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度[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始终眷恋着祖国》课件(5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15-2016学年度[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始终眷恋着祖国》课件(56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81.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6-15 08:28:1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56张PPT。始终眷恋着祖国中国人民的骄傲——钱学森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
通过阅读本文,学生掌握文中的生字新词,了解钱学森在科学领域取得的成就,学会按时间顺序组织材料。
过程与方法: 1.指导学生预习课文,指出文中的生字新词和学生认为应重点记忆的词语;教师指出教材以时间作为明线组织材料,让学生找出表明时间的词语,这类容易完成的题目,旨在创造学生的成就感,调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2.从对“眷恋”一词的理解入手,让学生明白文章的暗线。采用“探究式学习”的方法,运用换位思考,补出文章没有明写出来的钱学森对祖国命运和前途的关注;进而通过钱学森的成就向学生提示:爱国不是一种空洞的情感,还需要真实的本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阅读课文,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感情,积极进取的学习态度,用科学文化知识来充实自己的人生价值。 “谁怜爱国千行泪”
“一寸山河一寸金”
在中华泱泱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曾涌现出许许多多的爱国志士,他们用他们的一腔热血共同铸建起了我们中华民族铁的脊梁。认识钱学森高度的赞誉 我国航天科技事业的先驱和杰出代表,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和“火箭之王”。 “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之一——钱学森它直接领导和参与了我国的导弹、原子弹、人造卫星的研制工作。获“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荣誉称号钱学森和妻子蒋英在授予荣誉称号仪式上。1991年10月16日 钱学森获“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殊荣江泽民向钱学森表示祝贺2007感动中国颁奖、
【颁奖词】(民族脊梁)
在他心里,国为重,家为轻,科学最重,名利最轻。5年归国路,10年两弹成。开创祖国航天,他是先行人,劈荆斩棘,把智慧锻造成阶梯,留给后来的攀登者。他是知识的宝藏,是科学的旗帜,是中华民族知识分子的典范。感动中国推选委员杜玉波,在推荐钱学森老人的时候这样写:辗转回国,钱学森展现了中国科学家的硬劲;力学、喷气推进、航天技术,钱学森展现了一位科学家在研究上的牛劲;东方红卫星、神舟飞船、嫦娥奔月,钱学森给中国航天事业打了足够的底劲;今天,这位中国航天之父所开拓的事业正阔步向前,冲劲十足!钱学森星简介“初中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课题研究课钱学森星简介钱学森星是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在1980年10月14日发现的。那晚,紫金山上晴夜当空、繁星满天,
在银灰色的圆顶观测室里,一架40厘米双筒望远镜透过敞开的天窗指向双鱼星座,探寻着宇宙的奥秘。当把双鱼星座拍摄的那些底片冲洗出来后,在繁星点点的底片上,天文学家们发现了一颗移动的短条状星像,那是一颗新的小行星。钱学森星简介2001年12月21日。经国际小行星中心和国际小行星命名委员会批准,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将其1980年10月14日发现的国际编号为3763号的小行星命名为“钱学森星”。以表彰这位两弹一星的卓越功臣对我国科技事业所做出的杰出贡献写作背景   课文节选自人物通讯《钱学森——中国人民的骄傲》。这篇人物通讯记述了钱学森的主要事迹和他获得的荣誉。钱学森的主要事迹又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对祖国的无限热爱,二是在科学技术研究方面对祖国的巨大贡献。课文节选的就是记述钱学森无限热爱祖国的那部分文字。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是与钱学森的名字联系在一起的。由于钱学森在中国航天科技方面的卓越成就,1989年6月,国际理工研究所向他办法了罗克韦尔奖章;1991年10月,我过国政府授予他“杰出科学贡献家”的称号。钱学森于1911年12月11日出生在上海,1934年毕业于上海交大。1935年赴美留学,1943年,他于马林纳合作完成的研究报告《远程火箭的评论与初步分析》,为美国20世纪40年代研制成功地对地导弹和探空火箭奠定了理论基础。 其设计思想被用于“女兵下士”探空火箭和“二等兵A”导弹的实际设计中,所获经验直接导致了美国“中士”地对地导弹的研制成功,并成为后来美国采用复合推进剂火箭发动机的“北极星”“民兵”“海神”导弹和反弹导弹的先驱。
