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期末专题训练:现代文阅读(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期末专题训练:现代文阅读(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60.7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5-27 22:07:4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统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期末专题训练:现代文阅读
1.课内阅读《十六年前的回忆》片段
①在法庭上,我们跟父亲见了面。父亲仍旧穿着他那件灰布旧棉袍,可是没戴眼镜。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
②“爹!” 我忍不住喊出声来。母亲哭了,妹妹也跟着哭起来了。
③“不许乱喊!” 法官拿起惊堂木重重地在桌子上拍了一下。
④父亲瞅了瞅我们,没对我们说一句话。他脸上的表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这个力量就是他平日对我们讲的 —— 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
(1)给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瞅了瞅( )A.用眼睛看 B.斜着眼睛看
沉着( ) A.着边,接触 B.沉着,稳重
(2)文中 “一种伟大的力量” 指的是什么?
(3)从文中找出描写父亲外貌的句子,用 “____” 画出来。这些外貌描写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
(4)父亲在法庭上的表现体现了他怎样的精神品质?
阅读《右倾15度》,完成下面小题。
右倾15度
①母亲有个习惯,就是饭后散步。每天晚饭后,她会走到小区的广场上,去闻一闻花草的清香,听一听小草的鸣叫。
②很久以前,我是每天陪母亲出去散步的。母亲总是走在我的左手边,我走在她的右手边。母亲总是右倾15度牵着我的手,领着我走,她干燥而温暖的掌心传出的热量熨贴着我冰冷的手心,很舒服。
③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我再也没有和她一起散步了。我总是说我没时间,却(  )了她眼中流露的那种情绪。
④一天吃完晚饭,母亲照例说她要去散步,问我和不和她一起去,我埋首于书堆中,头也不抬地回绝了。母亲默默半晌,然后轻轻带上门,走出去了。心里有一种异样的感觉,我选择了无视。一抬头,看见母亲从窗下走过、昏黄的路灯灯光打在她背上,我第一次发现那个曾经高大得可以为我扛起一切的母亲竟是如此瘦弱。她穿得很单薄,秋风使她有些瑟瑟发抖。那一瞬间,我有些心疼。我想,明天我会陪她出去散步的。
⑤第二天,我等着母亲来问我要不要和她一起去散步。出于某种可笑的理由,她进来时,我故意装出一副(  )的样子。母亲静静地站了一会儿,便转身轻轻带上门走了。我追出去,有些慌乱地说:“我和你一起去!”她转过头来,有些不敢相信。我看着她欣喜的神情,庆幸自己做对了选择。
⑥我们并肩走在昏黄的路灯下。母亲走在我的左边,我走在她的右边,我们缓缓前行却又保持距离,都想开口说话却又都小心翼翼。我转过头看母亲的脸,那是一个步入中年的妇人的面容,平和而安静的表情,嘴角噙着一丝令人安心的笑意,路灯给她的脸打上了一层柔光。我低下头,无意中看到母亲那曾令我温暖的手,因为冷而缩了起来。我像母亲那样,左倾15度,想握住它们,一时间我伸出的手却又慌忙缩了回来,站在原地。母亲也停住了,有些随意地说:“你都长得比我还高了。”我一愣:是啊,我已比母亲还高了!想到母亲昨天孤单而又瘦弱的背影,我再一次伸出手。这一次,我毫不犹豫地,左倾15度,握紧母亲冰冷的手。那一瞬间,我忽然明白了,长大是一个从被人照顾到学会照顾别人的过程。
2.选词填空
忽略 省略
①我总是说我没时间,却( )了她眼中流露的那种情绪。
忙碌 忙乱
②她进来时,我故意装出一副( )的样子。
3.下列句子没有运用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到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B.有的宅院里探出半树银妆,星星般的小花缀满枝头。
C.他的皮毛是油一般的滑……
D.我像母亲那样,左倾15度,想握住它们,一时间我伸出的手却又慌忙缩了回来,站在原地。
4.联系上下文,“出于某种可笑的理由,她进来时,我故意装出一副忙碌的样子”一句中“某种可笑的理由”指的是(  )
A.我没有时间 B.我怕难为情
C.她穿得太单薄 D.她很伤心失望
5.文中两处画线的句子是对妈妈的 描写,第一次是描写妈妈的 ,第二次是描写妈妈的 ,从中你体会到作者内心的什么感情?
6.在作者眼里,长大意味着从 到 的过程。在你心里,长大意味着什么?请结合生活实际说一说。
7.有人认为,本文题目可以改为“左倾15度”,你同意吗?请具体说明理由?
