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期末专题训练:文言文阅读(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期末专题训练:文言文阅读(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39.6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5-27 22:06:3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统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期末专题训练:文言文阅读
课内阅读。
①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②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③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④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⑤一儿日:“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⑥孔子不能决也。
⑦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1.两个小孩辩论的是 的问题。
2.“孔子不能决也”,句中“决”的意思是 。
3.根据提示梳理信息,并完成练习。
我发现,两个小孩表达观点的角度不同(选择序号填空):
甲是从( )的角度阐明观点的,乙是从( )的角度阐明观点的。
A.视觉效果 B.温度感知
4.这篇文言文给了我们哪些启示?下列说法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从“辩日”的角度,我们明白即使是非常熟悉的事物或现象,也可能包含着我们不了解或不确定的知识,需要多观察、多思考。
B.学识渊博、德高望重的孔子能在小孩面前坦率地承认自己“不能决”,很令人敬佩。
C.两个小孩的争论没有科学依据,表现了古人认知的落后。
结合小学文言文学习经验,阅读以下小古文,完成下题。
王戎不取道旁李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书戴嵩画牛
①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
②一日曝书画,有一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曰:“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处士笑而然之。古语有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不可改也。
两小儿辩日
①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日,问其故。
②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③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④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⑤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
⑥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5.结合学习经验,联系上下文,解释文中加点字的意思。
唯:
乃:
以:
决:
6.请选择任意一篇,简要陈述人物是如何表达中心观点的。
7.对比阅读三篇文章,你发现三篇文章有哪些相同或者相似之处?(至少写出两点)基于以上对比,你有什么结论?
8.两小儿辩日。
《列子》
①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②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③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④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⑤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⑥孔子不能决也。
⑦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1)按要求改写句子。
①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改写成间接引用句:
②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改写成直接引用句:
(2)对下列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A.太阳刚出来时清清凉凉的,到了中午(感到它热得)像把手伸进热汤里一样,这不是因为离人近时热离人远时凉的原因吗?
B.太阳刚出来时凄凄凉凉的,到了中午(感到它热得)像开水一样烫,这不是离人近时热离人远时凉吗?
C.太阳刚出来时凄凄凉凉的,到了中午(感到它热得)像把手伸进热水里一样,这不是因为离人近时热离人远时凉的原因吗?
D.太阳刚出来时清清凉凉的,到了中午(感到它热得)像把手伸向热水里一样,这不是离人近时热离人远时凉吗?
阅读
钻木取火
有燧(suì)明国,不识①四时昼夜②。国有火树,名燧木,屈盘万顷③。后世圣人,目④此树表,有鸟若鸮⑤,以口啄树,粲然⑥火出。圣人感⑦焉⑧,因⑨取小枝以钻火,号燧人氏。
(选自《太平御览》)
【注释】①不识:不知道。②四时昼夜:春夏秋冬和白天黑夜。③屈盘万顷:盘根错节,占地面积有一万顷。④目:亲眼看到。⑤鸮(xiāo):猫头鹰一类的鸟。⑥粲(càn)然:鲜亮发光的样子。⑦感:感悟。⑧焉:此。⑨因:于是。
9.用“﹏﹏﹏”画出“圣人感焉”中的“焉”指代的内容。
10.结合注释,写一写画“——”的句子的意思。
11.燧人氏钻木取火的故事体现出他的什么精神品质(  )(多选)
①善于观察 ②勤劳能干 ③勇于尝试 ④坚持不懈
12.你还知道哪些伟大发明或发现是从偶然的发现中得到的?请写出一个事例吧!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段,完成题目。
【甲】
①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②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③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④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⑤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⑥孔子不能决也。
⑦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选自《两小儿辩日》)
【乙】
晋明帝数岁,坐元帝膝上。有人从长安来,元帝问洛下①消息,潸然②流涕。明帝问何以致泣,具以东渡意告之③。因问明帝:“汝意长安何如日远?”答曰:“日远。不闻人从日边来,居然可知。”元帝异④之。明日,集群臣宴会告以此意更重问之。乃答曰:“日近。”元帝失色,曰:“尔何故异昨日之言邪?”答曰:“举目见日,不见长安。”
(选自《世说新语》,有删改)
【注释】①洛下:洛阳方面。这时洛阳被匈奴占领。②潸然:流泪的样子。③具以东渡意告之:把晋王朝东迁的原委告诉了他。④异:对……感到诧异。
13.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①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②孰为汝多知乎
③不闻人从日边来
④尔何故异昨日之言邪
14.请用“/”为【乙】文画线句子划分停顿节奏。 (标画2处)
集群臣宴会告以此意更重问之
15.下列对【甲】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古人在表达自己意见时往往以谦辞开头,而文章第二、三段中均直说“我以”,毫不客气,体现了两小儿的自信满满。
B.“孰为汝多知乎”运用反问,表达出两小儿对孔子的嘲讽,体现出孩子的天真、率直,同时也体现出当时社会礼制的缺乏。
C.两小儿证明自己观点的思路是一致的,即先给出观点,然后用生活中的常理结合自然现象来印证自己的观点。
D.本文两小儿的话针锋相对、寸步不让,很好地突出了“辩斗”的特点。
16.【甲】文中两小儿争辩的问题是① ;【乙】文中晋明帝两次回答的同一问题是② 。问题不同,但两则故事相映成趣,都表现了儿童的③ 。
品故事,悟事理。
【甲】两小儿辩日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①孰为汝多知乎?”
