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7张PPT)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至鸦片战争前):
第19课 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
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1677年,康熙皇帝说:“今欲于翰林内选择博学善书者二员,常侍左右,讲究文义。”随后,一些翰林被调到乾清宫南书房值班,称为“南书房行走”。他们除陪皇帝写字作诗外,也会按皇帝的意旨草拟诏书,成为处理政务的秘书班子。康熙皇帝为什么要设立南书房?清朝加强君主专制统治还表现在哪些方面?
新课导入
一、军机处的设立
1.过程
由满洲贵族组成的
议政王大臣会议
讨论一切军国大事
▲
康熙时设立南书房
为皇帝草拟谕旨和处理奏章
▲
皇太极
康熙帝
雍正帝
雍正时设立军机处
▲
乾隆帝
乾隆时撤销
议政王大臣会议
▲
【教材研读】阅读教材,归纳军机处设立的过程。
皇权不断加强
一、军机处的设立
2.设立:
故宫隆宗门
材料一 “雍正年间,用兵西北,以内阁在太和门外…,虑漏泄事机,....... 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 .......后名军机处。”
——[清]赵翼《檐曝杂记》
【问题思考】雍正帝为什么要设置军机处
处理西北军务
一、军机处的设立
3.组成人员:
4.性质:
5.职责:
由皇帝选派亲信大臣组成
辅助皇帝处理政务最重要的中枢机构
军机大臣按照皇帝的旨意拟写成文,经皇帝审阅同意后传达给中央各部和地方机构去执行
上传下达,跪受笔录
清代一位军机大臣这样描述自己的工作:“依样葫芦画不难,葫芦变化有千端。画成依样旧葫芦,要把葫芦仔细看。
一、军机处的设立
【材料研读】(军机大臣)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也。
——赵翼《檐曝杂记》卷一
这句话意思是说,军机大臣只是传达抄写皇帝的旨意,而不能把自己的意见夹杂进去。为什么说军机处的设立强化了君主专制?
军机处便于皇帝独掌朝政,使皇帝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一切都要服从皇帝的意志。(君主专制极端强化)
评价:虽然提高了办事效率,强化了君主专制,但皇帝独掌朝政,大臣唯命是从,不利于正确决策。
一、军机处的设立
【合作探究】
依据材料,概括军机处的特点有哪些。
材料一 军机处内部陈设简单,只有桌、椅、炕、笔、砚等设施和物品。
材料二 军机处人员精干,办事效率高。皇帝有旨,随时承办,且规定必须当日事当日毕。
材料三 军机处有严格的保密制度,王公大臣没有皇帝的特旨,不准出入军机处。大臣被召见时,太监也不能在旁边;军机处的差役则挑选十五岁以下不识字的少年担任。
【简】
【速】
【密】
一、军机处的设立
【奏折制度】
1.形成:
2.形式:
3.影响:
康熙时期
官员
秘密呈送
皇帝
亲阅返回
使皇帝能够更直接、广泛地获取信息,提高了决策效率,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
二、文字狱与文化专制政策
1.文字狱
【徐骏案】雍正八年(1730年),翰林院学士徐骏在奏折里把“陛下”的“陛”错写成“狴”,雍正帝便把徐骏革职。后来在徐骏的诗集里又找出了“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和“明月有情还顾我,清风无意不留人”的诗句。
【查嗣庭案】出考题:“维民所正”被指有辱圣上,为“诽谤大逆”,被抄家,后死于狱中。
雍正认为他这些诗句是对朝廷的大不敬,将他斩首。
规模大、次数多
二、文字狱与文化专制政策
【合作探究】1.实行“文字狱”的目的是什么
2.哪几位皇帝在位时大兴“文字狱”
3.试着给“文字狱”下一个定义。
4.清朝的“文字狱”有什么特点
从思想文化领域严密控制士人(加强思想控制)
康熙、雍正和乾隆三朝。
康熙帝不超过10次雍正帝不超过20次乾隆帝130多次
从士人的文章、诗词中摘取只言片语,加以歪曲解释,再借题发挥,罗织罪状,制造的大批冤狱。
二、文字狱与文化专制政策
材料一:今人之文,一涉笔惟恐触碍于天下国家,……人皆望风观景,畏避太甚。见鳝而以为蛇,遇鼠而以为虎,消阳刚之气,长柔媚之风,此与世道人心实有关系。
——(清)李祖陶:《迈堂文略》
【自主探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文字狱有什么影响?
