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押题预测】春秋战国时期(含解析)-2024-2025学年统编版(2024)历史七年级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期末押题预测】春秋战国时期(含解析)-2024-2025学年统编版(2024)历史七年级下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3.8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5-29 09:14:5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期末押题预测 春秋战国时期
一.选择题(共18小题)
1.(2024秋 盐田区校级期末)春秋时期,社会经济有很大发展,尤其是春秋后期,铁制农具和牛耕的出现和逐步推广,推动了社会进步。铁器和牛耕的使用(  )
A.推动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
B.有利于农业生产精耕细作
C.促使分封制度进一步瓦解
D.为争霸战争提供物质基础
2.(2024秋 大庆期末)夏、商、西周时期,水利工程兴修较少,很少开发山林。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开始大量开发山林,扩大耕地,兴修水利工程。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封建制度的确立 B.诸侯国势力此消彼长
C.生产工具的改进 D.新兴地主阶级的崛起
3.(2024秋 新会区期中)“东周时期,王朝软弱无力,封建主相互混战不休,表面上是个多事的时期。不过,这也是一个社会经济发生根本变革,从而明确地、永久地决定中国发展进程的时期。”引发这一时期“社会经济发生根本变革”的主要原因是(  )
A.各国统治者实行变法改革
B.都江堰的修建
C.铁制工具和牛耕的使用并进一步推广
D.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4.(2023秋 招远市期末)战国时期,铁制工具的使用进一步推广,使大量荒地得到开垦。开垦者缴纳赋税,田地所有权就可以得到国家承认,新兴地主阶级逐渐壮大。同时,铁制工具在开挖河渠中的使用成就了大型水利工程。以上材料说明(  )
A.生产工具的进步推动社会发展
B.铁制工具完全取代了木石工具
C.各国变法带来生产工具的改进
D.水利工程为国家统一创造条件
5.(2024 枣庄一模)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东周时期朝廷软弱无力,列国相互混战不休,表面上看来是个多事之秋。不过,这也是一个社会经济发生根本变革从而永久地决定中国发展进程的时期。”其中“社会经济发生根本变革”指的是(  )
A.重农抑商的实施 B.牛耕推广到全国
C.铁制农具的使用 D.刀耕火种的消失
6.(2024秋 赵县期中)春秋时期,贵族开始禁止用牛祭祀宗庙;战国时期,秦国规定“盗牛者加(枷刑)”。这一现象反映了当时(  )
A.祖先崇拜的消失 B.私有土地的出现
C.生产方式的变革 D.兼并战争的影响
7.(2024秋 凉州区月考)在我国古代,人们会以“牛”“耕”作为名,如孔子的弟子司马耕,这反映了牛耕技术在当时备受人们推崇。牛耕的使用开始于(  )
A.春秋战国时期 B.秦汉时期
C.隋唐时期 D.明清时期
8.(2023秋 高新区期末)《中国经济史》在评述古代中国农业生产技术发展时说:“耕用牛犁,使用铁器,是农业耕作技术的革命性突破,是划时代的进步。”这一“革命性突破”发生在(  )
A.春秋后期 B.秦朝 C.西汉 D.唐朝
9.(2023秋 雨湖区期末)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产生了深远的社会影响,这些影响包括(  )
①促进了土地的私有化
②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
③强化了周王朝的统治
④引发了改革变法的时代风潮。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0.(2024 广饶县开学)在春秋时期,你不可能看到的社会现象是(  )
A.在田间使用牛来耕地
B.已经可以使用文字记录社会现象
C.诸侯祭祀的时候使用九个鼎
D.商业活动还全部是物物交换
11.(2024秋 从江县校级期中)春秋战国时期,很多城市出现了农业、手工业产品交换市场,金属货币被更多地使用,这反映了(  )
A.农业生产巨大进步 B.手工业生产工艺成熟
C.商品经济得到发展 D.各国君民能和平相处
12.(2024秋 东莞市期末)商鞅变法使秦国的国力骤增,下列哪些变法内容最能体现商鞅“富国强兵”的方略是(  )
A.建立户籍制度,奖励军功
B.鼓励耕织,确立县制
C.建立户籍制度,确立县制
D.鼓励耕织,奖励军功
13.(2024秋 铁岭期末)战国末期,楚国爱国诗人吸收民歌精华,采用楚国方言创造出一种新体的诗歌——“楚辞”,把自然现象、历史人物和神话传说融为一体,使思想性和艺术性高度结合,充分表达了诗人对自己祖国和人民的热爱。这位爱国诗人的著名作品是(  )
A.《离骚》 B.《论语》 C.《诗经》 D.《墨子》
14.(2024 鼓楼区校级模拟)《史记 商君列传》记载:“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匿奸者与降敌同罚。……行之十年,秦民大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这反映了商鞅变法(  )
A.注重法治,稳定社会秩序
B.承认土地私有,发展经济
C.推行县制,便于国家管理
D.推动民族交融,富国强兵