【乙】论语(节选)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②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17.联系句中加点字的意思,推想成语的意思。
①及其日中如探汤。赴汤蹈火:
②默而识之。博闻强识:
18.翻译文中的画线句。


19.甲文中,孔子被两小儿质疑,你认为孔子是否“多知”?请摘抄乙文中孔子的语录为依据,写出理由。
20.请引用乙文中的某一个词或某一句话写一段话,作为小学生活的学习心得与收获送给同学,激励他(她)继续奋斗。
21.文言文阅读
王蓝田性急
王蓝田性急。尝食鸡子①,以著刺之,不得,便大怒,举以掷地。鸡子于地圆转未止,仍下地以屐齿②碾③之,又不得。嗔(chēn)④甚,复于地取内⑤口中,啮(niè)⑥攻即吐之。
【注释】①鸡子:鸡蛋。②屐齿:木底鞋,下有齿以防滑。③碾:踩。④嗔:发怒。⑤内:同“纳”,放入。⑥啮:咬。
(1)下列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尝食鸡子(品尝)
B.以箸刺之(筷子)
C.仍下地以屐齿碾之(用)
D.复于地取内口中(又)
(2)短文巧用动词“ 、 、 、 ”(填出四个即可)进行典型的动作描写,选用“ 、 ”作神态刻画,将王蓝田 的人物形象刻画得活灵活现,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3)用一句谚语或歇后语来形容王蓝田的性格 。
22.文言文阅读。
东坡逸事
①东坡为钱塘守时,民有诉扇肆负债二万者,逮至则曰:“天久雨且寒,非不肯偿也。”公令以扇二十来,就判字笔随意作行草及枯木竹石以付之。才出门,人竟以千钱取一扇,所持立尽。遂悉偿所负。
[注释]肆:商店。
(1)下列对加点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东坡为钱塘守时(担任)
B.民有诉扇肆负债二万者(上诉、告状)
C.非不肯偿也(满足)
D.遂悉偿所负(都、全)
(2)为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加标点正确的一项是   
A.就判,字笔随意作行草及枯木、竹石以付之。
B.就判,字笔随意作行、草及枯木竹石以付之。
C.就判字笔随意作行、草及枯木竹石以付之。
D.就判字笔随意作行、草及枯木、竹石以付之。
(3)下列表达错误的一项是   
A.“就判字笔随意作行草及枯木竹石以付之”中的“之”指的负债的商户老板。
B.扇肆老板欠债的原因是“天久雨且寒”,扇子卖不出去,而非有意拖欠。
C.文中“随意”一词可见在苏东坡看来这是件小事,不值得大费周章浪费时间。
D.“才”“竟”“千钱取一扇”“立尽”写出了人们对苏东坡作品的喜爱之情。
(4)通读全文,你认识了一个怎样的东坡?结合短文内容说说你的理解。
23.阅读。
塞翁失马 近塞①上之人有善术②者,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③不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④而折其髀⑤。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注释】①塞:边界险要之处。②术:推测人事吉凶祸福的法术。③何遽:怎么就。④堕:掉下来,坠落。⑤髀:大腿。
(1)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大致意思。
(2)读句子,找出与本文文意不相符的一项是    
A.祸与福同门,利与害为邻。
B.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C.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D.祸不妄至,福不徒来。
(3)这个寓言故事给了你什么启发?
