潼川学区2007年秋九年级半期学情调查卷
语 文 试 卷(答卷)
一、积累与运用(共18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答案
二、默写与拓展(默写每空1分,共7分,拓展5分,合12分)
10.
11.
12.
13 , 。
14. , 。
16. , 。
17.仿写(2分)
18.(1)(2分)①
②
(2)(1分)
三、阅读理解(30分)
19. 、 、 。(1分)
20.(2分
21.
。(3分)
22.(1分)
23.(3分)
(二)(11分)
24. 。 。(2分)
25.(2分)(1)
(2)
26. 、 、 。(3分)
27. (写出段落序号即可)。(1分)
28.(2分)⑴
⑵
29. (1分)
(三)(11分)
3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2分)
①君将哀而生之乎( )②往往而死者相藉也( )
③退而甘食其土之有( )④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
31.(2分) ①古义: 今义 ②古义: 今义
32.(2分)
①译:
②译:
33.(3分)①
②
③
学校 年级 班 姓名 考号
…………………………密………………封…………线…………………………………………潼川学区07秋2008级半期学情调查
语 文 试 卷(题卷)
(时间:120分钟 满分100分)
一、积累与运用(共18分)
1.下列加点字的字形、注音均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妙手偶得(ǒu) 急不暇择(xiá) 揠苗助长(yà) 沁人心脾(qìn)
B.不屑置辨(biàn)斩钉截铁(jié) 彬彬有礼(bīn) 战战兢兢(jīng)
C.历史典藉 (jí) 死心塌地(tā) 前呼后拥(yōng) 滔滔不绝(jué)
D.未雨绸缪(móu)倚马万言(yí) 忐忑不安(tè) 不可思议(yì)
2.下列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坦荡如坻(磨刀石)君子固穷(本来)
B.无边无垠(界限,边际)秀颀(高)
C.揠苗助长(拔)涸辙的鱼(水干;枯竭)
D.旁逸斜出(逃跑)大责难谢(辞去)
3.依次填人句中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2分)
①该书配合教学,选材新颖,多样 ,深浅适度,内容丰富。
②该剧将邀请中美著名演员组成强劲阵容,务求有上乘精品 。
③投放资金的外国公司,必须 其和约中的投放现金总值。
④依法保障劳动者合法 ,28个省市颁发最低工资标准。
A.题材 出现 申明 权益B.体裁 展现 申明 权利
C.体裁 展现 声明 权益D.题材 出现 声明 权利
4.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费雷罗这次不仅仅赢得了法网男单冠军,在最新的ATP冠军争夺战排名榜上,他也以507分遥遥领先。
B.上任后,国了搞活企业,他大胆引进竞争上岗的用人机制,职工的积极性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企业的面貌容光焕发。
C.妈妈语重心长地给我讲了沉迷于电子游戏的害处,列举了许多由于沉迷于电子游戏而荒废了自己学业的例子,使我明白了不少道理。
D.托尔斯泰的墓地没有墓碑,不留姓名。然而恰恰是不留姓名比所有挖空心思置办的大理石和奢华装饰更扣人心弦。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这段时间一直下雨,气温减少了许多,人的心情也好多了。
B.从大量的事实中我们可以知道,只顾经济发展而不考虑环保,最终受影响的肯定不仅仅是环境。
C.我们提倡探究学习,是为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和发现问题的能力。
D.湛江推广和普及普通话的任务还很艰巨,需要我们语文教师作好表率和榜样。
6.下面人物描写方法与其他三项不赙的是( )(2分)
A.孔乙己便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
