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初中学中学业学业水平阶段性诊断测试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试题共 8 页,满分 150 分,考试用时 120 分钟。
2.答题前,请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学校、班级、姓名、座位号写在答题卡规定位置。
3.答题时,选择题部分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非选择题部分,用 0.5 毫米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卡上题号所提示的答题区域作答。直接在试题上作答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16 分)古往今来,人与山河历史,相互滋润、相互依存。历史上多少文人墨客,皆与济南结下不解之缘,又有多少佳话、传说,随历史长河流传至今。阅读下面文段,完成 1~3 题。
舒同故居座落在天下第一泉 —— 趵突泉对面。深街长巷,曲径通幽处,可见一处清新雅致的庭院。①小院面积不大,斑驳的白墙刻满了年迈的裂痕,雕花各异的门窗不再鲜亮,但依稀可见别具一格的纹样。②沐浴着春天的和煦暖阳,面前的小楼静静地矗立着,犹如一位古老的智者见证着历史的更迭。 走近褪色的门扉,生锈的铁窗,时光的痕迹仿佛映照出当年舒同展纸挥毫、笔走蛟龙、雄健洒脱的身影。③铁马金戈的战争时代,风雨飘摇的家国,提升了舒同雄健沉稳的性格与磅礴深厚的书风。不管是在炮火连天的硝烟战场,还是在命途多舛的苦难岁月,舒同始终见异思迁,没有中断对书法艺术的研学。④他系统研习古代碑帖,不拘泥于古法,尊法而求新变,博采众家之精粹,终而自成一家。
1.文段中加点字词的读音和书写,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座落 B. 曲(qǔ)径通幽 C. 更迭 D. 拘泥(ní)
2.文段中画横线处的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A. 铁马金戈 B. 风雨飘摇 C. 命途多舛 D. 见异思迁
3.文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3 分)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4.有外地游客计划从大观园出发,步行到舒同旧居参观,请你为他说明路线。要求语言简洁,表述清晰。(3分)
5.请结合下面的材料,仿写画线的句子,使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每句不超过 10 个字)(4 分)
作为一名长征过来人,舒同先生搏击墨海 80 春秋,用书法记录了历史,历史也记住了他。他是精神符号的塑造者,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碑文、革命圣地题刻中,舒体字不仅是艺术,其瑰丽作品更成为时代记忆的载体。他傲立于书史,其伟大精神将永远激励着后人奋勇向前。
题舒同
长征过来人,搏击墨海载入史册;
精神符号的塑造者,① ,
傲立于书史的他,② 。
二、(36 分)(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 6~11 小题,(21 分)
【甲】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选自《公孙丑下》)
【乙】隋炀帝(下)
史臣曰:炀帝原在弱龄,早有令闻①,南平吴会,北却匈奴,昆弟之中,独著声绩,终极帝之座。地广三代,威振八方。
后负其富强之资,思逞无厌之欲,狭殷、周之制度,尚秦、汉之规摹。骄怒之兵屡动,土木之功不息。恃才矜己盛冠服以饰其奸除谏官以掩其过。淫荒无度,锄诛骨肉,屠剿忠良。受赏者莫见其功,为戮者不知其罪。
俄而玄感②肇③黎阳之乱,匈奴有雁门之围,天子方弃中土,远之扬越、奸宄④乘衅,强弱相凌。上下相蒙,莫肯念乱,左右之人,皆为敌国,遂以万乘之尊,死于凡夫之手。
