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12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初中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12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6-14 20:22:0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2
罗布泊
消逝的仙湖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积累词语,掌握“萧瑟、和煦、干涸、吞噬、裸露”的读音、字形、词义,并学会运用。
过程与方法:了解罗布泊的过去和现在,并归纳变化的原因。
了解报告文学的文体特征。
情感态度价值观:了解罗布泊消逝的原因,理解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
教学重点:1.了解罗布泊的过去和现在,并归纳变化的原因。
2.理解造成生态环境破坏的深层原因,明确我们在西部开发中该吸取哪些教训。
教学难点:1.品读课文,揣摩语言,体味其真实性、形象性、抒情性。
2.探究造成罗布泊消逝的深层原因,总结教训。
教学方法:1.文献法。课前收集并整理有关
( http: / / www.21cnjy.com )罗布泊、青海湖、月牙泉的资料,上课初始全班交流,投影显示,文字资料或朗读或投影,增强对课文的感性认识。
2.合作探究法。引导学生参与教学各个环节,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体验法。角色虚拟,“假如你是108岁高
( http: / / www.21cnjy.com )龄的罗布老人热合曼,见证了罗布泊的百年沧桑,你将向人们诉说什么?”要求学生展开想象,拓展思维,畅想表达。
教具:多媒体、录音机、示范朗读磁带、西北地区地图、相关图片
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出示课题,展示目标
教师出示西北地区地图,指导学生查找新疆维吾
( http: / / www.21cnjy.com )尔自治区、塔克拉玛干沙漠、塔里木河、罗布泊的地理位置。同学们,请看这里的颜色,这是沙漠的标志,而地名却叫“罗布泊”。“泊”就是湖泊,罗布泊原本是一个湖,而且是一个非常美丽的仙湖,如今却成了荒漠。是什么原因使罗布泊发生了如此大的变故?请让我们带着问题走进《罗布泊,消逝的仙湖》一文。
二、自学释疑
1.教师播放示范朗读磁带,
( http: / / www.21cnjy.com )学生听读,整体感知。教师提示需要掌握的词语:
萧瑟
和煦
干涸
吞噬
裸露
沧海桑田
2.
全班交流有关罗布泊、青海湖、月牙泉的资料。
3.学生熟读课文。
三、训练操作
1.教师提问:同学们,课文题目“罗布泊,消逝的仙湖”给我们提供了哪些必要的信息呢?
2.提问:针对题目,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3.学生带着问题默读课文,圈点勾画,筛选关键语句,概括文意,归纳要点并交流。
4.教师总结:文章从今日罗布泊的荒漠景
( http: / / www.21cnjy.com )象写起,接着上溯历史上的美丽景象,然后着重说明罗布泊消逝的缘故,又具体展现今日罗布泊的荒漠景象,最后推而广之,说到青海湖、月牙泉的颓势,篇末发出拯救生态环境的强烈呼吁。
5.体会下列句子的思想情感,理解作者的忧患意识。(多媒体显示)
(1)此时此刻,我们停止了说笑。那一片巨大的黄色沙地深深地刺痛着我们的心,使我们个个心情沉重。(2)这出悲剧的制造者又是人!
(3)救救青海湖,救救月牙泉,救救所有因人的介入而即将成为荒漠的地方!
学生齐读评析过的语句,仔细体味其形象性、抒情性。
6.明确本文的文体特征。
本文是一篇报告文学,报告文学兼有文学、新闻两种特点,新闻要求真实性,文学要求有形象性、抒情性。
四、反馈矫正
找出文中运用对比、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的句子。
五、延伸迁移
1.学生齐读12、
( http: / / www.21cnjy.com )13段并思考:从造成罗布泊消逝的深层原因来看,我们应吸取怎样的教训?结合课文内容,你认为对西部大开发应提出哪些忠告
2.展示108岁高龄的罗布老人热合曼的图片,如果你是世纪老人,你将如何向人讲述罗布泊的沧桑历史?
六、教师小结
地球是我们人类共有的家园。家是一个
( http: / / www.21cnjy.com )温馨的字眼,是灵魂的栖息地,是幸福的源泉,是生生所系。如果家没有了,那我们还剩下什么?请看看我们自己的双手,是创造,还是毁灭?请看看我们自己的双眼,是热切地期盼,还是无助和茫然?让理性回归吧,让智慧插上理性的双翅,让睿智赶走狂热,我们有理由相信:天会更蓝、树会更绿,水会更清……罗布泊的悲剧将不会再重演。让我们从现在开始,从自我做起,做一个环保小卫士,铁肩担道义,妙手绘蓝图。
七、效果测试
1.你认为造成罗布泊消逝的深层原因是什么?
2.
阅读下文,回答文后题目。
整个罗布泊地区,东迄玉门关,西至铁干里克,南
( http: / / www.21cnjy.com )达库姆塔格山,北到库鲁克塔格山,面积约有10多万平方公里,同中原和华东地区的一个省差不多。仅库姆塔格沙漠就有20000平方公里,干涸的罗布泊古湖盆有3000平方公里,现代湖盆也有2500平方公里。这样大的地区水却十分缺少。(甲)据记载,这一带的年降雨量只有10毫米。地下水倒有,但却酷咸不能饮。(乙)任何出入罗布泊地区的旅人,都是从四五百公里的地方带足淡水。(丙)水就是生命。(丁)再一个就是风沙剧烈。罗布泊地区几乎无日不风,每年有八级以上的大风80多天,通常都是四五级风。古人有写流沙的诗:“无端昨夜西风急,尽卷波涛上小岗。”这里真是波浪滔滔,排山倒海。第三是高温,特别是夏季,最高气温常在50℃左右,地面温度可达70℃。
1.这段文字说明了罗布泊地区的三大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著名科学家彭加木就是为了寻找救命的水而蒙难的”这句话是从这段文字中抽出来的,应把它插回哪处?(

)
A.甲处

B.乙处


C.丙处


D.丁处
3.短文引用古人写流沙的诗有何作用?4.这段文字中带点的“几乎”能否去掉?为什么?
参考答案:1.缺水 风沙剧
( http: / / www.21cnjy.com )烈
高温


2
.D
3.突出罗布泊地区风沙剧烈。
4.不能,用“几乎”是接近每天都有风,但不绝对。
八、作业
:课文最后提到青海湖水面下降和月牙泉濒临干涸两个例子,说明悲剧仍在继续。请上网浏览,查找相关信息,看看还有哪些类似的例子。
九、板书设计
十、教学反思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
拟人
排比
表达强烈的忧患意识
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