B.孔乙己立刻显出颓唐不安模样,脸上笼上了一层灰色。
C.老人慈祥的脸上露出狡黠。
D.汉奸打了个前栽,像患瘫痪症似的顺势跪倒在队长面前。
7.下列句子有歧义的一项是( )(2分)
A.三个报社的记者昨天参加了义务植树活动。
B.长期以来,沙漠严重威胁着人类生存。
C.但是诸侯混战,失灵涂炭。
D.文物古迹是人类文明的标志,是祖先遗留下来的人类共同的财富。
8.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 )(2分)
A.《秋水》节选自《庄子》。庄子,名周,战国时哲学家,宋国人。
B.《愚公移山》选自《列子·汤问》。这是一篇寓言,告诉我们要做成一件事,不但极坚定的决心,还要勇于克服困难,坚持不懈。
C.《捕蛇者说》选自《柳河东集》。柳宗元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散文成就极高,我们曾学过他的《小石潭记》。
D.《泊秦淮》的作者是杜牧,他生活在唐朝后期。《赤壁》、《登高》也是他的作品。
9.下面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2分)
①它的宽大的叶子也是片片向上,几乎没有斜生的,更不用说倒垂了。
②哪怕只有碗口那样粗细,它却努力向上发展,高到丈许,两丈,参天耸立,不折不挠,对抗着西北风。
③它的干通常是丈把高,像加过人工似的,一丈以内绝无旁枝。
④它的皮光滑而有银色的晕因,微微泛出淡青色。
⑤那是力争上游的一种树,笔直的干,笔直的枝。
⑥这是虽在北方风雪的压迫下却保持着倔强挺立的一种树。
⑦它所有的丫枝一律向上,而且紧紧靠拢,也像加过人工似的,成为一束,绝不旁逸斜出。
A.⑥③⑦①④⑤②B.⑥③⑦①④②⑤
C.⑤③⑦①④⑥② D.⑤③⑦①④②⑥
二、默写与拓展(默写每空1分,共7分,拓展5分,合12分)
10. ,隔江犹唱后庭花。
11.但愿人长久, 。
12.莫愁前路无知己, 。
13.王维《山居秋秋暝》中的千古名句是: , 。
14.《使至塞上》中以传神的笔墨刻画出奇特壮丽的塞外风光的诗句是 , 。
15.晏殊的《浣溪沙》中,着重写今日的感伤、被誉为“天然奇偶”的诗句是 , 。
16.李商隐《无题》中,常被后人用来赞美至死不渝的爱情或无私奉献的精神的诗句是 , 。
17.依据下面的例句,仿写一个句子。种子在泥土中等待,因为它渴望光明;小溪在奔流中等待,因为它心系大海。(2分)
18.下表是部分国家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死亡人数的统计,根据表内提供的资料,按要求回答问题。
国家 中国 日本 苏联 德国 南斯拉夫 意大利
军人死亡数 2800万 185万 1370万 350万 30万 7.75万
平民死亡数 3000万 67.2万 1300万 160万 120万 15.3万
(1)从上表中,你发现了哪些有价值的信息,请写出两条。(2分)
①
②
(2)看了上表,你想说些什么,写出你最想说的一句话。(1分)
三、阅读理解(30分)
(一) 乘车花絮(10分)
一张月票满城跑。在下近来的行踪,经常出现在公共汽车上。
那一天乘4路车,车停水西门站,上来一位老人,进了车门才掏钱,掏了三个口袋才摸到一块硬角子,刚刚投币进箱,车开了,喇叭响了:“车启动,请抓好扶手……”接着又哇里哇啦来了一通“洋话”,老人不知所措,车厢里已没有座位,但还算空荡,只见他像打醉拳似的,跌跌冲冲踉跄前行,我连忙起身让座,此时在我后座有人用手轻轻揿了一下我的肩头,说:“你老请坐,由我来。”我看是位年轻人,心里很受感动,但又平添几分惆怅。让座,是一件奉献爱心的公德行为,也许还是一种权利,而我已经到了丧失这种权利的时候了。
又一天乘坐3路车,车到四牌楼,上来的也是一位老人,眉毛胡子一抹白,估计已经年近8旬了,一位青年女子连忙起身让座。老人微笑说:“谢谢你,我下一站就下。”只见他攥紧了一下抓扶手的手,很固执又很精神,昂立在摇摇晃晃行进中的车厢里。车到下一站,他没有下,再到一站,他还是没有下,车上已经空出座位,他就顺势坐下了。又到一站,上车乘客中来了一位病恹恹的老年妇女,老人立即起身让座。他行动的敏捷,他对公德行为那种“爱你没商量”的倔劲儿,使我不敢也来不及与他争夺这个让座的权利。他的异乎寻常的举动,是对我的老而无为的惆怅情绪的有力讽刺。记得有人写过这样两行诗:“胡子长了/并不是阻止为善的栅栏……”老人的举止,不就是最形象的诗教吗?
