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2025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押题卷(二)
历史
★祝考试顺利★
2025.05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20题,共100分,作答时间75分钟。
2.未经允许,不得离开座位。如果你需要任何帮助,请举手示意监考员,待监考员询问并同意后,方可行动。
3.涉及试题内容的疑问,考生不得向监考员询问。
4.考生领到试卷和答题卡后,要认真检查试卷、答题卡。
5.答题前,如遇试卷、答题卡分发错误及试题字迹不清、重印、漏印或缺页等问题,应当举手询问,在开考前报告监考员:如开考后再行报告、更换的,所延误的考试时间不予补充。
6.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等考试相关信息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7.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及以上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8.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用铅笔解答的部分(包括作图)无效。
9.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等违规物品。
10.在发出停止命令之前30分钟与15分钟时,监考员将会提醒考生考试时间剩余时间。
11.考试结束后,请立即停止答题,并将试卷与答题卡一井上交,未停止书写可能导致考试成绩作废。
(本部分需要考生认真、准确填写,不得有误)
考生考号
考生姓名
考场号
座位号
湖南省2025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押题卷(二)
历史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在仰韶文化的墓葬中,男女在墓穴中的位置有时是男左女右,有时是女左男右。而在大汶口文化的墓葬中,男左女右逐渐成为定制,且随着时间推移,男性逐渐占据墓穴中心位置。这一变化表明
A.氏族社会走向瓦解 B.家庭式劳作方式普遍化
C.阶级分化日益明显 D.农业发展提升男性地位
2.战国学术地理与人才分布表
思想流派 地理和人才分布状况
儒家 国籍可确知者55人。其中鲁国35人,齐、卫各5人,陈、宋、楚、吴各一二人,而秦国亦有2人。
道家 有名姓籍贯可考者共15人。其中楚国7人,占一半,齐国3人,魏国3人,宋、郑各1人。
法家 有名姓及籍贯可考者共10人,韩3人,赵、魏、卫各2人,陈楚1人。
兵家 有名姓及籍贯可考者14人,齐、楚各4人,魏、赵、卫各2人。
据表中信息可知,战国时期
A.思想流派有典型的地域特征 B.社会主流思想文化初步形成
C.地理环境影响区域文化交流 D.各国变法需求影响人才流向
3.汉代完整的诏书分三个部分,“前一部分称为“奏”,奏报下诏的部门及主要官吏姓名;第二部分为诏书本文,也就是该诏书的主要内容,一般史书仅摘录这一部分;第三部分是诏书下行于内外官署之例文,或曰下行文书”。据此可知,汉代
A.中央与地方矛盾有所缓和 B.专制皇权受到一定冲击
C.官员等级体制渐趋于成熟 D.行政运行机制较为完善
4.北魏时期,高闾曾上书:“以四海之广,兆民之众,递修三献,共荐黍稷,配以祖考,以像祖考来格。”同时,鲜卑等少数民族姓氏大量改为汉姓,如独孤氏改为刘氏、步六孤氏改为陆氏。这些现象表明,北魏时期
A.延续前朝旧制彰显统治的正统性
B.民族交融呈现制度与文化协同推进
C.姓氏改革成为政治统治的核心策略
D.南北经济文化交流促使社会风俗趋同
5.唐德宗即位后,宰相杨炎实行两税法改革,主要做法为:将建中(唐德宗年号)以前的正税、杂税及杂徭合并为一个总额,称为“两税元额”;元额分地税、户税两种,按土地面积摊征斛斗(即谷物),按户等高下摊征税钱;停止一切苛杂的征派。这一做法
A.大大改善普通百姓生活 B.加强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
C.放松了重农抑商的政策 D.推动了国家财政收入的增加
6.检校库创立于北宋,最初职能是管理孤儿、绝后户的财产。王安石变法时期,检校库吸收都水监、军器监等机构的闲置资金,开展放贷业务,年息高达20%。检校库的发展反映出当时
A.社会保障体系完善 B.政府重视经营公共资产
C.抑商政策逐步废弛 D.商税成为政府主要财源
