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赛原创 请勿转载】大象版科学三下4.3《不一样的土壤》课件+教学设计+素材

文档属性

名称 【大赛原创 请勿转载】大象版科学三下4.3《不一样的土壤》课件+教学设计+素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0.5MB
资源类型 素材
版本资源 大象版(2017秋)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5-06-20 16:22:39

文档简介

《不一样的土壤》教学设计
学科 小学科学 年级 三年级 课型 新授探究课 设计者 孙昱
课题 《不一样的土壤》 课时 1课时
课标要求 (一)核心概念:10.地球系统(二)学习内容与要求:10.3岩石与土壤3-4年级:④知道土壤的主要成分,观察并描述沙质土、黏质土、壤质土的特点,举例说出它们适宜生长的植物。
教材分析 本课通过观察、实验和对比,探究三种土壤(砂质土、黏质土、壤土)的颜色、黏性、颗粒大小及渗水性差异,理解不同土壤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具备初步观察能力,但实验操作需教师引导;对自然现象充满好奇,适合通过动手实践激发科学兴趣。
核心素养目标 (一)科学观念通过探究活动,认识到三种土壤的特点(颜色、颗粒、黏性、渗水性)。理解不同的土壤与植物生长的关系。(二)科学思维通过对三种土壤的观察、实验和比较,归纳土壤特性差异,培养分析能力。 (三)探究实践能用感官和简单工具观察土壤特征,完成实验并记录结果;能结合AI工具获取信息,解决问题。 (四)态度责任感受土壤对生命的重要性,形成保护土壤的意识。
教学重点 通过实验探究三种土壤的颗粒、黏性、渗水性差异。
教学难点 理解土壤颗粒大小与渗水性、黏性的关系。
教学方法 情景教学法、实验探究法、直观教学法(借助AI图示)、小组合作法、任务驱动法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可结合学科特点自行设置)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环节一:聚焦:揭示课题,明确任务 情境导入:播放经纬农场视频,展示植物生机勃勃的场景,引导学生关注为植物默默无闻奉献的土壤。 - 问题驱动:展示三种土壤样本并提出疑问“它们完全一样吗?”激发学生探究欲望。 揭示课题 :板书“不一样的土壤”,明确学习目标。 学生观看经纬农场视频,关注土壤对植物的作用;观察三种土壤样本,思考并初步猜想三种土壤不一样,产生探究兴趣。 初步建立“科学观念”土壤对植物的重要性,培养“科学思维”质疑与观察
环节二:探究:土壤特征1.任务一:土壤“选美大赛”(观察颜色与颗粒) 1.驱动任务:用放大镜观察三种土壤颜色、颗粒大小,完成“观察记录表”。2.通过观看AI生成的土壤颗粒图示,把抽象知识具体化、数字化。3.总结:颗粒大、颜色浅;颗粒小、颜色深。 1.学生使用放大镜观察三种土壤的颜色和颗粒大小,按要求完成“观察记录表”。2.观看AI生成的土壤颗粒图示,理解土壤颗粒特征。3.根据观察土壤颗粒和颜色和AI图示,归纳总结“颗粒大、颜色浅;颗粒小、颜色深”的规律。 引导学生用感官和工具观察土壤特性,强化“观察→记录→分析”的探究流程;结合AI土壤示意图总结“颗粒大→颜色浅”的规律,渗透“科学思维”归纳推理。
环节二:探究:土壤特征2.任务二:黏性大挑战(动手实验) 1.任务驱动:搓泥球比赛,体验土壤黏性差异。2.总结:1号土壤黏性差,2号土壤黏性好,3号土壤黏性中。 学生参与“搓泥球比赛”,通过动手操作感受三种土壤的黏性差异;根据实践体验,总结不同土壤的黏性特点。 通过动手操作“搓泥球”感受土壤黏性差异,强化“探究实践”。通过土壤黏性差异总结,引导学生思考“颗粒大小与黏性的关系”,发展“科学思维”。
环节二:探究:土壤特征3.任务三:渗水实验PK赛(演示实验) 1.演示实验:教师找三名学生分别向装有三类土壤的瓶中倒水,其他学生观察渗水速度和量杯水量。 2.总结:1号土壤渗水快、水量多;2号土壤渗水慢、水量少;3号土壤土壤渗水中、水量中。 1.三名学生上台参与演示实验,向装有三类土壤的瓶中倒水;2.其他学生观察渗水速度及量杯水量,记录实验现象;3.根据观察结果,总结不同土壤的渗水性差异(1号快且多、2号慢且少、3号中等)。 通过控制变量法设计实验,体现“科学思维”。利用AI图分析“颗粒大小→缝隙→渗水性”的逻辑链,巩固“科学观念”。
总结评价:(1)研讨总结:土壤身份揭秘 引导学生基于观察和实验得出的土壤颜色、颗粒、黏性、渗水性等数据,指导学生向AI“土壤博士”提问并获取土壤类型名称(沙质土、黏质土、壤土),组织学生交流分享查询结果,深化对三种土壤类型的认知。 学生通过土壤数据(颜色、颗粒、黏性、渗水性),向AI“土壤博士”提问获取土壤类型名称(沙质土、黏质土、壤土)。 锻炼学生搜集资料,提取信息的能力。
总结评价:(2)生命启示:土壤与生命的对话 1.播放经纬农场故事,总结提升。讨论“如果植物交换土壤会怎样?”2.生命教育:类比班级同学差异:“沙土般活泼,黏土般细心,壤土般温暖”,强调合作与尊重的重要性。 1.学生观看经纬农场故事,参与“如果植物交换土壤会怎样?”的讨论,思考土壤与植物生长的关系;2.倾听教师对班级同学差异的类比,理解合作与尊重的重要性。 通过植物案例和班级类比,传递“尊重差异、合作共赢”的价值观,培养“态度责任”保护土壤、包容他人。
分层作业 基础作业: 1.填写土壤特征表格:根据课堂观察和实验数据,完成沙质土、黏质土、壤土的颜色、颗粒大小、黏性、渗水性特征表格。2.标注土壤类型:结合土壤特性,在课本图示中标注三种土壤类型名称(沙质土、黏质土、壤土)。拓展作业:1.土壤调查报告:观察身边的土壤(如小区花园、公园),记录颜色、质地,推测所属土壤类型并拍照记录。2.创意设计:用绘画或手工制作“生命勋章”,表达对土壤的感谢,附100字左右设计说明。3.科学小实验:在家用简易材料(如塑料瓶、纱布)重复渗水实验,对比不同土壤渗水性,录制实验视频并分享发现。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在完成《不一样的土壤》这堂课的教学后,我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了深入反思,旨在总结经验、发现问题,为今后的教学改进提供依据。导入环节播放经纬农场视频,成功吸引学生注意力,让他们快速关注到土壤对植物生长的重要性,有效激发了探究欲望,为整堂课开好头。教学方法上,采用多种活动形式,“土壤‘选美大赛’”“黏性大挑战”“渗水实验 PK 赛” 等,让学生在观察、实验和比较中,亲身体验三种土壤在颜色、颗粒、黏性和渗水性方面的差异。如 “搓泥球比赛”,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感受不同土壤黏性,参与热情高,强化了 “探究实践” 教学目标。同时,放大镜、AI 生成的土壤颗粒图示、平板电脑等工具的运用,将抽象知识具象化,拓宽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有助于他们理解科学概念,培养科学思维。后续教学,我会在实验前加强规范指导,通过示范和错误案例分析加深学生印象。同时优化教学设计,合理分配时间,给学生留出充足讨论和思考空间,尤其是在培养价值观和拓展知识的环节,让学生充分参与,提升教学效果。通过对《不一样的土壤》这堂课的反思,我认识到了教学中的优点与不足。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升教学能力,努力为学生打造更高效、更有深度的科学课堂。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共10张PPT)
小 麦 红 薯 水 稻
不一样的土壤
大象版三年级下册 第四单元 土壤,生命的家园
执教人:孙昱
T
比较土壤的黏性
注意事项:
1手指团球,观察比较;
2及时记录,土壤黏性;
3注意卫生,不用嘴尝;
4湿巾擦手,清理桌面。
渗 水 ?
渗 水 实 验 PK 赛
渗 水 实 验 PK 赛
设计实验:比较三种土壤的渗水性

