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远古时期的人类活动》教学设计(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课《远古时期的人类活动》教学设计(表格式)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42.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5-28 09:42:0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一单元史前时期原始社会与中华文明的起源 第一课 远古时期的人类活动 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中国历史 年级 七年级 学期 秋季
课题 第一单元史前时期:原始社会与中华文明的起源 第 1 课远古时期的人类活动
课标要求 通过了解元谋人、蓝田人、北京人等旧石器时代的人类及其文 化遗存,知道中国境内原始社会时期的人类活动。 知道考古发现是了解原始社会的重要依据。
教材分析 我国有百万年的人类史,元谋人、蓝田人、郧县人、北京人等 是我国境内发现的重要的古人类,我国是世界上发现古人类最多的 国家之一。位于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下的北京人遗址,是迄今所 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它为人类起源的 研究提供了直接证据。 本课是第一单元第 1 课,通过讲述人猿相揖别,中国古代史开 端。教材分三目介绍了中国境内远古时期的人类活动。第一子目介 绍我国是世界上发现古人类化石和旧石器时代遗址最多的国家之 一。其中云南元谋人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知最早的古人类之一。第二 子目介绍了中国境内古人类的代表——北京人,讲述了北京人的发 现、特征、生产生活状况,以及北京人发现的意义。第三子目介绍 了山顶洞人的发现及特征。
学情分析 对于初一新生而言,在小学时尚未系统接触历史学习,对于什 么是历史,历史学习的价值和基本方法不太了解。虽然学生思维活 跃、有较强好奇心,并乐于探究新事物,但本课涉及到的古人类较 多,学生容易混淆。因此,教师要注重历史学习方法的指导,通过 创设考古情境、问题引领、故事讲述和感性直观的史料运用等方式,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导学生通过考古探究,形成一定的理性认识。
教学目标 1. 了解元谋人、蓝田人、郧县人、北京人、山顶洞人的基本 信息,知道化石是研究人类历史的重要证据,初步形成重证据的意 识。(史料实证、唯物史观) 2. 观察图片并归纳北京人的特征;知道周口店北京人遗址作 为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之一,有 重大科学文化价值,理解北京人考古发现的意义。(史料实证、历 史解释) 3. 认识我国是世界上发现古人类化石和旧石器时代遗址最多 的国家之一,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培养珍视人类文化遗产的 意识。(时空观念、家国情怀)
教学重点 北京人的特征;化石是研究远古人类历史和古环境变迁的重要 证据。
教学难点 北京人发现的意义。
教学方法 讲授法、问答法、情境创设法、多媒体教学法。
学习方法 合作探究、 自主学习、史料研读、材料分析、情境体验。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共话起源之争】
争论 1 人类的起源之谜? 教师:自从有了人,就有了人类历史。关于人类的起源,古今中外都有许许 多多的说法,同学们知道哪些关于人类起源的神话传说或科学事件呢? 争论 2 谁是我国境内最早的人类? PPT 出示教材图片——《古人类活动场景想象图》。 教师布置任务:观察想象图,描述古人类的主要活动。 学生观察图片、回答问题,如:手持木棒等工具、采集食物, 背负猎物 …… 教师继续提问:在文字出现以前,古人类学家和考古学家是根据什么来研究 古人类历史的? 学生回答:古人类学家和考古学家依据发掘的古人类化石研究人类起源。
【设计意图】 通过争论之谜 ,创设情境,碰撞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本课内容。
新课探究 【图解起源之惑】
识图知起源 教师:随着考古科技的进步和人们的不懈努力,一个又一个考古遗址被挖掘, 一群又一群远古人类进入我们视野。在此次人类起源考古图鉴的序章,老师放置 了一张《中国主要古人类遗址分布图》,便于同学们挑选此次考古之旅的目的地。 教师出示《中国主要古人类遗址分布图,并布置任务: (1)观察分布图,思考我国古人类遗址的分布有什么特点。 学生可以从分布的地域和数量方面思考。 得出结论:从分布区域看,主要分布在长江、黄河等河流的沿岸;从数量看, 数量众多,我国是世界上发现古人类化石和旧石器时代遗址最多的国家之一。 (2)依据图例,分别用不同的标记圈画出我国境内发现直立人、早期智人 和晚期智人化石的遗址。 (3)圈出既发现直立人又发现智人化石的地点。 共同完成此次考古之旅的目的地挑选:云南元谋县;北京周口店 教师过渡:接下来,请同学们化身考古学家,穿越时空,一起探访我国境内 几大重要的古人类遗址,通过化石、遗物等信息,完成“我国远古时期人类考古 图鉴 ”的绘制。
