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密★启用前
2025年九年级学业水平模拟测试(二)
语 文 试 题 (2025.5)
注意事项:
本试题共8页,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答题前,请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座号和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位置,并同时将考点、姓名、准考证号和座号填写在试题规定的位置。
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答题卡上相应题目的答案标号,修改时,要用橡皮擦干净,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非选择题时,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卡题号所提示的答题区域作答。直接在试题上作答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16分)
在非遗文旅热的背景下,“非遗商业化”这一现象逐渐受到关注。对此,同学们围绕“非遗商业化的利弊”展开了辩论。请你参与其中,完成以下任务。
任务一:辩论准备
济南不仅有欢腾的泉水、诗意的冬天,还有厚重的人文历史、千年的文化积淀和传承几代人的非遗技艺,吸引了众多外地游客纷至踏来。“活”起来的济南非遗,硕果累累,正方兴未艾,朝着产业化、品牌化的模式过渡。 超然楼下的“超然市集”游人如织。其中,传统布艺、陶艺、糖画等众多非遗体验项目成为了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游客们见异思迁,目不暇接。千佛山景区非遗市集古风浓郁,掐丝珐琅、小麻叶制作、尹式结艺等非遗展位摩肩接踵。大观园内的“非遗大观”设置了非遗文化体验区,邀约兔子王、面塑人、葫芦雕刻等非遗传承人到场展示,各种工艺品琳琅满目。 从博物馆走向市场,正焕发出与时俱进的济南非遗更强的生命力和活力。
1.以上辩论材料中加点字词的读音和书写,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纷至踏来 B.累累( léi léi) C.过渡 D.珐( fà)
2. 以上辩论材料中画横线处的成语,使用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方兴未艾 B.见异思迁 C.摩肩接踵 D.琳琅满目
3.辩论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从市场走向博物馆,正焕发出与时俱进的济南非遗更强的生命力和活力。
B.从市场走向博物馆,与时俱进的济南非遗正激发出更强的生命力和活力。
C.从博物馆走向市场,与时俱进的济南非遗正焕发出更强的生命力和活力。
D.从博物馆走向市场,与时俱进的济南非遗正激发出更强的生命力和活力。
任务二:辩论实战
请你帮助正方将辩论提纲补充完整。 (3分)
正方辩论提纲 反方辩论提纲
观点: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观点:非遗商业化弊大于利 反方辩词 A:非遗商业化可能会更多占有市场资源,使非遗本身失去应有的关注度,影响其传承和保护。
正方辩词A: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方辩词B:非遗商业化能够创造更多经济价值,更好地带动经济发展。 反方辩词 B:非遗商业化虽然在短期内能够带动文旅经济的发展,但会损害其真实性和历史价值。
5.以下节选自主持人在辩论会上的总结发言,请在横线处补写恰当的句子或关联词,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 (4分)
非遗不是历史的标本,而是未来的种子。非遗的针脚间,缝缀着千年不褪的色彩;陶师的掌心里,摩挲着泥土重生的温度:① ,② 。实践证明,③ (填关联词)一味地市场化、一味地迎合消费者,非遗④ (填关联词)会因失去本色而凋零。只有在尊重和保护文化的基础上与时俱进,非遗传承才能持续发展。
二、(36分)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6~11题。(共21分)
【甲】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选自《庄子·逍遥游》)
【乙】
北海若曰:“井毳①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②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③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今尔出于崖涘观于大海乃知尔丑④。天下之水,莫大于海,万川归之,不知何时止而不盈;尾闾⑤泄之,不知何时已而不虚⑥;春秋不变,水旱不知。此其过江河之流,不可为量数。而吾未尝以此自多者,自以比形于天地,而受气于阴阳。吾在天地之间,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方存乎见少,又奚以自多!”