1955年,钱学森冲破美国当局的层层阻挠回到了祖国,投身于创建中国航天事业当中。这篇课文详细介绍了钱学森的个人简历和归国的坎坷。下面我们来学习这篇课文。
1.注意下列红色字的读音   庚(gēng)  遨(ào)游  眷(juàn)恋  拘(jū)留  触(chù)怒  募(mù)捐     ┏ hè 恐吓   吓 ┗ xià 吓唬
整体感知2.把握下列词语的含义   拜读:读别人作品或书信的敬词,文中是拜师求学的意思。   营救:设法援救。营,谋求。理清文章思路课文共18段,可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1—5):叙述钱学森成才的简历和他在美国期间学术上所取得的辉煌成就,突出他对祖国的无限眷恋之情。 第二部分(6—18):叙述钱学森为回到新生的祖进行了长达五年多的艰苦斗争,突出了他报效祖国的坚如磐石之志。这一部分可分为两层。   第1层(第6—14段),写钱学森夫妇决定返回并报效祖国,为此遭到美国当局的种种迫害,但这更加坚定了钱学森夫妇返回祖国的意志。   第2层(第15—18段),写钱学森向祖国发出求救信, 周恩来总理亲自过问此事,促成钱学森一家胜利返回祖国。
走近钱学森一.拜师求学,初显锋芒。“上海交通大学”“考取了庚子赔款公费留学“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加利福尼亚州理工学院”、“拜读于”名师、“获博士学位” 钱学森的老师——著名物理学家 冯 · 卡 门 教 授获得博士学位(航空和数学)——学位的最高一级1939年,28岁时。  你从钱学森的求学之路可以看出他对待学习的态度吗?二.海外扬名  难忘祖国  请找出钱学森在美国创业所取得的成就。1.最早研究火箭技术的三名成员之一2.写出了有关高速空气动力学方面的博士论文,被委任研究用火箭发动机推进导弹这一重大军事课题。3.成为加州理工学院最年轻的终身教授 5.被世界公认为卓越的空气动力学家、现代航空科学与火箭技术的先驱、工程控制论的创始人 4.被世界公认为力学界与应用数学界的权威以及流体力学研究的开路人之一 。钱学森冯·卡门1.在美国时,钱学森在学术上取得了哪些成就?作者写这些内容的原因是什么?   关于钱学森的成就,文中既有正面叙述,也有侧面表现。正面说明有:“最早研究火箭技术的三名成员之一”、“有关高速空气动力学方面的博士论文”“研究用火箭发动机推进导弹这一重大军事课题”、“加州理工学院最年轻的终身教授”、担任各种重要职务、“被世界公认为力学界与应用数学界的权威以及流体力学研究的开路人之一”“卓越的空气动力学家、现代航空科学与火箭技术的先驱、工程控制论的创始人” 侧面表现的有:美国空军的赞扬和专栏作家的评价,还有后来美国海军次长说的话。   这些都表明钱学森不仅是火箭技术的开创人,而且在更广泛的学术、科技研究领域所取得了辉煌成就,也从另一方面说明了中国知识分子在攀登科学高峰方面的勤奋、刻苦和卓尔不群。   作者写这些内容正是为了和后面钱学森冲破重重阻力回到祖国形成对比,从而突出文章的主题。2、他在写给父亲的信中,不止一次地发出“旅客生涯作到何时”的感叹。他告诉父亲,他不止一次梦见上海,梦见那所伴他度过童年时代的房子。 两个“不止一次”起了怎样的表达作用?你能用贴切的成语来形容钱学森流露的眷恋情思吗? 文中两个“不止一次”生动地表现了钱学森对祖国魂牵梦绕的眷恋。前一个“不止一次”侧重于表现钱学森对现有境况的感慨,突出他对祖国的怀念之情;后一个“不止一次”侧重于表现钱学森对童年时代生活的萦系,突出他对祖国的眷恋之情。 有关成语,例如:魂牵梦绕,望眼欲穿、望穿秋水、归心似箭等等。   虽然钱学森在美国成绩辉煌,待遇丰厚,但他从来没有忘记自己的祖国,1949年10月1日,心中国诞生了。钱学森心中萌发了一个强烈的念头:回到祖国去,他能顺利的回来吗?三.决心回国
  饱受折磨 我们先来看看美国一位海军次长听到钱学森想要回国时的反映. 他认为:“钱学森无论在哪里都抵得上五个师。”他说:“我宁肯枪毙他,也不愿放他回中国。”
大为震惊从海军次长的话语我们可以想象钱学森的回国之路将会如何的艰辛。思考:1.写美国海军次长的态度对文章内容和感情的表达起着什么作用? 美国海军次长的态度不仅说明了钱学森的价值,更预示了钱学森回国的道路将艰难而曲折,会受到美国当局的重重阻挠,同时,也反衬了钱学森眷念祖国的深情。 2.如果把引用的话改成客观叙述,你认为好不好?为什么?   如果改为客观叙述不好。那样不能形象地说明钱学森在美国军界首脑人物心目中的重要地位,也不如引用原话显得真实可信。  一是美国移民局的阻挠 二是美国联邦调查局的非法逮捕、关押。 三是美国移民局非法限制钱学森的自由 。3.为了回国,钱学森经历了来自美国的哪些阻力?⑴总是摆好三只轻便的小箱子。⑵租房只签一年的合同。⑶五年中搬了五次家。