阅读短文,回答文后问题。
更有趣的是一位名叫阿瑟林斯基的俄裔美国睡眠研究专家。一次,他发现儿子在睡觉的时候,眼珠忽然转动起来。他感到很奇怪:为什么睡觉时眼珠会转动?这会不会与做梦有关?会是什么关系呢?阿瑟林斯基带着一连串的疑问,对自己八岁的儿子进行了实验,结果表明:脑电波的变化与做梦有关。接着,他又对二十名成年人进行了反复的观察实验,最后得出结论:睡眠中眼珠快速转动的时候,人的脑电波也会发生较大的变化,这是人最容易做梦的阶段。阿瑟林斯基的研究成果,成为心理学家研究做梦的重要依据。
节选自《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8.阿瑟林斯基在生活中发现了一个现象,然后提出一系列问题,并根据这些问题进行反复探索,最终得出一个结论。请你用“ ”划出发现的现象,用“ ”划出得出的结论。
9.作者选用阿瑟林斯基的事例,要论证的观点是:
10.如果再选择一个事例来证明这个观点,下面哪个事例更恰当?说明理由。
A.阿基米德洗澡时发现盆中的水随着身体的浸入而溢出,反复试验后,发现浮力定律。
B.伽利略质疑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反复实验后发现铁球下落速度跟铁球轻重没关系。
事例 更恰当,理由是 。
11.为参加“爱科学”主题班会,兰兰查找了以下材料,她想证明的观点是( )
材料一:达尔文是英国生物学家,小时候最喜欢搜集矿物、贝壳和各种昆虫,经常到野外采集动植物标本,并对自然历史有着浓厚的兴趣。后来,他创立了生物进化论,出版的《物种起源》一书,在世界范围内引起轰动。
材料二:荷兰人列文虎克喜欢玩镜片,他利用工作的空闲磨镜片,做成放大镜。他在玩放大镜时突发奇想,把两片放大镜放在一起,有了惊人的发现。随后,他做成了一架简单的显微镜,进而发现了一个全新的微生物世界。
A.有志者事竟成。 B.兴趣是科学发现和发明的动力。
C.勤能补拙。 D.科学发现或发明需要机遇。
12.围绕下面第一句话,用具体事例说明观点。(照样子至少再写出两个事例)
阅读经典书籍,使人受益匪浅。通过阅读《稻草人》,我明白了做人应该为他人着想,学会奉献,做一个有爱心、有同情心的人;
课内阅读。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节选)
①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其实,这句话本身就是一个真理。
②纵观千百年来的科学技术发展史,那些在科学领域有所建树的人,都善于从细微的、司空见惯的现象中发现问题,不断发问,不断解决疑问,追根求源,最后把“?”拉直变成“!”,找到真理。
③波义耳是17世纪英国著名的化学家。一天,他急匆匆地向自己的实验室走去,路过花圃时,阵阵醉人的香气扑鼻而来,他这才发现花圃里的花已经开了。他摘下几朵紫罗兰插入一个盛水的烧瓶中,然后开始和助手们做实验。不巧的是,一个助手不慎把一滴盐酸溅到了紫罗兰上,爱花的波义耳急忙把冒烟的紫罗兰冲洗了一下,重新插入花瓶中。谁知过了一会儿,溅上盐酸的花瓣竟奇迹般地变红了。波义耳立即敏感地意识到,紫罗兰中有一种物质遇到盐酸会变红。那么,这种物质到底是什么?别的植物中会不会有同样的物质?别的酸对这种物质会有什么样的反应?这一奇怪的现象以及一连串的问题,促使波义耳进行了许多实验。由此他发现,大部分花草受酸或碱的作用都会改变颜色,其中以石蕊地衣中提取的紫色浸液最明显:它遇酸变成红色,遇碱变成蓝色。利用这一特点,波义耳制成了实验中常用的酸碱试纸——石蕊试纸。从那以后,这种试纸一直被广泛应用于化学实验中。
13.波义耳是怎样得出结论的?请用简洁的语言完成图示。
溅上盐酸的紫罗兰花瓣变红了,提出疑问→ →
14.“把‘?’拉直变成‘!’”中,“?”指的是 ,“!”指的是 ,这样写的好处是 。
15.选文的观点是什么?是用什么方法来论证此观点的?