7.王阳明就西南地区流官和土官设置问题奏称:“夫流官设而夷民服,何苦而不设流官乎?夫惟流官一设,而夷民因以骚乱,仁人君子亦安忍宁使斯民之骚乱,而必于流官之设者?土官去而夷民服,何苦而必土官乎?夫惟土官一去而夷民因以背叛,仁人君子亦安宁忍使斯民之背叛,而必于土官之去者?”据此可知,王阳明主张
A.流官与土官之间应实现相互牵制 B.地方行政管理体系应该不断创新
C.制度设置以提高治理效果为目的 D.边疆治理要遵从少数民族的意愿
8.如图所示为近代中国最大茶叶出口地之一汉口的茶叶贸易中,中国对外国茶叶出口量(单位:吨)的变化情况。据此可推断出
A.俄国对中国经济的依赖严重 B.中国茶叶市场被英俄两国控制
C.中国传统手工业有一定韧性 D.英国比俄国的工业竞争力更强
9.1927年2月,广东省调查发现,知识青年信仰“主义”的热情甚高,“他们如果不研究主义,没有主义的信仰,人家说他是书呆子,甚至于给他一个“时代落伍者'的头衔······于是大家都立意做一个“新青年',做一个“思想进步'的青年,越“新'越好,愈“进步'愈好。”这反映了
A.新文化运动的发展进入高潮阶段 B.马克思主义学说得到广泛传播
C.时代发展提高知识青年政治意识 D.知识青年理解各种主义的内涵
10.1947年,石家庄市政府设立工商局指导私营经济,成立劳动局调解劳资纠纷,并试行“劳资两利”政策:规定工人工资不得低于战前水平,同时要求资方不得随意解雇。此外,还通过举办工业展览会、技术培训班来提升私营企业生产力。这些探索
A.反映出解放战争形势发生转折 B.旨在维护与巩固“第二条战线”
C.是对民族资本家的妥协与退让 D.促进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11.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组建或参与了东盟地区论坛、中国一东盟(10+1)领导人会议、东盟与中日韩(10+3)合作、中亚区域经济合作、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GMS)等,并在已有框架下同相关国家开展对话。据此可知,中国政府致力于
A.推动经济区域集团化进程 B.构建和平周边环境以促进发展
C.展现责任担当的大国风采 D.开展多边外交来维护世界稳定
12.罗马共和国设计了一种制度:当元老院认为共和国的安全面临来自内部公民的暴力威胁时,它可以督促执政官或其他在职官员采取任何必要措施,以反击这一威胁。现代学者称之为元老院紧急状态法。据此可知,元老院紧急状态法
A.影响权力制衡机制的发展 B.旨在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
C.是平民与贵族斗争的结果 D.体现了司法的正义与公平
13.当麦哲伦航行穿越地球表面时,他观察到夜空中有微弱的云雾状天体,它们由无数恒星和星系组成,这种现象后被证实是银河系的两个伴星系,被称为“麦哲伦云”。这对于当时坚信所有天体都围绕地球转的欧洲人来说是无法想象的。这表明
A.新航路开辟刷新人类认识 B.科学革命打破宗教束缚
C.地圆说得到航海实践证实 D.启蒙运动革新宇宙观念
14.《国际歌》的歌词原是欧仁·鲍狄埃写的一首诗,名为《Internationale》(英特纳雄耐尔),1888年,法国工人作曲家皮埃尔·狄盖特发现了鲍狄埃这首诗,并以满腔的激情在一夜之间为《国际歌》谱好了曲子。其中歌词“是谁创造了人类世界?是我们劳动群众”“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要创造人类的幸福,全靠我们自己!”《国际歌》中这几句歌词,说明
A.揭露剥削阶级压迫劳动人民的罪恶 B.坚持人民创造世界历史的唯物史观
C.体现解放思想追求真理的崇高理性 D.号召坚定共产主义革命理想与信念
15.1895年,何塞·马蒂呼吁:“被压迫的拉丁美洲人民,必须用革命的烈火摧毁殖民者的锁链!”1909年,甘地在演讲中提到:“我们并非与英国为敌,而是反对其不公正的统治······若他们继续践踏我们的权利,印度将用“坚持真理'和“非暴力'的方式捍卫尊严。”这反映了当时民族解放运动
A.斗争目标从反殖民转向反封建专制 B.领导阶层由精英转向无产阶级政党
C.斗争策略与道路呈现出多样化选择D.运动范围从区域孤立走向国际联合
16.1926年5月26日的苏联《真理报》指出:会议(国际裁军大会)的每一个参加国所考虑的都不是裁减自己的军备,而是裁减别人的军备,从而使自己在军备方面更强大一些。······这不是在裁军问题上,而是在各国武装力量“均势”问题上的一笔交易,而且每一个国家都力求对“均势”作出有利于自己的解释。这反映了当时
A.一战后的国际秩序面临挑战 B.欧洲军国主义思想盛行
