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我爱这土地》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我爱这土地》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0.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6-15 13:05:4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我爱这土地》教学设计
《我爱这土地》教学流程1稿
一、用68岁所作诗歌导入。在1978年,一位用一生追求光明、歌唱太阳的,已经68岁的诗人,又谱写了一曲《光的赞歌》
我也曾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
在这个茫茫的世界上
我曾经为被凌辱的人们歌唱
我曾经为受欺压的人们歌唱
我歌唱抗争,我歌唱革命
在黑夜把希望寄托给黎明
在胜利的欢欣中歌唱太阳(写于1978年)
一、感悟整首诗:
1、听录音,注意用着重号标注重音。
2、“我爱着土地”的重音朗读活动。
3、小声跟读,注意斜线标注停顿。
4、屏显没有标点的诗歌,让学生分段、加标
( http: / / www.21cnjy.com )点,并说明理由。(你想给同学们做出哪些解释?你想给同学们说说哪个标点?)(实际操作上此环节效果较差,关键是学生平时并没有斟酌标点的意识,脱离学生实际了)
5、大声朗读,注意体会感情基调
补充作者简介和相关背景
二、找出中心词:
1、整首诗的,
2、每句每行的。
3、简要提及意象和象征意义
3、试着背诵,注意到了重点词汇。
三、品味重点词:
1、方法指导:替换、还原、比较
2、举例: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中“吹刮”换成“吹拂”
我们尝试着去分析每个词,可能会有所获,也可能白费一番气力;但这种斟酌、推敲、品味的意识本身就是一种收获。
“暴风雨”、“悲愤的河流”这些意象告诉我
( http: / / www.21cnjy.com )们,艾青魂牵梦绕地爱着的土地,是布满痛苦、躯体上有太多凝结成块的流不动的悲愤的土地。当时日寇连续攻占了华北、华东、华南等广大地区,所到之处疯狂肆虐,草菅人命。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一句象征着中
( http: / / www.21cnjy.com )华民族不屈不挠的反抗精神,神州土地养育了中华民族,也养育了一种坚韧不屈的民族精神。“无止息”暗寓反抗精神的传承,“刮”、“激怒”表示力量的强大,“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一句可以看作是斗争前景的象征,也可以更“实”一点,看作是充满生机的解放区的象征,伟大的民族解放战争的象征。
这种献身精神可以作这样的诠释:我来自土地而最终归于土地,这样,爱才得以升华,得以永恒。这是一种多么超凡脱俗、悲壮高尚的土地情结啊!
四、齐背诗歌,放录音,结束本课。

设想1:
材料准备:下发本首诗歌(仅是第一段,没题目、作者、第二段、写作年份)
“换”字诀、还原法: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圆融、清脆、美妙)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和风细雨)所打击(浸润)着的土地,
这永远(不时)汹涌着(缓缓流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断断续续)地吹刮(吹拂)着的激怒(和煦)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整个身躯)腐烂在土地里面。

(这就是我对土地的深沉的爱)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设想2:
一、反复诵读,初步感知:
1、
听录音,注意重音
2、
跟读,注意停顿
3、
“我爱着土地”的重音朗读活动。
4、
三四五句的朗读节奏。(节奏的划分取决于对内容的理解)
5、
屏显没有标点的诗歌,让学生分段、加标点,并说明理由。(你想给同学们做出哪些解释?你想给同学们说说哪个标点?)
二、赏析诗歌:(适时补充作者简介和相关背景)
方法指导:替换、还原、比较
举例: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中“吹刮”换成“吹拂”
《我爱这土地》教学流程2稿
脑中有像,眼中有景,心中有情
叶圣陶先生把有感情的朗读叫做“美读”,“设身处地的、激昂处还它个激昂,委婉处还它个委婉……务期尽情发挥作者当时的情感,
一、用68岁所作诗歌导入。在1978年,一位用一生追求光明、歌唱太阳的,已经68岁的诗人,又谱写了一曲《光的赞歌》
我也曾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
在这个茫茫的世界上
我曾经为被凌辱的人们歌唱
我曾经为受欺压的人们歌唱
我歌唱抗争,我歌唱革命
在黑夜把希望寄托给黎明
在胜利的欢欣中歌唱太阳(写于1978年)
二、背景介绍:他就是我国著
( http: / / www.21cnjy.com )名诗人艾青,他用一生歌唱太阳,也用尽一生歌唱土地,歌唱祖国的土地。但是,让我们回到1938年的中国大地。抗战初期的1938年,日本侵略军连续攻占了华北、华东、华南的广大地区,所到之处疯狂肆虐,妄图摧毁中国人民的抵抗意志。中国人民奋起反抗,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诗人在国土沦丧、民族危亡的关头,满怀对祖国深沉的爱和对侵略者切齿的恨,写下了这首慷慨激昂的诗。(用图片展示,语言描述,尽量贴近诗歌中的象征意义)此时,年仅28岁的艾青写下了他的代表作《我爱这土地》
师,朗诵;生,跟读(在下面的反复阅读时,考虑想任志宏那样的反复,或者还有更多的诵读方式)