16.读完选文,你从中受到了什么启发?结合生活实际说一说。
课内阅读。
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 )过,从我脚边( )去了。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 )走了一日。我掩着面叹息。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 )过了。
17.这个文段选自课文《 》,作者是 。
18.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语。
19.文中画线的句子使用了( )修辞手法,请试着续写两句。
20.用“﹏﹏﹏”画出文中的一个拟人句。
21.写一句珍惜时间的名句。
课内阅读
①在法庭上,我们跟父亲见了面。父亲仍旧穿着他那件灰布旧棉袍,可是没戴眼镜。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
②“爹!”我忍不住喊出声来。母亲哭了,妹妹也跟着哭起来了。
③“不许乱喊!”法官拿起惊堂木重重地在桌子上拍了一下。
④父亲瞅了瞅我们,没有说一句话。他的神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这个力量就是他平日对我们讲的——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
⑤“这是我的妻子。”他指着母亲说。接着他又指了一下我和妹妹:“这是我的两个孩子。”
⑥“她是你最大的孩子吗?”法官指着我问父亲。
⑦“是的,我是最大的。”我怕父亲说出哥哥来,就这样抢着说了。我不知道当时哪里来的机智和勇敢。
⑧“不要多嘴!”法官怒气冲冲的,又拿起他面前那块木板狠狠地拍了几下。
⑨父亲立刻就会意了,接着说:“她是我最大的孩子。我的妻子是个乡下人,我的孩子年纪都还小,她们什么也不懂,一切都跟她们没有关系。”父亲说完了这段话,又望了望我们。
22.请给这个文段拟个小标题:
23.用“______”画出描写父亲外貌的句子,并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你对选段中“慈祥”的理解。
25.“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伟大的力量”是指:
26.这段话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作者通过这件事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27.父亲瞅了瞅我们,没有说一句话。这时,他心里也许在想: 。
课内现代文阅读。
那个星期天
史铁生
①我还记得我的第一次盼望。那是一个星期天,从早晨到下午,一直到天色昏暗下去。
②那个星期天母亲答应带我出去,去哪儿已经记不清了,可能是动物园,也可能是别的什么地方。总之她很久之前就答应了,就在那个星期天带我出去玩,这不会错。一个人平生第一次除一个日子,都不会错。而且就在那天早展,母亲也还是这样答应的:去,当然去。我想到底是让我盼来了。
③起床,刷牙,吃饭,那是个春天的早晨,阳光明媚。走吗?等一会儿,等一会儿再走。我跑出去,站在街门口,等一会儿就等一会儿。我藏在大门后,藏了很久。我知道不会是那么简单的一会儿,我得不出声地多藏一会儿。母亲出来了,可我忘了吓唬她,她手里怎么提着菜篮?您说了去!等等,买完菜,买完菜就去。买完菜马上就去吗?嗯。
④这段时光不好挨。我踏着一块块方砖跳,跳房子,等母亲回来,我看着天看着云彩走,等母亲回来,焦急又兴奋。我蹲在院子的地上,用树枝拨弄着一个蚁穴,爬着去找更多的蚁穴。院子里就我一个孩子,没人跟我玩。我坐在草丛里翻看一本画报,那是一本看了多少回的电影画报。那上面有一群比我大的女孩子,一个个都非常漂亮。我坐在草丛里看她们,想象地们的家,想象她们此刻在干什么,想象她们的兄弟姐妹和她们的父母,想象她们的声音。去年的荒草丛里又有了绿色,院子很大,空空落落。
⑤母亲买菜回来却又翻箱倒柜忙开了。走吧,您不是说买菜回来就走吗?好啦好啦,没看我正忙呢吗?真奇怪,该是我有理的事啊?不是吗,我不是一直在等着,母亲不是答应过了吗?整个上午我就跟在母亲腿底下:去吗?去吧,走吧,怎么还不走呀?走吧……我就这样念念叨叨地追在母亲的腿底下,看她做完一件事又去做一件事。我还没有她的腿高,那两条不停顿的腿至今都在我眼前晃动,它们不停下来,它们好几次绊在我身上,我好几次差点儿绞在它们中间把它们碰倒。
⑥下午吧,母亲说,下午,睡醒午觉再去。去,母亲说,下午,准去。但这次怨我,怨我自己,我把午觉睡过了头。醒来时我看见母亲在洗衣服。要是那时就走还不晚。我看看天,还不晚。还去吗?去。走吧?洗完衣服。这一次不能原谅。我不知道那堆衣服要洗多久,可母亲应该知道。我蹲在她身边,看着她洗。我一声不吭,盼着。我想我再不离开半步,再不把觉睡过头。我想衣服一洗完我马上拉起她就走,决不许她再耽搁。我看着盆里的衣服和盆外的衣服,我看着太阳,看着光线,我一声不吭。看着盆里揉动的衣服和绽开的泡沫,我感觉到周围的光线渐渐暗下去,渐渐地凉下去沉郁下去,越来越远越来越缥缈,我一声不吭,忽然有点儿明白了。
⑦我现在还能感觉到那光线漫长而急遽的变化,孤独而惆怅的黄昏的到来,并且听得见母亲咔察咔嚓搓衣服的声音,那声音永无休止就像时光的脚步。那个星期天。就在那天。母亲发现男孩儿蹲在那儿一动不动,发现他在哭,在不出声地流泪。我感到母亲惊惶地甩了甩手上的水,把我拉过去拉进她的怀里。我听见母亲在说,一边亲吻着我一边不停地说:“噢,对不起,噢,对不起……”那个星期天,本该是出去的,去哪儿不记得了。男孩儿蹲在那个又大又重的洗衣盆旁,依偎在母亲怀里,闭上眼睛不再看太阳。光线正无可挽回地消逝,一派荒凉。
28.文章开头段画线句中“昏暗下去”实指 ,又是虚指 。
29.赏析第⑤段画线句的语言表现力。
30.如何理解第⑦段画线句,母亲“惊惶”着,一边亲吻着“我”一边道歉?