(选自《庄子·秋水》,有删改)
【注释】①毳(wā):同“蛙”。②虚:同“墟”,居住的地方。③曲士:孤陋寡闻的人。④丑:鄙陋,缺乏知识。⑤尾闾(lǘ):海的底部,排泄海水的地方。⑥虚:流空。
6.下列对词语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其翼若垂天之云”与“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中的两个“翼”,意思不同。
B.“去以六月息者也”与“屏息敛声”中的两个“息”,意思不同。
C.“笃于时也”与“博学而笃忠”中的两个“笃”,意思相同。
D.“不知何时已而不虚”与“是亦不可以已乎”中的两个“已”,意思相同。
7.下列对文中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庄子,名周,战国时期哲学家,与列子同为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B.“莫大于海”与“请广于君”中的“于”,意义不同。
C.大鹏形象对中国文化产生了广泛影响,“九万里风鹏正举”取材于此。
D.“而吾未尝以此自多者”与“固以怪之矣”中的“以”,意义相同。
8.下列对甲乙两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甲文运用顶真,将鲲化为鹏鸟的过程有机联结成一个整体。
B.乙文运用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阐述深刻哲理,意味深长。
C.甲乙两文意境开阔,想象奇特,充满浪漫主义色彩。
D.甲乙两文句式灵活,长短结合,读起来朗朗上口。
9.乙文中画线句有两处需要断句,请在答题卡上选涂两项,选涂超过两处不给分。(2分)
今尔A出于崖B涘C观于大海D乃知E尔丑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1)万川归之,不知何时止而不盈。
(2)方存乎见少,又奚以自多!
11.请结合【甲】【乙】两文内容,分析两文分别阐述的道理。(4分)
(二)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12~13题。(共7分)
杭州春望
白居易
望海楼明照曙霞,护江堤①白踏晴沙。
涛声夜入伍员②庙,柳色春藏苏小家。
红袖织绫夸柿蒂③,青旗④沽酒趁梨花⑤。
谁开湖寺西南路,草绿裙腰一道斜。
【注释】①堤:即白沙堤。②伍员:指伍子胥。③柿蒂:丝织品上的花纹。④青旗:酒旗。⑤梨花:酒名。
1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全诗紧扣“望”字,遥望海天瑰丽的景色,近观城内风物人情,错落有致。
B.颔联写景既气象雄浑又旖旎动人,不但呈现了眼前景象,而且引人展开联想。
C.颈联描绘当时社会的繁荣景象,也暗含对统治者追求奢侈浮华生活的批判。
D.该诗以翠绿为主色,又加以彩绫等点染,朝日霞光映照其间,散发着春意。
《钱塘湖春行》与本诗都描写了杭州春天的景色,请赏析两诗尾联表达效果的异同。(4分)
根据原文默写
14.某学校组织“岁月悠悠·诗韵回响”诗歌专题探究活动,请按提示填空。(8分)
诗韵回响
自然之音 “(1)__________,在河之洲”(《<诗经>二首》),鸟鸣引发了爱情的希冀,回响千年:“(2)______________,猿则百叫无绝”(吴均《与朱元思书》),山林间蝉鸣猿啼交织,尽显生机与清幽。
江河乐章 “(3)____________,山岛竦峙”(曹操《观沧海》),沧海的水波见证了曹操的雄心;“不闻爷娘唤女声,(4)__________”(《木兰诗》),大河的流水伴随着英雄的出征。
沙场壮歌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贺《雁门太守行》),激战又起,号角催征;响彻云霄:“(6)___________,____________”(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战马奔腾,箭矢如雨,震天动地。
三、(7分)
15.(1)完成下面表格。(4分)
作品 核心主题 典型事例 作者态度
《西游记》 ① 孙悟空三打白骨精护唐僧取经 歌颂与追求
《儒林外史》 科举制度对人性的扭曲 ② 讽刺与批判
《艾青诗选》 ③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描写人民苦难 ④
(2)当“忠义”遭遇现实考验时,《儒林外史》中的匡超人与《水浒传》中的李逵,做出了截然不同的选择。请结合具体情节,分析两人对待“忠义”的不同态度。(3分)