文字狱造成了社会恐慌,摧残了许多人才;禁锢了人们的思想言论,严重阻碍了思想、学术的发展和进步。
(禁锢思想,摧残文化/人才,阻碍社会进步)
1.文字狱
二、文字狱与文化专制政策
2.文化专制政策
目的
表现
维护集权统治
①大力提倡尊孔读经,组织人力大规模进行整理文献和编纂书籍的活动
康熙帝为北京孔庙书“万世师表”匾额
▲中国古代最大丛书——乾隆时期纂修的《四库全书》
②对全国书籍进行全面检查,把认为是对清朝统治不利的书籍列为禁书,收缴并销毁。
“(乾隆)在长达19年的禁书过程中,共禁毁书籍3100多种、151000多部,销毁书板80000块以上。”
导致大量珍贵书籍被查禁和销毁
文字狱是文化专制的极端表现
唯物史观:中国古代不同时期加强思想控制的措施
秦朝
焚书坑儒
西汉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明朝
八股取士
清朝
文字狱
共同点:加强思想控制,巩固统治
三、不断加剧的社会矛盾
根源:清朝的君主专制统治
材料二 嘉庆元年,国库存银为5658万两,而到嘉庆十九年时仅为1240两,只相当于乾隆朝存银最多时的1/6。
官场贪污腐败, 财政危机
材料一 清朝时,社会上流传有“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的民谣。
【自主探究】材料反映出了什么样的社会状况
三、不断加剧的社会矛盾
【自主探究】材料反映出了什么样的社会状况
清朝中期的人口和耕地面积
清朝《流民图》(局部)
土地兼并和贫富分化严重,民众生活困苦,社会危机重重。
三、不断加剧的社会矛盾
清朝中期的社会危机
【白莲教起义】
1.概况:
2.影响:
白莲教起义导致清朝元气大伤,是清朝走向衰落的转折点。
1796 年(嘉庆时),白莲教起义爆发,历时 9 年,最终被镇压。
四、闭关政策
1.原因
材料 洋船至宁波者甚多,将来番船云集,留住日久,将又成粤省之澳门矣。
材料 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借助)外夷(外国)货物以通有无。 ——1793年乾隆致英国国王书
【合作探究】根据材料,分析清朝实行闭关政策的原因。
(1)统治者担心国家领土主权受到侵犯;
(2)惧怕沿海人民同外国人交往,会危及自己的统治;
(3)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根因)
四、闭关政策
2.含义:
清朝对出海贸易活动制定了严密的法令:
出海商人必须三年之内回国,否则不许入籍。
出海商船装载的货物有严格的限制,甚至规定只准带铁锅一口。
船上所有人员必须详细登记姓名、年龄、面貌、履历、籍贯等
船只预先规定往返日期,每人每日只许带米2升。
严格限制对外贸易
≠
(完全禁止)
顺治
雍正
乾隆
厉行海禁
颁布“禁海令”
严厉限制海外贸易;
“迁海令”
四口通商
一口通商
开放宁波、漳州等地,但对出口的种类和载重量有严格限制
只开放广州一处作为西方商船来华的口岸,由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对外贸易
3.过程
【教材研读】阅读教材,归纳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表现。
四、闭关政策
4.影响
四、闭关政策
材料“一个人口几平占人类三分之一的大帝国,不顾时势安于现状,人为地隔绝于世界,并因此竭力以天朝尽善尽美的幻想自欺。
——马克思
(2)这种闭关自守的政策,无法适应新的外部环境导致当时的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想一想】闭关政策是否能够抵御外国的侵略 这一政策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1)不能;
限制了航海事业的发展→丧失对外贸易的主动权
限制了中外文化的交流→无法接受世界先进的科技文化知识
【合作探究】对比唐、宋、明、清的对外交往政策,谈谈对今天中国发展经济,扩大对外开放有什么启示?
唐
遣唐使来华
玄奘西行
鉴真东渡
清
宋
引进占城稻
设立市舶司
海外贸易兴盛
明
郑和下西洋
引进高产作物
严格限制海外贸易,实行闭关政策
对外开放
闭关锁国
启示:开放国兴,闭关国衰。
做法:要坚持对外开放,善于学习交流,加强友好合作。
四、闭关政策
课堂小结
军机处(雍正时)
文字狱与文化专制政策
闭关锁国政策
君主专制
进一步加强
维护封建
集权统治
社会矛盾不断加剧
中国逐渐落后于西方
政治:
思想文化:
对外:
随着君主专制强化到顶峰,封建社会也逐渐衰弱了。
随堂习题
1.清朝设立军机处的皇帝是( )
A. 顺治帝 B. 康熙帝 C. 雍正帝 D. 乾隆帝
2.清朝时期,为加强思想控制,在科举考试中实行( )
A. 八股取士 B. 诗赋取士 C. 策论取士 D. 经义取士
C
A
随堂习题
3.清朝统治者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下列关于这一政策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起到了一定的自卫作用
B. 使中国错失了向西方学习先进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的机会
C. 促进了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
D. 导致中国逐渐落伍于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