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7 雷电颂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初中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7 雷电颂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6-14 20:19:1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7雷电颂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理解、积累“睥睨、污秽、犀利、驰骋、鞭挞”等词语.
2.了解戏剧文学的特点.
3.理解文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和象征手法,体会表达效果.
过程与方法
4.诵读,体味文章炽烈的语言以及雷霆万钧的气势,感受情感律动.
5.体会课文抓住事物的特征展开丰富想象,感悟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培养欣赏戏剧文学的能力.
6.品味语言的抒情效果,理解作品内蕴的深刻的思想内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7.理解屈原深切的爱国爱民思想和英勇无畏的斗争精神.
教学重点
诵读并背诵课文前六段。体会作品的雄伟气势和浓厚的抒情意味.
教学难点
联系背景资料,深刻理解作品的思想情感.
教学易混点:象征、比喻手法的区别
教学方法:诵读法,研讨探究法.
教具准备:
投影仪
录音机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理解、积累“睥睨、污秽、犀利、驰骋、鞭挞”等词语.
2.了解戏剧文学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
1.诵读,体味文章炽烈的语言以及雷霆万钧的气势,感受情感律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理解屈原深切的爱国爱民思想和英勇无畏的斗争精神.
教学过程
一、导入展标(2分钟)
每年的五月初五是我国传统的端午节,流传久
( http: / / www.21cnjy.com )远的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习俗,据说就是为了纪念抱石投汩罗江身死的爱国诗人屈原。那么,是怎样的遭遇让诗人作出这样的抉择呢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郭沫若历史剧<<屈原>>中的灵魂和高潮
<<雷电颂>>,去倾听诗人的抒情独白.(板书文题,作者.展标)
二、自学释疑(15分钟)
1.学生默读全文,初步感知文意.,标示段序,并疏通字词.
睥睨(pì
nì):眼睛斜着看,形容高傲的样子.
伫立(zhù):长时间地站着.
污秽(huì):不干净(的东西).
犀利(武器,言语等)锋利;锐利.
迸(bèng)射
眩(xuàn)目
稽(qí)首
播弄:摆布.
驰骋(chí
ch ng):(骑马)奔驰.
虐(nüè)待:用残暴狠毒的手段待人.
鞭挞(tà):鞭打.比喻抨击.
2.学生听读课文录音.结合提示内容,理解剧情,体会文章的气势.
(1)第五幕的剧情和情节结构:
三、训练操作(15分钟)
1屈原的内心独白表达了哪两个方面的思想内容 体现在课文的结构层次方面是怎样的
课文表达了屈原歌颂风雷电、怒斥神柢的两方面的思想内容.
第一层次:(从“风!你咆哮吧!”到“把这包
( http: / / www.21cnjy.com )含着一切罪恶的黑暗烧毁吧!”)诗人呼唤与歌颂风雷电这些伟大的自然力,表达对黑暗的愤激和对光明的礼赞与向往.
第二层次:(从“把你这东皇太一烧毁了吧”到篇末):借指斥神鬼偶像来抨击昏庸腐朽的当权者.
2.学生配乐朗读,以精练概括的语句,谈出自己的诵读感受.
文中的屈原借呼风唤雷抒发自己的满腔义愤,突出体现了诗人痛恨黑暗、礼赞光明的伟大情怀.
诗人的抒情独白,震天撼地的呼喊,达到了最强烈的抒情效果.可以说是一首激情澎湃,气势雄伟的散文诗.
课文的语言铿锵有力,荡气回肠,撼人心魄.是诗人心灵之声的喷涌和迸发.
文中的屈原和急风、怒雷、闪电这些伟大的自然力融合,想象奇特,气势宏伟,充满浪漫主义色彩.
四、反馈矫正(3—5分钟)
1.学生听写字词.,并解释。
睥睨(pì
nì):眼睛斜着看,形容高傲的样子.
播弄:摆布.
伫立(zhù):长时间地站着.
污秽(huì):不干净(的东西).
犀利(武器,言语等)锋利;锐利.
迸(bèng)射
眩(xuàn)目
稽(qí)首
驰骋(chí
ch ng):(骑马)奔驰.
虐(nüè)待:用残暴狠毒的手段待人.
鞭挞(tà):鞭打.比喻抨击.
2再读课文,学生谈出自己的诵读感受.
文中的屈原借呼风唤雷抒发自己的满腔义愤,突出体现了诗人痛恨黑暗、礼赞光明的伟大情怀.
五、延伸迁移(8分钟)
1.学生调动情感,想象剧中情景,自由诵读全文,体察屈原的内心世界.