15.(2024秋 东台市月考)《史记 商君列传》记载:“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戮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宗室(国君家族)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列入家族名册)。”材料反映的是(  )
A.奖励耕战 B.重农抑商 C.轻徭薄赋 D.以农养战
16.(2024秋 复兴区期末)据新华社报道,2024年9月28日,孔子故里山东曲阜举行甲辰年公祭孔子大典,纪念孔子诞辰2575周年。祭孔大典采用现场活动和网络直播相结合的方式,启动2024全球“云祭孔”活动,向海内外展示□□思想文化魅力。“□□”应填入的内容是(  )
A.儒家 B.道家 C.墨家 D.兵家
17.(2024秋 大庆期末)某个学派认为“道”是孕育万物的总根源,主张道法自然和顺其自然,提倡清静无为,政治理想是“无为而治”。这一学派的创始人是(  )
A.老子 B.孔子 C.墨子 D.韩非
18.(2024秋 梁溪区期末)春秋战国时期,学术思想界出现了诸子并起、学派林立、百家争鸣的繁荣景象,揭开了中国文化史上光彩夺目的新篇章。提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主张的学派是(  )
A.道家 B.儒家 C.墨家 D.法家
期末押题预测 春秋战国时期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8小题)
1.(2024秋 盐田区校级期末)春秋时期,社会经济有很大发展,尤其是春秋后期,铁制农具和牛耕的出现和逐步推广,推动了社会进步。铁器和牛耕的使用(  )
A.推动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
B.有利于农业生产精耕细作
C.促使分封制度进一步瓦解
D.为争霸战争提供物质基础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需要学生在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的情况下给予作答。
【解答】从材料“尤其是春秋后期,铁制农具和牛耕的出现和逐步推广,推动了社会进步”和所学知识可知,铁器和牛耕的使用是生产力发展的表现,虽然对统一有一定影响,但不是直接推动国家统一的关键因素,A错误。从材料“尤其是春秋后期,铁制农具和牛耕的出现和逐步推广,推动了社会进步”和所学知识可知,铁制农具的使用可以更有效地深耕土地,牛耕则提高了劳动效率,二者结合使得农业生产可以进行更精细的耕作,有利于提高农作物产量,符合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发展,所以铁器和牛耕的使用有利于农业生产精耕细作,B正确。分封制度进一步瓦解的主要原因是周王室衰微,诸侯国势力壮大,政治格局发生变化等,虽然铁器和牛耕的使用带来的经济发展会对政治制度产生影响,但不是促使分封制度瓦解的直接原因,C错误。为争霸战争提供物质基础的是通过一系列的政治、经济改革等综合措施,铁器和牛耕的使用只是促进了经济发展,为争霸战争提供物质基础表述不准确,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考查阅读材料的能力和对基本历史事件特征的再认再现能力。
2.(2024秋 大庆期末)夏、商、西周时期,水利工程兴修较少,很少开发山林。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开始大量开发山林,扩大耕地,兴修水利工程。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封建制度的确立 B.诸侯国势力此消彼长
C.生产工具的改进 D.新兴地主阶级的崛起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掌握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和牛耕推广使用的影响。
【解答】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进一步推广,生产工具的改进使得生产力水平显著提高,人们有能力开发山林、扩大耕地面积,同时也为兴修水利工程提供了技术和劳动力等方面的支持,所以生产工具的改进是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C项正确;封建制度的确立是一个相对较晚的过程,在春秋战国时期,封建制度处于逐步形成阶段,并非一开始就确立,且封建制度的确立更多是政治层面的变革,它是生产工具改进等一系列因素推动下的结果,而不是人们大规模开发山林、兴修水利的主要原因,A项错误;诸侯国势力此消彼长主要是政治军事方面的表现,其与人们大规模开发山林、兴修水利的经济活动之间没有直接的因果关系,B项错误;新兴地主阶级的崛起是生产力发展、生产关系变革的结果,而不是主要因素,D项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要求具备阅读、理解材料信息和知识的迁移、运用的能力。
3.(2024秋 新会区期中)“东周时期,王朝软弱无力,封建主相互混战不休,表面上是个多事的时期。不过,这也是一个社会经济发生根本变革,从而明确地、永久地决定中国发展进程的时期。”引发这一时期“社会经济发生根本变革”的主要原因是(  )
A.各国统治者实行变法改革
B.都江堰的修建
C.铁制工具和牛耕的使用并进一步推广
D.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分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农业生产方式。需要掌握铁犁牛耕的出现。解题的关键是对材料的解读与分析,结合春秋战国时期农业特点解答即可。