31.下列对课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课文写了一个小男孩在一个星期天等候母亲带他出去玩的经历。
B.“春天的早晨,阳光明媚”“跑出去,站在街门口”“藏在大门后,藏了很久”,这几句通过对天气、“我”的动作的描写,体现出“我”的兴奋。
C.“我”等待的过程,一开始既兴奋又满怀期待,后来母亲一拖再拖而焦急万分,最后因母亲没有兑现承诺而失望、委屈乃至“绝望”。
D.这篇课文和朱自清的《匆匆》都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惋惜之情,激发读者的共鸣。
课内阅读
①我现在还能感觉到那光线漫长而急遽的变化,孤独而惆怅的黄昏的到来,并且听得见母亲咔嚓咔嚓搓衣服的声音,那声音永无休止就像时光的脚步。那个星期天。就在那天。②母亲发现男孩儿蹲在那儿一动不动,发现他在哭,在不出声地流泪。我感到母亲惊惶地甩了甩手上的水,把我拉过去拉进她的怀里。我听见母亲在说,一边亲吻着我一边不停地说:“噢,对不起,噢,对不起……”那个星期天,本该是出去的,去哪儿记不得了。男孩儿蹲在那个又大又重的洗衣盆旁,依偎在母亲怀里,闭上眼睛不再看太阳,光线正无可挽回地消逝,一派荒凉。
32.选段出自课文《 》,作者是 。
33.句子①中,“漫长”是指 ,“急遽”是指 ,这体现了“我” 的心情。
34.句子②通过对 、 的描写,写出了“我” 的心情。
35.文中作者多次写“那个星期天”的光线和声音,这样写的好处是( )
A.通过环境描写,写出了光线的变化和母亲辛苦的劳动
B.运用融情于景的写法,自然流露“我”内心由焦急到绝望的情感变化过程
C.通过光线的变化写出时间的流逝,表达出“我”对母亲劳于家务的心疼
D.从光线的变化和听到的声音中,体现出“我”是个乐于观察生活的孩子
36.在“我”的眼里,那个星期天的黄昏不是美好的、令人愉悦的,而是“孤独而惆怅”的,是“一派荒凉”的。可见当人们心情不同时,对身边事物的感受也会不同。从下面的情境中选择一个,就心情“好”与“不好”这两种状态,分别写一写。
花开了,小鸟在鸣叫 刮风了,下雨了
心情好:
心情不好:
课内阅读。
①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其实,这句话本身就是一个真理。
②纵观千百年来的科学技术发展史,那些在科学领域有所建树的人,都善于从细微的、司空见惯的现象中发现问题,不断发问,不断解决疑问,追根求源,最后把“?”拉直变成“!”,找到真理。
③……
④在科学史上,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它说明科学并不神秘,真理并不遥远,只要你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那么,当你解决了一百个问号之后,就有可能发现真理。
⑤当然,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的能力,不是凭空产生的。正像数学家华罗庚说过的,科学的灵感,绝不是坐等可以等来的。如果说科学领域的发现有什么偶然的机遇的话,那么这种“偶然的机遇”只会给那些善于独立思考的人,给那些具有锲而不舍精神的人。
37.语句中“?”指 ,“!”指 。
38.根据意思,在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写在括号中。
(1)追究事物产生的根源。
(2)某事常见,不足为奇。
39.与“司空见惯”意思相同的词语是( )(填序号)
A.经久不衰 B.屡见不鲜 C.无独有偶
40.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41.结合课文,我知道第三自然段中“这样的事例”具体是指 、 、 这三件事。
阅读
匆匆 (节选)
①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是有人偷了他们吧:那是谁?又藏在何处呢?是他们自己逃走了吧;现在又到了哪里呢?
