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期末押题预测 秦汉时期
一.选择题(共16小题)
1.(2024秋 扶绥县期末)下列关于古代科技文化成就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史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B.东汉王羲之的代表作是《兰亭集序》
C.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是贾思勰撰写的《农政全书》
D.祖冲之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五位数字
2.(2024秋 海安市期末)大一统是中国古代历史发展的主流趋势,是中华文明绵绵不绝和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内核。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多民族的封建国家是( )
A.夏朝 B.周朝 C.秦朝 D.汉朝
3.(2024秋 梁溪区期末)秦的暴政激起了无数百姓的反抗,农民起义爆发。公元前209年,在各地反秦斗争的打击下,强盛一时的秦朝,迅速走向灭亡。导致秦朝走向灭亡的农民起义是( )
A.黄巾起义 B.楚汉之争
C.国人暴动 D.陈胜、吴广起义
4.(2023秋 庐江县期末)易中天在《帝国的终结》一书中说“秦,虽死犹存,它亡的悲壮”。从政治上看,“秦,虽死犹存”主要是指( )
A.统一度量衡和货币 B.焚书坑儒
C.修筑长城 D.建立起中央集权制度
5.(2024 酒泉三模)“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这是公元前209年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爆发时的呐喊。公元前209年处于( )
A.公元前二世纪初 B.公元前二世纪末
C.公元前三世纪初 D.公元前三世纪末
6.(2023秋 福田区校级期末)如图所示是四方古印文,联系秦朝的历史,我们能够得出的结论是( )
①秦朝创立皇帝制度
②秦朝在中央设立丞相、御史大夫等职
③秦朝在地方推行分封制
④秦朝统一了文字。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7.(2023秋 广陵区校级期末)据史书记载,“公元前127年,汉皇帝下了一道命令,规定嫡长子只可继承封地的一半,余下的封底分给其他子弟。于是,封地不断缩小,其重要性也不断下降。”这段材料主要体现了汉武帝的哪一项措施?( )
A.颁布“推恩令” B.实行分封制
C.派张骞出使西域 D.罢黜百家,尊崇儒术
8.(2024 大丰区校级模拟)东汉梁太后之兄梁冀独揽朝政20余年。梁冀一门“前后七封侯,三皇后,六贵人,二大将军……其余卿、将、尹、校五十七人”,宗室姻亲充斥朝廷和郡县。这说明当时( )
A.官僚机构臃肿 B.宦官把持朝政
C.豪强地主横行 D.外戚势力膨胀
9.(2024秋 鼓楼区校级期中)它是中国第一帝都。两千多年前,秦人从这里挥师东进,横扫六合,成就了华夏一统的泱泱帝国,并由此奠定了中国统一的历史趋势。材料中的“中国第一帝都”是( )
A.洛阳 B.咸阳 C.长安 D.北京
10.(2024秋 瑶海区校级期中)历史学家夏曾佑在《中国古代史》一书中说:“中国之教,得孔子而后立。中国之政,得秦皇而后行。中国之境,得汉武而后定。三者皆中国之所以为中国也。”其中,“中国之政”主要指的是( )
A.分封制
B.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
C.郡县制
D.行省制度
11.(2024 文山市模拟)东汉初年,刘秀整顿吏治,合并郡县;释放奴婢,减轻农民负担,减轻刑罚;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缓和民族矛盾。社会出现比较安定的局面,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历史上称为( )
A.文景之治 B.光武中兴 C.贞观之治 D.开元盛世
12.(2023秋 抚松县期末)在西安北郊的一座秦朝墓葬中,考古学家发掘出一批圆形方孔铜钱。该铜钱是( )
A.和同开宝 B.五铢钱
C.开元通宝 D.半两钱
13.(2024秋 舒兰市期中)河南安阳发掘的“妇好墓”(商王武丁夫人墓)中的玉器,经化学成分分析,与新疆和田玉的成分一致。据此推测合理的是( )
A.中原与西北地区存在联系
B.中外科技交往历史悠久
C.丝绸之路的开辟始于商朝
D.商朝统治中心远及新疆
14.(2024 郑州模拟)秦时,南郡郡守向所属各县重申朝廷律令,规定:各县长官若不能及时发现民间的违法行为,就是“不胜任”,发现了不敢管就是“不廉”,都要受到严惩。这表明,当时( )
A.地方治理强化 B.南方土地开发
C.社会矛盾缓和 D.中央机构完善
15.(2024 东港区二模)汉武帝时,有大臣主张:此国家大业,所以制四夷,安边足用之本,不可废也。“国家大业”是指( )
A.盐铁专卖 B.北击匈奴 C.推恩诸侯 D.罢黜百家
16.(2024 衡阳模拟)《史记》记载,汉文帝要求“治霸陵皆以瓦器,不得以金银铜锡为饰”。2021年中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的陕西西安江村大墓即汉文帝霸陵,其中大部分文物都是陶俑,还有陶器、铁器小件。这表明( )
①考古发现可以证实文献记载
②《史记》所有记载都真实可信
③汉文帝提倡节俭,反对奢侈
④诸侯王的封地和势力越来越小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期末押题预测 秦汉时期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6小题)
1.(2024秋 扶绥县期末)下列关于古代科技文化成就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史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B.东汉王羲之的代表作是《兰亭集序》