【解答】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东周时期即春秋战国时期,其经济上的社会大变革是指铁犁牛耕的出现和使用,故C项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对铁犁牛耕的出现的把握,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4.(2023秋 招远市期末)战国时期,铁制工具的使用进一步推广,使大量荒地得到开垦。开垦者缴纳赋税,田地所有权就可以得到国家承认,新兴地主阶级逐渐壮大。同时,铁制工具在开挖河渠中的使用成就了大型水利工程。以上材料说明(  )
A.生产工具的进步推动社会发展
B.铁制工具完全取代了木石工具
C.各国变法带来生产工具的改进
D.水利工程为国家统一创造条件
【分析】本题考查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解答】据题干“战国时期,铁制工具的使用进一步推广,使大量荒地得到开垦。开垦者缴纳赋税,田地所有权就可以得到国家承认,新兴地主阶级逐渐壮大。同时,铁制工具在开挖河渠中的使用成就了大型水利工程”可知,这说明生产工具的进步推动社会发展,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故A符合题意;题干材料说明生产工具的进步推动社会发展,不能说明铁制工具完全取代了木石工具、各国变法带来生产工具的改进、水利工程为国家统一创造条件,排除BCD。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题干材料说明生产工具的进步推动社会发展。
5.(2024 枣庄一模)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东周时期朝廷软弱无力,列国相互混战不休,表面上看来是个多事之秋。不过,这也是一个社会经济发生根本变革从而永久地决定中国发展进程的时期。”其中“社会经济发生根本变革”指的是(  )
A.重农抑商的实施 B.牛耕推广到全国
C.铁制农具的使用 D.刀耕火种的消失
【分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农业生产方式。需要掌握铁犁牛耕的出现。解题的关键是对材料的解读与分析,结合春秋战国时期农业特点解答即可。
【解答】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东周时期即春秋战国时期,其经济上的社会大变革是指铁犁牛耕的出现和使用,故C项正确。A项是经济政策,不是经济上的大变革,排除。B项是在汉代,排除。D项不符合史实,排除。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对铁犁牛耕的出现的把握,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6.(2024秋 赵县期中)春秋时期,贵族开始禁止用牛祭祀宗庙;战国时期,秦国规定“盗牛者加(枷刑)”。这一现象反映了当时(  )
A.祖先崇拜的消失 B.私有土地的出现
C.生产方式的变革 D.兼并战争的影响
【分析】本题考查牛耕的出现和推广,知道题干现象反映了当时生产方式的变革。
【解答】春秋末年,牛耕出现,战国时期进一步推广。为保护牛,各国禁止宰杀耕牛,加大对盗牛者的惩罚。故题干现象反映了当时生产方式的变革。春秋时期,贵族开始禁止用牛祭祀宗庙不能说明祖先崇拜的消失;题干现象不能反映私有土地的出现、兼并战争的影响。故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牛耕的出现和推广,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7.(2024秋 凉州区月考)在我国古代,人们会以“牛”“耕”作为名,如孔子的弟子司马耕,这反映了牛耕技术在当时备受人们推崇。牛耕的使用开始于(  )
A.春秋战国时期 B.秦汉时期
C.隋唐时期 D.明清时期
【分析】本题考查牛耕的使用。把握牛耕的使用开始的时期。
【解答】我国至迟在春秋末年已使用牛耕,战国时期牛耕进一步推广。牛耕是我国农业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春秋战国时期的生产力发展水平。
8.(2023秋 高新区期末)《中国经济史》在评述古代中国农业生产技术发展时说:“耕用牛犁,使用铁器,是农业耕作技术的革命性突破,是划时代的进步。”这一“革命性突破”发生在(  )
A.春秋后期 B.秦朝 C.西汉 D.唐朝
【分析】本题考查铁器和牛耕的出现,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解答】据题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春秋后期,铁制农具和牛耕出现,促进了农业上的深耕细作,并为开发山林、扩大耕地创造了条件。故这一“革命性突破”发生在春秋后期。BCD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铁器和牛耕的出现,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9.(2023秋 雨湖区期末)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产生了深远的社会影响,这些影响包括(  )
①促进了土地的私有化
②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
③强化了周王朝的统治
④引发了改革变法的时代风潮。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产生的社会影响。
【解答】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促使了井田制的瓦解,就更加动摇的周王朝的统治基础,所以③说法错误。
故选:C。
【点评】注意准确识记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的影响。
10.(2024 广饶县开学)在春秋时期,你不可能看到的社会现象是(  )
A.在田间使用牛来耕地
B.已经可以使用文字记录社会现象
C.诸侯祭祀的时候使用九个鼎
