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4《散文诗两首》教学设计(共2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4《散文诗两首》教学设计(共2课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9.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6-14 20:00:1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散文诗两首
《金色花》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掌握一定的诗歌朗
( http: / / www.21cnjy.com )读技巧,提高朗读能力;
2、学习和借鉴诗中借鉴一种具体的形象抒发感情的写法;
3、朗读直至背诵课文;
4、体验人间至爱亲情,激发学生关爱母亲,回报母亲的炽热亲情。
教学重点:
以朗读、想象感悟散文诗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提高朗读和鉴赏诗歌的能力,学习和借鉴借助一种具体形象抒发感情的写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老师先给你们来欣赏两张图片,怎么样,漂亮吧?
生活中,你们见过这种花吗?在咱们中国可见不
( http: / / www.21cnjy.com )着这种花呢!因为它是印度的圣树,在印度人眼里,它不但是美丽的,更是神圣的!有一位作家以这可爱的花名为题,写了一首散文诗。这会是一首怎样的诗呢?让我们一起来走进《金色花》。
(二)介绍作者
1、这是一首富有童真童趣,又充满想象的小诗
( http: / / www.21cnjy.com ),写这首诗的作者会是个怎样的人呢?我们一起来看这位作家。(图片出示泰戈尔)认识他吗?师介绍:泰戈尔:印度著名的文学家、诗人,被称为印度的“诗圣”。他的代表作有《新月集》、《飞鸟集》、《吉檀枷利》和《园丁集》等,曾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师补充介绍诺贝尔文学奖:知
( http: / / www.21cnjy.com )道什么是诺贝尔文学奖吗?诺贝尔文学奖是世界上最高级别的文学奖项。从1901年设立到现在,已经有一百多年了,我们亚洲只有4个人获得过诺贝尔文学奖,而泰戈尔是亚洲第一个获得这个奖项的。
(三)整体感知
1、老师特别喜欢这首小诗,我已经读了至少不下十遍。可是,课堂上,老师还想再来读读这首诗,你们愿意听吗?
2、师范读。(配乐)
3、正音:
嗅(
xiù
):
闻(气味)。罗摩衍那(

,yǎn):印度长篇叙事诗。匿笑(

):匿,隐藏,不让人知道;匿笑,偷笑地笑。祷告(
dǎo
)
:向神祈求保佑。沐浴(
mùyù
):洗澡。比喻承受润泽、培育。
4、初读知情:
1.一首诗就像一幅画,这首诗向我们展现了一幅怎样的图画呢?
(这首诗向我们展现了“我”想像自己变成一朵金色花,与妈妈嬉戏的画面。)
2.
你认为该用什么样感情基调来朗读?
(——喜悦、舒缓、温馨、深情,读出母子之爱和儿童特有的调皮。)
3、既然大家都喜欢它,那就读它吧,行吗?(大声朗读 读的差不多了吗?)
4.
这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和一个怎样的妈妈?请你用“我读出了一个______的孩子和一个________的妈妈”的句式来回答。
5.试读以下诗句,应读出怎样的语气:
①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为了好玩,长
( http: / / www.21cnjy.com )在树的高枝上,笑嘻嘻的在空中摇摆,又在新叶上跳舞,妈妈,你会认识我吗?(要读出孩子的调皮,得意,骄傲。)
②你要是叫道:“孩子,你在哪里呀?”
(要读出母亲的焦急惦念。)
③“我不告诉你,妈妈。”
(要读出孩子的淘气、机灵、撒娇、调皮和对母亲的爱恋。)
④“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为什么妈妈见了面,说“你这坏孩子”?)
(要读出母亲的嗔怪、担忧、焦虑和欣喜。)
6、抽五位同学示范朗读(配乐)
变换语序赏析:
1、“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
“你这坏孩子,你到哪里去了?”
2.
“我不告诉你,妈妈。”“妈妈,我不告诉你。”这就是你同我那时所要说的话了。
明确:原句强调“你到哪里去了”,
妈妈的着急之情跃然纸上;强调“我不告诉你”,表现出孩子顽皮、自以为得意的样子。改后的句子没法体现。
(四)感悟探究:
1.“我”与妈妈进行了哪三次嬉戏?
慈爱
善良
妈妈

天真
活泼
顽皮
嬉戏
做祷告时
散发香气
读书时
投影书页
拿灯去牛棚
恢复原形
母子情深
2.为什么孩子想变成一朵金色花?而且一而再,再而三地不让妈妈知道?
(只是想让妈妈开心、幸福,回报妈妈的爱,而并不是要得到妈妈的表扬。)
2、作者为什么把孩子想象成一朵金色花?
(泰戈尔把儿童想象成一朵金色花,最美丽的圣树上的花,赞美孩子可爱。那金黄的色彩,正反映着母爱的光辉。)
(八)辨析结尾“这就是你同我那时所要说的话了。”的含义
1、郑振铎、2、泰戈尔、3、原文
“Where
have
you
bee,
you
naughty
child.”
“I
won’t
tell
you,
mother.”
that’s
what
you
and
I
would
say
then.
4、深刻含义:“You
and
I
would
say.