《尚书》曰:“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逭⑤。” 观隋室之存亡,斯言信而有征⑥矣!(选自《隋书》,有删改)
【注释】①令闻,美好的声誉。②玄感,人名。③肇,引发或引起事端④宄 guǐ,坏人⑤逭 huàn,逃;避。⑥征,根据,迹象,预兆。
6.下列对词语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环而攻之而不胜” 与 “闻水声,如鸣佩环” 中的两个 “环”,意思不相同。
B.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与 “其将固可袭而虏也” 中的两个 “固”,意思相同。
C. “炀帝原在弱龄,早有令闻” 与 “藉第令毋斩” 中的两个 “令”,意思不相同。
D. “土木之功不息” 与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中的两个 “息”,意思相同。
7.下列对文中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与 “尚秦汉之规摹” 中的 “之”,意义和用法不相同。
B. “后负其富强之资” 与 “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中的 “其”,意义和用法相同。
C. 甲文的 “亲戚”,指内外亲属,包括父系亲属和母系亲属;现今,“亲戚” 的范围变窄。
D. “万乘” 本义为万辆兵车,因为天子出兵车万乘,故而常用 “万乘” 来指代天子。
8.下列对甲、乙两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甲文画线句子,连用三个否定句构成排比,从正面强调了 “人和” 的重要性。
B. 甲乙两都运用了对比手法,通过对比说明了 “得道” 在治国中的重要作用。
C. 甲文论证逻辑性强,采用总 — 分 — 总的论证结构;乙文记叙生动,多用四字短句。
D. 乙文尾段总结全文,引人深思,古往今来无数家国的兴亡荣衰均可证明其规律性。
9.乙文画线句有两处需要断句,请在答题卡上选涂两项。(多选不得分)(2 分)
恃才矜己 A 盛冠服 B 以饰其奸 C 除 D 谏官 E 以掩其过。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6 分)
(1)受赏者莫见其功,为戮者不知其罪。
(2)观隋室之存亡,斯言信而有征矣!
11.“得道者” 治国方可长治久安,反之则国灭家亡,请结合乙文内容简要概括乙文隋炀帝 “失道” 的表现。隋炀帝 “失道” 的后果体现了孟子的什么主张?(用原文回答)(4 分)
(二)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的古诗词,完成 12~13 小题。(7 分)
寄晋州孙学士
曾巩
风标闲淡①易为安,晋陕应忘道路难。
学似海收天下水,性如桂奈月中寒。
素心已向新书见,大法②常留后世看。
自送西舟江上别,孤怀经岁未能宽。
注释:①风标闲淡:风度、品行。②大法:重要的法则、精妙的思想。
1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开篇写孙学士对人生艰难并不在意,淡泊安逸,一直保持平和的心态。
B. 颔联运用比喻,赞美孙学士为学博采众长,性格像月桂树一样坚韧。
C. 颈联表达诗人向孙学士学习之意,诗人已经把精妙的思想写进了自己的新书。
D. 尾联宕开一笔,回忆江边送别的场景,从而抒发对孙学士经年不减的思念之情。
13.古人云,人以贤友为助,意为选择品德高尚的人交往,自己的道德修养就会在熏陶中得到提升。请结合颔联来分析,诗人如何做到 “以贤友为助”?(4 分)
(三)根据原文默写
14. 请你将空缺处的古诗文名句补充完整。(8 分)
古诗文是文化的火种,点亮我们日常生活的每个瞬间:“芳草鲜美,(1) ”(陶渊明《桃花源记》)的明艳,“忽如一夜春风来,(2)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的奇丽,“苔痕上阶绿,(3) ”(刘禹锡《陋室铭》)的清幽,让我们领略到自然之美景;而 “(4) ,随君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让我们感动于友情的真挚,“(5) , ” (杜甫《望岳》)让我们震撼于要登攀人生顶峰的志向,“(6) ,归去, ”(苏轼《定风波》)让我们敬佩于豁达乐观、超然物外的情怀。