任务:
比较三种不同土壤渗水性
实 验 装 置
不变量
不变量
变量
控制变量
水稻在黏土里笑弯腰
红薯在沙土里长得壮
小麦在壤土中迎风摇
土壤不同,生命相同;
万物有灵,携手共生。
俗子着光波作
海腹园心
示5
六(4)班


同。
这三种土壤,看

1号
土壤
2号土壤
3号土壤
4
(m
河南省实验小学
在河南省实验小学
0
绿小麦上土壤实验室S
欢迎来到土壤实验室!
选择预设土壤或自己调整参数,
观察土壤结构的变化!
1号土壤
2号土壤
3号士壤
颗粒大小:70px
颜色深度:20%
缝隙大小:80%
土壤实验室
欢迎来到土壤实验室!
选择预设土壤或自己调整参数,
观察土壤结构的变化!
。。。。。。。。。。。。。。。。。。。。。。。。。。。。。。
1号土壤
2号士壤
3号土壤
颗粒大小:30p×
颜色深度:80%
缝隙大小:20%
上土壤实验室
2”=5
欢迎来到土壤实验室!
选择预设土壤或自己调整参数,
观察土壤结构的变化!
1号土壤
2号土壤
3号土壤
颗粒大小:50p×
颜色深度:50%
缝隙大小: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