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押题卷】2025年中考历史热点难点考前冲刺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中考押题卷】2025年中考历史热点难点考前冲刺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66.0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5-29 15:58:5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考历史考前冲刺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一.选择题(共21小题)
1.(2025 吴中区模拟)史明辨同学在电脑上输入了“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叶挺”“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等关键词,搜出来的最可能是(  )
A.广西起义 B.广州起义 C.南昌起义 D.秋收起义
2.(2025 吴中区模拟)报刊杂志是我国近代思想解放的主要阵地。新文化运动的重要阵地是(  )
A.《民报》 B.《新青年》
C.《知新报》 D.《劳动界》
3.(2025 吴中区模拟)“在云南长征途中,红军每到一处都严惩地霸、体贴百姓、开仓济贫、秋毫无犯,获得了老百姓的称赞。在红军感召下,云南各族青年踊跃参军,在不少地方出现了母亲送儿子、妻子送丈夫、兄弟争当红军的感人场面。”材料旨在强调红军长征(  )
A.播下了革命的种子
B.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
C.抗击了日本侵略者
D.使中国革命取得了胜利
4.(2025 苏州一模)某校九年级(1)班历史小组在开展研究性学习时搜集到如表宣传标语。
“建立遵义的工农政权!”“遵义工农解放万岁!”
“和敌人抢时间,和敌人赛跑,坚决完成任务,拿下泸定桥!”
“大雪山,不算大,最高不过七十八,算个啥!同志们,比赛吧、看谁最先登上它、顶呱呱!”
以下与标语相关的事件是(  )
A.秋收起义后,创建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B.红军长征铸就了长征精神,打开了中国革命新局面
C.红军飞夺泸定桥,跳出了敌人的重重包围
D.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
5.(2024秋 丰城市校级期末)蔡元培在《中国新文学大系》总序中写道:“为什么改革思想,一定要牵涉到文学上?这是因为文学是传导思想的工具”。最能体现这一观点的史实是(  )
A.梁启超创办《时务报》
B.中国同盟会创办《民报》
C.鲁迅发表《狂人日记》
D.聂耳创作《义勇军进行曲》
6.(2024秋 舞钢市期末)电影《建党伟业》描述党的成立为:“13名代表,50多位党员,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为黑暗的中国点起了一盏明灯,照亮了漫漫革命之路”。其强调的是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
A.为中国革命指明了发展方向
B.使得中国革命发展畅通无阻
C.开启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
D.扫除了中国革命的外部阻力
7.(2024秋 舞钢市期末)1919年,商务印书馆推出《新体国语教科书》,被称为“得风气之先的第一部小学国语教科书”。“新体国语”的出现旨在(  )
A.扫除旧道德弊端 B.批判尊孔复古逆流
C.推动白话文普及 D.声援学界爱国斗争
8.(2024秋 亭湖区期末)“这是一次丰富多彩、可歌可泣的远征……红军终于到达了目的地……其军心士气和政治意志的坚强一如往昔。”宣告远征胜利结束的标志是(  )
A.中央红军与陕北红军会师
B.渡过金沙江跳出包围圈
C.红军三大主力军会宁会师
D.四渡赤水打乱敌人追剿
9.(2024秋 包头期末)“……它向全世界宣告,红军是英雄好汉……它向十一个省内大约两万万人民宣布,只有红军的道路,才是解放他们的道路。……它散布了许多种子在十一个省内,发芽、长叶、开花、结果,将来是会有收获的。”材料中的“它”(  )
A.使中国革命从城市转移到农村
B.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端
C.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D.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10.(2024秋 舞钢市期末)五四运动时期挂起“宁为救国死,毋(勿)作(做)亡国奴”“外争主权,内除国贼”“拒绝在和约上签字”的大幅标语。这反映了五四运动主张(  )
A.反帝反封建 B.民主共和
C.马克思主义 D.自由平等
11.(2024秋 厦门期末)从中共一大到中共二大,党的政治主张发生了变化,主要是因为(  )
革命军队必须与无产阶级一起推翻资本家阶级的政权……消灭资本家私有制,没收机器、土地、厂房和半成品等生产资料…… ——摘自中共一大《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 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摘自中共二大《中国共产党宣言》
A.无产阶级力量开始强大
B.国共两党对峙局面形成
C.中共对国情认识的深化
D.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12.(2024秋 思明区校级期末)如图可知胡适支持(  )
胡适日记 卷十四(1916年) 答梅觐庄—白话诗……437 答觐庄白话诗之起因……442 一首白话诗引起的风波……447 打油诗寄元任……460
A.文学革命 B.民主科学 C.男女平等 D.自由博爱
13.(2024秋 绿园区期末)“它是地球上的一条红飘带,一头连着黄土高原,一头连在瑞金城外,这条诗意而壮美的红飘带背后,是滔滔江河、是饥饿、寒冷、是理想、信念……”。材料中说的“红飘带”是指(  )
A.黄花岗起义
B.秋收起义
C.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D.红军长征
14.(2024秋 包头期末)1927年,这里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照亮了中国革命的前程。“这里”指的是(  )
A.上海 B.广州 C.武汉 D.井冈山
15.(2024秋 惠东县期末)1929年,中共中央给红四军前委来信,信中指示道:“先有农村红军,后有城市政权,这是中国革命的特征,这是中国经济基础的产物。”该指示肯定了(  )
A.城市中心论 B.井冈山道路