三、(7 分)
某班级开展名著阅读探究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下面的任务。
(1)任务一:文学经典中不乏儿童形象的塑造,请根据提示信息,准确填写人名。(3 分)
(2)任务二:成长不仅仅是身体的日渐成熟,更是 “被赋予了一种工作,那就是精神的成长”。请从任务一中的三部名著中选择一位人物,指出其精神的成长变化。(4 分)
四、现代文阅读(31 分)
(一)阅读下面三则材料,完成 16~18 题。(12 分)
材料一:
①2025 年春节,中国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登顶中国影史票房榜(以下称《哪吒 2》),并携 “东方魔童” 开启全球上映。中国动画以科技为笔,饱蘸五千年文明的浓墨,书写出兼具民族性与世界性的故事。在技术与艺术的珠联璧合中,在文化自信与科技进步的相互激荡中,世界看到了一幅既原汁原味、又好玩好看的中国文化新图景。
②目前,《哪吒 2》海外上映计划覆盖澳大利亚、新西兰、美国、加拿大、日本、新加坡等多个国家,已在美国洛杉矶的好莱坞 TCL 中国大剧院举行北美首映礼。北美以及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地预售火爆,部分场次一票难求,观众期待已经拉满。
③截至 2025 年 4 月 4 日,《哪吒 2》全球票房已突破 154.67 亿元人民币(约合 21.5 亿美元),其中中国内地贡献 142.3 亿元,海外市场取得 12.5 亿元收入。已超越《冰雪奇缘 2》成为全球动画电影票房第二名。
材料二:
①作为一部史诗级的动画电影,《哪吒 2》的硬核出海给我们带来诸多启示。
②《哪吒 2》在视觉呈现上显性的技术优势,是出海后赢得文化认同的底层逻辑。技术赋能叙事,让东方美学 “看得懂更看得爽”。导演团队在路演时透露,《哪吒 2》中 “四海龙王水漫陈塘关” 的 3 分钟镜头,动用了全球首发的 “粒子水墨算法”,让 2.7 亿个数字粒子呈现出《千里江山图》的流动质感。这种 “技术硬实力 + 美学辨识度” 的组合拳,成功将 “中国风” 升级为 “世界流”。
③中国传统文化是一座蕴藏无尽瑰宝的巨大宝库,如何创新性表达、讲好中国故事成为关键,导演饺子认为,呈现传统文化的年轻化表达至关重要,将现实的人情和人性注入神话故事中,让观众能够产生强烈的共鸣和共情。这绝非简单的改编复刻,也不是对西方的盲目迎合,而是一场国风视觉的深度解码、是文化自信的有力彰显!
④当今时代,人类文明多样性是世界的基本特征。不同文明相互依赖、互利共生,只有在文明交流中相互倾听、理解与借鉴,才能突破自身局限。《哪吒 2》为东西方文明的交流互鉴开辟了广阔天地,让文化引力场成为文明对话的全新范式。《哪吒 2》深入挖掘人性的复杂,展现出有教无类、向往和平、开放包容等中华传统文化精髓,与世界各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追求相契合。
⑤当 “哪吒” 脚踏风火轮冲出国门时,他承载的不仅是角色的命运转折,更是一个古老文明在数字时代的新生。
材料三:
①神话是人类文明进程中积淀而成的文化遗产,如何继承与利用好这些遗产,首先要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大家可能读过鲁迅先生的《拿来主义》,这篇文章对我们今天树立正确的神话观仍然有启发作用。传统文化中的神话如何 “拿来”,关键是以发展的眼光看问题,用辩证的方法去分析,去其糟粕,取其精华,科学批判,继承发展。
②把握神话的本质,目的是为了更好地继承、创新与发展,特别是要用好那些优秀神话中蕴含的积极的价值观、传统美德和人文精神。神话作为古老的文化现象和文化记忆,自产生之日起,其传承、发展、再解读、再创新就没有间断过。