24.文言文阅读。
管宁割席 管宁、华歆(xīn)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①而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②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③书出观。宁割席④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注释】①捉:拿起,抬起。②轩冕:指古代士大夫所乘的华贵车辆。③废:放弃,放下。④席:坐具,坐垫。
(1)下列语句朗读时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
A.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观。
B.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观。
C.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观。
D.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观。
(2)解释下面带点字的意思。
①又尝同席读书 尝:
②宁读如故 故:
(3)用自己的话写出文中画横线句子的意思。
(4)这个小故事的主人公是管宁,可为什么要写华歆呢?
欧阳修苦读
欧阳公四岁而孤①,家贫无资。太夫人②以荻③画地,教以书字。多诵古人篇章,使学为诗。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④士人⑤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一如成人。
[注释]①孤:年幼丧父。②太夫人:指欧阳修的母亲。③获:多年生草本植物,与芦苇相似。④闾(1ǘ)里:街坊,乡里。⑤士人:读书人。
25.下列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
A.就/闾里/士人家/借而读之
B.就闾里/士人家借而/读之
C.就闾里士/人家/借而读之
D.就/闾里士人家借/而读之
26.下列句子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终日不成章 多诵古人篇章
B.太夫人以荻画地 以子之矛陷子之盾
C.教以书字 而家无书读
D.就闾里士人家借而读之 通国之善弈者也
27.欧阳修因家贫无资,读书遇到的困难和解决这些难题的方法是:
书写无材料——
家无书读——
28.欧阳修的成功,除了自身的努力,还因为 。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列各题。
何岳轶事
①才何岳,号畏斋。曾夜行拾得银贰百余两,不敢与家人言之,恐劝其留金也。旦日携至拾银处,见一人寻至,问其银数与封①皆合,遂以还之。其人欲分数金为谢,畏斋曰:“拾金而人不知皆我物也何利③此数金乎?”其人感谢而去。
②又尝教书于宦官家,宦官有事入京,寄一箱于畏斋,中有数百金,曰:“俟他日来取。”去数年,绝无音信,闻其侄以他事南来,非取箱也。因托以寄去。
③夫畏斋一穷秀才也,拾金而还,暂犹可勉③;寄金数年,略不动心,此其过人也远矣!
【注释】①封识:封存的标记。②利:贪图。③暂犹可勉:短时期内还可以勉励自己不起贪心。
29.用“/”给画波浪线的文字断句。 (限两处)
拾金而人不知皆我物也何利此数金乎?
3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闻其侄以他事南来,非取箱也。
31.分别用四个字概括文中写到的两件事,并说说为什么作者认为何岳第二次的行为比第一次更难能可贵呢?
32.课外文言文。
鸿鹄之志
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①,辍②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③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④曰:“嗟乎⑤!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注释】①佣耕:被雇佣去给人耕地。②辍:停止。③若:你。④太息:长叹。⑤嗟乎:相当于感叹词“唉”。
(1)下列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尝与人佣耕(品尝)
B.陈涉少时(年少)
C.辍耕之垄上(耕种)
D.佣者笑而应之(笑着)
(2)请你写一写“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的意思。
(3)在《学弈》中,我知道了“鸿鹄”的意思,可以推测文中的“鸿鹄之志”形容的是 的人。
(4)读完本文,请说说你的理想或志向是什么?为了实现它,你将做出哪些努力?