D.商业活动还全部是物物交换
【分析】本题以春秋时期的社会现象为切入点,考查的是春秋时期经济发展的相关知识点。
【解答】春秋时期铁器的使用提高了农业生产力,用牛耕更极大的解放人力,而且有效的提高生产力,使社会经济有了显著发展,已经可以使用文字记录社会现象,诸侯祭祀的时候使用九个鼎,ABC都是春秋时期可能看到的社会现象;D选项春秋时期是商业活动已经不全是物物交换,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注意掌握春秋时期经济发展的有关内容。
11.(2024秋 从江县校级期中)春秋战国时期,很多城市出现了农业、手工业产品交换市场,金属货币被更多地使用,这反映了(  )
A.农业生产巨大进步 B.手工业生产工艺成熟
C.商品经济得到发展 D.各国君民能和平相处
【分析】本题以春秋战国时期,很多城市出现了农业、手工业产品交换市场,金属货币被更多地使用为切入点,考查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的相关知识点。
【解答】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随着春秋后期农业工具的进步,冶铁这一手工业部门规模随之扩大。当时许多城市出现专门的市场,金属货币被更多地使用,反映了商业的活跃。春秋时期经济有了很大的发展,主要表现在春秋时期,我国开始出现铁农具,到战国时,铁农具使用范围扩大。我国至迟在春秋末年已使用牛耕,战国时期牛耕进一步推广;春秋时期手工业规模也不断扩大;金属货币被更多地使用;很多城市开设了商品交换市场。C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的相关史实。
12.(2024秋 东莞市期末)商鞅变法使秦国的国力骤增,下列哪些变法内容最能体现商鞅“富国强兵”的方略是(  )
A.建立户籍制度,奖励军功
B.鼓励耕织,确立县制
C.建立户籍制度,确立县制
D.鼓励耕织,奖励军功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商鞅变法的具体措施,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解答】商鞅变法中建立户籍制度,奖励军功体现了“强兵”,没有“富国”,排除A项;
鼓励耕织,确立县制,体现“富国”,没有“强兵”,排除B项;
确立县制,建立户籍制度是加强中央集权的方略,不是“富国强兵”,排除C项;
根据所学知识,商鞅变法鼓励耕织,促进了经济发展,使秦国富起来。奖励军功,打击了奴隶主的势力,增强了军队的战斗力,使秦国兵强,D项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商鞅变法的具体措施。
13.(2024秋 铁岭期末)战国末期,楚国爱国诗人吸收民歌精华,采用楚国方言创造出一种新体的诗歌——“楚辞”,把自然现象、历史人物和神话传说融为一体,使思想性和艺术性高度结合,充分表达了诗人对自己祖国和人民的热爱。这位爱国诗人的著名作品是(  )
A.《离骚》 B.《论语》 C.《诗经》 D.《墨子》
【分析】本题考查了楚辞,需要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楚辞的相关知识作出回答。
【解答】根据材料“战国末期,楚国爱国诗人吸收民歌精华,采用楚国方言创造出一种新体的诗歌”和所学知识可知,题干中提到的楚国爱国诗人是屈原,他创造了“楚辞”这种诗歌体裁,并在作品中表达了对祖国和人民的热爱。《离骚》是屈原最著名的作品之一,属于“楚辞”体,具有高度的思想性和艺术性,故A项正确;
《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记录,故B项错误;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故C项错误;
《墨子》是墨子的言行记录,故D项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以楚辞为切入点,考查学生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14.(2024 鼓楼区校级模拟)《史记 商君列传》记载:“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匿奸者与降敌同罚。……行之十年,秦民大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这反映了商鞅变法(  )
A.注重法治,稳定社会秩序
B.承认土地私有,发展经济
C.推行县制,便于国家管理
D.推动民族交融,富国强兵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商鞅变法相关知识的掌握,公元前356年,商鞅在秦孝公支持下开始变法。
【解答】据题干“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匿奸者与降敌同罚。……行之十年,秦民大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结合所学可知,这反映了商鞅变法注重法治,稳定社会秩序。结合所学可知,公元前356年,商鞅在秦孝公支持下开始变法。商鞅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使得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为秦灭六国,统一中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商鞅变法相关知识的掌握,重点识记内容与影响。
15.(2024秋 东台市月考)《史记 商君列传》记载:“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戮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宗室(国君家族)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列入家族名册)。”材料反映的是(  )