C.英国均势外交得到普遍支持 D.绥靖政策成为各国共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其中17、19题14分,18、20题12分,共52分)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案件】高昌县8岁儿童金儿、想子被靳嗔奴及其雇工康失芬(年30)驾车碾伤。金儿父亲史拂郍、想子父亲曹没冒代理诉讼,县丞请示县令,县令同意县衙受理此案,县司审问,两人均承认案情属实,但借来车牛,不谙性行,拽挽不得。县丞将案件移交勾检官监督检查,并将案件审理结果报县令批准判决。
【判决】康失芬驾车伤人,可比照斗殴杀伤人法减一等处置,请求保辜(保留罪名,主要适用于伤害罪伤情未定的案件)医治受伤之人,受重杖廿者。
--摘编自陈永胜《《宝应元年六月高昌县勘问康失芬行车伤人案>若干法律问题探析》
材料二【案件】长安县人史婆陁(原中亚粟特人),家兴贩,资财巨富,身有勋官骁骑尉。其围池屋宇、衣服器玩,家僮侍妾比侯王。有亲弟颉利,久已家贫壁立,兄亦不分给。有邻人康莫鼻,借衣不得,告言违法式事。
【判决】衣服违式,并合没官;屋宇过制,法令修改。奢(僭)之罪,律有明文,宜下长安,任彼科决。且亲弟贫匮,特异常伦,而天伦义重,罕为落其一毛。颉利纵已别居,犹是婆陁血属,分兄犬马之资,济弟到(倒)悬之命。
--摘编自陆庆夫《从敦煌写本判文看唐代长安的粟特聚落》
(1)根据材料一,概括“康失芬行车伤人案”的司法程序,并指出当时司法活动的特点。(6分)
(2)提取材料二中的任意两项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其相应的时代特征。(8分)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史学自觉”至少包括两层含义:第一,对史学的功用有深刻的认识,并能以这种认识运用于一定的社会实践。第二,对史学活动给予关注,并在史学工作上作出积极的努力和相应的贡献。唐太宗的史学自觉,是“贞观之治”的思想基础之一;他的史学自觉在政治实践和史学事业中的作用及其产物是“贞观之治”之积极成果的重要方面。
--瞿林东:《一个政治家的史学自觉--略论唐太宗和历史学》
材料二 明道、经世,这种史家最富历史责任感和时代感的主导意识,在宋代文人士大夫身上表现得异常浓郁和突出。······他们在史学领域中建构的经世致用的鉴戒观,以道德为本位评判历史的义理观,有因有革的历史变易观,无不凸显出他们关注社会历史命运的“史学自觉”精神。
--郭学信:《略论宋代士大夫的“史学自觉”精神》
材料三 经世致用、积极入世,是中国传统知识分子很重要的主导意识。它反映到史学领域中,为中国史学注入了鲜活的时代特征,表现出关注国家民族命运的“史学自觉”意识。梁启超从晚清的社会状况出发,把关注社会现实的报国情怀倾注于笔下,以期通过历史研究,思考解决社会危机的办法,提出拯救亡国灭种的方案。
--李京京:《梁启超的史学自觉与史学批评》
材料四 王尔敏先生的史学研究中充溢着史学自觉与史学自信。······先生宗仰传统、以单一概念为中心的研究路径、重视非主流、语言表达富有特色,表现了其史学研究的一家风格,突显出在西学冲击下,传统史学日衰、近代史学日盛而产生的史学自觉;先生史料观的理性定位和对史学学科的认识,彰显了其史学旨趣,且号召史学界应该有所担当,形成本国之史学话语体系,从而树立史学自信。
--徐雪云:《王尔敏的史学自觉与史学自信》
“史学自觉”这一概念有多重含义。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任选其中一种或多种含义,自拟论题,并举例予以阐释。(要求:从整体或局部分析均可,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述成文)(12分)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1945年以后,在金融体系上,出现了以布雷顿森林协议为主的国际经济秩序。20世纪六七十年代,缘于欧洲货币市场的出现、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和石油价格的冲击,全球范围的金融交易量迅速上升。在1974-1976年间,大约500亿美元在世界经济中流动。全球金融的一体化便利了资本流动,但是也给参与其中的国家带来了金融风险。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通信技术的进步,使得大数量、多种类的产品交易可以以相对较低的成本即时完成,使得金融市场上的金融衍生产品越来越多。资本的大量流动以及金融工具的不断发展创新,使得一个国家控制本国金融风险的难度加大。