【设计意图】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帮助学生了解中国境内古人类概况。指导 学生识读地图, 掌握从地图中获取历史信息的方法。
【绘制考古图鉴】
第一站 元谋人——门齿密钥 人猿揖别 1.绘制考古图鉴 教师出示元谋人两颗门齿发掘资料。伴随元谋人牙齿的出现,一些石制品遗 物被挖掘,其形状包括尖状器、刮削器和砍砸器。同时考古家还发现大量炭屑和 烧焦的骨头及动物化石。 教师出示元谋人遗址的地图和图片信息。引导同学结合教材和提供的资料 袋,挑选合适的考古图片,小组合作完成“元谋人考古图鉴 ”制作,并进行分享。 门齿密钥 人猿揖别 (元谋人考古图鉴) 基本信息 化石、实物遗存展区 推断信息 温馨提示:填写何时 何地发现?具有什么 地位? 贴相关考古图片 结合选取考古内容推 断历史信息
2.探秘牙齿密钥 根据同学们讨论情况,老师进一步提问:牙齿告诉了我们什么秘密? 提示:告诉我们远古人类的生活年代。 经测定,这两颗牙齿化石出土地层距今约 170 万年。 教师:除了元谋人外,同时期我国境内古人类的代表还有哪些? 学生回答:蓝田人和郧县人。 结合提供资料,同学们完成表格,补充介绍他们的基本概况。
远古 人类 发掘地址 发掘信息距今生活年 代 考古发现 元谋人 云南元谋2 颗门齿化石 粗糙的石器 约 170 万年元谋人是我国 目前已确认的 最早古人类。也 是亚洲最早的 原始人类。 蓝田人 陕西蓝田一个下颌骨 完整头骨化石 约 160 万年郧县人湖北郧阳3 个头骨化石约 100 万年
得出结论(解决争论 2):元谋人是我国目前已确认的最早古人类。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自主探究,逐步了解相关知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 主动探究的能力 。 同时, 帮助学生在阅读教材和研读史料的过程中,加深对我国 境内古人类元谋人、蓝天人、 郧县人的了解。
第二站 北京人——内涵丰富 材料齐全 1.视频梳理过程 出示北京人视频,请同学观看视频,了解北京人的发现过程及特点。 阅读教材相关内容,利用时间轴梳理北京人发现的过程。
2.绘制考古图鉴(4 分钟) 结合教师提供的资料包和课前收集的考古资料信息,小组合作完成“北京人 考古图鉴 ”并进行展示分享,准备时间4 分钟。 内涵丰富 材料齐全 (北京人考古图鉴) 基本信息化石、 实物遗存展区想象图/复原 图 推断信息 温馨提示 填写何时 何地发 现? 贴相关 考古图片样貌 特征生产 生活用火 情况社会 组织 我的考古小收获:
结合同学们分享,教师出示教材《北京人用火场景想象图》,布置探究任务: 结合生活常识,分析北京人是如何利用火的?火的使用对北京人生活有何意义? 3.共话遗址意义 教师:回顾收集的考古信息,结合下表,概括北京人遗址出土材料有什么特 点。 北京人遗址化石头盖骨化石直立人化石石器动物化石数量5 个40 多个近 10 万件大量
学生发言,得出:北京人遗址出土的材料类型多,数量大,很丰富; 点拨:周口店北京人遗址于 1987 年 12 月入选《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 首批世界文化遗产。 依据材料,分析北京人发现的意义。 提示: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 人遗址之一。包括北京人在内的我国境内直立人遗存的发现,对研究人类起源和 古人类演化的历史具有重要意义。
【设计意图】通过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和史料,使其初步学会从史料中提取历 史信息, 并逐步了解北京人的生产 、 生活状况, 培养史料实证的历史核心素养。
第三站 山顶洞人——人工取火 爱美智人 自主编绘知概况 教师出示材料和资料袋,同学们结合课前学习,借鉴元谋人和北京人考古图 鉴制作,独立完成山顶洞人考古图鉴的绘制,并进行交流分享。(3 分钟) 人工取火 爱美智人 (山顶洞人考古图鉴)基本信息化石、 实物遗存展区想象图/复原图推断信息 发现时间: 距今年代: 贴相关 考古图片样貌 特征生产 生活用火 情况社会 组织
【设计意图】 以教材为材料, 培养学生从材料中提取关键历史信息的能力, 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 ,加深其对山顶洞人的了解, 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感悟远古之变】
合作探究话进步 合作探究,引导学生总结元谋人、北京人和山顶洞人有哪些共同点? 学生回答:都处于旧石器时代;都会使用火;都过着群居(集体)生活;都 会制作工具,使用打制石器。 仔细观察《人类进化示意图》,思考人与一般动物的根本区别是什么? 回答:能够直立行走,能够制作和使用工具是人与一般动物的根本区别。 教师总结:从猿到人的过程中,劳动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劳动创造了人。
【设计意图】通过合作探究,观察图片,理解从猿到人的过程中 ,劳动起到 了决定性作用, 劳动创造了人。
逻辑小结
板书设计
实践作业
作业内容:结合考古图鉴,4 人一组,合作为北京人或山顶洞人设计一天的活动。 作业要求:结合考古成果,如实反映,体现历史真实性;结合化石、遗迹 等,可适当加入想象图。 提交方式:文字、连环画、手抄报等 作业评价量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