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6 课《三国鼎立》教学设计
一、单元特征及思维导图
(1)政治:国家分裂,政权并立且更迭频繁。
(2)经济:北民南迁,江南地区得到开发。
(3)民族关系:民族交融加强(北方各族内迁、北魏孝文帝改革)。
二、教材分析
本课主要介绍了国家从分裂到局部统一的过渡时期的历史,主要围绕三部分 内容展开,即官渡之战、赤壁之战、魏蜀吴的建立及发展。三部分内容之间因果 相连,在一些重大战役的作用之下,曹操、刘备和孙权的势力逐步崛起,进而形 成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局面。三国鼎立是东汉末年军阀割据混战的必然结果, 它的形成,实现了几个大范围的局部统一 ,为下一课学习内容西晋的统一奠定 了基础,体现了历史的延续性,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三、课程标准
通过了解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权更迭、人口迁徙和区域开发,认识这一 时期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特点及其对中华民族发展的意义。
四、学习目标
1.了解官渡之战、赤壁之战,能够在三国两晋南北朝的历史整体进程中分析 两场战役对历史发展的重要影响(时空观念、历史解释)。
2.通过相关史料并结合教材分析两场战役曹操军队一胜一败的原因,归纳影 响战争胜败的主要因素,解释历史现象背后的因果关系(史料实证)。
3.能够通过表格归纳三国时期各政权的经济发展表现和成果,理解分裂之中 孕育着统一的趋势,认识到统一是历史发展的主流,是必然的趋势,通过诸葛亮
治蜀,理解这一时期民族关系的改善(家国情怀)。
五、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官渡之战、赤壁之战与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教学难点:分裂中孕育着统一的趋势
六、教学过程
导入:听一听曹操的自述并结合后人的评价,你认为曹操是怎样一个人?曹 操与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有何关系?
《三国演义》将曹操塑造为“奸雄 ”。翦伯赞说“曹操不仅是一流的政治家、 军事家和诗人,并且是中国封建统治阶级中有数的杰出人物。”
(一)官渡之战
任务一:读地图,结合诗歌与所学知识,说说东汉末年的社会状况及形成原
因。
白骨露于野, 千里无鸡鸣。 生民百遗一, 念之断人肠。 ——曹操
学生总结:政治腐败,军阀混战,人口锐减,百姓生活困苦。
教师提问:乱世出英雄,各路军阀中谁在崛起,谁能为人民带来安定的生活?
引导学生观察,黄河流域的两大势力,曹操与袁绍。他们都想吞并对方,最 后决战于哪里?
任务二:看视频,结合教材,归纳官渡之战的概况。
任务三:根据史料,结合教材,讨论此战曹操取胜的原因。
材料一:曹操多谋善断,很有眼光。在人们都为汉朝的命运担忧时,曹操迎 合人心,于 196 年去洛阳,迎献帝到许,用皇帝的名义向其他军阀发号施令,“挟 天子以令诸侯 ”,占有政治优势。
材料二:曹操在北方实行屯田招募农民垦荒,组织兵士耕田,既保证了军粮 又赢得了民心,实力不断增强。
材料三:曹操采取声东击西各个击破的战术,偷袭袁军乌巢,烧掉粮草。
曹操在政治上: 挟天子以令诸侯;经济上: 实行屯田,重视农业,实力壮大; 军事上: 采取正确的战略战术;袁绍骄傲轻敌,多疑听不进正确建议。
207 年,曹操基本统一了北方,当他得胜还朝途经渤海边时,留下了豪情满 怀的诗句——老骥伏枥, 志在千里。烈士暮年, 壮心不已。
——曹操《龟虽寿》 曹操他的“壮心 ”到底是什么呢?他将遇到的对手会是何许人也?
统一全国。对手是孙权和刘备。
孙权和刘备面对如此强大的对手,又将怎样应对呢?
(二)赤壁之战
欣赏情景剧,归纳赤壁之战的概况及曹军战败的原因。
第一幕:初议破曹
地点:东吴营帐。曹操大军临江,东吴人心惶惶。周瑜、鲁肃与诸葛亮围坐。 周瑜(愁眉不展):“曹操势大,战船相连,强攻难破。”
诸葛亮(轻摇羽扇):“都督,曹军多北人,不习水战,且船锁一起,可用火 攻。”
鲁肃(惊):“可曹军戒备,如何近船纵火? ”
诸葛亮(神秘一笑):“曹操骄傲自大,可让黄盖将军率数十艘堆满易燃物的 战船,假降曹军,趁机纵火,曹军必乱。”
周瑜(眼睛放光):“妙哉,就依此计!”
第二幕:赤壁之战
黄盖率堆满易燃物的战船,借风扬帆,直扑曹营。曹军见是“降军 ”,毫无 防备。靠近瞬间,大火燃起,风助火势,曹军战船成火海。孙刘联军乘胜追击, 赤壁之战以曹军大败告终,为三足鼎立奠定根基。
任务四:完成表格,思考曹操在赤壁之战为何战败,从中你能得到什么启示?
①曹军来自北方,不习水战 ②曹操自恃兵强,骄傲轻敌
③孙刘联军制定了正确的战术
启示:战争胜负的关键不在人数多少,而在于战术运用的正确与否,主帅的 心态;骄兵必败。
赤壁之战后的形势
形成了三分天下的格局
(三)魏蜀吴的建立与发展
任务五:结合地图和教材,画出魏蜀吴三国鼎立的简要示意图,并标注好政
权建立的时间、人物及都城。
课堂活动:假如你是三国的财务大臣,现在要召开一个新闻发布会,请你发 言介绍自己国家的经济发展情况
我们魏国:重视农业生产,大力兴修水利。
我们吴国:造船业发达,大将军卫温率人到达了夷洲(即:台湾)。
我们蜀国在丞相诸葛亮的治理下,发展经济,改善民族关系,加速了西南地 区的开发。
合作探究:根据图一到图二的变化,并结合所学,说说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倒退?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有何历史意义?
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结束了东汉末年以来军阀混战的局面,实现了局部统一, 三国为加强实力,进行政治、经济建设。为此后走向统一奠定了基础,所以是历 史的进步。
思考:历史与文学作品有何联系和区别,我们要怎样评价曹操?
文学作品中有真实的历史,但作者为了增强小说的趣味性,也便于我们理解, 会适当地进行创作。所以我们要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注意辨别。要以正规的史 学著作为依据。
“曹操是了不起的政治家、军事家,也是个了不起的诗人。——毛泽东 曹操统一北方,为北方的安定发展及后来魏国的建立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七、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