板书三个标题
一、感悟整首诗(感悟):
(一)、读出重音
1、“我爱这土地”的重音朗读活动。想要突出谁那就重读谁。
2、用着重号标注重音。
让学生说说每句标注的要重读的词语和理由。试着自由读。
3、考虑到重音,将全诗读一遍
(二)、读出节奏
1、小声跟读,注意斜线标注停顿。
5、大声朗读,注意体会感情基调
二、找出中心词(分析):以背诵活动为载体
经典的诗歌,我们要反复朗读,力争成诵。下面我们试着来背诵这首诗,看看哪些同学能尽快的背诵下来。
要想尽快成诵,就要抓住中心词,每句诗的中心词。
1、找出每句诗的中心词
2、回想修饰词,尤其是3—5句的修饰词
( http: / / www.21cnjy.com ),从而解决象征意义。“暴风雨”、“悲愤的河流”这些意象告诉我们,艾青魂牵梦绕地爱着的土地,是布满痛苦、躯体上有太多凝结成块的流不动的悲愤的土地。当时日寇连续攻占了华北、华东、华南等广大地区,所到之处疯狂肆虐,草菅人命。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一句
( http: / / www.21cnjy.com )象征着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反抗精神,神州土地养育了中华民族,也养育了一种坚韧不屈的民族精神。“无止息”暗寓反抗精神的传承,“刮”、“激怒”表示力量的强大,“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一句可以看作是斗争前景的象征,也可以更“实”一点,看作是充满生机的解放区的象征,伟大的民族解放战争的象征。
象征:通过某一特定的具体形象来暗示另一事物或较为普遍的意义,这种表现手法叫象征。
3、试着背诵。
第一遍,出示中心词
第二遍,全部背诵
三、品味重点词(品味):
诗歌是最古老的文学样式,也是很高雅的一种文学形式。是文学女神桂冠上璀璨的明珠。优秀的诗作真的是经过锤炼的语言的精华,或是妙手偶得的珍品。
1、方法指导:还原、替换、删减(经过这样的过程后在和原诗相比较、品味)
2、举例: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中“吹刮”换成“吹拂”
我们尝试着去分析每个词,可能会有所获,也可能白费一番气力;但这种斟酌、推敲、品味的意识本身就是一种收获。

这种献身精神可以作这样的诠释:我来自土地而最终归于土地,这样,爱才得以升华,得以永恒。这是一种多么超凡脱俗、悲壮高尚的土地情结啊!
四、齐背诗歌,“然后”四句重复诵读。结束本课。

设想1:
材料准备:下发本首诗歌(仅是第一段,没题目、作者、第二段、写作年份)
“换”字诀、还原法:
假如我是一只鸟,(为何以鸟自喻)
我也应该用嘶哑(圆融、清脆、美妙)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和风细雨)所打击(浸润)着的土地,
这永远(不时)汹涌着(缓缓流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断断续续)地吹刮(吹拂)着的激怒(和煦)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整个身躯)腐烂在土地里面。