C.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是贾思勰撰写的《农政全书》
D.祖冲之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五位数字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司马迁与《史记》,需要学生在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的情况下给予作答。
【解答】司马迁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史学家,在西汉汉武帝时期,编写了《史记》,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约3000年的史事,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这部书文笔简洁,语言生动,刻画人物栩栩如生,又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A符合题意;王羲之是东晋的书法家,排除B;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是贾思勰撰写的《齐民要术》,排除C;祖冲之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数字,排除D。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司马迁与《史记》,考查阅读材料的能力和对基本历史事件特征的再认再现能力。
2.(2024秋 海安市期末)大一统是中国古代历史发展的主流趋势,是中华文明绵绵不绝和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内核。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多民族的封建国家是( )
A.夏朝 B.周朝 C.秦朝 D.汉朝
【分析】本题考查秦朝的建立,识记秦朝的建立相关知识。
【解答】A.夏朝是我国第一个奴隶制王朝,排除A项。
B.周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三个奴隶制王朝,排除B项。
C.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全国,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多民族的封建国家,C项正确。
D.汉朝是继秦朝之后的第二个统一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排除D项。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基础知识的掌握状况,熟记秦朝的建立相关知识。
3.(2024秋 梁溪区期末)秦的暴政激起了无数百姓的反抗,农民起义爆发。公元前209年,在各地反秦斗争的打击下,强盛一时的秦朝,迅速走向灭亡。导致秦朝走向灭亡的农民起义是( )
A.黄巾起义 B.楚汉之争
C.国人暴动 D.陈胜、吴广起义
【分析】本题考查陈胜、吴广起义,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解答】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发动大泽乡起义,决心反抗秦朝的残暴统治。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爆发了。故D符合题意;黄巾起义发生在东汉末年,排除A;楚汉之争发生在秦朝灭亡以后,排除B;国人暴动发生在西周时期,排除C。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陈胜、吴广起义,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导致秦朝走向灭亡的农民起义是陈胜、吴广起义。
4.(2023秋 庐江县期末)易中天在《帝国的终结》一书中说“秦,虽死犹存,它亡的悲壮”。从政治上看,“秦,虽死犹存”主要是指( )
A.统一度量衡和货币 B.焚书坑儒
C.修筑长城 D.建立起中央集权制度
【分析】本题考查秦朝建立的新制度。
【解答】解题关键是理解秦朝虽然二世而亡,但它是中国第一个统一的封建国家,它形成的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奠定了中国古代大一统王朝制度的基础,对此后两千多年的中国政治与社会产生重要影响。A属于经济方面,B属于思想文化方面,C属于军事方面,D属于政治方面。
故选:D。
【点评】本题属于中等题,略有难度。注意扎实掌握秦朝巩固统一的主要措施。
5.(2024 酒泉三模)“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这是公元前209年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爆发时的呐喊。公元前209年处于( )
A.公元前二世纪初 B.公元前二世纪末
C.公元前三世纪初 D.公元前三世纪末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陈胜、吴广起义、纪年方法的相关史实。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解答】根据公元纪年法可知,一百年一个世纪,十年一个年代,公元前209年应属于公元前3世纪,因为公元前的时间数越小离现在越近,因而公元前209年属公元前3世纪末。选项D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与识记陈胜、吴广起义、纪年方法的相关史实。