③目前信息数据传播手段的迅速发展,给中华民族神话的传承传播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特别是在神话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方面,更应该辩证分析其文化本质,正确把握,科学利用,为展现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为延续和发展中华文明,为促进人类文明进步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16.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哪吒 2》登顶中国影史票房榜,是技术与艺术结合、文化自信与科技进步相互激荡的结果。
B. 《哪吒 2》中 “四海龙王水漫陈塘关” 镜头,运用了数字水墨渲染技术,呈现出《千里江山图》的流动质感。
C. 《哪吒 2》深入挖掘人性的复杂,展现中华传统文化精髓,符合当今人类文明多样性的基本特征。
D. 只有用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以发展的眼光看问题,才能继承与利用好中国文化遗产。
17.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哪吒 2》在北美以及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地预售火爆,所有场次一票难求,观众期待拉满。
B. 信息数据传播手段的迅速发展,给中华民族神话的传承传播带来的不是新的机遇而是新的挑战。
C. 材料一第③段运用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准确说明《哪吒 2》票房已居世界首位。
D. 材料二运用逻辑顺序,说明《哪吒 2》的硬核出海给我们带来诸多启示,条理清晰。
18.读完材料后,同学们探讨中国神话绽放新光彩的原因,请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的看法。(6 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19~22 题。(19 分)
鲜衣少年的多彩人生
程慧眉
①认识小崔,是在我家的装修工地上。
②那是去年夏天的一个中午,我听到窗外有摇滚乐的声响。两个儿子都去上大学了,家里一直静悄悄的,很久没有听到这种年轻的声音了。顿时有些好奇,赶紧跑出去看,只见窗台上放着小音箱,里面 “咚咚咚” 响着音乐。
③我问谁在听音乐?正在干活的小伙子不好意思地赶紧关掉音响。我说没事没事,我也喜欢听。我生怕他误解,因为他在我家干活,很怕不小心伤害年轻人的自尊心。但他还是没有继续播放。
④小伙子很年轻,浑身上下都是泥土,却掩盖不住青春的面庞。他跟着老师傅干 “小工” 的活儿。师傅贴瓷砖,他递工具、拌水泥,还有搬砖、扫地,等等。我注意到小伙子勤快,眼里有活儿,有时也会机灵地给师傅耳朵上夹根烟。
⑤有一天,我网购的窗帘到了。因为窗户很高,腰病让我无法站到梯子上,恰巧那天家里人都不在,于是我跟师傅商量,可否让小伙子帮个忙,帮我把窗帘挂上?师傅爽快地答应了,喊小伙子过来。
⑥等了半天也不见人,刚想再催一下,小伙子已经站在门口。我吃了一惊,像魔术的 “大变活人”—— 小伙子跟平常判若两人,白色翻领 T 恤衫、牛仔裤,干干净净,加上清清爽爽的笑容。后来几天我才注意到,他每天早上来,都把干净的衣服换下来装到一个塑料袋里,傍晚干完活走时再换上。
⑦这是一个心灵手巧的男孩,对我挂窗帘的要求很快就领会,并且精益求精,如果哪个挂钩比例不对,一定要重新来一遍。我们一边聊天一边干活。他说他是大学生,这又让我吃了一惊。在我的印象里,装修工人大多学历不高,大学生我还是第一次遇到。原来,他暑假来看望母亲,母亲在北京做家政。平时没什么事儿,他就主动提出跟老乡师傅出来干活,算是勤工俭学吧。闲聊中,他说很喜欢自己的专业,跟宿舍的同学相处得很好,因为他不喜欢睡懒觉,有时候就早起帮室友买早点带回宿舍。看得出来,这是一个善良的小伙子。
⑧有一天我发现他们没有水喝了,就用微信转了点钱:“小崔,中午和你师傅去吃点好吃的,再买些水。” 他回复说:“我们手里有钱,谢谢您的心意啦!” 我一再坚持,他才收下。后来有一天我发现小伙子没有再来,正纳闷时,小崔发来信息:“程老师,与您相遇是缘分,相识更是万幸。昨天我离开得匆忙,现在已经到达新的工作地址,或许人生亦是如此。我认为您和我师傅还有我在北京所认识到的人,都可能成为我未来人生中的伏笔。希望您一切安好,期待下次相逢。” 我回复说,希望知道他未来发展的前景,并告诉他:“我看好你,小崔!”