C.国共合作 D.全面抗战路线
16.(2024秋 包头期末)“从此,中国开始了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材料中的“从此”是指(  )
A.九一八事变 B.华北事变
C.西安事变 D.七七事变
17.(2024秋 淄川区期末)新文化运动的核心内容是(  )
A.民主与法制 B.民主与科学
C.科学与技术 D.科学与进步
18.(2024秋 沂南县期末)《信念永恒》中有这样一段话:“这是一声,砸向旧世界锤头撞击,合着十月革命的惊天霹雳,从上海望志路到南湖红船发力,锻造出一个民族驶向复兴彼岸的航迹。”材料所述事件(  )
A.中国革命从此转危为安
B.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C.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D.为中国共产党诞生创造了条件
19.(2024秋 广平县期末)某班同学筹备一期板报,包括以下内容:撤出中央革命根据地、四渡赤水、强渡大渡河、翻越大雪山、胜利到达陕北。此板报的题目应是(  )
A.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
B.四万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C.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D.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20.(2024秋 湘桥区期末)美国作家哈里森说:“(它)不是战役,也不是胜利,它是一曲人类求生的凯歌……是一次生死攸关,征途漫漫的撤退……它终为毛泽东和共产党赢得了中国,在本世纪没有哪一个事件如此地触发世界的想象。”材料所述事件(  )
A.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B.使毛泽东思想成为党的指导思想
C.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D.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21.(2024秋 厦门期末)如图漫画反映出五四运动(  )
A.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B.由于外交失败而引发
C.目标是推翻北洋政府的统治
D.是彻底的反帝反封建革命运动
中考历史考前冲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21小题)
1.(2025 吴中区模拟)史明辨同学在电脑上输入了“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叶挺”“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等关键词,搜出来的最可能是(  )
A.广西起义 B.广州起义 C.南昌起义 D.秋收起义
【分析】本题考查南昌起义的相关史实,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解答】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人领导革命军发动了武装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端,C项正确;广西起义是1929年12月,由邓小平、张云逸等领导在广西百色举行的起义,与题干时间和人物等关键词不符,排除A项;广州起义发生于1927年12月,是张太雷、叶挺、叶剑英等领导,时间与题干关键词不一致,排除B项;秋收起义是1927年9月,由毛泽东领导的工农革命军举行的一次武装起义,主要领导人与题干关键词不符,排除D项。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南昌起义的相关史实。
2.(2025 吴中区模拟)报刊杂志是我国近代思想解放的主要阵地。新文化运动的重要阵地是(  )
A.《民报》 B.《新青年》
C.《知新报》 D.《劳动界》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新文化运动,需要学生掌握宣传新文化运动的报刊。
【解答】根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青年》和北京大学是新文化运动最为重要的阵地,B项正确;《民报》是中国同盟会的机关报,排除A项;《知新报》出现在维新运动时期,由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具体运作创办,排除C项;《劳动界》是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份通俗工人读物,排除D项。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新文化运动,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记忆、迁移与运用能力。
3.(2025 吴中区模拟)“在云南长征途中,红军每到一处都严惩地霸、体贴百姓、开仓济贫、秋毫无犯,获得了老百姓的称赞。在红军感召下,云南各族青年踊跃参军,在不少地方出现了母亲送儿子、妻子送丈夫、兄弟争当红军的感人场面。”材料旨在强调红军长征(  )
A.播下了革命的种子
B.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
C.抗击了日本侵略者
D.使中国革命取得了胜利
【分析】本题考查红军长征,识记红军长征相关知识。
【解答】A.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红军长征过程中,宣扬了中国共产党的道路,得到老百姓的积极支持和认可,播下了革命种子,铸就了长征精神,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A项正确。
B.长征并没有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中国还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排除B项。
C.长征是国共对峙时期,是与国民党之间的对立,而不是打击日本侵略者,排除C项。
D.长征胜利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当时中国革命并没有胜利,新中国成立使中国革命胜利,排除D项。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熟记红军长征相关知识。
4.(2025 苏州一模)某校九年级(1)班历史小组在开展研究性学习时搜集到如表宣传标语。
“建立遵义的工农政权!”“遵义工农解放万岁!”
