望着满天繁星,想起小时候妈妈说过的话:“星星有的亮有的暗,但它们都在自己的位置上发光。”这句话像一粒种子,在我心中生根发芽,让我明白了一个深刻的道理:不必羡慕他人的耀眼,每个人都可以在自己的位置上绽放独特的光芒。
记得初二那年,我报名参加了学校的朗诵比赛。看着台上那些神采飞扬的同学,他们的声音洪亮有力,动作潇洒自如,而我却总是紧张得手心冒汗。第一次彩排时,我站在台上结结巴巴,差点哭出来。这时,语文老师轻声对我说:“不要和别人比较,找到属于自己的表达方式。”我恍然大悟,开始专注于用真挚的情感打动听众。比赛那天,我选择了一首描写亲情的诗歌,用轻柔的声音娓娓道来。虽然没有获得第一名,但台下许多同学都被感动得红了眼眶。那一刻,我明白了不是只有最耀眼的表现才值得喝彩。
班级里的小林同学是个安静的女孩,成绩平平,却写得一手好字。每次出黑板报,她总能用娟秀的字体让整个版面焕发光彩。记得有一次月考后,大家都在讨论分数,只有小林默默地在教室后面练字。班主任看到后说:“小林的字就像夜空中温柔的星光,虽然不耀眼,却让人感到舒适。”渐渐地,同学们都开始欣赏小林这个“班级书法家”。她的故事让我懂得,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闪光点,不必都挤在同一条赛道上。
现在的我,不再为自己不是最优秀的学生而焦虑。我享受在文学社写稿的时光,喜欢在实验室观察植物的生长,也乐于帮助同学解决数学难题。就像星空中的星星,有的璀璨夺目,有的温和内敛,但都在共同编织美丽的夜空。生命的意义不在于多么耀眼,而在于是否活出了自己的精彩。
仰望星空,我看到了无数闪烁的星星,它们或明或暗,却都在自己的轨道上静静发光。这让我明白:世界之所以美丽,正是因为有了各种各样的光芒。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夜空中独一无二的那颗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