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教案】
教学 目标 课标 通过了解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权更迭和北魏孝文帝改革 、人口迁徙和区域开发, 认识这一 时期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特点及其对中华民族发展的意义;
教材 分析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是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第二课, 本课在本单元 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包括西晋的建立 、八王之乱和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三个子目, 主要介绍了 三国归晋之后西晋的发展脉络, 游牧民族的内迁情况。 本课上承三国鼎立的分裂割据局面, 看似头绪较多, 三部分之间实则联系紧密 。 学习本课时一 定要注意历史事件之间前后的联系, 在对比分析的过程中弄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 学好本课对第 18 课的学习也有很大帮助。
学情 分析 七年级学生具有较强的参与历史学习的愿望与兴趣,善于表现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教师应充分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给予激励性的评价和引导。 经过大半学期的历史课学习, 多数学生初步掌握了学习历史的方法,也具有一定的学习能力,但学 生的认知基本上处于感性阶段,在教学中需要教师适时地给予启发引导。
教学 目标 1. 了解西晋建立 、 统一全国的基本史实, 分析西晋政治存在的问题。(历史解释 、 史料实证) 2. 了解八王之乱的基本史实, 分析西晋衰亡的原因 。(历史解释 、 史料实证) 3.识读《西晋内迁少数民族分布图》,知道十六国的建立, 分析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的影响; 认识到中 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格局是在各族人民交融中形成的 。(时空概念 、 史料实证、 家国情怀)
教学 重难 点 重点 西晋的短暂统一; 八王之乱; 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
难点 西晋王朝短暂而亡的原因; 北方少数民族的内迁的原因与影响。
教学过程
时长 环节 活动 意图
2 新课 导入 出示: 图 1—三国鼎立形势图 图 2—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示意图 提问: 图 1 到图 2 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 大请大家从政权和民族两个角度进行思 考。 回答: 政权由并立走向了统一; 内迁的少数民族数量逐渐增多。 让学生在对比中 发现此时期政权 的更迭与北方少 数民族的内迁 。 强化时空观念。
10 【壹】 政权: 三 国 归 晋 重 新 统一 (一) 统一的过程 出示:从三国鼎立到西晋统一的形势图,(学生)逐一讲解西晋统一的形成过程。 总结:(学生动手绘制此时的年代尺, 内容如下) (1) 诸葛亮死后, 蜀汉的国势逐渐走向衰落。后主刘禅昏庸无能。 263 年, 曹魏派兵攻入成都, 蜀汉灭亡。 (2) 266 年司马炎称帝, 改国号为晋, (3) 280 年, 西晋灭吴, 西晋统一了全国。 思考: 西晋的统一有怎样的历史意义? 材料 1: 材料 2:“是时(指西晋建立之初), 天下无事,赋税平均,人咸安其业而乐其事。” 结合地图与文字 史料, 联系课内 外知识, 学会概 括及分析问题能 力, 加强历史解 释、 时空观念和 唯物史观 、 家国 情怀素养的培 养。