⑷还教育孩子:他们的祖父和外祖母在想念他们。
4.这种迫害,并没有磨掉钱学森夫妇的返回祖国的意志!他们做了那些回国的准备? 面对这一切,钱学森夫妇并没有改变回国的意志,作者选取了三件事:“摆好三只轻便的小箱子”随时淮备搭飞机回国,“租住的房子都只签订一年合同”,五年中搬了五次家,教育孩子心中装着祖国和亲人,以此表现了钱学森夫妇返回祖国的坚定意志。
  钱学森最终是怎样回到祖国母亲怀抱的? 四.求助祖国
 胜利归来
1955年钱学森一家乘克莱夫兰总统号轮船回国。 6月写信,9月回国   从钱学森向祖国的人大常委会求救这一举动,你能揣摩他心里想的是什么吗? 对新中国的高度信任和报效祖国的急切心情。提示:钱学森最终是怎样回到祖国母亲怀抱的?这说明了什么?   钱学森在与世隔绝、饱受折磨而归国无期的情况下,想到了新生的祖国,于是,他写信给人大常委会求救,这表明了他对新中国的高度信任和报效祖国的急迫心情。
  周恩来总理“立即指示”王炳南“在中美大使级会谈中,据理力争,设法营救钱学森回国”,表现了周总理对这件事的高度重视,对钱学森的高度关爱。
  6月写信,9月回国,表现了祖国母亲对著名科学家的关爱以及新中国的强大力量。
启发:   20世纪50年代,海外学子不顾美、英等国政府的阻挠政策,义无反顾地掀起了回归新中国的浪潮;今天又有许多海外学子纷纷归来报效祖国。你知道哪些,介绍给同学。 明确:例如李四光、李忠尧、邓稼先、郭永怀等科学家。 始终眷恋着祖国小结   这篇人物通讯记述了钱学森在取得学术上的辉煌成就后,毅然放弃国外优裕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冲破重重阻力回到祖国的艰苦历程,表现了他眷恋祖国的赤子之心。? 1.内容:(1).线索清楚,脉络分明。   课文是按照一明一暗两条线索组织材料的。明线是时间顺序,作者从钱学森出生的1911年写起,着重记叙了从1935年留学美国到1955年回归祖国这20年间的经历:拜师求学,创业辉煌,决心回国,饱受折磨,胜利归来。文章运用了大量表示时间的词语,一类直接标明年、月、日,一类间接指明时间,如“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就在这时”“那时”等。暗线是贯穿全文的钱学森眷恋祖国的深情。2.写作特点:第5段中“然而,他始终眷恋着生他养他的祖国”是全文的关键句,正因为这样。才造就了他事业、学术上的辉煌,才萌发了他报效新生的祖国的强烈愿望,才最终战胜了美国当局强加给他的种种折磨。抓住这两根线索,就理清了课文的结构层次和情感变化。
2.选材精当,有详有略。   钱学森感人的事迹可以说是数不胜数,但作者紧紧扣住他对祖国执著的爱来为这一中心选材。组织材料又注意有详有略、详略得当。如文章开头“钱学森1911年生于上海”,这一句看似简洁平常,实际上决非闲笔,它既和第5段的关键句“他始终眷恋着生他养他的祖国”照应, 与“他不止一次梦见上海,梦见那所伴他度过童年时代的房子”照应,也同第14段中教育孩子的话语照应。课文用较多篇幅详述了钱学森为回到祖国所进行的不屈不挠的斗争事迹,这些叙述简明扼要,其中不乏精彩的镜头,使人物形象显得比较生动,增强了感染力。

延伸拓展原子弹爆炸氢弹爆炸东方红一号卫星 热爱祖国,献身科学,
继承和发扬钱学森崇高精神,就要学习他始终坚持国家和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理想信念
继承和发扬钱学森崇高精神,就要学习他潜心治学、严谨求实、淡泊名利的高尚品德
继承和发扬钱学森崇高精神,就要学习他探索创新、勇攀高峰的科学精神收集摘抄爱国名言1科学虽没有国界,但是学者却有他自己的国家 --巴斯德
2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固定下来的对自己的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 --列宁
3位卑不敢忘忧国。——陆游
4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
5 我爱中国固因他是我的祖国,而尤因他是有那种可敬爱的文化的国家。——闻一多6 国家是大家的,爱国是每个人的本分。——陶行知
7 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 —— 吉鸿昌
8我是炎黄子孙,理所当然地要把学到的知识全部奉献给我亲爱的祖国。——李四光
9爱祖国,首先要了解祖国;不了解,就说不上爱。——任继愈
10 祖国,我永远忠于你,为你献身,用我的琴声永远为你歌唱和战斗。 —— 肖邦
11爱祖国高于一切。——肖邦
12人类最高的道德标准是什么?那就是爱国心。——拿破仑
13没有祖国,就没有幸福。每个人必须植根于祖国的土壤里。——屠格涅夫
14科学没有国界,科学家却有国界。 —— 巴甫洛夫
  以“假如我出国留学了”为题,写一篇文章,谈谈自己的想法。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