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程表(二)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里程表(二)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6-06-15 19:02:1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里程表(二)》教案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计算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2、在情境中培养学生独立解答、独立思考、知识的迁移等多方面的能力,并对学生进行里程的熟悉。
4、熟悉里程表的概念,知道怎么计算两个地方的里程,即距离。
5、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能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1、运用以有的数学知识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2、使学生在大脑里,建立两个地方里程的概念。
【教学难点】
学会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2、培养里程的概念,知道什么是里程,学会发现生活中的问题和概念。
【教学准备】
课件、教材。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PPT展示)
老师:同学们,你们都坐过车没?
学生:坐过。
老师:那你们有观察过,汽车的里程表嘛?
学生:没有。
老师:那你们知道什么是里程表吗?
学生1:不知道啊!
学生2:是汽车一天行驶的路程吗?
老师:不是。
学生3:好像是汽车一共行驶了多少千米吧?
老师:嗯,是的,就是汽车从开始行驶到现在行驶的距离就是里程。
老师:今天呢,我们就来解决一下有关于汽车的里程的问题。淘气的叔叔是出租车司机,星期一早上出车时,里程表的度数是35千米。淘气记录了数数星期一至星期五每天回家时的里程表度数。同学们现在根据PPT上面的每天行驶的里程来讨论一下什么是里程。
学生1:160千米不是星期一行驶的路程,应该是……
老师:星期一出发时读数是35千米,回家时是160千米,160
-35才是星期一行驶的里程数。
学生2:我知道了,用当天的读数减去前一天的读数,就是当天的里程数。
老师:嗯,回答正确。
玩中学
带领学生一起做教材第27页“练一练”第1题。
(1)独立完成,全班交流订正。
(2)和同学们一起讨论,更深层次的理解里程的含义。
(3)让学生独立完成。
(4)12月底比6月底多用了多少度电?同学们再讨论一下为什么会多用呢?有哪些原因呢?
三、巩固练习。
“练一练”的第2题和第4题。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