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雪
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
1理解、积累“博识、美艳、消释、凛冽、升腾”等词语.
2把握课文的语境和作者的思路.
3反复诵读,领会本文内蕴丰富、清新优美的语言.
4感悟文章内容,品析文中的两幅雪景图.
过程和方法:
理解作者的情感逻辑,体会文章借景抒情的写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品味文章内涵,体察作者博大的胸襟和坚强的斗志.培养初步的自然观赏和艺术欣赏的能力.
教学重点:
诵读、体会文章的语言美.品析两幅雪景图.
教学难点:
体会文章的深邃寓意.
教学易混点:借景抒情的写法.
教学方法:诵读赏析法.
教具准备
:录音机
课时安排
:
2课时
第一课时
展示教学目标(2分钟)
知识和能力
1理解、积累“博识、美艳、消释、凛冽、升腾”等词语.
2把握课文的语境和作者的思路.
过程和方法
反复诵读,领会本文内蕴丰富、清新优美的语言.
理解作者的情感逻辑,体会文章借景抒情的写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品味文章内涵,体察作者博大的胸襟和坚强的斗志.培养初步的自然观赏和艺术欣赏的能力.
教学重点
诵读、体会文章的语言美.品析两幅雪景图.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冬日里,最让人感动的是落雪,那晶莹剔
( http: / / www.21cnjy.com )透的小精灵,从空中飘飘洒洒,悄然而至。无边的旷野,凛冽的天宇,银妆素裹,让人情思飞扬。面对这银白的世界,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感受,让我们把目光投向课文《雪》,去领悟一下鲁迅笔下的雪景吧!
2.提示学生背诵有关“雪”的古诗词
( http: / / www.21cnjy.com )名句(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孤舟蓑苙翁,独钓寒江雪”),教师简评入课:“雪”,洁白的自然之物,是纯洁与刚毅的象征,因而,它也成了古今中外名人竞相吟咏的对象。今天我们来欣赏著名作家鲁迅先生的散文诗《雪》。
二、自学释疑(2-8分钟)
1.给下列加线字注音:
①磬口(
)②塑罗汉(
)③脂粉奁(
)④灼灼(
)⑤朔方(
)⑥凛冽(
)
2.解释下列词语:
博识:学识丰富.
消释:消融溶化.
凛冽(l n
liè):刺骨地寒冷.
灼灼(zhuó):形容明亮.
升腾:(火焰、气体等)向上升起
.
学生根据课前预习简介鲁迅及其作品。教师适当补充。
文体知识简介散文诗
散文诗就是具有散文抒情特征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诗,它在抒情手法上相当随和地接近散文,不分行,具有一般分行诗所缺少的散文美,如内在的韵律,宽广的抒情层面以及在一定程度上不排除逻辑思维等,但它又毕竟是诗(只是一种形式特别的诗),较为短小,具有诗的文笔等。
三、训练(5-10分钟)
1.听读。听美好的散文诗能让人陶醉。请
( http: / / www.21cnjy.com )同学们闭上眼用心听读课文一遍,边听边展现画面,同时感受散文诗这种文体独具特点(放朗读录音,或教师配乐朗读一遍)。
2.展示听读收获。
①听读中感受到的画面(生自由谈,展开联想)。
明确:滋润美艳生机盎然的江南雪,如粉如沙,蓬勃奋飞的朔方雪……
②听读中感受到的语言特点。
明确:语言清丽流畅,扑实真切,洒脱灵活,又不失严谨……
3.感读。
感读是一种文字与心灵初撞的过程,请
( http: / / www.21cnjy.com )同学们在刚才听读感悟的基础上,直面课文,通过直观的文字去查找学生初读感知的画面,同时注意预习时了解的字词在文中的运用。
四、操作(5-10分钟)
1.根据听读和感读到的画面,给文章分层,并简括层意。
明确:全文分两个部分,第一部分(1~3)段,写江南的雪,第二部分(4~6)段,写朔方的雪。
2.合作探究:同桌交流概括两幅图的特点。
明确:江南雪,滋润美艳,生机盎然。朔方雪,如粉如沙,蓬勃奋飞。
五、反馈矫正(10分钟)
感情朗读课文(全文或某一段落)师生评价。
①发音准确,节奏合理。②读出诗意,感情充沛。
③“江南雪”语调要温润,赞美的,充满向往的。
“朔方雪”要用孤独不屈充满战斗性的语调。
女孩子的声音柔和、甜美,读前三段,
( http: / / www.21cnjy.com )能突出江南雪的特点。后三段,男同学逐段加入,那粗犷的声音越来越大,就能将朔方雪的刚劲有力、富有变化的特点表达的淋漓尽致。
拓展延伸(5分钟)
阅读课后附录,思考写作目的
小结:在这篇优美的散文诗中,作者为我们描绘了
( http: / / www.21cnjy.com )两幅各具特点的图景,江南雪的滋润美艳,朔方雪的蓬勃奋飞,让我们领略雪这一纯洁自然之物的独特风采,另外散文诗灵活的形式,优美的语言,也让我们陶醉。
作业
加强朗诵,将自己喜欢的段落摘抄下来,并有感情地背诵。
板书设计
雪
鲁迅
江南雪
滋润美艳
朔方雪
蓬勃奋飞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展示教学目标(3分钟)
知识和能力
反复诵读,领会本文内蕴丰富、清新优美的语言.