⑨秋天来了,远山的秋色很浓郁,天很蓝,我拍了张照片,配了一句话发到朋友圈:“秋声不动色。” 不久收到小崔的信息:“程老师,借您句子一用。” 紧接着发来一首诗:“秋声不动色,风来卷起思。窗前听雨落,寒意需会知。” 他说,一直在纠结是 “听雨落” 还是 “观雨落”?我说,我个人认为 “听” 更有意境。他接受了。我说,趁年轻好好体验生活,一切努力都不会白费。他说会努力,并说:“秋意渐浓,早晚记得添衣,程老师。” 我很感动,从小崔的身上,我不仅看到一个暖意少年,更看见他的独立与自信。
⑩冬日的一天,看到小崔发了一条朋友圈,像是给同学的毕业赠言,我在下面点了一个大大的赞,问:“提前毕业了小崔?” 他回复:“正常毕业时间是在明年的 6 月份,但是我们已经实习了,我报了明年春季的征兵申请,现在正在学校这边体检。” 我说,大学毕业当兵,是一个非常好的选择,是宝贵的人生历练。
新年收到小崔的新春祝福。他比我儿子还小,在我眼里还是个孩子。但是这孩子这一年就要经历人生重大的转折了,无论结果如何,我都确信:这小伙子,行!
小崔曾在朋友圈发过一首歌《少年锦时》。他在旁边写道:“频频别离事,少年应如风。” 我瞬间想起那句 “鲜衣怒马少年时,不负韶华行且知”,送给小崔。
加油,追风少年!
19.下列关于文章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小崔利用暑假时间来北京看望母亲,并和师傅一起做装修工作勤工俭学。
B. 小崔虽然做装修工作但十分注重外在形象,每天都会穿着干净的工作服进行装修工作。
C. 小崔发给作者信息中提到 “伏笔” 是指自己在北京认识的人会对他人生发展有启发引领。
D. 文章运用了外貌、语言和动作等多种描写方法,使小崔的人物形象更加丰满、立体、生动。
20.文章第⑨自然段写小崔与作者讨论是用 “听雨落” 还是 “观雨落” 这一情节,有什么作用?(6 分)
21.小崔在朋友圈发 “频频别离事,少年应如风”,结合文章内容,说说这句话展现了小崔怎样的人生态度。(4 分)
22.文章第⑧写到:“我看好你,小崔!” 结尾处作者又坚信 “这小伙子,行!” 请结合全文分析作者这样说的原因。(6 分)
五、写作(60 分)
23.阅读材料,完成作文。
两个中学生看全运会乒乓球比赛,世界排名第一的孙颖莎和一位名气不大的选手正打得激烈。甲说:“这位选手真倒霉,碰上国手,赢的希望很渺茫。” 乙说:“这位选手真幸运,一旦把国手打敗,国人将刮目相看。”
读了这则材料,你有怎样的感悟或联想?请根据自己感悟或联想写一篇不少于 700 字的作文。
要求:①角度自选,题目自拟,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②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行文符合自选文体的一般特征。
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人名、校名。
答案
1.C
2.D
3.C
4.示例一:朋友好!你可以这样走:沿着纬二路南行,直到经七路,然后向东走,经过两个路口后继续向前,不久就到达舒同故居,位置在您的右手边。祝您旅途愉快!
示例二:朋友你好!你可以这样走:沿着经四路向东,到达第二个路口,然后向南,直到经七路,再向东走,不久就到达舒同故居,位置在您的右手边。祝您旅途愉快!
5.①瑰丽作品记忆时代②伟大精神激励后人。
6.B
7.B
8.A
9.AC
10.(1)受赏赐的人并无功劳,被杀的人不知有罪
(2)观察隋朝的存亡,就知道这些话是正确的并且是有根据的啊!