(异口同声、朝夕相处、默契对孩子充分了解、母子之间的趣味)
(九)拓展延伸:
1、你知道妈妈的生日是哪一天吗?
2、母亲节的时候,你给妈妈送过礼物吗?
3、你知道妈妈最大的心愿是什么吗?
(学生发言)
看来很多同学还没有很直接的对妈妈表达过自己的爱。没关系,无论以前是否表达过,今天老师再给大家一次机会,向妈妈说出你心中的爱。
课堂练习设计:假如给你一次‘变’的机会,你想变成什么来回报母爱呢?请用“妈妈,我想变成
——,当你——的时候,我——。”的句式,说一句话。
师:老师今天很欣喜,也很感动,我听
( http: / / www.21cnjy.com )到了也感受到了我们班同学对妈妈的一份份深挚的爱。老师也知道还有很多同学都写下了想对妈妈说的话,我希望大家能在妈妈生日的那天,亲口对妈妈说出你今天抒写的心意,送上你对妈妈最真挚的爱。
4、献给母亲的歌
同学们:世上有一部书是永远也读不完、写不完的,那就是母爱!
这个世界上,我们什么都可以忘记,但不能忘记母亲给予我们的一切:
母爱就象一首田园诗,幽远纯净,和雅清淡;
母爱就是一幅山水画,洗去铅华雕饰,留下清新自然;
母爱就象一首深情的歌,婉转悠扬,轻吟浅唱;
母爱就是一阵和煦的风,吹去朔雪纷飞,带来春光无限。
(十)音乐响起,教师小结,结束全课:
同学们,母爱是如此的伟大,又是如此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平凡。轻轻的一声叮咛,会心的一丝微笑,关切的一个眼神,甚至是极其平常的一句唠叨、责备,没有历史史诗的撼人心魄,没有风卷大海的波浪滔天,都融会这那份浓浓的母爱。(一起欣赏一首表达母爱的歌,烛光里的妈妈)
妈妈我想对您说,话到嘴边又咽下,妈妈我想对您
( http: / / www.21cnjy.com )笑,眼里却点点泪花.噢妈妈,烛光里的妈妈,
您的黑发泛起了霜花,噢妈妈,烛光里的妈妈,您的脸颊印着这多牵挂.噢妈妈,
烛光里的妈妈,您的腰身倦得不再挺拔,妈妈,烛光里的妈妈,您的眼睛为何失去了光华,妈妈呀,女儿已长大,不愿牵着您的衣襟走过春秋冬夏.噢妈妈相信我,女儿自有女儿的报答
在这一段音乐声中,我们要结
( http: / / www.21cnjy.com )束今天的课了,同学们,沐浴着母爱成长的你们,要懂得加倍地回报。去爱你们的母亲,爱你们的同学,爱你们的老师,爱祖国和人民。愿你们再被爱与给予中拥有一个丰富美好的人生。
(十一)展示泰戈尔的《新月集》幻灯片
(略)
谁在寂寞中聆听灵魂的歌唱?
敲下这个题目的时候,我的心里充满了忧伤。
《新月集》里这些诗歌,我
( http: / / www.21cnjy.com )不知道读了多少遍。选诗的时候通读,每一个夜深人静之际,又反复读,让每一个词语,每一个句子,一遍一遍地穿越我的灵魂。――这甚至不是对话,而是对于伟大灵魂的俯首、倾听,以及尝试理解。
这种倾听常常让我感觉孤独,不是那种空虚、无聊、烦闷,而是充溢、圆满、纯粹,是独自面对自我时的一种宁静。
我想,一个人的一生,如果没有在诗歌中沉
( http: / / www.21cnjy.com )浸过,是悲哀的。我也遗憾,为什么当初我只是在普西金以及朦胧诗中沉浸过,而没有在泰戈尔、纪伯伦、惠特曼、里尔克、海子,尤其是唐诗宋词中深深地沉浸过呢?这种沉浸,不是泛泛的阅读,而是去了解诗人的生活,聆听诗人的灵魂,全身心地进入到诗人的世界之中。这需要一定长度的穿越,而不是单首的割裂的阅读,这样的阅读,几乎是一种人生必修的“课程”。这样一个个课程穿越之后,你的灵魂中,也就带上了那些伟大灵魂的气息。
人的一生都是需要诗歌的。在做“每日一诗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过程中,我或许是最大的受益者,而当这些深夜里被我穿越过的诗歌又在网络以及群里飘荡的时候,我相信,还会有别的灵魂因之而感动。或许更多人会漠然地走过,那又有什么关系呢?重要的是,在每一个清晨,一定要有一首诗歌在闪亮。
张爱玲说过:“人生是一袭华美的睡袍
( http: / / www.21cnjy.com ),里面长满了虱子。”我一直深以为然。许多时候,烦闷、挫败、无望以及莫明的悲哀袭击了我,仿佛陷入了
“伤心淖”,再也走不出来了。这些时候,我便靠诗歌来排遣,比如《古诗十九首》以及《新月集》,更不用说里尔克那些空旷的呐喊了。我一字一句地读着,将自己内心深处的郁结一点一点地借助书写排遣出来,心仿佛就纯粹了许多。
《荷叶·母亲》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⒈知识与能力目标:指导学生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鉴赏诗歌的能力。
  ⒉过程与方法目标:品味诗歌的精美语言。
  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诗歌中浓浓的母子情。