②我不知道他们给了我们多少日子,但我的手确乎是渐渐空虚了。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③去的尽管去了,来的尽管来着,去来的中间,又怎样地匆匆呢?早上我起来的时候,小屋里射进两三方斜斜的太阳。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我觉察他去得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走了;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溜走了一日:我掩面叹息,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
42.仿照第1句,描写自然场景。
,有 的时候; ,有 的时候; , 有 的时候。
43.第一自然段用连续的问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受?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
44.对“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A.作者在文中深入思考日子一去不复返的原因,因而在文章开头提出这个问题
B.这个句子看似在问,实际上表达了作者对时光逝去无法挽留的无奈和对逝去日子的惋惜
C.作者在文章开头提出了这个问题,却并未作出回答,因此这是一个疑问句
45.对“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口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时间多的是,像汪洋大海
B.在时光的大海里,属于我们的时间太少了,表现了作者的哀伤
C.过去的日子显得那么渺小,消失得那么快,无声无息,表现出作者十分无奈的愁绪
46.选文第三自然段四个加下划线字用得好不好?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
47.读了《匆匆》 一文,你想到了什么?请你用比喻的形式写写对时间的看法。时间像
课内阅读。
材料一
①按照北京的老规矩,春节差不多在腊月的初旬就开始了。“腊七腊八,冻死寒鸦”,这是一年里最冷的时候。可是,到了严冬,不久便是春天,所以人们并不因为寒冷而减少过年与迎春的热情。在腊八那天,家家都热腊八粥。这种特制的粥是祭祖祭神的,可是细一想,它倒是农业社会一种自傲的表现——这种粥是用各种米,各种豆,与各种干果(杏仁、核桃仁、瓜子、荔枝肉、莲子、花生米、葡萄干、菱角米……)熬成的。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产品展览会。
②腊八这天还要泡腊八蒜。把蒜瓣放到高醋里,封起来,为过年吃饺子用。到年底,蒜泡得色如翡翠,醋也有了些辣味,色味双美,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几个饺子。在北京,过年时,家家吃饺子。
材料二
初学喊爸爸的小孩子,会出门叫洋车了的大孩子,嘴巴上长了许多白胡子的老孩子,提到腊八粥,谁不是嘴里就立时生出一种甜甜的腻腻的感觉呢。把小米、饭豆、来、柔、白糖、花生仁合拢来,糊糊涂涂煮成一锅,让它在锅中叹气似的沸腾着,单看它那叹气样儿,闻闻那种香味,就够咽三口以上的唾沫了,何况是,大碗大碗地装着,大匙大匙朝嘴里灌呢!
48.材料一选自 写的《北京的春节》;材料二则出自沈从文的《 》。
49.材料一选择 和 两个传统节日饮食习惯来写腊八节:材料二中的画线语句具体描写了 ,从中感受到了 。
50.对比阅读两则材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多选)
A.材料一主要描写了腊八粥的原材料丰富,材料二主要描写了腊八粥的色彩之美
B.两则材料都展示了节日的温馨和美好。
C.材料一语言平实,“京味儿”十足:材料二语言通俗简练,童趣十足。
51.材料一中加点词语“自傲”能换成“傲慢”吗?为什么?请联系上下文谈谈你的想法。
阅读课文选段,回答以下小题。
①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是有人偷了他们吧:那是谁?又藏在何处呢?是他们自己逃走了吧:现在又到了哪里呢?
……
②去的尽管去了,来的尽管来着,去来的中间,又怎样地匆匆呢?早上我起来的时候,小屋里射进两三方斜斜的太阳。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我觉察他去得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去了;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溜走了一日;我掩面叹息,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
52.文中加点词语“茫茫然”的意思是(  )
A.世界的广阔无边 B.阳光的耀眼充足
C.眼前光景的模糊不清 D.内心的迷茫
53.第①自然段中,“ ”和“再来”“再青”“再开”形成鲜明的对比。作者用这种对比和一连串的问题,表达对时光匆匆 的情感。
54.第②自然段,作者写时光在平常小事“洗手”“ ”“ ”中悄悄溜走。“挪移”“跨过”、“ ”“ ”“闪过”等动词,写出了时光离开时的毫不留情。
课内阅读。
匆匆
①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是有人偷了他们罢:那是谁?又藏在何处呢?是他们自己逃走了罢:现在又到了哪里呢?
②我不知道他们给了我多少日子;但我的手确乎是渐渐空虚了。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55.解释词语
头涔涔:
泪潸潸:
56.读句子理解课文后完成填空。
句子: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句子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描写自然万物的循环往复,目的是与我们的日子 作对比。
57.第一自然段中作者通过直接问、连续问的方式,表现了作者
58.模仿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请你通过直接问、连续问的方式表达出因自己没有努力而导致考试成绩不好的后悔心情。
看着试卷上的分数,我心里后悔不已。
阅读名著部分章节内容的梗概,按要求完成练习。
汤姆·索亚历险记(选段)
①不久后,法院终于要审理那个案件。汤姆克服恐惧,指出印江·乔埃才是真正的坏人,不料,印江·乔埃却逃走了。
②几天后,汤姆、贝琪和几个朋友到一个迷宫般的岩洞里玩。汤姆和贝琪光顾着玩,与大家走散,迷路了。他们在洞里历尽波折,也没有找到出口。更可怕的是,他们还在洞中发现了印江·乔埃。
③汤姆努力让自己勇敢起来,一边照顾贝琪一边寻找出口。他用风筝线绕在石头上探路.终于找到了出口,带着贝琪成功脱险。
④为避免再有人在那个山洞迷路,洞口被封了起来。汤姆知道后,便把印江·乔埃在洞里的事告诉了法官。法官带人去查看,发现印江·乔埃已经死在洞中,真正的坏人得到了应有的惩罚。
59.在《汤姆·索亚历险记》中,有很多生动的描写。下面例句中的加点部分用夸张的写法表现出人们看到汤姆和贝琪时激动的心情。请你从“热”“安静”“喜欢”中选择一个,发挥想象,仿写句子。
例:镇上的人排着队来到撒切尔法官家,搂着两个获救的孩子又亲又吻……泪水如雨,洒一一地。
热 安静 喜欢
选择的词语: 仿写句子:
60.读了这部分梗概或整部作品,主人公汤姆·索亚一定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假如他就是你身边的小伙伴,你愿意与他做朋友吗?结合这段梗概或整本书中的内容说明理由。
课内阅读。
鲁滨逊漂流记(节选)
①总的说来,这是世界上少有的叫人受尽折磨的处境,但是其中也有一些值得宽慰的东西。这场世界上苦难最深重的经历告诉世人:在困境中,我们可以把好处和坏处对照起来看,并且从中找到一些东西来宽慰自己。
②现在,我对自己的处境有了一点儿焉知非福的想法,我不再远眺大海,一心想看到船的踪影了。我着手调整我的生活方式,尽我可能把一切安排得舒舒服服。
61.“叫人受尽折磨的处境”是指 ,“焉知非福”的意思是 。
62.鲁滨逊在当时的处境中,列举了一些“坏处”和“好处”,他为什么要这样做?