(这就是我对土地的深沉的爱)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设想2:
一、反复诵读,初步感知:
1、
听录音,注意重音
2、
跟读,注意停顿
3、
“我爱着土地”的重音朗读活动。
4、
三四五句的朗读节奏。(节奏的划分取决于对内容的理解)
5、
屏显没有标点的诗歌,让学生分段、加标点,并说明理由。(你想给同学们做出哪些解释?你想给同学们说说哪个标点?)
二、赏析诗歌:(适时补充作者简介和相关背景)
方法指导:替换、还原、比较
举例: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中“吹刮”换成“吹拂”
《我爱这土地》教学流程3稿
一、用68岁所作诗歌导入。在1978年,一位用一生追求光明、歌唱太阳的,已经68岁的诗人,又谱写了一曲《光的赞歌》
我也曾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
在这个茫茫的世界上
我曾经为被凌辱的人们歌唱
我曾经为受欺压的人们歌唱
我歌唱抗争,我歌唱革命
在黑夜把希望寄托给黎明
在胜利的欢欣中歌唱太阳(写于1978年)
二、背景介绍:他就是我国著名诗人艾
( http: / / www.21cnjy.com )青,他用一生歌唱太阳,也用尽一生歌唱土地,歌唱祖国的土地。但是,让我们回到1938年的中国大地。抗战初期的1938年,日本侵略军连续攻占了华北、华东、华南的广大地区,所到之处疯狂肆虐,草菅人命,妄图摧毁中国人民的抵抗意志。中国人民奋起反抗,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诗人在国土沦丧、民族危亡的关头,满怀对祖国深沉的爱和对侵略者切齿的恨,此时,年仅28岁的艾青写下了他的代表作《我爱这土地》这样一首慷慨激昂的诗。(用图片展示,语言描述,尽量贴近诗歌中的象征意义)
师,朗诵;生,跟读(在下面的反复阅读时,考虑想任志宏那样的反复,或者还有更多的诵读方式)

板书三个标题
一、感悟整首诗(感悟):
(一)、读出重音
1、“我爱这土地”的重音朗读活动。想要突出谁那就重读谁。
2、用着重号标注重音。
让学生说说每句标注的要重读的词语和理由。试着自由读。
(二)、读出节奏
1、本诗最大的停顿,第一自然段中最大的停顿。(意在用这两个问题体现间接抒情和直接抒情,以及这只鸟生则大声歌唱,死也要归于土地。)
2、体会第3-6句的停顿和节奏,注意斜线标注。
(三)、大声朗诵,注意体会感情基调
看看这些画面,无辜的人们被残害,娇美的河山遭
( http: / / www.21cnjy.com )蹂躏,多少人流离失所,曝尸荒野;多少人忍饥挨饿,水深火热。国土沦丧、民族危亡的关头,艾青用这样一首慷慨激昂的诗,表达了对侵略者切齿的恨和对祖国的深沉的爱。)
二、体会中心词(分析):以背诵活动为载体
经典的诗歌,我们要反复朗读,力争成诵。下面我们试着来背诵这首诗,看看哪些同学能尽快的背诵下来。
要想尽快成诵,就要抓住中心词,每句诗的中心词。
1、找出每句诗的中心词
2、回想修饰词,尤其是3—5句的修饰词,从而解决象征意义。
土地象征养育中华民族的祖国大地,河流和风象征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反抗精神,黎明象征充满生机和希望的解放区。
“暴风雨”、“悲愤的河流”这些意象告诉我们,艾青魂牵梦绕地爱着的土地,是布满痛苦、躯体上有太多凝结成块的流不动的悲愤的土地。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风”一句象征着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反抗精神,神州土地养育了中华民族,也养育了一种坚韧不屈的民族精神。“无止息”暗寓反抗精神的传承,“刮”、“激怒”表示力量的强大,“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一句可以看作是斗争前景的象征,也可以更“实”一点,看作是充满生机的解放区的象征,伟大的民族解放战争的象征。
象征:通过某一特定的具体形象来暗示另一事物或较为普遍的意义,这种表现手法叫象征。
3、试着背诵。
第一遍,出示中心词
第二遍,全部背诵
三、品味重点词(品味):
诗歌是最古老的文学样式,也是很高雅的一种文学形式。是文学女神桂冠上璀璨的明珠。优秀的诗作真的是经过锤炼的语言的精华,或是妙手偶得的珍品。
1、方法指导:还原、替换、删减(经过这样的过程后在和原诗相比较、品味)
2、举例: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中“吹刮”换成“吹拂”(此例子再斟酌)
我们尝试着去分析每个词,可能会有所获,也可能白费一番气力;但这种斟酌、推敲、品味的意识本身就是一种收获。
假如我是一只鸟,(为何以鸟自喻)
我也应该用嘶哑(圆融、清脆、美妙)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和风细雨)所打击(浸润)着的土地,
这永远(不时)汹涌着(缓缓流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断断续续)地吹刮(吹拂)着的激怒(和煦)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整个身躯)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分段)
(这就是我对土地的深沉的爱)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这种献身精神可以作这样的诠释:我来自土地而最终归于土地,这样,爱才得以升华,得以永恒。这是一种多么超凡脱俗、悲壮高尚的土地情结啊!
四、体会形式美。
1、三十年的改革开放,我们的祖国繁荣昌盛、社会和谐,化用《我爱这土地》来赞美新中国、新时代。
2、推荐此诗歌的形式美,老师朗读自己仿写的诗歌