又一天,乘坐48路车,车子停靠儿童医院,一位年轻的母亲手抱婴儿上车,孩子在哭闹,瞬间有两位青年起身让座。一位头戴太阳帽,健壮得像一位举重运动员;另一位是个残疾人。年轻的母亲只顾低头哄孩子,口中连声道谢,蹲身就坐在残疾青年空出的座位上。“太阳帽”连声说,这怎么行,诚挚请残疾人坐在由他空出的位子上。这位令人敬爱的青年,一手抓着扶手,一手撑着拐杖,微笑婉拒,连声说:“我行,我行。”两位年轻人正在相互谦让,一位老先生拽着“太阳帽”的膀子说:“你坐下。”并指着残疾青年说:“这个座位你就由他让。”此时,老先生就像是一位裁判。我坐在一旁有些茫然,这是什么逻辑?是什么道理?我注视这位老先生良久、良久,端详他脸庞上错落有致的老人斑以及像古井一般深邃的眼神,我终于悟出了他的用心——我们要做的事很多很多,谁做得最动人,就应该让谁做。
19.速读课文,和“花絮”相照应的几个标志性的时间词语是 、 、 。(1分)
20.第2段中“心里很受感动,但又平添几分惆怅”,为什么“惆怅”?(2分)
21.最后一段文字中“我坐在一旁有些茫然,这是什么逻辑?这是什么道理?”茫然指的是 。联系上下文“逻辑”和“道理”指的就是 。(3分)
22.残疾青年让座,其动人之处在哪里?(1分)
23.“我”起初认为年纪大了就丧失奉献爱心的权力,这种想法是否正确,为什么?(3分)
(二)天才就是非凡的傻劲(11分)
①关于天才,大小词典有相仿释义:有卓绝聪明才智的人。不知从何时开始,渐渐质疑甚至厌烦起这种说法来。
②古今中外无数事例几乎都与词典上的释义相左:李时珍写《本草纲目》30年,托尔斯泰写《战争与和平》37年,歌德写《浮士德》60年;诺贝尔研制无烟炸药,屡败屡试,煎熬8年才出成果;陈景润为证明歌德巴赫猜想,拖着病体,顶着压力,于斗室之中、油灯之下埋头演算……真令人感叹。
③以上人物,都为人类社会的进步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按通常的理解,他们都有卓绝的聪明才智,都属于天才。然而,我读他们,非但没有读出他们的聪明才智,反而读出了他们的傻劲来。写一部书,有的几近用了毕生精力,能说不傻?有的除了疯狂地埋头于自己的选择,简直不知世上还有其他可爱的事物,能说不傻?我们的世界丰富多彩,人生可享受的美妙也多不胜数,许多聪明的人,有条件享受的,就去享受;没有条件享受的,也挖空心思创造条件享受。哪像他们,糊涂到这般地步,连常人应有的享受也随便放弃了,而且千方百计自找苦头来吃。
④这些人物取得杰出的成就,究竞是凭傻劲还是凭聪明?