“和敌人抢时间,和敌人赛跑,坚决完成任务,拿下泸定桥!”
“大雪山,不算大,最高不过七十八,算个啥!同志们,比赛吧、看谁最先登上它、顶呱呱!”
以下与标语相关的事件是(  )
A.秋收起义后,创建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B.红军长征铸就了长征精神,打开了中国革命新局面
C.红军飞夺泸定桥,跳出了敌人的重重包围
D.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
【分析】本题考查了红军长征,要求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
【解答】根据材料“和敌人抢时间,和敌人赛跑,坚决完成任务,拿下泸定桥!”“大雪山,不算大,最高不过七十八,算个啥!同志们,比赛吧,看谁最先登上它,顶呱呱!”等信息结合所学可知,这些标语都与红军长征有关,红军长征铸就了长征精神,打开了中国革命新局面,B项正确;ACD项均与题干中的标语无关,排除ABC项。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红军长征,要求学生具有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5.(2024秋 丰城市校级期末)蔡元培在《中国新文学大系》总序中写道:“为什么改革思想,一定要牵涉到文学上?这是因为文学是传导思想的工具”。最能体现这一观点的史实是(  )
A.梁启超创办《时务报》
B.中国同盟会创办《民报》
C.鲁迅发表《狂人日记》
D.聂耳创作《义勇军进行曲》
【分析】本题考查了新文化运动,要求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
【解答】根据材料“为什么改......思想的工具”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鲁迅的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以新文学的形式深刻揭露了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号召人民起来推翻“黑漆漆的”吃人社会,C项正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梁启超创办《时务报》,宣传变法,“梁启超创办《时务报》”不是最能体现材料观点的史实,排除A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同盟会创办《民报》,作为同盟会的机关报,主要宣传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民主革命思想,“中国同盟会创办《民报》”不是最能体现材料观点的史实,排除B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抗日救亡运动的洪流中,聂耳创作了《义勇军进行曲》《毕业歌》等名曲,谱写了时代的最强音,“聂耳创作《义勇军进行曲》”不是最能体现材料观点的史实,排除D项。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新文化运动,要求学生具有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6.(2024秋 舞钢市期末)电影《建党伟业》描述党的成立为:“13名代表,50多位党员,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为黑暗的中国点起了一盏明灯,照亮了漫漫革命之路”。其强调的是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
A.为中国革命指明了发展方向
B.使得中国革命发展畅通无阻
C.开启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
D.扫除了中国革命的外部阻力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解答】据题干材料所学知识可知,1921年7月23日,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参加大会的有毛泽东、董必武、李达等13位代表,代表全国50多个党员。中共一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为黑暗的中国点起了一盏明灯,照亮了漫漫革命之路”强调了中国共产党诞生指明了中国革命的发展方向,A项正确;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不可能使中国革命发展畅通无阻,且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五四运动开启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排除C项;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没有扫除了中国革命的外部阻力,外国侵略势力仍然存在,排除D项。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7.(2024秋 舞钢市期末)1919年,商务印书馆推出《新体国语教科书》,被称为“得风气之先的第一部小学国语教科书”。“新体国语”的出现旨在(  )
A.扫除旧道德弊端 B.批判尊孔复古逆流
C.推动白话文普及 D.声援学界爱国斗争
【分析】本题考查新文化运动,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解答】根据材料“1919年,商务印书馆推出《新体国语教科书》,被称为‘得风气之先的第一部小学国语教科书’”所学可知,新文化运动时期主张推倒陈腐、雕琢、艰涩的旧文学,建设新鲜、平易、通俗的新文学,主张使用白话文。结合材料“1919年”“新体国语”可知,与新文化运动时期推动白话文普及有关,C项正确;材料涉及的是文学,与旧道德无关,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尊孔复古”受到批判,排除B项;声援学界爱国斗争与商务印书馆推出《新体国语教科书》无关,排除D项。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新文化运动,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熟练掌握基础知识。
8.(2024秋 亭湖区期末)“这是一次丰富多彩、可歌可泣的远征……红军终于到达了目的地……其军心士气和政治意志的坚强一如往昔。”宣告远征胜利结束的标志是(  )
A.中央红军与陕北红军会师
B.渡过金沙江跳出包围圈
C.红军三大主力军会宁会师