33.文言文阅读。
人生小幼①
颜之推
人生小幼,精神专利②,长成已后③,思虑散逸,固须早教,勿失机也。吾七岁时,诵《灵光殿赋》④,至于今日,十年一理,犹不遗忘。二十之外,所诵经书,一月废置,便至荒芜矣。然人有坎壤(lǎn)⑤,失于盛年,犹当晚学,不可自弃。
【注释】①本文选自《颜氏家训 勉学篇》。②专利:专注集中。③已后:同“以后”。④《灵光殿赋》:即东汉辞赋家王延寿创作的《鲁灵光殿赋》。⑤坎壤:困顿,坎坷。
(1)为下列句中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①固须早教,勿失机也。
A.坚固的。
B.坚决地。
C.同“故”,因此。
②十年一理,犹不遗忘。
A.温习,复习。
B.道理,义理。
C.治理,管理。
(2)七岁时学习和二十岁以后学习,会有什么不同?作者写自己的亲身经历是为了说明什么?请用原文作答。
七岁时:
二十岁以后:
说明:
(3)下列对作者的观点概括最准确、全面的一项是    
A.要在年轻时抓紧一切时间学习。
B.年少时学习被耽误了,年老时也无法补救了。
C.学习的正确态度是:年少勿失良机,年老不可放弃。
34.快乐阅读。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1)文段节选自《 》一课,课文选自《 》。
(2)“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朗读这个句子的语气应该是   
A.幸灾乐祸,冷嘲热讽。
B.反问,带有嘲讽,表现出小孩子的天真可爱。
C.疑问,带有赞叹,表现出小孩子的敬佩。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个小孩从视觉出发,认为太阳刚出来时离人远,中午离人近。
B.另一个小孩的观点,是根据不同时间太阳照在身上的凉热感觉得出的结论。
C.“孔子不能决也”,赞扬了孔子“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实事求是的态度。
(4)根据上面的短文,请你来夸一夸孔子和两个小孩。
①我来夸孔子:
②我来夸两个小孩:
(5)两个小孩笑着对孔子说“孰为汝多知乎?”如果让你穿越到那个时代,变成孔子,听了两个小孩的话,你会说什么呢?
文言文阅读。
王华六岁,与群儿戏水滨,见一客来濯(zhuó)足,以①大醉,去,遗②所提囊。取视之,数十金也。华度③其醒必复来,恐人持去,以投水中少顷,其人果号而至,华迎谓曰:“求尔金耶?”为指其处。其人喜④为谢,却不受。
【注释】①以:因为。②遗:遗失。③度:估计,猜测。④铤:同“锭”,古时候货币的计量单位。
35.给下面句中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填序号)
①其人果号而至
A.称号。
B.吹着号子。
C.大声哭。
②却不受
A.但是。
B.拒绝,推辞。
C.退。
36.结合注释,写出画“_____”句子的意思。
37.从文中可以看出,王华是一个 的人。
38.阅读小古文,完成练习
怀素写字
怀素居零陵①时,贫无纸可书,乃种芭蕉万余株,名其庵②曰“绿天”。书不足,乃漆一盘书之,又漆一方板,盘板皆穿。
【注释】①零陵:今湖南零陵。②庵:住所。
(1)联系上下文,把加点字的意思写在横线上。
①怀素居零陵时
②乃种芭蕉万余株
③贫无纸可书
④名其庵曰“绿天”
⑤盘板皆穿
(2)通过阅读《怀素写字》,我懂得了 。
(3)我们还认识了很多书法家,请写出两位书法家的名字及其代表作品。
名字: 代表作品:
名字: 代表作品:
文言文阅读。
塞翁失马
近塞①上之人有善术②者,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③不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④而折其髀⑤。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注释】①塞:边界险要之处。②术:推测人事吉凶祸福的法术。③何遽(jù):怎么就,表示反问。④堕:掉下来,坠落。⑤髀(bì):大腿。
39.联系上下文,下列句中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有善术者(擅长)
B.马无故亡而入胡(死亡)
C.居数月(经过)
D.其子好骑(喜欢)
40.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的画线句子。
41.仔细阅读下列句子,与《塞翁失马》文意不相符的一项是    
A.祸与福同门,利与害为邻。
B.祸不妄至,福不徒来。
C.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D.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42.这个故事给了你什么启发?请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课外阅读。
蜀鄙二僧