11.隋炀帝"失道"的表现:他放纵欲望:依仗国家富强,追求秦汉的规模,让军队多次出征,大兴土木工程;他好慕虚荣:炫耀自我,以堂皇冠服掩饰他的邪恶,用铲除谏官来遮掩自己的过错:他善恶不分:诛灭骨肉,屠杀忠良,受赏赐的人和被杀的人都没有人知道原因。隋炀帝"失道"的后果体现了孟子的主张: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12.C
13.示例:颈联写孙学士纯净的心灵已经在新书中显现,那些重要的法则、精妙的思想,留存下来供后世观摩,(2分)表现出孙学士品性高洁、治学纯粹,惠及后人、意境高远。(1分)作者看到孙学士的美好德行,不由表达出对孙学士的仰慕和学习之意,以此来培养品德,精进自我。(1分)
14.(1)落英缤纷(2)千树万树梨花开(3)草色入帘青(4)我寄愁心与明月(5)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6)回首向来萧瑟处也无风雨也无晴
评分意见:本题8分,错字、漏字、添字不得分。
15.(1) A 红房子 B 保尔 C 《朝花夕拾》
评分意见:本题3分。每空1分,错字、别字、漏字均不得分。
(2)示例一:简爱:简·爱自幼父母双亡,寄养在舅母家里,经常受歧视和虐待,她用自己的方式进行反抗,维护尊严。在洛伍德慈善学校,生活艰苦,简爱与同学经过抗争,生活条件大有改善,这也是她成长的表现。在桑菲尔德庄园,她与罗切斯特相爱,后来得知其妻子的存在后,选择毅然离开,后回到罗切斯特的身边,获得幸福,我们看到了她的自尊自重、意志坚强。
示例二:保尔:保尔的童年充满苦难,富有反抗精神,却彷徨不知所从。后来在朱赫来的影响下,一步一步走上了革命道路,毅然投身到前线。身体瘫痪后,他又拿起笔来顽强写作,以另一种方式践行生命的誓言。走进革命的过程,是保尔不断战胜自我,寻找人生方向的成长过程。
示例三:幼年鲁迅在三味书屋求学,寿镜吾老先生让他习文练字,学会尊敬师长,为日后的学习埋下一颗种子。后来鲁迅去日本求学,遇到藤野先生,他为鲁迅添改讲义,纠正解剖图,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感染了鲁迅。鲁迅发现医术不能疗救中国,于是弃医从文,毅然回国,这正是他精神的日渐成长。
16.B
17.D
18.①技术赋能叙事,让东方美学"看得懂更看得爽",赢得文化认同。
②呈现传统文化的年轻化表达,将现实的人情和人性注入神话故事中,让观众能够产生强烈的共鸣和共情。
③在文明交流中相互倾听、理解与借鉴,突破自身局限;展现出中华传统文化精髓,与世界各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追求相契合。
④实事求是,对传统文化中的神话去其糟粕,取其精华,科学批判,继承发展。
⑤运用信息数据传播手段,对神话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方面。
19.B
20.①丰富人物形象:这一情节写小崔与作者推敲诗歌用词,表现出小崔的勤奋好学和对文学创作的认真态度,使人物形象更为丰满。
②深化文章主旨:这一情节凸显了小崔对生活的感悟和严谨治学的态度,表现了他的独立自信,表达了作者对小崔的欣赏与赞扬之情,深化"鲜衣少年的多彩人生"这一主题。
③推动情节发展:通过两人的讨论,展现出他们之间亦师亦友的关系,为后文两人的互动作了铺垫。
21.文中小崔经历了勤工俭学后与师傅别离、与"我"告别,毕业与同学别离后踏上征兵之旅,他感受到生活中频频有别离,却都是宝贵的人生历练,自己应该像风一样去洒脱地追求。运用比喻,表现出小崔的积极乐观,和勇往直前,积极面对人生变化的进取精神。
22.①文章前八段,写小崔在装修工作中勤快、机灵,挂窗帘时精益求精,到达新的工作地点后给我发信息。(1分)表现出小崔对工作认真负责的态度和善良的品性。(1分)"我"对小崔的品性很欣赏,对他未来的发展前景充满期待。(1分)
②文章9-11段写小崔与"我"讨论诗歌用词,毕业后参加征兵。(1分)表现出小崔的治学严谨,对人生有清晰的思考和追求。(1分)"我"确信小崔经过宝贵的人生历练后,能在未来取得好的发展。(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