四、(31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6~18题。(共12分)
【材料一】
IP(intellectual property)原意为知识产权,伴随着新媒体的崛起,“文化IP”已经成为一种文化产品之间的连接融合,有着高辨识度、自带流量的文化符号。
它可以是一部文学作品、一个历史人物、一处名胜古迹,甚至是一种传统技艺。例如,《西游记》作为中国古典文学名著,衍生出了影视、动漫、游戏、主题公园等多个领域的产品,创造了巨大的经济价值和文化影响力。其丰富的人物形象、精彩的故事情节,成为取之不尽的创意源泉,吸引着全球不同年龄段的群体,将中国传统文化传播到世界各个角落。
(选自中国青年报2024年5月2日,有删改)
【材料二】
“夏雨荷”是大众耳熟能详的济南文化IP之一。“湖畔雨荷”花灯从试亮灯至今热度高涨,每天数千人围观打卡。设计者用冷色调赋予“夏雨荷”清冷素雅的气质,结合时下流行的替花和极具网感的眨眼设计,让她从一众“灯神”中脱颖而出。经典文化IP和现代创意的同频共振,让传统花灯会搭上“时代脉搏”。
造型复刻、同框合影、上传分享,游客们熟练操作,社交平台掀起“哇”声一片。春节,从南到北,花灯满街,以济南“夏雨荷”为代表的花灯“女神”更是掀起比拼热潮。各路“女神”不仅颜值高,还会眨眼睛、做表情,科技感和时尚感十足。
山东大学管理学院文化和旅游学系教授贺泽亚认为,花灯具备“出圈”的天然优势,它与暗夜对比形成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艺术美感,易于在社交媒体平台产生爆发式传播。每个走红的花灯都是一个独特的文化IP。设计团队将本地传说故事、历史名人等元素与现代流行艺术融合,形成极具辨识度的品牌特色产品。
(选自中国新闻网2025年2月2日,有删改)
【材料三】
黄河文化、东夷文化、龙山文化、齐鲁文化、泉城文化等多种文化在济南交融荟萃,这片土地孕育了李清照、辛弃疾、张养浩等一大批文化名士,历史上无数名篇佳作赞誉这座城市,古城中历史文化遗产丰富 正是有着这样坚实的地域文脉基础,济南更应通过城市IP形象设计的手段让世界了解济南的文化之美。将地域文脉与城市IP形象相结合可以高效增强济南的文化影响力。
基于地域文脉的济南城市IP形象可以传承弘扬济南地域文脉之美,成为世界文化传播的样本;打造济南文脉品牌,促进济南“泉·城文化景观”申遗成功;形成科学持续发展的文化产业链,加速济南发展成为国家中心城市;通过新颖的文化符号,激发人们对济南城市的认同感,推进社会文明和谐。
(选自《基于地域文脉的济南城市IP形象设计研究》,有删改)
16.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化IP是具有高辨识度、自带流量的文化符号,可以是历史人物、传统技艺等。
B.“夏雨荷”花灯脱颖而出,可见现代创意是文化IP形成高辨识度的重要因素。
C.基于地域文脉的济南城市IP形象有助于促进济南“泉·城文化景观”申遗成功。
D.由于社交媒体平台的爆发式传播,花灯的视觉冲击力和艺术美感才得以展现。
1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前两则材料均强调传统文化通过创新转化会有利于实现现代传播与价值提升。
B.贺泽亚教授团队设计的“夏雨荷”花灯,通过现代创意,成功吸引游客打卡。
C.材料二以济南“夏雨荷”IP为例,介绍了“文化IP”的概念及其价值。
D.济南城市IP形象只有结合地域文脉,才能增强文化影响力,促进文化产业发展。
18.济南文旅拟打造以“李清照与泉水”为原型的城市IP卡通形象设计“泉青清”。这样的设计你是否认同?请结合上述材料表达你的观点。(6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9~22题。(共19分)
红色梨
红色梨园
杨卓成
①在云南,鲜花盛开的季节似乎来得特别早,刚过完春节,人们便有了赏花的冲动。
②北京来的友人约我去赏花。他的赏花,其实就是在为电影拍摄预选外景。我向他推荐了会泽水城的梨园。
③梨树在我国已有2000余年栽种历史。“汉寝唐陵无麦饭,山溪野径有梨花。”“雨打梨花深闭门。”古人吟咏梨花的诗句,让人过目难忘。品鉴梨花,也有讲究。花要大而浓密,瓣要圆润而有序,色要洁白而透明。满树梨花盛开时,一堆堆挂在树枝上的梨花,如雪般耀眼,如云般飘逸,如浪头般洒脱,如腊梅般清香。
④其实,我邀友人去赏这片梨园,还有另一种考量。
⑤水城梨园的梨树大多种植于清末民国初年,全园3500余棵古梨树,最老的树龄已在300多年。这园古树,依山而植,地势高矮起伏,重重垒垒,绵延数里,宛如天庭的一道绿纱抖落在山梁,构成绝美图画。
⑥边走边介绍,我以为友人会惊愕,会好奇,会停下脚步向我询问。可他没有,仍然是那副若有所思的样子。我顺着他的视线,看到那组屹立于高台上的雕塑。