D.四渡赤水打乱敌人追剿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红军长征胜利结束的标志等知识,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解答】依据题干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题干材料中的远征是指红军长征;1934﹣1936年红军进行战略转移;据此分析,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会师,宣告长征胜利结束,C项正确;中央红军与陕北红军会师、渡过金沙江跳出包围圈、四渡赤水打乱敌人追剿都发生在长征途中,并不是长征胜利结束的标志,排除ABD项。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红军长征胜利结束的标志等知识。
9.(2024秋 包头期末)“……它向全世界宣告,红军是英雄好汉……它向十一个省内大约两万万人民宣布,只有红军的道路,才是解放他们的道路。……它散布了许多种子在十一个省内,发芽、长叶、开花、结果,将来是会有收获的。”材料中的“它”(  )
A.使中国革命从城市转移到农村
B.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端
C.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D.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分析】本题考查红军长征,识记红军长征相关知识。
【解答】A.使中国革命从城市转移到农村的标志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排除A项。
B.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端是南昌起义,排除B项。
C.根据题干信息“它向全世界宣告,红军是英雄好汉”,可知反映的是红军长征,红军长征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红军长征播下了革命种子,铸就了长征精神,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C项正确。
D.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排除D项。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熟记红军长征相关知识。
10.(2024秋 舞钢市期末)五四运动时期挂起“宁为救国死,毋(勿)作(做)亡国奴”“外争主权,内除国贼”“拒绝在和约上签字”的大幅标语。这反映了五四运动主张(  )
A.反帝反封建 B.民主共和
C.马克思主义 D.自由平等
【分析】本题考查五四运动,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解答】根据材料“五四运动时期挂起‘宁为救国死,毋(勿)作(做)亡国奴’‘外争主权,内除国贼’‘拒绝在和约上签字’的大幅标语”所学知识可知,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外争主权,内除国贼”,既有反帝内容也有反封建内容,体现五四运动的反帝反封建主张,A项正确;辛亥革命主张民主共和,即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与材料无关,排除B项;马克思主义是关于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全人类彻底解放的学说,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C项;自由是指人的意志自由、存在和发展的自由,是人类社会的美好向往,平等指的是公民在法律面前的一律平等,与题意无关,排除D项。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五四运动,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熟练掌握基础知识。
11.(2024秋 厦门期末)从中共一大到中共二大,党的政治主张发生了变化,主要是因为(  )
革命军队必须与无产阶级一起推翻资本家阶级的政权……消灭资本家私有制,没收机器、土地、厂房和半成品等生产资料…… ——摘自中共一大《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 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摘自中共二大《中国共产党宣言》
A.无产阶级力量开始强大
B.国共两党对峙局面形成
C.中共对国情认识的深化
D.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共一大、二大,重点掌握中共二大提出民主革命纲领的意义。
【解答】中共一大提出推翻资本家阶级政权,消灭资本家私有制等主张,这是直接按照马克思主义理论对社会主义革命的设想。中共二大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如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推翻国际帝国主义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等内容。这种政治主张的变化主要是因为中共在实践过程中对中国国情认识的深化。中共认识到当时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面临的主要任务是反帝反封建,而不是立即进行社会主义革命,C项正确;当时无产阶级力量还比较弱小,并非开始强大,排除A项;国共两党对峙局面形成是1927年之后的事情,与中共一大到二大的时间不符,排除B项;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是在五四运动时期,在中共一大之前,不是中共一大到二大政治主张变化的原因,排除D项。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中共一大、二大,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记忆、迁移与运用能力。
12.(2024秋 思明区校级期末)如图可知胡适支持(  )
胡适日记 卷十四(1916年) 答梅觐庄—白话诗……437 答觐庄白话诗之起因……442 一首白话诗引起的风波……447 打油诗寄元任……460
A.文学革命 B.民主科学 C.男女平等 D.自由博爱
【分析】本题考查新文化运动,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