二战后金融全球化的历史形态
广度 基础设施 制度化 分层 影响
布雷顿森林体系 共产主义国家被排除在国际货币体系之外 通信技术进一步发展;有些国际管制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管理国际金融;跨国银行重新出现 美元作为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储备货币控制着国际交易 按规定对工业化国家影响较低;对信用限制的发展中国家有极大影响
现代金融体系 真正地、普遍地参与国际金融和货币秩序 发达的通信和计算机技术为高水平的交易和私人金融基础设施提供基础 通过国际清算银行和其他国际协议实行广泛的管制;跨国银行业不断发展 私人金融集中在伦敦、纽约和东京 利率由全球市场决定,金融政策受其影响,对于经济体内所有集团都有重大影响
--摘编自萧国亮、隋福民编著《世界经济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二战后国际金融的整体发展趋势。(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二战后金融全球化进行历史解读。(8分)
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 湖南境内苗、侗、瑶等民族广泛分布于各府县。随着江南不断开发,汉族不断扩张,少数民族逐渐被挤压至边远山区。由于缺少足够的生存资源,加上对汉族的仇视,少数民族不时下山劫掠,单靠军队防苗很不现实的,苗患府县必须学会自卫。因而尚武之风生焉,强悍、好勇健斗逐渐成为居民社会心理的组成部分。
清代湖南原本每一宗族都有一定的分布区域,随着外来移民的不断迁入,加上已有居民的不断繁衍,人口越来越密集,这些分布区域不断发生重叠,于是争夺资源,保护既得利益对每一宗族的生存有特殊的意义。当时宗族之间争夺土地等生存资源的主要方式是以坟地或其他宗族公地为借口,而这种方式必须动员起全宗族的力量共同参与,否则就是师出无名,名不正而言不顺。清代宗族矛盾不时引发械斗等流血事件,为了在争夺中获胜,宗族内部必须团结一致,同时还要有自己的战斗力量,方能有自存的机会。因此,宗族间资源争夺培养了湖南土客居民的危机意识,有助于好勇健斗之民风的形成。
湖南地处亚热带,气候湿热,沿河、湖一带土壤肥沃,被誉为“鱼稻之乡”,有“湖广熟,天下足”之称。经历明末清初战乱,湖南人口锐减,存在大量的无主荒地,人民生活尚称富足。摊丁入亩之后,湖南人口急剧增加,到道光年间,人口与土地的矛盾迅速尖锐化,各种社会矛盾随之而生。为了获取生活资源,农民不得不向山求地,与水争地。故拥有土地者为卫土而敢斗,未得者为求地而多争。
这种强悍之风,正是组织强大军队所需要的,只要有恰当的时机,就可以在安邦定国大业中和强大的威力。如果没有这个强悍、好勇健斗的民风,无湘不成军的奇迹是创造不出的。咸同间中国社会的动荡提供了一个难得的机遇。当时政府军无能已极,地方不得不依靠自我防卫才能免于战火。以治国、平天下为已任的湖南知识分子对此加以引导,实现了知识分子与下层人民的结合,在动荡不安的社会环境下,实现了湖南的崛起。
--摘编自毛继华《人口与近代湖南崛起》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围绕“人口与近代湖南崛起”自拟一个论题,加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史论结合,符合逻辑,表述清晰)(12分)
湖南省2025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押题卷(二)
历史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D A D B D B C C C D B A A B C A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其中17、19题14分,18、20题12分,共52分)
17.(14分)
(1)司法程序:起诉(代理诉讼)-受理、立案一审判、监督审查一判决。特点:程序严密;重视证据;兼顾原则性与灵活性。(若答出程序规范、刑罚适中、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受害人的利益等关键字眼亦可给分,每点2分)
(2)示例
信息一:史婆陁为中亚粟特人,居于长安。时代特征:唐朝政治统一,对外关系空前发展,经济、文化交流活跃。
信息二:史婆陁家兴贩,资财巨富。时代特征:唐朝商品经济繁荣,唐都长安聚集了大量胡商,民族交融。
信息三:衣服违式,并合没官;屋宇过制,法令修改。时代特征:唐朝以儒家思想规范人们的日常生活、维护封建统治。