⑦这是一组名为《乌蒙磅礴》的大型雕塑。
⑧阳光下,巨大的历史人物群雕闪烁着石质特有的光泽。群雕呈现了当年红九军团长征到达会泽在梨园集结的情景,再现了那个对中国革命产生过重大影响的历史瞬间。雕塑不远处,是一片庄重的纪念建筑群,陈设着革命历史文物。
⑨他来到梨园的一个高台上,从这里看出去,雕塑掩映在白色的梨花中,一望无际的梨花衬着红色的群雕,雕塑的外延被无限地扩大了,仿佛千军万马正从梨园走出。我想,当年的梨园,就是这样的场景吧,无数贫苦青年跟着红军走出梨园,踏上了新的征程。
⑩我俩静静地看着,谁也没有说话。我们的视觉、听觉、联想有机地融为一体,梨园被赋予一种特殊的意境。在这里静静地阅读、品味梨园,会由衷地感到振奋和自豪,仿佛能听到当年红军战马的嘶鸣和梨园誓师的宣言。
1935年5月,中央红军第九军团长征到达会泽。红军占领会泽城后,部队纪律严明,对群众秋毫无犯,及时开仓放粮,救济困难群众,宣传抗日主张。红军得到了当地群众的热烈拥护,短短三天时间,就有1500余人报名参加红军,成为红九军团长征途中规模最大的一次扩红。那一簇簇、一团团的梨花下,父送子参军,妇送夫入伍;在这片梨园中,有欢声,有笑语,也有泪水。从此,说不完的思念,道不尽的盼望,讲不尽的自豪,也就与这片梨园紧紧地连在了一起。
史料显示,在会泽扩充的1500余位红军,经过多年征战,最后留下姓名的仅有100多人。那些长眠于烽火硝烟中的英烈们,也许已化作一棵棵松树,一朵朵梨花,一道道彩云。他们的生命注入这组雕塑中,已成永恒。
我随友人在梨园中徜徉。正是梨树开花的季节。放眼望去,整个梨园一片雪白。微风摇曳着梨枝,犹如梦幻世界。这一次,我们赏花的心境完全变了。我们走得很轻、很慢,像是怕惊动了岁月积淀下来的庄严肃穆的意境。
沿着花朵往上看,我不断地有了新的发现。这些梨花总是沿着枝条对生,一枝枝簇拥在一起,形成了大小不等的花团,花团聚集到一起,又有了更大的花团,爆发出极强的视觉冲击力。梨花还有着极强的互补性,当一朵梨花缺位时,侧生的梨花便会以顽强的生命力,增大花瓣,移动花位,填补空隙,使得花团保持着完美的姿态和花形。
友人突然叫我。他脸上放着光,说他的梨园之行,使心灵受到了极大的震撼。他决定了,将来要来红色梨园拍一部电影。
(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
19.下列对文本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吟咏梨花的诗句点明古人赏梨花由来已久,丰富了梨园的文化内涵。
B.名为《乌蒙磅礴》的大型雕塑为梨园增添了深厚的历史韵味。
C.文章除了描写、记叙,还有大量的议论,使其主题更加深刻。
D.本文标题《红色梨园》名副其实,很好地概括了梨园的特点。
20.结合语境,赏析第⑩段中的画线句。(4分)
在这里静静地阅读、品味梨园,会由衷地感到振奋和自豪,仿佛能听到当年红军战马的嘶鸣和梨园繁师的宣言。
21.本文在“梨园之白”与“记忆之红”中完成了叙事。结合文本,请你谈谈对其中“白”与“红”的理解。(6分)
22.文章围绕“红色梨园”采用“双线并行”的叙事结构,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这样安排的好处。(6分)
五、作文(60分)
23.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滚烫的人生需要勇气当柴火,热爱为火种。只要保持内心的炽热,破晓时分自会看见朝阳喷薄而出。
对此,你有怎样的思考?请根据自己的体验和感悟,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题目自拟,文体自选;
②不得抄袭;
③不得透露个人信息;
④不少于600字。
600字
九年级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2025.05)
1.A【解析】纷至沓来。
【评分意见】本题 3分。
2.D【解析】A.方兴未艾:事物正在兴起、发展,一时不会终止。(重复)B.指意志不坚定,喜爱不专一。(含贬义)C.形容人很多,很拥挤。(对象误用)
【评分意见】本题 3分。
3.C
【评分意见】本题 3分。
示例:①非遗商业化利大于弊。②非遗传承人通过表演能获得相应的收入,这能激发更多人传承非遗的热情;非遗商业化后,非遗项目能在市场中生存,这些都有利于非遗项目的传承与发展。
【评分意见】本题 4分。
5.示例:①糖画的丝缕间②凝固着光阴酿造的甘甜③如果;④就。
【评分意见】本题3分。
6.C【评分意见】本题3分。
7.D【评分意见】本题3分。
8.B【评分意见】本题3分。
9.CD【评分意见】本题2分。
10.(1)千万条河流流归大海,不知什么时候停止,可是大海不会满。
(2)正感到自己见识少,又怎么会自我夸耀呢!