①蜀①之鄙②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③",何如?”富者曰:“子何恃④而往?”曰:“吾一瓶一钵⑤足矣。”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⑥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⑦,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
②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⑧不如蜀鄙之僧哉?是故聪与敏,可恃而⑨不可恃也,自恃其聪与敏而不学⑩者,自败者也。
[注释]①蜀:四川。②鄙:边远的地方。③南海:指佛教圣地普陀山。④恃:凭借,依靠。⑤钵:僧人用的饭碗。⑥买舟:租船。⑦越明年:到了第二年。⑧顾:难道。⑨而:但是。⑩学:努力学习。
43.解释加点字的含义。
吾欲之南海
①相当于“的”: ②往,到……去: ③代指他。
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
①欲望,欲念; ②喜欢,爱好: ③想要,希望。
44.与这篇文言文表达的主题最接近的成语是(  )。
A.买椟还珠 B.掩耳盗铃 C.刻舟求剑 D.愚公移山
45.结合注释翻译画横线的语句。
46.到了第二年,穷和尚从南海回来了,他去告诉富和尚……他们两人可能会有一段怎样的对话?想一想,然后写下来。
文言文阅读
拔树凿井
伊犁①城中无井,皆汲②“水于河。一佐领③ 曰:“戈壁皆积沙无水,故草木不生。今城中多老树,苟④其下无水,树安得活?”乃拔木就根下凿井,果皆得泉。
【注释】①伊犁:今新疆境内。②汲:打水。③佐领:清官名。④苟:如果。
47.下列“故”字,与“故草木不生”中的“故”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因大雨,故未如期起程。
B.西出阳关无故人。
C.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48.用自己的话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
今城中多老树,苟其下无水,树安得活?
49.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
A.伊犁城的位置在高山上。
B.伊犁城中无井是因为地下缺水,根本打不出水来。
C.佐领很聪明,从城中仍存活有众多的老树推断出水源的位置。
50.这篇文言文给了你怎样的启示?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6页,共16页
第15页,共16页
《统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期末专题训练:文言文阅读》参考答案
1.太阳早上和中午距离远近 2.判断 3.
A B 4.C
5. 只有 却 认为 判断 6.《王戎不取道旁李》通过描述王戎在路边看到李树,而其他孩子都去摘李子时,王戎却不动,他通过观察和分析,得出这些李子肯定是苦的,因此没有像其他人那样去摘。这个故事通过王戎的行为和回答,传达了仔细观察、善于思考、理智判断的重要性,以及避免被表面现象所迷惑的智慧。 7.相同点:一是文章都语言简练;二是文章都故事生动。结论:要想文章吸引人,必须对文章内容进行整合,做到语言简练;并且叙述故事时要抓住故事的主要内容,力求生动形象。
8.(1) 一儿曰,他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2)D
9.目此树表,有鸟若鸮,以口啄树,粲然火出。 10.于是用小树枝来钻木取火,人们尊称他为“燧人氏”。 11.①③ 12.牛顿在树下休息的时候,看到苹果从树上落下,他由此受到启发而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
13. 距离 知识,智慧 听闻,听到 不同,差异 14.集群臣宴会/告以此意/更重问之 15.B 16. 太阳什么时候离人近,什么时候离人远 长安和太阳哪个远 聪明才智和对世界的探究精神
17. 形容不避艰险,奋不顾身 形容知识广博,记忆力很强 18. 谁说你知识渊博呢? 知道自己知道的,知道自己不知道的,这就是智慧。 19.孔子在《论语》中曾说:“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这句话表明孔子认为真正有智慧的人应该知道自己知道什么,也知道自己的局限性。孔子虽然知识渊博,但他并不自以为全知全能。因此,在《两小儿辩日》中,孔子面对两个小孩的问题,他坦诚自己无法回答,这正体现了他的谦逊和实事求是的态度。 20.“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在我们的小学生活中,这句话一直指引着我们前进。它告诉我们,学习不仅仅是单纯地获取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思考和理解这些知识。只有通过不断地学习和思考,我们才能真正掌握知识的精髓,为未来的挑战做好准备。希望你在今后的学习中,继续保持这种精神,不断追求进步,勇敢面对困难,迎接更加辉煌的未来!