63.卡耐基(美国成人教育之父)说:“人在身处逆境时,适应环境的能力实在惊人。人可以忍受不幸,也可以战胜不幸,因为人有着惊人的潜力,只要立志发挥它,就一定能渡过难关。”鲁滨逊的经历,有力地证明了卡耐基这番话的真实性。读读下面名言,与卡耐基所说意思相符的是(  )(多选题)
A.世界上最快乐的事情,莫过于为理想而奋斗。
B.天才就是1%的灵感加上99%的汗水。
C.世上没有绝望的处境,只有对处境绝望的人。
D.弱者只有千难万难,而勇者则能披荆斩棘。
64.毛主席在《为人民服务》中,也谈到了怎样看待困难,与上面节选的两段文字表达的意思一致。请你把《为人民服务》中,毛主席谈怎样对待困难的那一句话写在下面。
课内阅读。
①在法庭上,我们跟父亲见了面。父亲仍旧穿着他那件灰布旧棉袍,可是没戴眼镜,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
②“爹!”我忍不住喊出声来。母亲哭了,妹妹也跟着哭起来了。“不许乱喊!”法官拿起惊堂木重重地在桌子上拍了一下父亲瞅了瞅我们,没有对我们说一句话。他的神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这个力量就是他平日对我们讲的——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
65.请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冷静——( ) 和蔼——( )
66.选文中画“ ”的句子是对父亲外貌和 的描写,其中父亲“没戴眼”,留着“乱蓬蓬的长头发”是因为 ,“慈祥”说明 。
67.选文写到“父亲瞅了瞅我们,没有对我们说一句话”,但他肯定有话想说,也许,父亲想说: 。
68.“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中“伟大的力量”是指 。
69.从选文看,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 )(多选)
A.正气凛然 B.不修边幅 C.坚贞不屈 D.清高冷淡
课内阅读。
这段时光不好挨(āi ái)。我踏着一块块方砖跳,跳房子,等母亲回来。我看着天看着云彩走,等母亲回来,焦急又兴奋。我蹲在院子的地上,用树枝拨弄着一个蚁穴,爬着去找更多的蚁穴。院子里就我一个孩子,没人跟我玩。我坐在草丛里翻看一本画报,那是一本看了多少回的电影画报。那上面有一群比我大的女孩子,一个个都非常漂亮。我坐在草丛里看她们,想象她们的家,想象她们此刻在干什么,想象她们的兄弟姐妹和她们的父母,想象她们的声音。去年的荒草丛里又有了绿色,院子很大,空空落落(là luò)。
70.用“√”选出文中加点字正确的读音。
71.选段是围绕哪句话写的?用“ ”在文段中画出来。
72.“我”在这段时间内没有做的事情是( )
A.玩跳房子。 B.看着天上的云彩走。
C.看画报。 D.和一群比“我”大的女孩玩。
73.文中画“﹏﹏﹏”的句子中,“我”焦急是因为 ,“兴奋”是因为 。
74.“去年的荒草丛里又有了绿色,院子很大,空空落落。”这句话你如何理解?(3 分)
课内阅读。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①纵观千百年来的科学技术发展史.那些在科学领域有所建树的人,都善于从细微的、司空见惯的现象中发现问题,不断发问,不断解决疑问,追根求源,最后把“?”拉直变成“!”,找到真理。
②波义耳是17世纪英国著名的化学家。一天,他急匆匆地向自己的实验室走去,路过花圃时,阵阵醉人的香气扑鼻而来,他这才发现花圃里的花已经开了。他摘下几朵紫罗兰插入一个盛水的烧瓶中,然后开始和助手们做实验。不巧的是,一个助手不慎把一滴盐酸溅到了紫罗兰上、爱花的波义耳急忙把冒烟的紫罗兰冲洗了一下,重新插入花瓶中。谁知过了一会儿,溅上盐酸的花瓣竟奇迹般地变红了。波义耳立即敏感地意识到,紫罗兰中有一种物质遇到盐酸会变红。那么,这种物质到底是什么?别的植物中会不会有同样的物质?别的酸对这种物质会有什么样的反应?这一奇怪的现象以及一连串的问题,促使波义耳进行了许多实验。由此他发现,大部分花草受酸或碱的作用都会改变颜色,其中以石蕊地衣中提取的紫色浸液最明显:它遇酸变成红色,遇碱变成蓝色。利用这一特点,波义耳制成了实验中常用的酸碱试纸——石蕊试纸。从那以后,这种试纸一直被广泛应用于化学实验中。
75.选文中,作者的观点是 。(可用原文语句回答)
76.结合选文第②段,将下列“把‘?’拉直变成‘!’”的过程补全。
→ → → (填序号)
①产生疑问 ②观察发现 ③得出结论 ④反复实验