A.奖励耕战 B.重农抑商 C.轻徭薄赋 D.以农养战
【分析】本题以《史记 商君列传》记载:“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戮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宗室(国君家族)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列入家族名册)。”为依托,考查商鞅变法的知识点。注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解答】《史记 商君列传》记载:“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戮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宗室(国君家族)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列入家族名册)。”材料反映的是奖励耕战。战国时期,秦孝公为了增强秦国的实力,在争雄战争中处于有利地位,公元前356年,秦国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进行变法,商鞅变法的法令规定,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以免除徭役;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没有战功的贵族不能获得爵位,商鞅变法这项规定最直接触动旧贵族“奶酩”,守旧贵族最为不满。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商鞅变法的情况、内容和历史意义。
16.(2024秋 复兴区期末)据新华社报道,2024年9月28日,孔子故里山东曲阜举行甲辰年公祭孔子大典,纪念孔子诞辰2575周年。祭孔大典采用现场活动和网络直播相结合的方式,启动2024全球“云祭孔”活动,向海内外展示□□思想文化魅力。“□□”应填入的内容是(  )
A.儒家 B.道家 C.墨家 D.兵家
【分析】本题考查了儒家思想,需要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百家争鸣的相关知识作出回答。
【解答】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思想核心是“仁”,主张“为政以德”“有教无类”等,故A项正确;
道家学派代表人物是老子和庄子,与材料不符,故B项错误;
墨家代表人物是墨子,与材料不符,故C项错误;
兵家代表人物是孙武,与材料不符,故D项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以儒家思想为切入点,考查学生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17.(2024秋 大庆期末)某个学派认为“道”是孕育万物的总根源,主张道法自然和顺其自然,提倡清静无为,政治理想是“无为而治”。这一学派的创始人是(  )
A.老子 B.孔子 C.墨子 D.韩非
【分析】本题考查道家,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解答】结合所学知识,老子是春秋后期楚国人,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认为,万物运行有其自然的法则,人们应顺应自然;世间的事物都有其对立面,如难和易、长和短、前和后,对立的双方是可以相互转化的。老子善于从正反两方面思考问题。老子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人们与世无争,天下就能太平。他的学说集中在《老子》(又称《道德经》)一书中。这部书成为道家的经典。故A符合题意;孔子在政治上主张以德治国,排除A;墨子主张“兼爱”“非攻”,选贤任能,排除C;韩非在政治上强调以法治国,排除D。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道家,考查学生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道家主张无为而治。
18.(2024秋 梁溪区期末)春秋战国时期,学术思想界出现了诸子并起、学派林立、百家争鸣的繁荣景象,揭开了中国文化史上光彩夺目的新篇章。提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主张的学派是(  )
A.道家 B.儒家 C.墨家 D.法家
【分析】本题考查儒家,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解答】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核心思想是“仁”,他提出“仁者爱人”,即要有爱心和同情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将“仁”作为处理人与人关系的最高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故B符合题意;道家主张无为而治,排除A;墨家主张“兼爱”“非攻”,排除C;法家主张以法治国,排除D。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儒家,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提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主张的学派是儒家。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