21.(1)A
(2) 刺 举 掷 碾 大怒 瞋 急躁
(3)心急吃不了热豆腐
22.(1)C
(2)D
(3)C
(4)通过这篇短文,我们可以看到苏东坡是一个富有智慧。他在处理扇肆老板债务问题时,而是利用自己的书法和绘画才能。这不仅体现了他对百姓的关心和体谅。苏东坡的这一举动,还让更多的人欣赏到了他的艺术作品。
23.(1)家中有很多好马,他的儿子喜欢骑马,结果从马上掉下来摔得大腿骨折。
(2)C
(3)在一定的条件下,好事和坏事是可以互相转换的,坏事可以变成好事,好事可以变成坏事。
24.(1)C
(2) 曾经 原来
(3)管宁于是割断席子和他分开坐,说:“你不是我的朋友。”
(4)通过对比,突出管宁的品质。故事中,管宁和华歆的行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管宁对金钱视若无睹,专心致志于学问,而华歆则对金钱和外界的诱惑有所动心。通过这种对比,更加突出了管宁淡泊名利、专心致志的高尚品质。
25.D 26.B 27. 太夫人以荻画地,教以书字 就闾里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 28.太夫人教子有方
29.拾金而人不知/皆我物也/何利此数金乎? 30.听说他的侄子因为其他事情要到南方来,但并不是来取箱子的。 31.第一件事:拾金不昧;第二件事:寄金不取。作者认为何岳第二次的行为比第一次更难能可贵,是因为第一次何岳在短时间内归还失主,虽然不易,但还可以勉励自己做到;而第二次,何岳在长达数年的时间里,面对寄存的大量银子,始终不动心,这种长期的自律和诚信更加难得,因此作者认为这远远超过了常人。
32.(1)A
(2)唉,燕雀怎么知道鸿鹄的志向呢!
(3)志向远大
(4)我的理想是做一名医生。作为新时代少年,要继续在新时代里继续奋斗,好好学习,将个人发展与祖国、社会需要结合,让自己的所学所做落在贡献社会的实处。
33.(1) C A
(2) 吾七岁时,诵《灵光殿赋》,至于今日,十年一理,犹不遗忘。 二十之外,所诵经书,一月废置,便至荒芜矣。 固须早教,勿失机也。
(3)C
34.(1) 两小儿辩日 列子 汤问
(2)B
(3)A
(4) 孔子虽然学识渊博,但他能坦诚地面对自己不知道的问题,展现了“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实事求是的态度,值得我们学习。 你们两个小孩真聪明,能够通过观察自然现象并进行思考和辩论,还敢于质疑权威,这种探究精神和勇气非常可贵。
(5)“二位小朋友,你们的观察和思考都很有道理,让老夫也深受启发。确实,世间万物复杂多样,知识无穷无尽,老夫虽学识广博,但也并非无所不知。你们这种善于观察、勇于提问的精神,正是求知之道的体现。希望你们继续努力,探索更多的知识。”
35. C B 36.王华估计那个人酒醒后一定会回来,担心别人拿走他的财物,然后自己坐在那里看守着。 37.诚实、善良
38.(1) 居住,生活。 于是,就。 书写,练习书法。 命名,这里是动词。 穿透,这里指由于反复书写导致盘和板损坏。
(2)持之以恒地练习和艰苦奋斗的重要性。怀素即使在贫困和缺乏必要条件的情况下,通过创造性地使用芭蕉叶和漆盘板等方法,最终成就了一代书法大师,任何技艺的精进都需要不懈的努力和不断的实践。
(3) 颜真卿 《祭侄文稿》 王羲之 《兰亭序》
39.B 40.他家中有很多好马,他的儿子喜欢骑马,结果从马上掉下来摔得大腿骨折。 41.C 42.在一定条件下,好事和坏事是可以相互转换的,坏事会变成好事,好事也会变成坏事。
43. ② ③ 44.D 45.人们确立志向,难道还不上四川边远地区的那个和尚吗? 46.穷和尚说∶“我凭借一个瓶子和一个饭钵就出发了。一路上越过了高山,经过了村庄……。”富和尚听后,不由得有一种惭愧的感觉,觉得自己很没用。穷和尚拍拍富和尚的肩膀说∶“你虽然没有去过,但我说给你听,你一样有收获。"富僧人听了之后,红着脸使劲点了点头。
47.A 48.如今城里有许多老树,如果它们的根须下面没有水,树林怎么能存活下来? 49.C 50.这个佐领能从城中仍存活有众多的老树推断出水源,说明他很聪明,善于观察与推断,是一个聪明机智,善于动脑的人。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事需要去仔细观察和思考。
答案第4页,共4页
答案第3页,共4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