6.(2023秋 福田区校级期末)如图所示是四方古印文,联系秦朝的历史,我们能够得出的结论是( )
①秦朝创立皇帝制度
②秦朝在中央设立丞相、御史大夫等职
③秦朝在地方推行分封制
④秦朝统一了文字。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秦朝的有关知识。
【解答】依据已学知识可知,秦朝统一全国后,为加强封建统治,巩固统一,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在政治上:创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最高统治者称皇帝,总揽全国一切军政大权;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在地方上推行郡县制,③说法错误。秦朝统一使用小篆作为全国规范文字。①②④在图片中能体现出来。
故选:B。
【点评】注意准确识记秦朝巩固统一的有关内容。
7.(2023秋 广陵区校级期末)据史书记载,“公元前127年,汉皇帝下了一道命令,规定嫡长子只可继承封地的一半,余下的封底分给其他子弟。于是,封地不断缩小,其重要性也不断下降。”这段材料主要体现了汉武帝的哪一项措施?( )
A.颁布“推恩令” B.实行分封制
C.派张骞出使西域 D.罢黜百家,尊崇儒术
【分析】本题考查汉武帝加强地方管理的措施,应熟练掌握“推恩令”的知识。
【解答】据材料可知,西汉汉武帝时,采纳主父偃的建议,颁布了“推恩令”,削弱汉初分封的诸侯国势力,加强中央集权,因而选项A符合题意;选项B实行分封制在西周时期开始,不符合题意;选项C与题意无关;选项D是汉武帝思想上的措施,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材料和把握历史基础知识的能力。难度中等。
8.(2024 大丰区校级模拟)东汉梁太后之兄梁冀独揽朝政20余年。梁冀一门“前后七封侯,三皇后,六贵人,二大将军……其余卿、将、尹、校五十七人”,宗室姻亲充斥朝廷和郡县。这说明当时( )
A.官僚机构臃肿 B.宦官把持朝政
C.豪强地主横行 D.外戚势力膨胀
【分析】本题考查东汉的兴衰,知道东汉中期以后出现了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的局面。
【解答】据题干可知,题干反映了东汉时期外戚势力膨胀。东汉中期以后,由于继位的皇帝大多年幼,不能主政,形成了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的局面,这种恶性循环最终动摇了东汉的统治,东汉王朝走向了衰亡。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东汉的兴衰,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熟练掌握基础知识。
9.(2024秋 鼓楼区校级期中)它是中国第一帝都。两千多年前,秦人从这里挥师东进,横扫六合,成就了华夏一统的泱泱帝国,并由此奠定了中国统一的历史趋势。材料中的“中国第一帝都”是( )
A.洛阳 B.咸阳 C.长安 D.北京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秦朝统一中国的知识点。
【解答】咸阳是秦国的国都,秦灭六国,建立秦朝后,仍然定都于咸阳。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对秦朝统一中国的有关知识的记忆能力。
10.(2024秋 瑶海区校级期中)历史学家夏曾佑在《中国古代史》一书中说:“中国之教,得孔子而后立。中国之政,得秦皇而后行。中国之境,得汉武而后定。三者皆中国之所以为中国也。”其中,“中国之政”主要指的是( )
A.分封制
B.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
C.郡县制
D.行省制度
【分析】本题考查秦朝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建立的知识点。
【解答】秦朝建立后,为加强封建统治,秦始皇创立了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被后世沿用,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郡县制是秦始皇在地方上实行的制度,分封制是周朝创立的制度,行省制度是元朝实行的制度。
故选:B.
【点评】要注意区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中央集权制、郡县制和分封制、行省制度的区别。
11.(2024 文山市模拟)东汉初年,刘秀整顿吏治,合并郡县;释放奴婢,减轻农民负担,减轻刑罚;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缓和民族矛盾。社会出现比较安定的局面,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历史上称为( )
A.文景之治 B.光武中兴 C.贞观之治 D.开元盛世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光武中兴局面相关知识,光武帝统治后期,社会出现了比较安定的局面,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解答】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王莽政权被农民起义推翻后,西汉宗室刘秀在公元25年称帝,定都洛阳,史称东汉。刘秀就是光武帝。光武帝为了巩固统治,采取了一系列稳定社会局面的措施。他多次下令释放奴婢,减轻农民的负担,减轻刑罚;还合并郡县,裁减官员,加强对官吏的监督,惩处贪官污吏;又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缓和民族矛盾。到光武帝统治后期,社会出现了比较安定的局面,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史称“光武中兴”,故B项正确;文景之治是指汉文帝、景帝统治时期,贞观之治是指唐太宗统治时期,开元盛世是指唐玄宗统治前期,均与题干“刘秀”不符,排除ACD项。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光武中兴局面相关知识,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