【解答】根据图片中的“白话诗”“一首白话诗引起的风波”并结合所学可知,新文化运动时,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提倡文学革命,A项正确;
民主与科学是新文化运动高举的两大口号,但题意内容并没有体现这些,排除B项;
根据图片中的“白话诗”“一首白话诗引起的风波”并结合所学可知,男女平等是新文化运动的内容,但与材料无关,排除C项;
自由博爱是启蒙运动的内容,与材料无关,排除D项。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新文化运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3.(2024秋 绿园区期末)“它是地球上的一条红飘带,一头连着黄土高原,一头连在瑞金城外,这条诗意而壮美的红飘带背后,是滔滔江河、是饥饿、寒冷、是理想、信念……”。材料中说的“红飘带”是指(  )
A.黄花岗起义
B.秋收起义
C.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D.红军长征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红军长征等知识,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解答】根据所学可知,1934年10月到1935年10月,中央红军从瑞金到黄土高原的陕北吴起镇,完成了长征,这一壮丽史诗一样的远征,是地球上的一条红飘带,D项正确;黄花岗起义在广州的黄花岗,排除A;秋收起义目标是长沙而不是瑞金或黄土高原,排除B;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在是南方而不是北方的黄土高原,排除C。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红军长征等知识,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
14.(2024秋 包头期末)1927年,这里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照亮了中国革命的前程。“这里”指的是(  )
A.上海 B.广州 C.武汉 D.井冈山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秋收起义和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需要学生在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的情况下给予作答。
【解答】从所学知识可知,毛泽东率领工农革命军在井冈山打土豪,分田地,建立革命政权,开展游击战争,创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局面。到1930年,全国各地创建了大小十几块革命根据地。其中,以红四军根据地面积最大。D项正确;从所学知识可知,1927年,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的地方是井冈山,而不是上海、广州、武汉,排除ABC项。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秋收起义和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考查阅读材料的能力和对基本历史事件特征的再认再现能力。
15.(2024秋 惠东县期末)1929年,中共中央给红四军前委来信,信中指示道:“先有农村红军,后有城市政权,这是中国革命的特征,这是中国经济基础的产物。”该指示肯定了(  )
A.城市中心论 B.井冈山道路
C.国共合作 D.全面抗战路线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需要学生在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的情况下给予作答。
【解答】据题干“先有农村红军......这是中国经济基础的产物”可知,中共中央的指示强调了农村红军的重要性,且提出了先有农村红军,后有城市政权的说法,这体现了中共中央对在农村进行革命的认可,即肯定了井冈山道路,B项正确;“先有农村红军”体现了中共中央并未坚持城市中心论,排除A项;从所学知识可知,国共第一次合作已经在1927年破裂,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C项;从所学知识可知,全面抗战路线出现于抗战时期,1929年抗战尚未开始,排除D项。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考查阅读材料的能力和对基本历史事件特征的再认再现能力。
16.(2024秋 包头期末)“从此,中国开始了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材料中的“从此”是指(  )
A.九一八事变 B.华北事变
C.西安事变 D.七七事变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九一八事变和中国局部抗战,需要学生在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的情况下给予作答。
【解答】九一八事变后,中国人民开始了局部抗战,这是中国抗日战争的开端,也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A正确。
华北事变是指1935年日本帝国主义企图把华北从中国分离出去而制造的一系列侵略事件,这一事件使中日民族矛盾进一步上升为主要矛盾,但不是抗日战争的开端,B错误。
西安事变是1936年张学良和杨虎城为挽救民族危亡、劝谏蒋介石改变“攘外必先安内”的既定国策、停止内战一致抗日而发动的兵谏,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准备了必要的前提,促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但不是抗日战争的开端,C错误。
七七事变是1937年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也是中华民族进行全面抗战的起点,而不是抗日战争的开端,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九一八事变和中国局部抗战,考查阅读材料的能力和对基本历史事件特征的再认再现能力。
17.(2024秋 淄川区期末)新文化运动的核心内容是(  )
A.民主与法制 B.民主与科学
C.科学与技术 D.科学与进步
【分析】本题以民主与科学为切入点,主要考查新文化运动的核心内容。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