——《晋书 ·食货志》 材料 3: 司 马炎对人口增值, 颇为重视 。 女子年十七, 父母不给出嫁, 由官吏代 择配偶。一家有五个女儿, 时户 口 的确很快发展起来, 太康元年, 得免役 ··· 当 户有二 百四十五万九千八 百四十 … …三国以来, 还是最高得纪录。 ———范文澜简编《中国通史》 学生总结回答西晋的统一的历史意义: (1) 结束了三国鼎立的分裂局面 , 实现了全国的统一 (2) 推动了社会的安定, 促进了人口的发展, 有利于经济逐渐恢复和发展。
14 【贰】 政权: 制 度 缺 陷 终 生 祸端 让学生观察年代尺,西晋建立至灭亡 50 年,统一至灭亡 36 年,怎么看都是“短 命王朝 ”。 学生思考: 西晋为什么那么短命? 引导学生从西晋的统治措施角度回答这个问 题 。出示材料及八王分封形势图,归纳材料及图片中反映的西晋的统治措施是什 么 西晋实行分封制 。 出示材料: 归纳诸侯王拥有哪些权力, 会造成怎样的影响 出示材料: 西晋统治阶层的斗富, 揭露统治治阶层的腐败。 材料: 西晋时的贵族 、 富豪还用斗富的方式炫耀自己的财富 。大臣石崇和国舅王 恺斗富, 王恺用麦糖洗锅, 石崇就用白蜡当柴烧; 王恺用紫色丝绸做成长40 里 的步障, 石崇就用织锦华缎做出更华丽的步障 50 里。 结合史料, 联系 课内外知识, 学 会概括及分析问 题能力, 加强史 料实证 、 历 史解 释 、 时空观念和 唯物史观家素养 的培养。 学生通过阅读课 本并结合课前预 习 内容, 找出八 王之乱导致的后 果, 加强对知识 点的理解
总结: 西晋的统治面临的问题: 问题一: 实行分封制导致地方威胁中央。 问题二: 统治阶层的奢靡腐化。 问题三: 统治阶级与百姓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 其中, 实行分封制导致地方威胁中央, 导致了“八王之乱 ”。 八王之乱 (1) 291 年开始, 先后有汝南王司马亮 、 楚王司马玮 、 赵王司马伦 、 齐王司马 冏、长沙王司马乂、成都王司马颖、河间王司马题 、东海王司马越八王争夺皇位, 在洛阳一带相互攻杀, 战乱历时 16 年, 史称“八王之乱 ”。 学生总结归纳, 八王之乱的特点: 时间长 、破坏性大, 影响坏。 (2) 影响: 材料: 社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 物价腾贵, 洛阳一带粮价飞涨到石米万钱 。 战乱 极大地削弱了 西晋政权的集权统治,使其失去了对地方的控制能力,从而形成“州 郡携贰, 上下崩离 ”之势 。 由于诸王多利用北方地区的少数民族参与内战, 使参 战的少数民族取得了发展势力并进行割据的更多机缘。 八王之乱: 西晋由盛转衰的转折点, 加速了西晋的灭亡。
12 【叁】 民族: 北 民 内 迁 民 族 交融 1 、 内迁原因: 根据材料概括东汉魏晋以来北方各族内迁中原的原因。 材料一: 东汉末年以来,各地封建军阀长期混战, 中原地区人口大量死亡, 生产 遭到严重破坏,三国及西晋统治者为补充兵源 、 发展生产, 鼓励甚至强制少数民 族内迁 … …晋武帝在位时, 仅匈奴入塞者就有三十万左右。 ——《两晋与北方民族政权关系研究》 材料二:从东汉开始至魏晋时期,是中国史上第二个寒冷期, 气候开始变冷并加 剧...... 气温的波动以及降水量的变化对游牧业的影响较大, 以草原为基础的生存 空间范围缩小, 生产、 生活环境受到了影响...... 结合史料, 联系 课内外知识, 学 会概括及分析问 题能力, 加强史 料实证 、 历 史解 释 、 时空观念和 唯物史观家素养 的培养。 知识拓展, 开阔 眼界, 扩大知识 面。
——《魏晋之际北方少数民族内迁问题探究》 学生总结: 答案提示: 统治者鼓励 、强制迁徙; 气候变冷, 生存环境恶劣。 出示: 北方游牧民族内迁示意图 4. 内迁影响: 影响: ①建立政权 (十六国), 北方再次陷入混乱割据状况 影响: ②少数民族逐步由游牧生活转入农耕生活 。双方相互交流、学习, 民族交 融趋势不断加强, 促进了民族交融。 通过问题的思考 和结合课本知识 点, 可以了 解十 六国的形成以及 对后面历史的影 响
板书
实践 作业 请同学们制作本课的知识思维导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