重点难点:
  ⒈重点:体味诗歌思想感情,并能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⒉难点:联系生活,细致深入地体味亲情之爱,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课前渲染:
课前播放歌曲《烛光里的妈妈》,给学生一个感情上的暗示。
二、预习反馈:
 1、出示本课生字词:
并蒂:瓜、果等跟茎、枝相连的部分。
  瑞:吉祥的。
  菡萏(hàndàn):荷花。
  徘徊(páihuái):在一个地方来回的走。
  欹(qī):倾斜。
  荫蔽:遮蔽。
  花瑞:花开的好预兆。
  莲蓬:莲花开过后的花托。
  适意:舒适。
  亭亭:①形容高耸;②形容人或花木美好,同“婷婷”。
  遮拦:zhē遮挡,阻挡。
2、复习散文诗:
兼有散文与诗的特点的一种现代抒情文学体裁
( http: / / www.21cnjy.com )。它融合了诗的表现性和散文描写性的某些特点。从本质上看﹐它属于诗﹐有诗的情绪和幻想﹐给读者美和想象﹐但内容上保留了有诗意的散文性细节﹔从形式上看﹐它有散文的外观﹐不像诗歌那样分行和押韵﹐但不乏内在的音乐美和节奏感。
3、作者简介:
冰心(1900~1999),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现代散文家、诗人、儿童文学家,诗歌代表作《繁星》、《春水》等。散文集《寄小读者》。
  冰心的创作内容大致包括:母爱、童真、自然三个方面。以宣扬“爱的哲学”著称,而母爱,就是“爱的哲学”的根本出发点。
三、品读美文
1、教师配乐范读本文;
2、学生配乐自读本文,感知本文主要内容:
这首散文诗,主要写的是作者由院中的两
( http: / / www.21cnjy.com )缸莲花,回忆起了八年前故乡的红莲,通过雨打红莲,荷叶护莲一事,又联想到了母亲对自己无微不至的关怀与慰藉。
3、概括本文写法与表现手法:
(1)借景写人,托物寄情,以花喻人,写
( http: / / www.21cnjy.com )荷花是为了写“我”,写荷叶是为了写母亲,达到“我”是雨打风摆的荷花,而母亲则是替荷花抵挡风雨的荷叶的境界。
(2)联想:院中莲花—故乡红莲—家庭故事(关于红莲)—雨打红莲、荷叶护莲—母亲的呵护
四、品味美段
1、指名读4—7自然段;
2、文章几看红莲?当时的环境是怎样的 红莲呢 作者的心境又是如何变化的呢 (填表)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环境
繁杂的雨声,浓阴的天
雷声作了,雨愈下愈大
雨肆意的下着,大荷叶慢慢的倾侧了下来
雨势并不减退勇敢慈怜的荷叶上聚了些水珠
红莲
开满亭亭
左右欹斜
在大荷叶的覆盖下
不动摇
心境
烦闷
不适意
不宁的心绪散尽
深深地受了感动
3、课文中写作者的情绪变化有什么作用?
课文中作者的情绪从“烦闷”到“不适意”,从“不适意”到“不宁的心绪散尽”,这样写表露了作者关注花的命运的感情。
五、品评美句:(分组讨论)
1、那朵红莲,被那繁密的雨点,打得左右欹斜。
2、在无遮蔽的天空之下,我不敢下阶去,也无法可想。
3、雨点不住地打着,只能在那勇敢慈怜的荷叶上面,聚了些流转无力的水珠。我心中深深地受了感动。
4、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5、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盖天空下的荫蔽?  
六、再品妙笔:
1、园里莲花有很多,只择其中两朵来写,这里作者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这样有什么作用?
2、文中还有哪些地方用到了衬托?
七、盘点、演练:
综合运用借物抒情、联想、衬托等写法,并用上比喻、拟人等修辞、写一段歌颂母亲的话,在50字左右。
例句:
母爱,是一种无私的力量,它像春天的甘霖,洒落在我们的心中,虽然它悄无声息,却滋润着一棵棵生命的幼苗。
母爱,是人世间最难的一种爱,因为只有这种爱它让你肆意的去索取、去享用,却不要你任何的回报。
啊!母爱,虽然寸草之心
( http: / / www.21cnjy.com )难报春光之恩,但我愿用我的渺小的身体,筑起你的巍峨;用我的青春为你绣出你的光芒;用我浓浓的感恩之心,吐出缕缕芬芬。
八、教师寄语:
同学们:世上有一部书是永远也读不完、写不完的,那就是母爱!
母爱就象一首田园诗,幽远纯净,和雅清淡;
母爱就是一幅山水画,洗去铅华雕饰,留下清新自然;
母爱就象一首深情的歌,婉转悠扬,轻吟浅唱;
母爱就是一阵和煦的风,吹去朔雪纷飞,带来春光无限。
在这个世界上,我们什么都可以忘记,但永远不能忘记我们的母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