⑤一生获有1300多项专利的天才发明家爱迪生肯定地说,天才是1%的灵感加99%的汗水!现代人才学家也关注了这一问题,他们的研究结果是:一个人事业上成功,其专业知识或技术只起15%的作用,而其他方面要起85%的作用。这其他方面与“傻劲”有关:如执着、正义感、责任感……这个结论同样把聪明才智放在第二位。
③如此看来,词典里的天才释义有些偏颇,建议对“天才”的释义重写,尽量强调有益于人类的成就,尽量突出“傻劲”的意义,尽量淡化聪明才智的作用。
24.本文的论点是 。根据你的阅读经验,你是怎样找出这一论点的 。(2分)
25.读第②段中划线的部分,在省略号前另补充两个类似的事例。(2分)
(1)
(2)
26.本文运用了 论证、 论证、 论证的论证方法。(3分)
27.全文在结构上起承上启下作用的段落是第_段(写出段落序号即可)。(1分)
28.读文章第⑤段,你认为与“傻劲”有关的“其他方面”还有哪些?请你写出两种。(2分)
⑴ ⑵
29.文章第⑤段引用了爱迪生的那句名言:“天才是1%的灵感加 99%的汗水。”调动你的阅读积累,请另写一句类似的名言: 。(1分)
(三)(11分)
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君将哀而生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而乡邻之生日蹙,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号呼而转徙,饥渴而顿踣,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藉也。囊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与吾父居者,今其室十无二三焉;与吾居十二年者,今其空十无四五焉。非死则徙尔。而吾以捕蛇独存。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吾恂恂而起,视其击,而吾蛇尚存,则驰然而卧。谨食之,时而献焉。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邪?”
余闻而愈悲。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吾尝疑乎是,今以蒋氏观之,犹信。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
故为之说,以俟夫现人风者得焉。
3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2分)
①君将哀而生之乎( )②往往而死者相藉也( )
③退而甘食其土之有( )④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
3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古今意义。(2分)
①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古义: 今义
②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 古义: 今义
32.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①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
译:
②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
译:
33.用课文原句回答。(3分)
①最能代表蒋氏观点的句子是:
②揭示全文主旨的句子是:
③表现悍吏扰民的句子是:
四、作文(40分)
习惯影响性格,性格决定命运。良好的习惯铸就你成功的人生,不良的习惯将带给你失败的人生。
习惯影响着我们的人生,在生活中你关注过你的习惯吗?请以“ 习惯,让我 ”为题,写一篇文章,不少于600字。
学校 班级 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
PAGE
308级语文参考答案
1.A2.A3.A4.B5.B6.D7.A8.D9.C
10.商女不知亡国恨11.千里共婵娟12.天下谁人不识君13.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14.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15.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16.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17.例:太阳在云层里等待,因为它渴求辉煌;青果在枝头上等待,因为它期盼成熟。
18.例:⑴①在抗日战争中,中国军民死亡人数是全世界最多的②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各国军民死亡人数均以十万、百万、甚至千万计算③战争给交战国双方都带来了深重的灾难④在战争中,大多数被侵略国家平民死亡人数多于军人死亡人数⑤侵略国军人死亡人数多于平民死亡人数
⑵①我们要和平,不要战争②让和平永驻人间③让战争远离人类④以史为鉴,珍惜和平⑤让世界充满爱
19.那一天、又一天、又一天
20.“我”认为自己已丧失奉献爱心的权利 了,自己年纪大了。
21.对老先生的裁判感到困惑;不让身体健康的人让座,反倒让一位残疾人让座。
22.一个残疾青年让座尤其难能可贵,其精神更伟大,其行动的感召更有意义。
23.不正确。因为通过老人的行动可以看到年龄虽老但同样可以做一些力所能及助人为乐的事情。
24.天才就是非凡的傻劲;阅读议论文找论点应先关注题目或可根据论据反推出论点。
25.例一:徐霞客写《徐霞客游记》34年;哥白尼写《天体运行》36年。
例二:司马迁从20岁开始漫游,足迹遍及黄河、长江流域,兀兀穷年,终于写出《史记》;居里夫人在1350多个日夜里,重复着脏重的体力劳动,才从8吨沥青铀矿残渣中提炼出1克的镭。
例三:曹雪芹写《红楼梦》批阅十载,增删五次;爱迪生发明蓄电池,试验了一万多次才告成功。
26.举例 道理 对比
27.第④段
28.合作能力 意志 毅力 勤奋 刻苦
29.天才出自勤奋
30.使……活 铺,垫 回来 它,代这篇说
31.①困苦不堪; 生病②眼泪; 鼻涕
32.①那么我这个差事的不幸,还不像恢复我交纳赋税的不幸那么厉害。
②谁知道赋税的祸害有比毒蛇更厉害的呢!
33.①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③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