77.根据选文内容可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学习生活中,只要我们多提问,就能发现真理。
B.根据实验可知,世界上所有花草受酸碱的作用都会改变颜色。
C.石蕊试纸是利用石蕊地衣遇酸会变蓝、遇碱会变红这一特性制成的。
D.画横线的句子用“?”表示提出问题,用“!”表示发现真理,十分生动有趣。
78.下列事例中,可以用来证明选文观点的是( )
A.莱特兄弟努力学习前人的研究成果,研究鸟类飞翔的秘密,造出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架飞机。
B.阿基米德洗澡时发现澡盆中的水随着身体的浸入而不断溢出,对此产生了疑问,他经过反复的实验,发现了浮力定律。
C.李时珍为修改古代医书中的错误,走遍大江南北,遍访名医,亲历实践,广收博采,花费近三十年时间编成医药巨著《本草纲目》。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6页,共17页
第17页,共17页
《统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期末专题训练:现代文阅读》参考答案
1.(1) A B
(2)指的是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
(3)父亲仍旧穿着他那件灰布旧棉袍,可是没戴眼镜。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
作用:通过外貌描写,表现出父亲遭受敌人残酷折磨后的狼狈,又突出了他平静、慈祥的神态,展现出父亲坚贞不屈、临危不惧的革命精神。
(4)体现了父亲坚定、沉着、临危不惧、对革命事业充满信心的精神品质。
2. 忽略 忙碌 3.D 4.B 5. 外貌 身材 脸 从中我体会到作者内心的愧疚、心疼以及对母亲的爱。 6. 被人照顾 学会照顾别人 我认为长大就是能够体谅到父母的不容易,做好自己应该做的事情。 7.不同意。因为“右倾15度”是母亲曾经照顾“我”的姿态,而“左倾15度”是“我”学会照顾母亲的姿态,题目“右倾15度”更能体现母亲对“我”的影响以及“我”的成长变化。
8.一次,他发现儿子在睡觉的时候,眼珠忽然转动起来。 睡眠中眼珠快速转动的时候,人的脑电波也会发生较大的变化,这是人最容易做梦的阶段。 9.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10. A 因为事例A中,阿基米德是从生活中发现问题,经过反复试验后得出结论,这与文中事例的叙述过程一致。事例B中伽利略对亚里士多德原有的观点产生怀疑,之后去反复试验,重新得出结论的过程与本文中事例的叙述过程不一致。 11.B 12.阅读《鲁宾逊漂流记》,我从鲁滨逊身上学到了面对困境时强大的内心和野外生存的技能;阅读《童年》,我从阿廖沙身上学到了在困境中依然保持一颗勇敢纯洁之心,在黑暗之中默默成长。
13. 抓住问号不放,反复研究和实验 找到真理,得出结论。 14. 发现问题,不断追问 通过探索,解决疑问,发现真理 把一个抽象的道理,用直观形象的方法进行表述,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5.选文的观点是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作者用波义耳发现植物酸碱反应并发明石蕊试纸的事例来证明观点。 16.只要善于观察,不断发问,不断解决疑问,锲而不舍地追根求源,就有可能在现实生活中发现真理。在以后的生活和学习中,我也要养成认真观察,善于思考,敢于质疑的习惯,还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努力提升自己的水平。
17. 匆匆 朱自清 18.跨 飞 溜 闪 19. 排比 读书的时候,日子从文字中过去;聊天的时候,日子从嘴边过去;玩耍的时候,日子从欢笑声中过去。 20.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去了。 21.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
22.法庭上的坚定身影 23.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