过程和方法
理解作者的情感逻辑,体会文章借景抒情的写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品味文章内涵,体察作者博大的胸襟和坚强的斗志.培养初步的自然观赏和艺术欣赏的能力.
教学重点
体会文章的语言美.品析两幅雪景图.体会文章借景抒情的写法.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雪是雨的精魂,雪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春天的使者,雪象征着纯洁,雪象征着刚毅,雪是奉献者的化身,雪是挑战冷酷的斗士。让我们来看一下作者怎样描写江南雪的。
自学释疑(10分钟)
1.作者怎样描写江南雪的?
学生交流讨论。
明确:
(1)文章开头首先提到暖国的雨,然后对比着引出江南的雪。
(2)接写雪的质地、颜色。
(3)虚实结合的手法,描绘了一幅充满生机的雪野图,衬托江南雪独具的风格。
(4)写孩子们塑雪罗汉,将雪与孩子们的快乐联系起来。
语言:提示学生找出描写孩子们塑雪罗汉的动作,与神情的词语,谈谈怎样体现快乐的。
明确:呵、拍手、点头、喜笑等。
2.用自己的语言再一次概括江南雪的特点。
明确:江南雪,透露出盎然的生机,孕育着生命。
3.作者又是怎样描写朔方雪的?感觉朔方的雪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学生交流讨论反馈。)
明确:作者用一个“但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巧妙转折,先交待朔方雪与江南雪的截然不同,然后用“永远如粉、如砂,决不粘连”写出塑方雪以孤独不妥协的姿态向世界宣告它的存在,它在日之中灿灿地生光,如包藏火焰的大雾。
在“凛冽的天宇下”,北方的雪俨然一个斗士,它“蓬勃地奋飞,弥漫于太空中”,使太空旋转而且升腾地闪烁,像是一个奔放的挑战者。
训练操作(15-20分钟)
一、(研讨课后练习二)学生结组交流,畅所欲言。
明确:
1.“冰冷的”“坚硬的”强调雪的不屈的精神,而这种精神是“灿烂的”是最值得赞赏的。
2.“青春”“处子”都是最富有生命力的状态,这里是江南的雪孕育着的生命,是与轻柔和缓的境界相联系的。
3.雨是雪的初始防段,雪是雨的升华,作
( http: / / www.21cnjy.com )者用肯定的语气赞扬了朔方飞雪追求自由的精神,同时对它不幸的遭遇寄寓了深切的同情,作者赞颂朔方的雪是“雨的精魂”也就是说它仍然保持了雨的自由活泼的精神。
二、作者对江南的雪,朔方的雪感情态度是什么样的?
学生讨论交流反馈。
明确:
作者对滋润美艳的南方雪,对充满生机的南方雪景充满怀念和喜爱之情,对如粉如砂,旋转升腾的朔方雪,寄寓了深切的同情和热情讴歌。
2.作者为什么有这样的情感,其写作的目的是什么?
(1)提供本文的背景材料
《雪》写于1925年,正值不平凡的年代
( http: / / www.21cnjy.com ),南方革命蓬勃发展,可谓是春暖花开之日,然而,北方还处于一片寒冻之中。面对黑暗的现实与酷冷的季节,鲁迅以彻底的革命民主主义战士的态度去寻求“革新的破坏者”,去争取理想的春天。他不仅以小说杂文进行战斗,而且有了小感触就写些短文,以后印成一本,谓之《野草》。
(2)生结合背景材料计论,回答问题归纳主旨。
明确:滋润美艳的南方雪,寄托鲁迅对
( http: / / www.21cnjy.com )美好理想的炽热追求,这旋转飞腾的朔方的雪,则蕴藏了鲁迅反抗冷酷的现实社会的斗争品格,在这两幅鲜明对立的图景中,贯穿着一个共同的哲理:要用战斗来创造一个春天一般美好的世界。
反馈矫正(10分钟)
阅读全文,完成下列题目.
1“.隐约着的青春的消息”表现在哪些地方
2.第二段描写的色彩有
、
、
、
.这些描写运用了
手法.
3.对写雪地塑罗汉的作用分析正确的几项是(
)
A写出了儿童的活泼可爱而又天真幼稚,以暗示“南国的雪”之喻意.
B起过渡作用,便于下文转入对朔方的雪的描写.
C从动态的角度写出了南国的雪滋润美艳的特点.
D揭示了南国的雪互相粘接,容易融化的特点.
E呼应上文“青春的消息”,表达了作者在如严冬的政治环境中对温暖光明的春天的向往.
4.朔方的雪与南国的雪有何不同 它们各有什么象征意义
5.本文在结构上的主要特点是
.
参考答案:
表现在对雪地中花草的描写之中.
血红
白中隐青
深黄
冷绿
映衬
ABCD
朔方的雪如粉如沙、雄伟壮观,南国的雪滋润美艳、短暂易逝.前者象征独立、成熟、坚韧;后者象征青春的活力和短暂软弱.
逐层铺垫,逐层比衬.
拓展延伸
课外阅读《野草》
小结
同学们,鲁迅以朔方之雪自况,孤独的、火焰
( http: / / www.21cnjy.com )般的鲁迅是中华民族的良师。他笔下的雪,是漫漫长夜中的一点微光,是万物皆浊中的一点清新,显得孤傲,高洁,恰如其人。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