《我爱这土地》教学流程4稿
一、用68岁所作诗歌导入。在1978年,一位用一生追求光明、歌唱太阳的,已经68岁的诗人,又谱写了一曲《光的赞歌》
我也曾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
在这个茫茫的世界上
我曾经为被凌辱的人们歌唱
我曾经为受欺压的人们歌唱
我歌唱抗争,我歌唱革命
在黑夜把希望寄托给黎明
在胜利的欢欣中歌唱太阳
二、背景介绍:他就是我国
( http: / / www.21cnjy.com )著名诗人艾青,他用一生歌唱太阳,也用尽一生歌唱土地,歌唱祖国的土地。这首诗中,多次提到曾经的歌唱,现在就让我们回到1938年的中国大地。抗战初期的1938年,日本侵略军连续攻占了华北、华东、华南的广大地区,所到之处疯狂肆虐,草菅人命,妄图摧毁中国人民的抵抗意志。中国人民奋起反抗,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诗人在国土沦丧、民族危亡的关头,满怀对祖国深沉的爱和对侵略者切齿的恨,此时,年仅28岁的艾青写下了他的代表作《我爱这土地》这样一首慷慨激昂的诗。
师,朗诵;
下面我们将从感悟、梳理、品味、借鉴等方面来进一步走近艾青,走近《我爱这土地》
一、感悟整首诗(感悟):
(一)、读出重音:读诗首先要注意读出重
( http: / / www.21cnjy.com )音,我们以这首使得题目为例,如果暂时不考虑这首诗的内容的话,这句话中的四个词,我们分别来重读他们,所强调的内容是不一样的。我们来试一试。
1、“我爱这土地”的重音朗读活动。想要突出谁那就重读谁。
2、请同学们用着重号标注每句话里的重音。
3、让学生说说每句标注的要重读的词语和理由。试着自由读。
(二)、读出停顿
一提及节奏和停顿,大家可能更习惯于找找
( http: / / www.21cnjy.com )每句话中的停顿,并且还做的不错。我现在要加大一些难度,看看那位同学能找到。1、本诗最大的停顿。(意在用这两个问题体现间接抒情和直接抒情)
2、第一自然段中最大的停顿。(这只鸟生则大声歌唱,死也要归于土地。)
(三)、体会感情基调
看看这些画面,无辜的人们被残害,娇
( http: / / www.21cnjy.com )美的河山遭蹂躏,多少人流离失所,曝尸荒野;多少人忍饥挨饿,水深火热。国土沦丧、民族危亡的关头,艾青用这样一首慷慨激昂的诗,表达了对侵略者切齿的恨和对祖国的深沉的爱。)请同学们坐正,让我们带着这种感情,大声朗诵。
二、体会中心词(分析):以背诵活动为载体
经典的诗歌,我们要反复朗读,力争成诵。下面我们试着来背诵这首诗,看看哪些同学能尽快的背诵下来。
要想尽快成诵,就要抓住中心词,每句诗的中心词。(是否再次借用“我爱这土地”来引入)
1、找出每句诗的中心词
2、回想修饰词,尤其是3—6句的修饰词,从而解决象征意义。
土地象征养育中华民族的祖国大地,河流和风象征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反抗精神,黎明象征充满生机和希望的解放区。
“暴风雨”、“悲愤的河流”这些意象告诉我们,艾青魂牵梦绕地爱着的土地,是布满痛苦、躯体上有太多凝结成块的流不动的悲愤的土地。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一句象征着
( http: / / www.21cnjy.com )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反抗精神,神州土地养育了中华民族,也养育了一种坚韧不屈的民族精神。“无止息”暗寓反抗精神的传承,“刮”、“激怒”表示力量的强大,“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一句可以看作是斗争前景的象征,也可以更“实”一点,看作是充满生机的解放区的象征,伟大的民族解放战争的象征。
象征:通过某一特定的具体形象来暗示另一事物或较为普遍的意义,这种表现手法叫象征
说说你阅读过的文学作品中,或者我们的写作实践里,常见的一些象征手法的运用。
教师屏显几类象征:如花朵、颜色等象征意义,让学生感受到象征手法的运用其实是无处不在的体现在文学作品中,融入在生活里。
3、试着背诵。
出示中心词
三、品味重点词(品味):
诗歌是最古老的文学样式,也是很高雅的一种文学形式。是文学女神桂冠上璀璨的明珠。优秀的诗作真的是经过锤炼的语言的精华,或是妙手偶得的珍品。
1、学生自己品味:我感觉哪个词语好在哪里?
2、方法指导:还原、替换、比较(经过这样的过程后在和原诗相比较、品味)
3、举例: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中“吹刮”换成“吹拂”(此例子再斟酌)
屏显:我们尝试着去分析每个词,可能会有所获,也可能白费一番气力;但这种斟酌、推敲、品味的意识本身就是一种收获。
4、假如我是一只鸟,(为何以鸟自喻)
我也应该用嘶哑(圆融、清脆、美妙)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和风细雨)所打击(浸润)着的土地,
这永远(不时)汹涌着(缓缓流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断断续续)地吹刮(吹拂)着的激怒(和煦)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整个身躯)腐烂在土地里面。