体会到李大钊在残酷的折磨下依然坚贞不屈的内心世界及大无畏的革命英雄形象。 24.本段中“慈祥”指一位父亲在子女面前,面对敌人所表现出的一位革命者的坚定与平静。 25.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 26.父亲在法庭上“我们”与父亲相见的情景。表达了我对父亲的敬仰之情。 27.孩子们,不要害怕,要坚强,相信正义终将战胜邪恶。
28. “我”从白天等到黑夜 一方面暗示了希望的落空,另一方面表明“我”的心情最终归于灰暗 29.该句借描写事物来表现人物的心情,通过描写母亲的腿,既写出了母亲家务的繁忙、任务的繁重、劳动的艰辛,也写出了“我”不停地跟在母亲身后追问,好几次差点被她踩到或把她绊倒,表现了“我”内心的焦急之情。 30.母亲“惊惶”着,一边亲吻着“我”一边道歉,是因为她意识到自己没有兑现对孩子的承诺,导致孩子失望和伤心。她感到内疚和自责,害怕孩子因此受到伤害,所以急切地安慰孩子,表达歉意。 31.D
32. 那个星期天 史铁生 33. “我”等待的时间漫长 时间正在快速消逝 盼望而急切 34. 动作 神态 委屈失落 35.B 36. 路旁的花儿对我绽开了笑脸,树上的鸟儿也在愉快地唱着我听不懂的歌。 路旁开放的花儿仿佛失去了颜色,一副无精打采的样子。树上的鸟儿叽叽喳喳地叫着,仿佛在嘲笑我。
37. 产生的疑难问题 发现的真理 38. 追根求源 司空见惯 39.B 40.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41. 紫罗兰变红 地图凸出部分和凹陷部分吻合 睡觉时眼珠转动
42. 太阳落了 再升 月亮走了 再回 玫瑰凋谢了 再绽放 43.第一自然段用连续的问句表达了作者对流逝的时光感到惋惜,流露出了作者对自己错失时光的感慨。这样写的好处是一连串的问句,层层推进,使文章到达高潮。 44.B 45.C 46.用的好,表达出时间易逝,我们要好好珍惜时间。 47.沙漏中的细沙,悄悄流逝;时间像一闪而过的流星,稍纵即逝。
48. 老舍 腊八粥 49. 腊八粥 腊八蒜 腊八粥的煮制过程和诱人的香味 腊八粥的美味和节日的喜庆气氛 50.BC 51.不能换成“傲慢”,因为“自傲”在这里是褒义词,表示农业社会的人们对自己劳动成果的自豪和自信,而“傲慢”则是贬义词,表示骄傲自大、看不起别人的态度。在上下文中,作者用“自傲”来形容腊八粥,是为了表达农业社会人们对自己的劳动成果和传统文化的尊重和自豪,而不是表达骄傲自大的态度。因此,将“自傲”换成“傲慢”会改变原文的意思和情感色彩。
52.D 53. 不复返 怅然若失 54. 吃饭 睡觉 飞去 溜走
55. 形容汗水不断往下流的样子 形容泪水不断往下流的样子 56. 排比 一去不复返 57.对时间流逝的无奈、伤感 58.我上课时为什么不认真听老师讲清楚呢?为什么平时只顾着玩不好好做练习呢?考试时为什么不看清楚题目仔细想一想?
59. 安静 夜晚的图书馆里,安静得连一根针掉在地上的声音都能听得见,人们沉浸在书海中,连呼吸都变得小心翼翼,生怕打破了这份宁静。 60.我愿意和汤姆做朋友。首先,汤姆的勇敢和冒险精神总能激励我尝试新事物,不畏挑战。其次,他的机智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我相信,在困难面前,我们总能找到出路。再者,汤姆的正义感让我深感敬佩,他敢于站出来对抗不公,这种品质在当今社会尤为珍贵。综上所述,与汤姆为友,不仅能带给我欢乐和刺激,更能让我学习到宝贵的品质和态度。
61. 流落荒岛 一时受到损失,反而因此得到好处(坏事也可能变为好事) 62.他这样做是为了让自己得到一些宽慰。 63.CD 64.我们的同志在困难的时候,要看到成绩,要看到光明,要提高我们的勇气。
65. 平静 慈祥 66. 神态 敌人对父亲施了重刑,父亲遭受残酷折磨后依然坚强 父亲对亲人的爱 67.这时,他心里也许在想:孩子对不起了,大爱无情,为了革命的胜利这也是我应该做的,不久的将来胜利一定会来的,我相信虽然我不在了,我的同志一定会照顾你们的,相信你们一定会过得很好。 68.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 69.AC
70.ái luò 71.这段时光不好挨。 72.D 73. 希望母亲能够早点回来。 母亲回来就能带“我”出去 74.这句话写出了“我”独自等待时的寂寞,等待过程非常漫长而又孤独。
75.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76. ② ① ④ ③ 77.D 78.B
答案第2页,共4页
答案第3页,共4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