12.(2023秋 抚松县期末)在西安北郊的一座秦朝墓葬中,考古学家发掘出一批圆形方孔铜钱。该铜钱是( )
A.和同开宝 B.五铢钱
C.开元通宝 D.半两钱
【分析】本题以在西安北郊的一座秦朝墓葬中,考古学家发掘出一批圆形方孔铜钱为切入点,考查秦朝统一货币的相关知识。
【解答】为了巩固统一,秦朝建立后,秦始皇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秦始皇规定以圆形方孔钱(半两钱)作为标准样式,统一全国货币。所以在西安北郊的一座秦朝墓葬中,考古学家发掘出一批圆形方孔铜钱。该铜钱是半两钱。
故选:D。
【点评】注意识记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及影响。
13.(2024秋 舒兰市期中)河南安阳发掘的“妇好墓”(商王武丁夫人墓)中的玉器,经化学成分分析,与新疆和田玉的成分一致。据此推测合理的是( )
A.中原与西北地区存在联系
B.中外科技交往历史悠久
C.丝绸之路的开辟始于商朝
D.商朝统治中心远及新疆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丝绸之路相关知识点,西汉时期张骞出使西域,促进丝绸之路的开通,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交往的大动脉,促进中国同沿线地区经济文化交流。
【解答】通过题干分析,商朝妇好墓出土的玉器与新疆和田玉成分一致,可表明商朝时期中原地区就和西域地区存在联系,A符合题意。B材料题干没有涉及中外科技文化与交流。C丝绸之路开辟是在汉朝。D商朝统治中心远及新疆,新疆归中央政府管辖开始于西汉时期西域都护府的设置,表述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通过丝绸之路这一基础知识为切入口,考查学生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
14.(2024 郑州模拟)秦时,南郡郡守向所属各县重申朝廷律令,规定:各县长官若不能及时发现民间的违法行为,就是“不胜任”,发现了不敢管就是“不廉”,都要受到严惩。这表明,当时( )
A.地方治理强化 B.南方土地开发
C.社会矛盾缓和 D.中央机构完善
【分析】本题考查秦朝对地方的统治。
【解答】根据材料“秦时,南郡郡守向所属各县重申朝廷律令,规定:各县长官若不能及时发现民间的违法行为,就是‘不胜任’,发现了不敢管就是‘不廉’,”可知秦朝对地方治理的强化,故A正确;
本题涉及的是政治,未涉及到土地开发,排除B;
本题讲述的是对各县长官的管理,并未涉及社会矛盾,排除C;
本题是对地方的治理,并没有涉及中央,排除D;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秦朝对地方的统治,考查学生理解分析能力和识记能力。
15.(2024 东港区二模)汉武帝时,有大臣主张:此国家大业,所以制四夷,安边足用之本,不可废也。“国家大业”是指( )
A.盐铁专卖 B.北击匈奴 C.推恩诸侯 D.罢黜百家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汉武帝推进大一统的措施的相关史实。“所以制四夷,安边足用之本,不可废也”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解答】通过题干中的“所以制四夷,安边足用之本,不可废也”可知,此项措施与经济有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采取的措施中,盐铁专卖是经济方面的措施,A项正确;北击匈奴为军事方面的措施,排除B项;推恩诸侯为政治方面的措施,排除C项;罢黜百家为思想方面的措施,排除D项。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分析和准确识记能力。理解并识记汉武帝推进大一统的措施的相关史实。
16.(2024 衡阳模拟)《史记》记载,汉文帝要求“治霸陵皆以瓦器,不得以金银铜锡为饰”。2021年中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的陕西西安江村大墓即汉文帝霸陵,其中大部分文物都是陶俑,还有陶器、铁器小件。这表明( )
①考古发现可以证实文献记载
②《史记》所有记载都真实可信
③汉文帝提倡节俭,反对奢侈
④诸侯王的封地和势力越来越小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史记》、考古发现、汉文帝的相关史实。识读题干材料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解答】根据题干“《史记》记载,汉文帝要求‘治霸陵皆以瓦器,不得以金银铜锡为饰’……2021年中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的陕西西安江村大墓即汉文帝霸陵,其中大部分文物都是陶俑,还有陶器、铁器小件”可知,考古发现可以证实文献记载,①说法正确;题干“汉文帝要求‘治霸陵皆以瓦器,不得以金银铜锡为饰’……汉文帝霸陵,其中大部分文物都是陶俑,还有陶器、铁器小件”表明,汉文帝提倡节俭,反对奢侈,③说法正确,B项符合题意。②说法太绝对,不符合题意,排除AC项;题干没有涉及④,排除D项。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分析和准确识记能力。理解并识记《史记》、考古发现、汉文帝的相关史实。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