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第1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第1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6-15 13:02:4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
知识目标(知识能力)
1.学习时间顺序和空间顺序等两种记叙方法。
2.重点段落的背诵(描写“百草园”和“捕鸟动作”的段落)
能力目标(过程方法)
1.细致观察、抓住特点,具体、真切、生动地描写事物。
2.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情感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
1.了解童年时鲁迅爱美丽的自然景物,爱动人的民间传说,爱读书学习,恭敬学识渊博的人,爱绘画,爱一切新鲜活泼的生活的性格和生活情趣。
2.理解鲁迅在永别故乡和流离颠沛中,追忆童年生活时的一种惆怅的失落感。
教学重点
1.要求学生掌握本文的写景笔法,了解写景的基本原则和常用手法。
2.从语言入手理解课文中的写景和抒情。
教学难点
正确理解鲁迅对三味书屋生活的态度。
教学方法
活动教学法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童年,是一个多么令人向往的快乐岁月,可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每个人都必须告别童年,成长为一个大人,当一个成人回顾童年时,他的心里会想些什么呢?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就是一篇此类题材的名篇。作者鲁迅先生曾说过:“我有一时,曾经屡次忆起儿时在故乡所吃的蔬果:菱角、罗汉豆、茭白、香瓜。凡这些,都是极其鲜美可口的;都曾是使我思乡的蛊惑。后来,我在久别之后尝到了,也不过如此;惟独在记忆上,还有旧来的意味存留。他们也许要哄骗我一生,使我时时反顾。”
让我们跟随鲁迅踏上他的“成长之旅”!
活动主题:成长之旅
活动任务:体验童年时鲁迅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情感态度、理解他在永别故乡和流离颠沛中,追忆童年生活时的一种惆怅的失落感。
活动要求:1.诵读课文,从语言入手理解课文中的写景和抒情;并背诵重点语段。
2.圈点勾画,了解写景的基本原则和常用手法。
3.结合背景材料,理解作者成长之旅的人生收获。
二、寻找“童年驿站”
通读课文,完成下面任务:
1.本文题为“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你从这
( http: / / www.21cnjy.com )个题目得到了哪些信息
(“从……到……”表明文章是按“百草园”在前,“三味书屋”在后的时间和空间顺序来写的。全文叙写了作者儿时两处的生活片段,表明了作者由童年的游戏、玩乐到长大读书的成长过程。)
2.快速阅读课文,分别找出写百草园和三味书
( http: / / www.21cnjy.com )屋两部分的起止语句以及中间的过渡段。(从开始“我家的后面有一个很大的园”到中间“来不及等它走到中间去”是写百草园的部分;从“出门向东”到文章结尾“这东西早已没有了吧”是写三味书屋的部分;中间“我不知道为什么家里的人要将我送进书塾里去了”是两部分之间的过渡段)。
三、乐满“百草园”
细读课文,画出能够表现“百草园是我的乐园”的段落或句子。
1.乐在美丽的自然景物(第2段)
①既抓住事物的特点,有符合儿童的心理。
②形、声、色、味俱全,春、夏、秋景皆备。
③层次井然,条理分明。
2.乐在动人的民间传说(第3-6段)
“美女蛇的故事”,虽然让人
( http: / / www.21cnjy.com )有点害怕,有点担心,却强烈地吸引着孩子们,引发了他们的好奇心,使“我”得到一些教训,悟出一些道理,也为百草园增添了几许神秘色彩。
3.乐在有趣的雪地捕鸟(第7-8段)
“扫开……露出……支起……撒……系……牵……看……拉……罩……”一系列动词准确描述了雪地捕鸟的过程。那快乐、那情趣,自在其中。
一切都洋溢着无限的生机和活力!
第二课时
四、情寄“三味书屋”
鲁迅在三味书屋生活了七年,他对当年三味书屋的陈设记忆犹新,对老师的“和蔼”、自己的“恭敬”历历在目,从中不难体会到他对这段生活的深情。
品读描写“三味书屋”部分,体味情在何处?
1.情在老师:
①“极方正,质朴”,让人敬慕;这是为人师者之根本。
②“博学的人”“渊博的宿儒”,让人信服;这是为人师者之基础。
③教学认真,不断增加教学内容,读书很投
( http: / / www.21cnjy.com )入,“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面拗过去,拗过去”。这里充满欢乐、天真的笔调,一种怀着成年人回顾儿童们放声唱读的乐趣,一种从老先生略带迂腐的神态中品出的幽默,交织在文章中,给人以欢乐风趣的欣赏效果。这种欢乐风趣的氛围是“我”今后的人生道路上少有遇见的。
④不太束缚也基本上不体罚学生,“他
( http: / / www.21cnjy.com )有……但是不常用,也有……但也不常用,普通总不过瞪几眼……”没有给学生带来一点恶感,更没有在幼小的心灵中留下恐惧的阴影;在这里的学习是安全的、可靠的,以至于鲁迅先生回家是总是要去看望自己崇敬的老师。
2.情在生活
①课堂提问有乐趣,迫切想明白“‘怪哉’这虫,是怎么一回事”的执着,让新知的诱惑变得巨大。这里有着不同于百草园戏耍的新鲜感。
②读书生活有乐趣,“正午习字,晚上
( http: / / www.21cnjy.com )对课”,“大家放开喉咙读一阵书”,“人声鼎沸”等场景让人永远无法忘怀;即使趁老师读书入神,在座位上做各种游戏、画画儿等,也充满了如百草园般的自由与快乐。
③读书之外有情趣,一有机会便跑出去玩,“折腊梅花”“寻蝉蜕”“捉了苍蝇喂蚂蚁”……这些新鲜活泼的生活“哄骗”了作者,也哄骗了我们!