(这就是我对土地的深沉的爱)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方案一:四、借鉴形式美。
1、这节课,我们共同回顾了1938年
( http: / / www.21cnjy.com )中国,又感受了1978年的祖国,现在我们经过了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早已跨入新的世纪,我们的祖国繁荣昌盛、社会和谐,化用《我爱这土地》来赞美新中国、新时代。(分四组,讨论,交流)
2、推荐此诗歌的形式美,请同学们课下也来借鉴这美妙的形式和节奏,创作一首诗歌。下面老师朗读自己仿写的诗歌《我爱这舞台》


我爱这舞台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方案二:
五、从积累入手陶冶爱国情操
师:这一节课我们学习了艾青的诗,我们从中感悟了作者对于祖国浓烈的爱恋之情。除此以外,你还知道哪些爱国诗句?
生1:“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
生2:“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
生3:“国家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
生4: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陆游)
生5: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辛弃疾)
生6: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韩愈)
师:大家的热情非常高涨。的确,爱国是最
( http: / / www.21cnjy.com )高尚最朴素的一种感情,因为没有国,家何以托?没有国和家,人的灵魂何以寄托?人生最痛如浮萍,就让我们以这些先辈为榜样,努力学习,为将来能给国家出谋出力做好准备,让日本侵略中国的历史不再重演!
六、从仿写入手感悟诗歌写法
师:面对祖国日新月异的发展,假
( http: / / www.21cnjy.com )如你是一只鸟,或者一朵花,或者一片云,或者一支笔等等,你会干些什么呢?仿照课文,展开丰富想象,选择一些意象来表达对祖国的真情实感,相信你会写得更好。

板书设计:感悟整首诗、体会中心词(是否改为梳理中心词)、品味重点词、借鉴形式美
也可考虑改为:感悟、梳理、品味、借鉴
歌唱
感悟
梳理
品味
土地
河流
黎明

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