屈原是一个坚持真理的爱国者,虽受残酷迫害,但大义凛然,伫立睥睨,目含怒火,坚贞不屈,满腔愤怒.体现他痛恨黑暗,礼赞光明的伟大情怀.
六、课堂小结
文中的屈原借呼风唤雷抒发自己的满腔义愤,突出体现了诗人痛恨黑暗,礼赞光明的伟大情怀.
七、效果测试
八、布置作业
1.反复朗读课文,尝试背诵前六语段.
2.以校园生活为内容,选择某一特定场景下发生的事情为题材,写一个小剧本,300字左右.
板书设计
雷电颂
郭沫若风雷电-------变革的伟大力量洞庭湖、东海、长江-------人民群众土偶木梗---------官僚统治集团东皇太一---------昏庸腐朽的当权者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理解文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和象征手法,体会表达效果.
过程与方法:品味语言的抒情效果,理解作品内蕴的深刻的思想内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屈原深切的爱国爱民思想和英勇无畏的斗争精神
教学重点:
研读品味作品的思想情感.理解课文的艺术特色.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展标(2分钟)
1、抽查学生背诵.
2、请小组表演自己编写的小剧本.
二、自学释疑(8—10分钟)
1.小组展开朗诵课文“歌颂风雷电”片段比赛,教师和学生代表组成评委予以中肯评点.
2.研讨:
(1)文中的风雷电、洞庭湖、
( http: / / www.21cnjy.com )东海、长江、有形、无形的长剑、没有阴谋、没有污秽、没有自私自利的没有人的小岛等物象象征了什么 运用象征手法的表达作用是什么
(2)抒情主人公通过呼唤风、雷、电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思想感情
三、训练操作(15分钟)
1.师生共同评点屈原形象.
2.学生通读全文,结合具体语句品析文中运用的修辞手法及其表达效果.
课文通篇运用了拟人兼呼告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手法,如“风,你咆哮吧!咆哮吧!”
“你们风,你们雷,你们电”
“啊,电!你这宇宙中最犀利的剑呀”等,这些语句,热切地呼告和歌颂风,雷,电;而”你,你东君,你是什么个东君”等语句,无比愤怒地斥责鬼神.这样,就直接有力地表达了爱憎的感情,增强了语句的气势和表达效果.
其次,运用了反复,排比,比喻,反问等方
( http: / / www.21cnjy.com )法,也增强了整个独白的抒情效果,有力地表达了爱憎的感情,又具有诗的形式美,回环往复,荡气回肠,琅琅上口,铿锵有力.运用多种修辞手法使作品达到了最大限度的抒情效果,感人肺腑,撼动人心.
四、反馈矫正(10分钟)
(1)
文中的风雷电象征人世间追
( http: / / www.21cnjy.com )求正义,光明的变革力量;洞庭湖,东海,长江则象征人们群众;有形的长剑是屈原被囚禁前的佩剑,无形的长剑指坚定的信念;没有阴谋,没有污秽,没有自私自利的没有人的小岛则类似于英国作家笛福长篇小说鲁滨孙漂流记所描写的海中荒岛,是对社会现实极端憎恶而企求寄托灵魂的一方净土.
象征手法的运用能够使不容易或不便于
( http: / / www.21cnjy.com )直接说出的思想情感委婉,曲折,含蓄地表达出来,而且化“抽象”为“具体”,使思想更加形象,可感,极大地增强了作品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
(2)对风雷电的呼唤与歌颂,表现了诗人对黑暗世界的强烈愤懑和摧毁黑暗的热望,也表明了诗人对光明未来的热烈追求.
五、延伸迁移(5分钟)
对比引申,与以前我们学过的郭沫若诗歌<<天上的街市>><<静夜>>相比,<<雷电颂>>的抒情方式有什么特点
六、课堂小结(2分钟)
同学们,雷电独白既展示了屈原的性格和情怀,也
( http: / / www.21cnjy.com )反映了郭沫若的创作个性,古今两大诗人的激情合而为一,达到物我同化的境界.感情诵读,我们深刻体悟到的是诗人那炽热的爱国之心,这流淌着的便是民族兴盛的合唱曲.
七、效果测试
八、布置作业
阅读历史剧<<屈原>>,全貌性感受作品的思想内容,写出自己的心得体会.
雷电颂
郭沫若风雷电------------变革的伟大力量洞庭湖、东海、长江-------人民群众土偶木梗---------官僚统治集团东皇太一---------昏庸腐朽的当权者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