11.甲文借用鲲鹏变化和鹏飞南冥的故事,阐发作者追求精神自由和阐述万物都要有所依凭的道理。乙文用井蛙夏虫比喻目光短浅的人,阐释了不能被外界环境所束缚,要谦虚、有长远目光、不骄傲自满的道理。
评分意见:本题4分。
【乙】参考译文:
北海若说:“不可与井底之蛙谈论大海,因为它受居住地方的局限;不可与夏天的虫子谈论冰,因为它受到时令的局限;不可与孤陋寡闻的人谈论大道理,因为他受到了礼教的束缚。现在你从黄河两岸间走出,看到了大海,才知道你自己的鄙陋。天下的水,没有比海更大的,千万条河流流归大海,不知什么时候停止,可是大海不会满;海的底部不停地排泄海水,不知道什么时候停止,但是大海不会流空;无论春天还是秋天大海水位不变,也不因水灾旱灾而受影响。大海的容量超过了长江、黄河的水流,简直不能用数字来计算。但是我并没有因此而自夸,我自认为自己列身于天地之间,从阴阳接受元气。我在天地之间,好比是小石块、小树木在高山一样。正感到自己见识少,又怎么会自我夸耀呢!”
12.C【解析】表达了诗人对春日美景的喜爱与赞美。
【评分意见】本题3分。
同:两诗尾联都写出了春天的生机盎然,抒发了对西湖早春的热爱赞美与流连忘返,及内心的愉悦与闲适。
异:《钱塘湖春行》中诗人以“最爱”“行不足”直接抒情(直抒胸臆)。《杭州春望》中最后一句运用设问、比喻修辞,将长满碧草的小路比作少女的裙腰,“是谁开辟了这条路?让我欣赏到如此景色”。
【评分意见】本题 4分。
14.(1) 关关雎鸠
(2) 蝉则千转不穷
(3) 水何澹澹
(4) 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5)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6)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评分意见】8分。
15.(1)①不畏艰险 ②示例:周进贡院撞号板 ③对祖国的深沉热爱 ④悲悯与抗争(同情、希望、理想、追求)
【评分意见】本题4分。
(2)示例:匡超人忘恩负义,曾受马二先生资助才得以回乡,但后来他说马二先生的选本“理法有余,才气不足”,抬高自己,贬低曾经帮助过自己的恩人。李逵重情重义,在江州劫法场时,挥舞板斧冲入敌阵,全然不顾自身安危,只想着救宋江。
【评分意见】本题3分。
16.D
【评分意见】本题 3分。
17.A
【评分意见】本题 3分。
18.我认同“泉青清”这样的设计。设计以李清照与泉水为原型的卡通形象,将本地历史名人等元素与现代流行艺术融合,形成极具辨识度的品牌特色产品,使其易于在社交媒体平台产生传播;将济南地域文脉与城市IP形象相结合可以高效增强济南的文化影响力,可以让游客了解济南的文化之美;通过新颖的文化符号,可以激发人们对济南城市的认同感,推进社会文明和谐。
【评分意见】本题6分。
C(没有“大量的议论”)
【评分意见】本题3分。
运用想象的手法,我们看到茂盛的梨花,感受其顽强的生命力,想象当年无数贫苦青年跟着红军走出梨园,踏上新征程的情景。表现出我们内心的振奋与自豪,表达了对革命精神的颂扬。为下文友人决定来梨园拍电影做铺垫。
【评分意见】本题4分。
“白”既指梨花盛开的自然景观,又象征了顽强的生命力和纯洁的革命初心(纯洁爱国心);“红”既指红色的《乌蒙磅礴》雕塑,又象征着军民英勇顽强、坚韧不拔、团结一心的革命精神。表达了作者对梨园自然景观的赞美,和对革命精神的传承与颂扬。
【评分意见】本题6分。
文章以我和友人游梨园赏梨花为明线,叙述了“我”和北京友人去会泽水城的梨园为电影拍摄预选外景;以回忆革命历史为暗线,追溯了无数贫苦青年跟着红军走出梨园,踏上了新征程的历史,两条线索交织,展开故事情节,表现了军民英勇顽强、坚韧不拔、团结一心的革命精神,表达了作者对梨园自然景观的赞美,对革命精神的传承与颂扬。使文章结构严谨,浑然一体,更好地表现主题。
【评分意见】本题6分。
五、作文(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