【解答】1915年,由陈独秀、李大钊、胡适和鲁迅领导的新文化运动,以《新青年》为主要阵地,高举“民主”“科学”两面大旗,向尊孔复古的封建逆流展开猛烈的进攻,在社会上掀起了一股生气勃勃的思想解放潮流。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民主与科学是新文化运动的核心内容。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识记和应用能力。理解并识记新文化运动的相关史实。
18.(2024秋 沂南县期末)《信念永恒》中有这样一段话:“这是一声,砸向旧世界锤头撞击,合着十月革命的惊天霹雳,从上海望志路到南湖红船发力,锻造出一个民族驶向复兴彼岸的航迹。”材料所述事件(  )
A.中国革命从此转危为安
B.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C.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D.为中国共产党诞生创造了条件
【分析】本题考查中国女共产党的成立,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解答】据材料可知,材料反映的是中共一大召开地点“从上海望志路到南湖的红船发力”。1921年7月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C项正确;标志着中国革命从此转危为安的是遵义会议,排除A项;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的是五四运动,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不属于为中国共产党诞生创造了条件,排除D项。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中国女共产党的成立,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熟练掌握基础知识。
19.(2024秋 广平县期末)某班同学筹备一期板报,包括以下内容:撤出中央革命根据地、四渡赤水、强渡大渡河、翻越大雪山、胜利到达陕北。此板报的题目应是(  )
A.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
B.四万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C.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D.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近代史相关事件的掌握情况。1934年10月,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被迫放弃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战略转移。1936年10月,红二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到达甘肃会宁地区,与红一方面军胜利会师。红车三大主力会,宣告长征胜利结束。
【解答】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从材料提取关键词的能力,由“出中央革命根据地、四渡赤水、强渡大渡河、翻越大雪山、胜利到达陕北”等信息可知是红军长征。A是反映的黄海大战,B是日本通过《马关条约》割占台湾,D是渡江战役。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基本考查的是学生对史实的掌握程度,要求学生对各个时期的重大事件掌握扎实,此题还考查了学生的比较判断能力。
20.(2024秋 湘桥区期末)美国作家哈里森说:“(它)不是战役,也不是胜利,它是一曲人类求生的凯歌……是一次生死攸关,征途漫漫的撤退……它终为毛泽东和共产党赢得了中国,在本世纪没有哪一个事件如此地触发世界的想象。”材料所述事件(  )
A.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B.使毛泽东思想成为党的指导思想
C.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D.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分析】本题考查红军长征,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解答】据题干“(它)不是战役,也不是胜利,它是一曲人类求生的凯歌……是一次生死攸关,征途漫漫的撤退……它终为毛泽东和共产党赢得了中国,在本世纪没有哪一个事件如此地触发世界的想象”可知,材料所述事件是红军长征。红军长征播下了革命种子,铸就了长征精神,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故A符合题意;中共七大使毛泽东思想成为党的指导思想,排除B;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排除C;九一八事变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排除D。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红军长征,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材料所述事件是红军长征。红军长征播下了革命种子,铸就了长征精神,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21.(2024秋 厦门期末)如图漫画反映出五四运动(  )
A.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B.由于外交失败而引发
C.目标是推翻北洋政府的统治
D.是彻底的反帝反封建革命运动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五四运动相关知识的掌握,五四爱国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
【解答】根据漫画信息拳头上刻有“商、学、劳动”打向“曹、章、陆”结合所学知识,五四运动在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A符合题意;漫画体现不出由于外交失败而引发,B不符合题意;漫画体现不出推翻北洋政府的统治,C不符合题意;漫画体现不出是彻底的反帝反封建革命运动,D不符合题意。综上所述BCD都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五四运动相关知识的掌握,重点识记内容与影响。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