信息四:颉利纵已别居,犹是婆陁血属,分兄大马之资,济弟(倒)悬之命。时代特征:唐律是礼法结合的典范。
(写出信息得2分,写出时代特征得2分,单独写某一个不给分,一条完整信息+特征得4分)
18.(12分)
示例一:
论题:以史为鉴一唐太宗的“史学自觉”助推“贞观之治”的出现。
阐释:“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唐太宗深刻认识到历史对现实的借鉴意义。既重视历史研究,也注重总结历史经验教训,并用于实践。
一方面,唐太宗注重以史为鉴。隋朝迅速灭亡的历史教训,促使其实行仁政。在位期间轻徭薄赋,推行与民休息的政策。在政治上,广纳贤才,虚心纳谏,完善三省六部制等政治制度。
在民族关系方面,参考历史上处理民族问题的得失,采取开明的民族政策。在文化上,重视文化教育,推崇儒家思想。另一方面,唐太宗注重历史研究和史学的作用。他设立史馆,推动官方修史。贞观年间,修成了多部史书。官方修史能够集中人力物力和丰富的史料,保证史书的质量,同时也加强了对史学的掌控,使其更好地为维护统治秩序服务。
唐太宗不仅重视历史研究,还主动将历史经验用于国家治理,从而提高治国理政的能力,出现了“贞观之治”的局面,也使历史的经验教训得以传承和应用。
示例二:
论题:心系史学、胸怀天下一梁启超的“史学自觉”体现了浓浓的家国情怀。
阐释: 在近代中国风云变幻的历史舞台上,梁启超是一位熠熠生辉的人物。他心系史学,以笔为剑,借史学之力唤醒国人,其史学自觉中饱含着深厚的家国情怀。
首先,梁启超敏锐地意识到旧史学的陈腐与局限,立志革新史学。他批判传统史学,倡导建立“新史学”,以开启民智。在他看来,史学不应只是帝王将相的家谱,而应是国民群体的历史。这种观念的转变,是他史学自觉的重要体现,根源正是对国家命运的深切担忧和对民族未来的强烈责任感。
其次,他将历史与现实紧密相连,以历史为镜,映照出中国社会的种种问题,并提出改造国民性的主张。在《少年中国说》《新民说》等文章中,他强调“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希望通过培养新一代的国民,实现国家的复兴。
再次,他投身于救国救民的社会实践,力图唤醒大众、改良社会。他著书立说,办学办报,传播新思想:参与政治变革,参与公车上书、戊戌变法等重要政治活动,成为维新派的核心人物之一。变法失败后,流亡海外,仍振臂高呼。
梁启超将史学研究与国家命运、民族前途紧密相连。他的史学自觉,是其家国情怀的生动写照,激励着无数后来者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
19.(14分)
(1)趋势:全球化;制度化;迅捷化;电子化;规范化;多极化。(答1分得2分,6分)
(2)解读:全球的金融秩序是二战后初期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下形成的;随着欧洲货币市场的出现、石油价格的上升和美国经济的相对衰落,布雷顿森林体系在20世纪70年代崩溃;20世纪90年代以来,资本流动的全球化、金融市场一体化和金融机构的全球扩张成为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主导趋势;现代国际金融增强了资本在全球的流动,为人们提供各种资金便利;但是,现代国际金融也加大了各国的金融风险,金融风险一旦失控,就会导致大范围金融波动,甚至引起全球性的金融危机。(8分,言之有理即可)
20.(12分)
论题:人口变量与近代湖南的崛起之路
阐述: 近代中国面临内忧外患,社会动荡不安。在这一时代背景下,湖南的崛起备受瞩目。人口相关因素在其中扮演了关键角色,从民族分布、资源争夺到社会矛盾等方面,深刻影响着湖南社会的发展走向。
湖南境内民族构成复杂,随着汉族扩张,少数民族被挤压至山区,资源匮乏加之民族矛盾,促使尚武之风兴起。清代人口繁衍与移民迁入,使人口密度大增,宗族间为争夺土地等资源冲突不断,这不仅培养了危机意识,还强化了好勇健斗的民风。同时,摊丁入亩后人口剧增,人地矛盾尖锐,民众为求生存激烈争夺资源,进一步助长强悍之风。这种民风在特定历史契机下成为组建强大军队的社会心理基础。咸同年间,清政府军事实力羸弱,地方依赖自卫,湖南知识分子引导民众,实现与下层结合,以湘军为代表,在动荡中崛起,为湖南在近代赢得重要地位。
总之,人口引发的民族关系、资源争夺、人地矛盾等问题,催生出湖南强悍好勇的民风,在近代社会动荡的特殊时期,经知识分子引导转化为推动湖南崛起的力量。人口因素如同一条暗线,贯穿于近代湖南社会变迁之中,深刻影响着湖南的发展轨迹,也为我们理解近代区域发展提供了重要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