五、诗性童年
背景嵌入:本文写于1926年,当时我国正处在
( http: / / www.21cnjy.com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高潮时期。国共合作的国民革命军顺利北伐,冲击着北洋军阀的统治。另一方面,封建军阀和帝国主义势力加紧迫害革命力量,斗争很尖锐。鲁迅先生始终坚定地站在爱国青年学生一边,站在斗争的最前列,写下了《纪念刘和珍君》等一系列文章,与反动势力进行了毫不妥协的战斗。因而被诬陷,被通缉。为了安全起见,鲁迅先生于1926年9月初到达厦门,经林语堂推荐,在厦门大学国文系任教。在厦大仅一百三十多天的日子里,鲁迅一方面为革命风暴在南方的兴起而欢欣鼓舞,可是,另一方面,鲁迅不久就发现,厦门也骨子里和北京没有什么两样,“沉沉如死”。厦大校长兼国学院院长林文庆,是个顽固守旧分子,他使厦大弥散着尊孔复古的空气,令人窒息。林文庆与跟踪鲁迅而来的“现代评论派”分子串通起来,以种种卑劣手段排挤鲁迅。鲁迅此时又陷入渴望战斗而不可得的新的孤寂与苦闷之中,于是,对于往事的回忆便开始在他心中酝酿了,“朝花”,即清晨带露珠、色香“自然要好得多”的鲜花,指鲁迅青少年时的事;“夕拾”,是说直到中年以后才在回忆中把它们写出来,借以慰藉“夕时”“离奇和芜杂”的心情。《朝花夕拾》中的散文,形式多样,笔法灵活,抒情之中见讽刺,叙述之中显深意,严肃的内蕴常以幽默诙谐的语言出之,构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我们要特别注意鲁迅在永别故
( http: / / www.21cnjy.com )乡和流离颠沛中,追忆童年生活时的一种惆怅的失落感。他在另外一篇文章《社戏》的最后说“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其实,那夜的豆是极其普通的,那夜的戏更是枯燥的,只是那夜自由的空气、善良的心地、美好的氛围是以后的人生道路上再也没有遇到过的,才让人时时记起。百草园中的自然风物与童年时代相比本没有什么大的变化,或者说只不过是一个被人遗弃的破园子罢了,只是熏染了鲁迅先生浓郁的怀旧情结,才成就了他失落的美丽:吃的、玩的、看的、闻的都能敷衍出一段段关于童心童趣的故事,美女蛇的叫声里也写满了神秘好奇的色彩,即使毫无生气的冬天也能演绎出捕鸟的乐趣,何况还有自己的好伙伴呢!鲁迅先生对童年有着浓浓的诗意的眷恋,这眷恋也许要哄骗他一生,使他时时反顾!
“说童年”:
每个人拥有自己的童年,有
( http: / / www.21cnjy.com )生养他的父母,有养育他的故乡,有属于他的独特的心理事件和喜怒哀乐等,这一切构成了他最初的生活环境和人生遭遇,形成他虽短暂却重要的经历。有了岁月的风蚀,童年的记忆也许模糊不清、斑驳陆离,但恰恰是这些难以梳理明晰的记忆残片,给我们的精神世界涂抹了最初而厚重的底色,并定格成永恒的季风,时时掠过我们的心田,激起我们或酸楚、或甜蜜、或惆怅、或喜悦……的情感。
请说说你的童年故事。

冰心说:“提起童年,总使人有些向往。不
( http: / / www.21cnjy.com )论童年生活是快乐,是悲哀,人们总觉得都是生命中最深刻的一段;有许多印象,许多习惯,深固地刻划在他的人格及气质上,而影响他的一生。”
童年对自我的形成和发展既然有这么重要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作用,我们应当怎样加以表现呢?表现童年生活,要流动着天真烂漫与快乐,因为这是儿童的自然天性;表现童年生活,要伴随着活泼的慧心理趣,因为这是儿童的鲜活个性;表现童年生活,要洋溢着深深的眷恋之情,因为这是人生的美好初恋。
如是,我们的童年生活将美丽无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